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探索

2023-06-11 13:00张成飞
教育与职业(上) 2023年6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全育人高职院校

张成飞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三全育人”理念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三全育人”提供了丰富营养。文章提出了“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實践路径:内培外引,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员育人”执行力;精准融入,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过程育人”亲和力;文化引领,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育人”影响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全育人”

[作者简介]张成飞(1983- ),男,河北宣化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河北  石家庄  05008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石家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探究”(项目编号:2-12,项目主持人:张成飞)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3)11-0065-04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以下简称“三全育人”),同时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思想营养和实践智慧,为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实践载体。如何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新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新课题,需要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时代意蕴

1.为高职院校“全员育人”拓展了新思路。“全员育人”要求高职院校、社会和家庭都要承担育人责任。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和教师的事,也是社会和家庭的事。要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必须依靠家校社协同。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长效机制,必须发挥学校、社会、家庭的协同作用。高职院校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学校的日常教学计划,明确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高职院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加强与政府机关、社会团体、行业企业的联系,通过学徒制办学、校企合作、产业学院等形式,开展传统文化课题研究、非遗技能培训与非遗展演、文创产品研发与营销等合作交流。

2.为高职院校“全过程育人”开辟了新途径。“全过程育人”即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现全程育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融入各学段课堂教学、融入实践活动,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营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在全环境育人场域中成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

3.为高职院校“全方位育人”提供了新方法。“全方位育人”即处处育人,强调的是育人的空间因素,即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如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评奖评先、学风考风、社会实践、贫困资助等进行育人,这些空间不仅包括现实场所、虚拟空间、心理健康等领域,也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各领域。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锻炼、就业创业指导、校园文化熏陶等多种途径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具有较高科学人文素养、健全人格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例如,开设人文方面的选修课: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典哲学、民间文学、诗词欣赏、民俗学等课程;定期举办人文艺术系列讲座、诗词吟唱大赛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提升文化品位和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二、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1.“三全育人”理念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华传统文化讲求“天时、地利、人和”,“三全育人”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形式将人、时间、空间有机结合起来,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理念上相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沉淀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不断为中华民族提供着精神动力和文化滋养,很多思想直到今天依然是中国人的价值追求和行动准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其中“仁者爱人”“厚德载物”的仁爱精神,“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的和合文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言必诚信,行必忠正”的诚信品质,“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凛然正气,激励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第一,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三全育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才能培育出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在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同时,更应重视人文素质的提升。中国古代做人做事都强调“知行合一”,“知”指人的道德思想,“行”则是人的实际行动,这两者密不可分。“知行合一”也就是说,道德思想是人类行为的指导,而只有道德行动才能满足道德价值观。工匠精神所蕴含的道德行为规范就是建立于此基础之上,从而培养出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第二,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人文精神,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人生目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三全育人”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三全育人”提供了丰富营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内涵丰富、包罗万象,能够为“三全育人”提供支撑。

第一,高职院校在“三全育人”过程中能够从传统文化汲取精神营养。例如,“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间故事、乡间音乐、风俗习惯等是宝贵的育人资源,包含着仁者爱人的人道精神、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等,使“三全育人”的内容更加活泼,更具深度。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文化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兼顾教书和育人。例如,在专业课中融入“业精于勤,行成于思”的思想,使学生懂得在工作中要勤勉向上,做到勤思考、多学习,勤总结、敢实践,从而提升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融入“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尽小者大,慎微者著”的思想,教育学生从实际出发,从点滴小事做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观,提升就业竞争力。再如,在思政课中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故事,如田忌赛马、百步穿杨等,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实践路径

