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素材成佳作 妙笔生花抒性灵

2023-06-11 05:40陈楠杨帆
关键词:盲人作文同学

陈楠 杨帆

【编者的话】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素材的源头活水在哪里?它就在生活的一点一滴里,它就在阅读的一词一句里,它就在想象的神奇世界里。在本期的“本刊策划”版块中,我们邀请铁岭市实验学校陈楠老师、开原市民主教育集团里仁学校杨帆老师、著名作家张亚凌老师与同学们谈一谈“素材积累”的方法,帮助同学们积累丰富素材、书写美好生活、成就美文佳作。

素材不仅是写作的基础,更是创作的源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就能让作文写满真、溢满情。多读书,读好书,眼界开阔,灵魂圣洁;好读书,会读书,汲取智慧的雨露,撷取生命的芳华。在生活与书籍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

一、用心体会细观察,独辟蹊径巧表达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歇。

留心生活,才能积累真素材。写作应当向生活探寻,有计划、有目的地亲近自然,体察社会,走入丰富多彩的认知天地,丰富的写作素材就会纷至沓来。那么如何才能丰富写作素材呢?

1. 多感官观察生活,多角度叙写心语

观察事物有时候光用眼睛可不行,许多事物不是仅有颜色、形状,还有声音、味道、温度……所以,在观察的过程中,必须应用多种感官,展开细致观察。在看的基础上去听、去闻、去摸、去尝、去想,多层面、全方位地掌握事物的属性,对事物形成立体的认知,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写出的文章才能摇曳多姿,进而脱离乏味单调的桎梏。如:

火勺很快以一脸的娇羞上了台面,它们排成整齐的圆形,有时抑或站成并排的两列。那金色的面庞如同金色的阳光中润了一层嫩嫩的油膏,圆圆的脸蛋中间金色略浓,向边缘渐而呈乳黄色,就如春日里柳芽初现而绿叶未发,柔嫩可人。所有的火勺都径寸大小,看上去就知道外酥里嫩的如此尤物,一时竟有些不忍心下口。然而最终还是抵挡不住萦绕鼻尖的香气的诱惑……火勺入口,先是一层酥脆,接着便是牛肉的醇香,在口腔里蔓延开来,如同醉人的音乐,余音袅袅,绕梁不绝,令人回味无穷。

——《铁岭印象——和生记》

2.换视角思考生活,辟蹊径表达见解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转换视角,也许就会看到一个“柳暗花明”的全新境界。我们对生活中同一件事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从而得出深刻而新颖的看法。

有这样一个故事:裁缝吸烟时不小心烧出的洞使一件高档裙子成了废品,可裁缝没有唉声叹气地扔掉它,而是精心裁剪,饰以金边,做成“金边凤尾裙”,使裙子获得了新生。可见,生活中没有废品,换个角度,你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作文同样如此,如:

同桌月考成绩不理想,本想安慰他一下,可他却说出了一句让我十分意外的话:“在失败中学习,不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吗?”仿佛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怔住片刻,顿悟。

是啊,真正的学习岂止是我们常说的勤读苦练!在充满挑战的求学路上,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能够从失败中学习,透过纷繁追根溯源,一定能取得成功。

—— 《学路纵横智不尽》

3.多元化体验生活,巧演绎独特感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躬行”实践,才会有体验的产生,才会有深刻的印象、深切的感受。动笔时,才会有真情实感,才能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因此,亲身经历和直接经验对于体验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意义。

学习了《再塑生命的人》一课后,有同学进行了一次“盲行”的体验:两人一组,一人扮演“盲人”,用布蒙住眼睛,全程不能发出一点声音,只能靠“拐杖”和自己的摸索前进;一人扮演“拐杖”,负责搀扶“盲人”,在没有语言交流的前提下给“盲人”路径的提示。

