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微针疗法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3-06-12 03:47孙耀辉
广西医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微针痤疮瘢痕

韩 沁 孙耀辉 梁 嫔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皮肤科,湖北省武汉市 430060)

痤疮属于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常累及毛囊皮脂腺,临床上以面部皮肤形成粉刺、囊肿、丘疹为主要症状,其发病与遗传、痤疮丙酸杆菌感染、皮脂分泌增多等因素有关[1]。痤疮愈合后常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凹陷性瘢痕,即痤疮凹陷性瘢痕,会影响面容美观,常导致患者出现焦虑、自卑等负性情绪,继而影响其心理健康与社交[2]。目前对于痤疮凹陷性瘢痕尚缺乏统一疗法,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激光治疗、微针治疗、化学剥脱等,但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3-5]。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b-bFGF)可促使胶原蛋白收缩变性,促进组织增生重组,对痤疮凹陷性瘢痕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部分患者因药物吸收量不足,导致色素沉着、持续性红斑等皮肤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因此,探讨rb-bFGF与其他疗法联合治疗的效果非常有必要[6-7]。微针疗法为射频点阵技术,携带射频能量,可促进纤维、真皮及上皮细胞再生,对痤疮凹陷性瘢痕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rb-bFGF与微针疗法均有促进组织细胞修复与再生的作用,二者联合应用,或能发挥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疗效,促进创面尽快愈合。本研究探讨rb-bFGF联合微针疗法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皮肤科收治的100例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满足痤疮凹陷性瘢痕诊断标准[8];(2)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治疗依从性良好,按时复诊。排除标准:(1)近1个月使用过外用药物或抗菌药物者;(2)瘢痕、光敏体质者;(3)瘢痕附近皮肤破损、感染者;(4)伴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者;(5)孕产妇;(6)癌症或精神病患者;(7)失访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18~41(29.63±4.56)岁,病程0.5~10(4.91±1.15)年,面部瘢痕面积8~30(22.35±7.83)cm2,瘢痕主要部位为双颊43例、额头5例、颞部2例,瘢痕的主要类型为箱车型25例、滚动型16例、冰锥型9例。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18~42(29.70±4.53)岁,病程0.5~10(4.94±1.12)年,瘢痕面积8~30(22.37±7.80)cm2,瘢痕主要部位为双颊42例、额头6例、颞部2例,瘢痕主要类型为箱车型25例、滚动型15例、冰锥型1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瘢痕面积、瘢痕主要部位、瘢痕主要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已获得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1)对照组采用rb-bFGF(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980075)外用治疗。治疗前先用清水清洁面部,每晚睡前按瘢痕面积取适量rb-bFGF涂抹于瘢痕处,瘢痕面积较大者以纱布覆盖,1次/d,连续治疗6个月后评估疗效。(2)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微针疗法治疗。患者取仰卧位,于瘢痕处涂抹5%利多卡因乳膏(北京紫光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466)进行表面麻醉,用保鲜膜封包60 min后洗净;使用碘附消毒液常规消毒瘢痕部位皮肤及半岛BodyTite黄金微针射频治疗仪(深圳半岛医疗有限公司,型号:BodyTite)微针,根据瘢痕面积调整微针长度,微针刺入皮肤(深度为0.5~2.0 mm)后设置治疗仪功率为6~10 W、脉宽为300~600 ms,治疗过程手柄直立垂直于皮肤,均匀进行逐区域治疗,每次治疗30 min,每两次治疗间隔时间为2个月,6个月共治疗3次。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每隔2个月来院复诊,于治疗6个月后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评价。(1)临床疗效。治疗6个月后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显效指瘢痕面积较治疗前减少>80%,皮肤恢复光泽,皮肤表面无凹凸不平现象;有效指瘢痕面积较治疗前减少50%~80%,皮肤光泽有所恢复,但有少许瘢痕体征;无效指瘢痕面积较治疗前减少<50%,皮肤光泽度不佳,皮肤表面仍有凹凸不平现象,瘢痕体征明显。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9]。(2)瘢痕改善情况。治疗前后,采用痤疮瘢痕临床评估量表(Échelle d′Évaluation Clinique des Cicatrices d′Acne,ECCA)权重评分与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对患者的瘢痕情况进行评估。ECCA权重评分是根据瘢痕类型及数量进行评分,冰锥型瘢痕权重为15,箱车型瘢痕权重为20,滚动型瘢痕权重为25,无瘢痕权重为0;瘢痕数量1~4个为1分,瘢痕数量5~20个为2分,瘢痕数量>20个为3分;最终得分为权重与瘢痕数量相应分值的乘积,总分75分,得分越低提示瘢痕情况越理想[10]。VSS根据瘢痕颜色(0~3分,0分为颜色正常,1分为浅粉红色或浅白色,2分为深浅混合,3分为深色)、瘢痕厚度(0~4分,0分为瘢痕平坦、厚度正常,1分为0 mm<瘢痕厚度<1 mm,2分为1 mm≤瘢痕厚度<2 mm,3分为瘢痕厚度2~4 mm,4分为瘢痕厚度>4 mm)、瘢痕处血管的分布情况(0~3分,0分为瘢痕肤色与身体正常部位接近,1分为肤色偏粉红,2分为肤色偏红,3分为肤色呈紫色)、瘢痕柔软性(0~5分,0分为瘢痕柔软性正常,1分为柔软,2分为有少许拉紧,3分为略僵硬,4分为关节弯曲且难以伸直,5分为出现永久性软组织痉挛)进行评分,总分15分,得分越低提示瘢痕情况越理想[11]。(3)瘢痕凹陷度及光滑度。治疗前后,根据患者瘢痕凹陷度及光滑度的整体情况进行评分,得分范围为0~10分,0~1分为无凹陷、完全平滑,9~10分为严重凹陷、严重凹凸不平,得分越低提示瘢痕凹陷度及光滑度越好[12]。(4)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采集患者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3 mL,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采用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的水平,ELISA检测试剂盒均购自武汉华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批号分别为200894、201094,实验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13]。(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于治疗期间观察并统计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包括色素沉着、持续性红斑、毛细血管扩张。(6)对典型病例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4.332,P=0.037),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瘢痕情况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ECCA权重评分、V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的ECCA权重评分、V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瘢痕情况的比较(x±s,分)

