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音乐课堂之美育能力

2023-06-11 00:49孙淑芹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20期
关键词:美的情感音乐

孙淑芹

“音乐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其任务是突出音乐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启迪智慧。”音乐是人内心情感体验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是培养人审美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正因为它的这种特殊性,音乐教学在审美教育中的作用是其他艺术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一、音乐课堂的重心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从根本上说是艺术审美教育,而不是一种纯粹的技能训练。审美教育是培养人感知、感受和创造美的教育,是培养人审美能力、审美情操的教育——即美育。审美教育有着在整体教育中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而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也影响着审美教育,它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手段和途径,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渐渐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是音乐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抓牢审美体验这根主线,必须把审美体验作为音乐教育最重要的价值观,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把音乐教育作为一个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过程。例如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应充分揭示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最激动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应以整体音乐的无穷魅力,促成产生情绪的反映和情感的体验。另外,音乐教学应特别注重艺术实践,要强调音乐概念和音响的统一,音乐技能技巧的学习应始终贯穿着学生的情感参与。只有这样,基础音乐教育才能真正体现审美价值,成为审美教育。

二、音乐课堂重点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它不可能像文学作品那样用文字描写具体的故事情节和刻划人物的内心活动,更不能描绘复杂的现象,或者抽象的概念。那么音乐是如何通过概括性的感情媒介来打动学生的呢?可以说,这主要是依靠学生的主观联想和想象来实现的。那种抒情性的音乐,常常会使人的想象无边无际,有时或许悟出某种哲理来。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有的学生从个人的生活道路去想象,于是悟出“要做生活的强者,不为命运而气缓,反而扬起风帆,与命运之神去拼搏抗争,直到驶向美满幸福的彼岸”这样的哲理。也有人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去想象,从而得到这样的哲理思想——革命的阶级要战胜反动的阶级, 必须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战胜各种黑暗势力,最终取得胜利并通向光明的未来。这一切说明,音乐审美带给学生的绝不是在一个狭小的范畴之内。它会使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自由地飞腾翱翔,从而培养了他们对美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音乐课堂能创设良好的审美情趣

随着时代的脚步,现在每个教室里都配上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音乐教室四周的墙壁上悬挂音乐家的画像,有歌剧、舞剧等经典剧照或用表现音乐大师风采的摄影作品来装饰,营造出典雅的艺术氛围,给学生以音乐美的感染。在课前或课间,有计划地安排播放优美、恬静的乐曲,使学生感受到美好的音乐气氛。音乐鉴赏是认知声乐和器乐作品情感内涵的心理过程,是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愉悦身心、寄托情思的审美活动,引导学生从感受音乐美是培养音乐情趣,提高鉴赏、表现、创造审美能力的基础。世界上的音乐作品,浩如烟海,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结构、不同个性的作品,总是用它那特殊的形式伴随人类生活,体现着人类的美与丑。要感受音乐的美,就必须投入到音乐中去,随着旋律的流动,展开丰富的联想,只有这样才能动之以情,才能把音乐的理解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如鑒赏《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作品中起伏的旋律,紧凑的节奏,速度由慢到快,力度由弱到强,从中感觉中华民族的崛起就像黄河水一样汹涌澎湃,一往无前。在鉴赏教学中,学生只有理解音乐,用音乐要素去掌握作品的内涵,才能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这对学生理解音乐、创造音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老师要应用一切美的手段来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气氛中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和美的人格,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力争做到使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猜你喜欢
美的情感音乐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音乐
情感移植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音乐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