在活动前,“盲人”信心十足:“不就在学校里走吗?我都待这么长时间了,闭着眼睛也会走,不怕!”“拐杖”则拍着胸脯表示:“交给我肯定没问题!”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写出如下感受: “同学把我的眼睛用布条蒙上以后,我的世界一片漆黑,心里一下子恐惧起来。”

“我做了一回盲人,感受真是深刻。因为我的眼睛看不见,一直有人欺负我,我不知道被谁踢了一下,好痛。”

“做了盲人后我知道了,盲人真的好辛苦!有的同学欺负我看不见,“好心”地帮我带路,结果把我带到了别的班教室里。我可生气了!他们还哈哈大笑。”

在活动前后的鲜明对比和反差中,同学们学会了换位思考,懂得了体谅和尊重别人,获得了独特的感受。

拥抱自然、锻炼身体、社会实践、家务劳动……这些多姿多彩的生活体验能开阔视野、增长才干、磨炼意志、净化心灵……只要你积极投入生活、用心品味生活,就会写出独特的感受。

二、阅读经典广积累,厚积薄发妙手成

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这里所说的“阅读”,一定是一种长期的、习惯性的阅读。在悠远绵长的阅读过程中,含英咀华,记忆的芳草地不断吐新绿,联想的小溪流跳荡新浪花,笔端自然会流淌出有活力、有灵性的欢歌。下面是三种积累素材的方法。

1.以教材为蓝本,“联横式”拓宽

教材是“聚宝盆”,其思想之精博、材料之丰富,足够我们写作文时选用。

“联横”式积累就是横向拓展、由点到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教材当作一个载体,透过一叶,见到泰山。如我们读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不妨拓展开来,联想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异曲同工;想象岑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深情送别的身影;感受李白黄鹤楼上“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翘首以望的目光。

这样的阅读可以帮助我们形成一种思维方式,在烦琐的生活中时刻保持感知自我的意识。进而获得认识自然、热爱自然的能力,获得认识他人、与他人融洽相处的能力,获得认识社会、探索世界的能力,同时完成写作素材的丰富积累。

2.以社会热点为依托,“挖掘式”沉淀

近年来,中高考作文题与社会热点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社会热点事件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

“挖掘式”沉淀就是以某一点为原点,以热点事件为主线,了解这一事件产生的背景、实质,看到更多新闻背后的故事。神舟十五号升空,“备份”了25年的邓清明终于圆梦太空。我们不妨关注一下神舟十五号新闻发布会上,邓清明所说的“无论是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这句话。通过这一社会热点事件,我们可以深入挖掘邓清明25年来为梦想执着追求的故事,为作文积累素材。我们可以用这些素材从不同的角度构思作文,如《守住本分初心  甘做沧海沉粟》《但行本分  莫问前程》《逐梦九天》《清寒枯苦飞天路   明净坚贞报国心》……这样的积累可以帮助我们对事件的认识由浅入深,由文字的暗示到畫面的想象,由概念的接受到道理的理解,进而产生不同的感受,不断刷新自己的认知。

3.以课外阅读为载体,“分类式”收集

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也是获得写作素材的好方法。经典文学作品中有古今中外的大千世界,通过这些文学窗口,我们可以间接地了解彼时彼地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的样貌。

“分类式”收集就是对所积累下来的素材分类记载,可以按照历史时空、生活掠影、风景写真、思想精粹等类别进行积累,如“历史时空”可以收集古今中外的历史名人故事;“生活掠影”可以整理一些名家的日常生活轶事,等等。然后再去粗取精,进一步按照不同的角度分类。这样,写作时就会有据可依,从积累的素材中升华出属于自己的文章。

素材的积累是写作的前提和保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丰富的素材恰是我们的写作之“米”。泛舟生活的海洋,掬起洁白的浪花;畅游书籍的天地,轻嗅清芬的花香,这样才能厚积素材成佳作,妙笔生花抒性灵。

猜你喜欢
盲人作文同学
随声附和的盲人
自首的盲人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盲人节
盲人分衣服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