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2023-06-11 03:42辛勤思
文理导航 2023年9期
关键词:辅助素养家长

辛勤思

教育是引导学生逐步前进的过程,是促进国家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键所在,我国自古以来重视教育,将国家兴盛、民族富强的重任依附于教育事业。教育是一项长远且伟大的工程,老生常谈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其他教育形式。学校教育对于学生主要是知识层面的指导,家庭教育主要是行为习惯的培养,社会教育是无声的,侧重于学生自主感悟,不同的教育具有不同的教学侧重点,发挥其作用,保证家庭教育不缺位,对促进学生发展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围绕家庭教育展开,分析其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作用,以及应如何发挥其作用,助力学生学习。

一、家庭教育的优势

家庭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部分,与学校教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其不仅在学科教学中具有极强的辅助性,还能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因此,家长应坚守家庭教育岗位,凸显教育优势,辅助学校教育实现教学目标。

(一)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特点

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具备早期性优势,学生在进入校门之前,家庭教育是主要环节,家长是教育主力。学生会不自觉地模仿家长的言行举止,这些习惯一旦从小形成,通常是难以在后期改变的。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可以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态度、行为习惯、道德品質等。数学是一门最贴近生活的学科,以家庭教育为突破口可以辅助数学教学目标在多主体教育中取得可观成果。如现阶段国家规定七岁及以上的儿童才能接受小学教育,而在步入小学之前,家长会讲述一些生活中的数学,或教学生认钟表、认钱,或者一些简单的数字相加与相减。在家长的指导中,学生可以有效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而这些知识对于学生后期学习具有较高的价值。

(二)家庭教育具有针对性特点

相较于学校教育而言,家庭教育更具有针对性特点。而这一针对性正是学科教学中难以脱离的教育元素。以数学教学为例,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础知识有所差异,教师的大班教学难以兼顾到每个学生,即使在实践教学中做到整体教育和因材施教相结合,其教育针对性也难以与家庭教育相比。小学数学知识点较为广泛,学生掌握的内容或有不同,而未掌握的内容则是家庭教育的重点。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部分学生或不理解概念,难以在实践中换算;部分学生或在换算中出现不同的问题。要想彻底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难题,仅靠教师的各个击破确有难度,必须依附于家庭教育,在家长针对性指导的情况下,教师的后期教学更加轻松。数学知识点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步跟不上则步步跟不上,只有解决一切重难点,才能最大程度降低学习难度。

(三)家庭教育具有全面性特点

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家长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道德品质、生活习惯等,抑或学生的学习态度、心理健康、思想意识等内容,这一系列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都来源于家庭教育的潜在影响。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从多方面教育学生,辅助新时代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从学科教学层面分析,不同学科具有其教育侧重,教师肩负的教育职责与使命各有差异。而家庭教育则是弥补学校教学的重要环节,例如家长可以从任何层面实施教育,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教育影响或更全面,有利于将学生培养为符合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求的新一轮人才。家庭教育的全面性特点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潜在动力,更是做好学校辅助教学工作的关键。小学处于教育起始阶段,教师应协助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充分凸显家庭教育的全面性优势,实现家庭育人目标。全面性主要体现在家庭教育的范围广泛,家长的教育对于学生各个方面或多或少会有影响,而这些影响或是固定的,例如稳定的教育模式、教师的指导理念、固定的教学环境等等;或是不固定的,例如利用生活中的突发事件教育,培养学生的品质,这一层面通常是难以预料到的,教育价值或更高。无论是哪一层面的教育模式,其全面性特点都会充分凸显。

(四)家庭教育具有独特性特点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共通之处都具备各自的指导优势,学校教育主要侧重于知识教学,而家庭教育则侧重于生活指导,将二者的独特性有效结合可以提升数学教学影响力。教育不仅包括书本知识,生活中的教育也是弥补教材短板的有效途径。如家长在生活中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或万事万物的内涵哲理时,或通过具体的事件教育,或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或借物喻理、逐步引导,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对于学生的教育都具有极强的指导性,而这些内容通常与学校教育呈现互补状态。以数学教学为例,家庭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将抽象的知识更加形象化,在形象化的内容中引导学生明确其中道理。例如在教学“分数”知识时,家庭教育更加便捷,家长可以寻找适当的教学材料,将其按照知识需求划分为不同的等份,在明确的等份划分中引导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与乘除,明确分数原理与其中道理。

