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境体验导学法的实施策略

2023-06-10 02:43臧嫣宁
求知导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策略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内心世界成形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和法治观念,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道德标准和法律规范,让学生发自内心地遵循道德与法律要求,以正确的道德和法律约束、指导自己的言行。文章就情境体验导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展开分析,为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成效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体验导学法;策略

作者简介:臧嫣宁(1994—),女,江苏省太仓市双凤镇新湖小学。

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是非常重要的,教材也使用了大量的社会生活案例来增强学生对道德與法治课程的认知和体验。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创新,着重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感,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日常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情境体验导学法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体验,帮助他们构建道德与法治课堂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成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的教学,还要在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引入课外教学资源,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优化课堂教学氛围,加强师生互动,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利用道德与法治知识对具体情境进行分析,通过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知识感悟能力、记忆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

一、情境体验导学法相关概述

情境体验导学就是教师从教学内容出发,立足教学目标和预期教学效果,在课堂上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教学情境中,让学生在特定环境下接受和理解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这一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在于充分利用学生的主观体验和感受,使学生深入其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的教学离不开大量的理论知识,但是单纯的理论知识讲解并不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情境体验导学法基于小学阶段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旺盛的特点,通过特定的情境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进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后,能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特定问题进行分析,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情境体验导学法本身没有固定的实施形式和模板,教师在使用这一教学方法时,要尽可能地实现课堂教学情境的多样化,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发挥学生在学习探究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掌握相应的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进而以正确的道德与法治标准规范、指导自身的言行。

二、情境体验导学法的重要性

(一)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通过融入课堂情境来提高课堂参与度。以具体的社会事件作为主要要素进行情境创设,能够让学生直接面对具体的人物和事件,从道德和法治的角度与人物进行对话,对事件进行点评,剖析其中的道德与法治理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恰当的引导,让学生从现实事件中映照自身,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审视,从现实意义上理解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道德与法治课堂往往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因为这一模式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是面向考试的,学生只需要将对应的理论知识写到试卷上获得分数即可,在学习时学生就只需要通过不断地背诵来记忆具体的理论知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的调动。教师在课堂上大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思维得不到有效的开发,虽然能够背诵相关的理论知识,但实际上对具体的知识缺乏深入的理解,自然不能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而情境体验导学法直接面向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培养,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与具体的社会案例中的人物对话,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并思考在相应的情境下,应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课堂知识产生更深入的理解,既实现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切实提高了对现实问题的处理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情境体验导学教学中,学生有机会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下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时,学生要掌握和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尝试融入自身的情感,这对学生同理心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同理心是开展人际交往和处理社会关系的一种重要心理,也是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目标。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在理解具体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体会到蕴含在具体的道德标准和法条背后的人文关怀和情感导向。教师通过情境体验导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之间相互配合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语言上的交流进行情感交互。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的理解比较浅薄,对人们约定俗成的道德标准和明文规定的法律法规都不够了解,因此需要外部的正确引导。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肩负重要的责任,既要使学生掌握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同理心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实现学生情感上的丰富和成长。

三、情境体验导学法的应用原则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情境体验导学法下,教师要更加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人感受,引导学生将自身情感融入教学活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奠定坚实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基础,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精神,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而学生才是具体的实践者和执行者。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合理表达自身感受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特定的情境锻炼自己的交流和表达能力。在情境体验导学法下,教师可以通过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明确教学目标

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情境体验导学法能够在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重要的启迪。教师进行特定教学情境的创设时,一定要重点突出具体的教学目标,并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征,在教学情境中设置具有趣味性和话题性的内容与元素,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表达。教师还可以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作为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要元素,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发现道德与法治的现实基础,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现实意义[1]。

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要为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精神的培养打好基础。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围绕这一最终的教学目标,同时结合短期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基于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逐步引入丰富的生活化内容,以生活化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索掌握正确的道德和法律标準。无论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还是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时,教师都要明确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充分融入整个教学情境中。在学生进行情境角色体验时,教师要允许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也要允许学生出现错误,教师要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发现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形成对某一问题的正确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与学生的互动,以学生给出的反馈作为出发点,进一步引出新的知识点,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切实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境体验导学法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开放式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活动作为推动课程教学的主要力量。教师要创设开放式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自我发挥和表现的机会。在开放式教学情境的创设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任务、提出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内容。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最关注的问题,同时点明学生忽略的问题,在进行情境创设时,充分联系现实生活,为学生提供讨论素材。

以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6课“班级生活有规则”为例,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一定会接触班级规则,但有的学生可能没有意识到规则具有约束力,也不理解制订规则背后的原理。在讲授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拟平时班级里的规则约束情形,如在自习课上,一些同学在悄悄地说话,还有一些同学在做小动作,这时班长或纪律委员就会制止这些同学的行为。班长或纪律委员在对同学进行管理时,应明确指出这些同学的不良行为对其他同学造成的影响,以及对整个班级学习氛围的破坏。班长或纪律委员制止同学的不当行为时,其他同学也要对自己平时的行为进行反省,认识到纪律在班级中对每个学生进行约束的同时,实际上也在为每个学生提供便利。而道德与法治就是整个社会的纪律,只有每个人都遵守道德和法律规范,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中的人才能够正常生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模拟情境下的班级管理进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在这一层面的意义。

(二)利用学生的分组表演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生精力旺盛,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扮演各种角色。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由此形成一个特定的情境。在这一情境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角色的角度思考问题,这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共情能力。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表达时存在一定的差别,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情境的体验作用,将学生带入所创设的情境中,引发学生对特定情境下的角色特征进行思考,让学生所表演的人物更加真实,更加贴近现实形象。教师可以给学生设定一个主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表演,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

在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3课“当冲突发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四人小组,每一小组选择一个话题,演绎班级生活中发生的冲突,其他同学则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立场。有的小组表演了两个同学在玩捉人游戏时,一个同学认为自己碰到了对方,但另一个同学坚持自己没有被碰到,两人发生争执,幸好另外两名同学及时制止,才没有发生更大的冲突。在这种表演、点评和讨论的热烈氛围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深度挖掘教材内容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通过教学情境创设,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时,既不能局限于教材,也不能完全脱离教材,应该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吸收生活化元素,引导学生以教材理论知识为依据对现实生活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律的现实认识,让学生能够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对问题进行分析[2]。道德与法治教材中阐述了大量正确且合理的道德标准与法律规范,能够为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与法律意识提供有力的支撑。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12课“慧眼看交通”的教学中,教材罗列了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遵守的交通规则,在进行情境创设时,教师就可以从教材中这些明确的交通规则出发,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和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出行时应该遵守哪些交通规则,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的家人不遵守交通规则,那么自己应该如何劝说他们等。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学生不太注意交通规则,有时候会无意识地违反交通规则,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就能记住具体的交通规则,并学会如何遵守和规劝自己的家人一起遵守交通规则,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落到实处。

结语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工作的持续推进,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这一背景下,教师要熟练掌握情境体验导学法,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以正确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约束自己,为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法律精神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周健.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践策略[J].新教师,2020(4):65-66.

徐明洪.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运用[J].天津教育,2021(18):30-31.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小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