1.内培外引,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员育人”执行力。第一,加强校内育人队伍建设。一是提高育人能力。通过定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培训、集体备课、教学能力比赛、传统文化课题申报等,提升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能力。二是充实育人队伍。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主体不但包括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也包括行政管理人员、学生管理人员、辅导员和后勤人员等。通过定期培训提高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和教育能力,实现在教学和生活中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三是发挥辅导员作用。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教育的第一线,是与学生走得最近的教师群体,最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最直接。因此,要加强对辅导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培训,促进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第二,引进校外育人资源。一是政府、企业和学校要搭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和资助平台,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和资助体系,推进教师参加专题培训、主题调研、主题论坛等,开阔教师的文化视野,从而把传统文化与教育教学结合起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二是高职院校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引进非遗传承人、大国工匠、传统文化研究者,让其担任实践导师、实训教师、技术带头人,与校内教师在课程设计、技能传授、传统文化教育等方面开展交流活动,提升校內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和专业能力,打造多元化师资力量。三是高职院校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展示传统文化。高职院校以传统文化为载体,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互动。例如,“引进来”,邀请文化名家进校宣讲,传统艺人进校园、传统曲艺进校园等,通过面对面教授、展示的方式让传统文化真正入脑入心,为学生的成长注入精神动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动,让传统文化魅力在校园绽放;“走出去”,通过传统书画展、传统技艺表演、师生进社区宣传等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让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2.精准融入,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过程育人”亲和力。第一,发挥课堂育人作用。一是利用好第一课堂。第一课堂教学是高职院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高职教育要将传统文化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比重,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融入专业课和思政课,培养具有民族自豪感、创造力与高尚道德的大学生。二是利用好第二课堂。高职院校举办读书月、诵读会、诗词比赛等,组织学生阅读、诵读、演唱、书写中华经典,提升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举办“学非遗、传非遗、展非遗”活动,采取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通过体验式、参与式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举办特色校园文化创建活动,以中华传统节日、国家重要纪念日为切入点,组织实施主题文化建设活动,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二,利用好每个育人的时机。一是在入学阶段。在学校简介、招生简章、录取通知书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将“骆驼精神”以中国传统剪纸屏风的形式呈现,提醒学生在求学之路上要脚踏实地、执着前行。在学生入学前,教师就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状况、个人特长、学生生源地的历史文化等,为后续有针对性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做好准备。在入学教育、新生班会等环节融入传统文化内容,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二是在学习阶段,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教师要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各学科专业内容相联系,如结合学生的专业,面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挫折,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好高骛远、纸上谈兵的典故,让学生认识到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点一滴地积累而成,从而培养学生脚踏实地、努力进取的品格。三是在毕业阶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相结合。例如,把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融入就业指导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就业和择业,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顺利走向社会助力。

3.文化引领,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育人”影响力。第一,让传统文化浸润校园。加强校内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文化景观,根据校园功能区特点设置文化主题,布置彰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雕塑作品、书画作品等。通过校内宣传栏、景观设计、校园雕塑等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对学生开展隐性教育。在校训、校徽、校旗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随时能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总之,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调,使整个校园移步易景,景景相连,到处洋溢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达到校园无闲地、处处皆育的效果,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实现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第二,发挥社团作用。积极发挥书法社团、绘画社团、读书社团的作用,让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接受陶冶情操,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建立文化自信、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第三,开展民俗文化教育。中国的传统节日沉淀了千百年的传统文化,每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独特情趣、文化内涵,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可以结合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重要传统节日,为学生讲述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风俗,体会古人对四季的认识、对“天人合一”理念的践行,增加民族认同感。

[参考文献]

[1]董子涵,任凤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三维审视[J].领导科学论坛,2023(1):144-148.

[2]张执中.马基雅弗利的政治思想[J].世界历史,1983(5):61-70.

[3]岳洪,张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职业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其实践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12):138-143.

[4]王建林,周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教育文化育人融合的路径优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7):84-88.

[5]唐秀庚.高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微信宣传教育研究[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148-151.

[6]朱旭,苏国红.“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新思路[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3(1):128-131.

[7]周智年,阎玉茹.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优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5):63-65.

[8]王丽娜,覃卫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和策略[J].吕梁学院学报,2022(6):53-54.

[9]王小双,张华.基于微信的高校传统文化传播途径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1):40-41.

[10]董秀娜,李洪波.高校“三全育人”协同机制构建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20(8):148-149.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全育人高职院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