二、家庭教育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

(一)引导实践作用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实施,我国教育事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革,传统的理论教育已逐渐面向实践教育过渡,教学目标也成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技能。而实践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是注重体验教学,家庭作为学生体验的主要基地,家长在教育中发挥的是第一任导师的作用。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有一定的引导实践作用。小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在这一阶段,通常以模仿家长的言行举止为主,大部分行为都是在周围的环境中习得的。因此,家长对待数学知识的态度以及具体行为会在无形中引导孩子学习。例如家长在生活中注重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或者在看待一些问题时,有意识地用数学思维来分析,孩子就会模仿,这样孩子就有了实践的机会,能积极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这就是家庭教育所发挥的引导实践的作用。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新课程理念下,核心素养的培养被视为中小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为顺应国家教育政策,核心素养成为现阶段全体教师重点关注的课题,由于核心素养在教育中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家庭教育应将其视为育人的一层面内容,辅助教师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何谓核心素养,具体来讲就是学生所具备的一种迎合生活与顺应时代发展的品质与能力。由于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学又处于教育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有重要的作用,因为通过这一教育可以将核心素养培养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且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形成完善的教育网络,更能够让核心素养的培养全面铺开,实现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在践行新课程理念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三、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助力学生数学学习成效提升的举措

基于家庭教育的优势特点及其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全体教师应引导家长重視家庭教育,并在实践中将家庭教育全面落实,发挥这一教育的现实意义。为确保家庭教育最大化发挥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影响力,接下来笔者重点结合人教版数学教材详细论述如何实施家庭教育,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

(一)辅助学生预习

预习是数学学习中的关键,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应善于辅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数学知识难度较高,做好预习工作可以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具备较高的参与度。通常来说,数学教师会在课前安排好预习任务,但是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与良好的自控力,或出现不预习、预习效果差等问题,为了改善学生的预习现状,家庭教育势在必行。对于不愿预习和预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在家长的辅助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预习中的重难点内容,解决一些自己预习中难以解决的问题,而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在极大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假设缺乏家长的帮助,学生在预习中遇到问题半途而废,或是出现错误的学习方式与解题思路,这样的预习即使学生完成了教师安排的预习任务,对于教学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家庭教育可以有效辅助学生预习,对于不懂的知识点及时指导,对于学生错误的知识理解及时指正。在家长的指导中,预习效率与学生的思维能力、求知探索能力将会潜移默化地提升,长此以往,学生的预习能力可以充分满足课堂教学,而这却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所在。

一般来讲,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足以映射家庭教育,家庭预习情况可以在学生的表现中呈现出来,良好的教育会培养出积极向上的学生。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特征分析,家庭教育预习指导不可或缺,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段学生而言,一些贴近生活的常识必须依附于家庭教育,如时分秒、元角分、分数与小数、日月年等等,这些知识家长在传授过程中会采用自己认为最有效的办法。由于家长之间的教育各有不同,学生在互动中各自发表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在知识的学习与教学方式的整合中,学生可以学到更加有效的解题思路,而这无疑是为学生后期的知识点的学习提供了便捷。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时,这一节内容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教师应引导家长做好辅助预习工作,配合教师的教学计划辅助学生完成知识预习流程,确保在预习过程中可以将知识点掌握一部分。如:监督学生自助浏览本节课的内容,随即观看例题部分,看是否彻底理解了概念,并在例题的作用下完成题海任务,检测自己的预习成果,题海中的部分习题或与教材中的知识有所脱节,需要学生在理解之后凭借自己的智力答题。在答题环节结束之后,家长则对于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检查,在检查中指出学生的问题并责令改正,避免学生在后期做题中再犯。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可以掌握课程教学目标,重点以学生的易错方向为攻克点。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是辅助学校教育实现育人目标的主要窗口,尤其是在学科教学中,需要充分借助家长的力量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是小学教学阶段中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家庭教育对于这一学科教学具有极强的辅助性,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借助家庭教育力量落实教学目标。本文主要谈了家庭教育的优势特点,进而分析了家庭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最后结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详细论述了家庭教育实践策略,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文娟.探析家校共育下的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2(20):13-15.

[2]闫保旺.新课改下如何基于家校共育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J].当代家庭教育,2022(19):7-9.

[3]张莲芳.基于“双减”政策的小学数学家校共育方式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4):37-38.

[4]马俊.基于家校共育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2(11):16-18.

[5]虎班代.小学数学微课教学与家校共育深度融合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61):75-76.

[6]张婷.家校共育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家长,2019(16):133-134.

猜你喜欢
辅助素养家长
小议灵活构造辅助函数
倒开水辅助装置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我心中的好家长
减压辅助法制备PPDO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