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策略

2023-06-11 23:30童英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3年2期
关键词:语言建构与运用古诗词教学高中语文

童英

摘 要 古诗词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其隽永深刻的思想内涵,别具一格的语言表现形式,都是中学语文学习中值得重视的内容。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精心编排了一些古诗词名作,基于课文展开创新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本文分别从“语言建构”与“语言运用”两个维度,提出了“诵读积累”和“情境写作”等教学策略。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 古诗词教学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古典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着特殊的语言结构和意蕴。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往往以独立的单元形式存在,其内容及语言均有深刻的学习价值。文章拟围绕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古诗词内容,探讨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依托“诵读积累”“情境写作”两种形式,发展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一、在诵读积累中搭建语言建构支架

语言建构,指的是对语言的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是对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的挖掘。学生在语言建构中形成个体的宝贵言语经验,需要一些支架的支撑。

1.紧扣诵读,品味语言特征

诵读,是将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学习活动,是学习语言的绝佳方式。宋代理学家朱熹在《读书有三到》中说到“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通过诵读使学生感受古诗词格律,驱动学生对古诗词语言特征的品味,可以有效锻炼学生对语言建构规律的感知能力,促进其在“语言建构”方面的发展。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诵读转化为学习任务,带领学生解读古诗词的吟诵密码。

例如,教师在第三单元古诗词的预备教学中,可以提出如下诵读任务:

阅读古诗词,是跨越时空的交流,可以让我们穿越到过去,与诗人、词人透过文字交流,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经历,触摸他们或敏感忧愁、或豪放洒脱的情感。学校即将举办一年一度的“诗歌朗诵会”,老师期待看到同学们的精彩表现。请在本单元古诗词中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诗或词进行诵读,录制一段视频。

在此基础上,为使学生读出情感与意蕴,真正加深诵读积累,教师可以设计几个相关联的“微任务”。

(1)查阅课外资料,听或看一些古诗词诵读音频或视频,分析诵读者的诵读状态,在音韵、节奏等方面总结诵读方法;

(2)阅读《古典诗歌吟咏九讲》等拓展资料,再次认识诵读古诗词的注意事项;

(3)选择你想要诵读的诗或词,画出其平仄。

学生先简要诵读,感受不同古诗词的语言特征,从中选出最喜欢的一篇,落实关联“微任务”。在“微任务”中,学生先探究方法,后将诵读落在实处,一边读出古诗词整体的音律美、节奏美,一边对不同古诗词的语言特征进行概括和区分,形成一定的个体言语经验,促进语言建构。

2.解读鉴赏,体悟语言意蕴

其次,教师应结合学生所汇报的诵读发现,引导学生解读字词、意象和意境,帮助学生深入体悟语言意蕴,理解诗人语言建构背后的深层情感。

(1)人名与地名

以《短歌行》为例,诗中两次提到人名“杜康”“周公”,前者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指代酒;后者是指周公旦。据史料记载,其人广纳贤才,诗人此处以周公自比,表现自己像周公一样求贤若渴。这两个人名,都对理解古诗词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后者,诗人借圣贤自比,展现了其人格与学养。

(2)特殊字词与化用句

《短歌行》中,在以人名代指酒,表现愁情,以圣贤自比,表达求贤若渴的心情外,诗人还运用了一些特殊字词,化用了其他的一些语言。这也应是解读与鉴赏的重点。

比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句语出《诗经·郑风·子衿》,用于表达姑娘对情人的思念,诗人巧妙化用,使诗词情意更加缠绵深长,进一步突出了对“贤才”的思慕。同样,“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也是对前人词句的化用。《管子·形解》有“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之句,用以表示“尽可能多地接纳贤才”之意。诗人在此处化用,起到了强调“求贤”之心的重要作用,表现了诗人希望人才越多越好的情感,突出了曹操希望在人才的帮助下早日完成统一大业的美好愿景。对前人名言、文句的合情化用,让古诗词特色更加鲜明。

(3)意象与意境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诗中意境具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特点。上阕后半部分,诗人描绘眼前的实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通过眼前景象的壮观奇绝,精妙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传递出大气磅礴的情感,为下阕渲染了浓厚的环境氛围。下阕由写人开始,虚写历史人物和事件,想象“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方面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另一方面表达了对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透露着浓浓的伤感之情和不甘当下、积极进取的情绪。这样一虚一实的语言建构,将诗人仰慕英雄、怀才不遇、豪放乐观的多重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震撼的艺术力量。

再比如,《归园田居(其一)》诗中,有“羁鸟”“池鱼”“深巷狗吠”“树颠鸡鸣”等多个意象。诗人借“笼中鸟”“池中鱼”比喻自身对身处官场之时对田园自由的向往,借这些意象营造出一片自由的氛围,表现出“复得返自然”的愉快与欢欣,在两种意象的对比下,展示自己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和心境,突出了“超脱”的人生取向。

不同意象与意境,赋予了古诗词独一无二的情感,更揭示了诗人内心最真实的情感。

二、在情境写作中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运用,指的是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以上通过诵读积累形成的语言建构,都可以被应用到语言运用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充分发挥情境对学生运用语言的驱动作用。

例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后,关联《短歌行》,设计下面的情境写作任务:

《短歌行》以沉稳顿挫的笔调表现了诗人求贤若渴的思想感情,烘托了一種豪放、洒脱的氛围,体现了曹操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样是一首旷达豪放的古诗词,但在大气磅礴之外,有一些苍凉之感。这体现了曹操和苏轼在人生态度方面怎样的区别?请结合他们的生平经历进行思考。

待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可以继续构建情境:“如果有一天,曹操与苏轼相遇,他们会展开一段怎样的对话?发生怎样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诗人们的想象,让学生围绕想象中的画面,结合古诗词内容,用感情真挚、凝练优美的语言,编写一段故事。另外,教师还可以出示一些提示片段,鼓励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续写。比如,课件出示以下片段:

曹操手持一壶酒,立于船头,豪饮而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苏轼在旁经过,说道……

无论直接创作还是续写,学生都需要反复揣摩语言,迁移运用语言建构经验。

总而言之,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高中语文教学,教师可以在诵读积累中为学生搭建语言建构支架,然后在情境写作中,特别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作者通联:甘肃山丹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语言建构与运用古诗词教学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如何更加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取精用弘:“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有效路径
把握“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基础性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