2.3 两组患者瘢痕凹陷度及光滑度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瘢痕凹陷度及光滑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瘢痕凹陷度及光滑度得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得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IL-10、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10、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瘢痕凹陷度及 光滑度得分的比较(x±s,分)

表4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x±s,ng/L)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色素沉着、持续性红斑、毛细血管扩张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n(%)]

2.6 典型病例 病例1:患者28岁,女,治疗前双颊可见明显痤疮凹陷性瘢痕,见图1;经rb-bFGF联合微针疗法治疗后,红色丘疹大部分消退,瘢痕基底颜色接近正常皮肤颜色,凹陷变浅,瘢痕基本修复,见图2。病例2:患者25岁,男,治疗前额头可见明显痤疮凹陷性瘢痕,见图3;经rb-bFGF联合微针疗法治疗后,瘢痕变浅,瘢痕基底颜色变淡,见图4。

图1 治疗前痤疮凹陷性瘢痕(观察组)

图2 治疗后痤疮凹陷性瘢痕(观察组)

图3 治疗前痤疮凹陷性瘢痕(观察组) 图4 治疗后痤疮凹陷性瘢痕(观察组)

3 讨 论

痤疮凹陷性瘢痕是一种永久性、毁容性的皮肤病变,会造成皮肤真皮层及皮下组织缺损,由于表皮愈合后胶原蛋白不能再生,导致形成的瘢痕会永久存在[14]。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真皮胶原蛋白分解及弹性蛋白缺失[15]。其病理过程包括皮脂分泌增多、毛囊皮脂腺导管过度角化导致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引起毛囊炎症的发生,而炎症会影响表皮愈合,进而导致瘢痕形成[16]。目前临床上常采用rb-bFGF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rb-bFGF是经基因技术合成的,对来源于中胚层及外胚层的细胞(如上皮、真皮细胞等)具有促进修复作用。rb-bFGF还具有促进血管再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组织水肿、增加真皮水分的作用,能够改善皮肤质地,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有助于皮肤组织的修复[17]。此外,rb-bFGF作为一种临床用药,具有缓释效应,作用时间长,且外用涂于瘢痕处,简单方便,易被患者接受[18-19]。研究发现,微针疗法具有促进皮肤年轻化、紧致皮肤、瘢痕重塑等多重作用,目前在皮肤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20]。微针含有一个非常精细的滚针装置,滚针在皮肤上滚动时能够穿透真皮,促进伤口愈合及生长因子释放,促使胶原蛋白生成并在真皮上层沉积,从而增加胶原纤维形成,改善瘢痕[21-22]。此外,微针治疗后的恢复时间短,正常情况下可在3 d内恢复[23],满足患者迫切期待治疗效果的心理需求。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80.00%),与蒋苹等[24]在关于黄金微针射频结合rb-bFGF凝胶治疗凹陷性痤疮瘢痕研究中报告的总有效率(93.33%)相近,提示在使用rb-bFGF基础上加用微针疗法能够进一步提高痤疮凹陷性瘢痕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促进瘢痕修复。另外,本研究发现,治疗后,两组的ECCA权重评分、VSS评分、瘢痕凹陷度及光滑度得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ECCA权重评分、VSS评分、瘢痕凹陷度及光滑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观察组患者的瘢痕改善效果更显著,皮肤质量更好。其原因可能是微针疗法能够快速打开皮肤吸收通路,有助于皮肤组织对rb-bFGF的吸收,进而充分发挥两种疗法的协同作用,继而促进瘢痕更好、更快地修复[25]。研究表明,痤疮凹陷性瘢痕的发生与炎症介质因子、酶引起的真皮层胶原纤维及皮下脂肪降解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减轻炎症反应对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的血清IL-10、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的血清IL-10、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rb-bFGF联合微针疗法治疗更有利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原因主要在于:两种治疗方法均有促进细胞分裂、繁衍的作用,能够增加细胞外各基质的生物合成,促进损伤皮肤修复,降低皮肤局部的生长因子浓度,其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因此消除炎症的效果更好。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治疗期间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联合治疗的安全性更高。其原因可能为:微针疗法联合rb-bFGF治疗具有协同作用,可增强皮肤的再生、修复能力,提高瘢痕修复效果,因此可以预防rb-bFGF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另外,采用微针疗法治疗时只刺入表皮,不会造成表皮缺失、移位,因此能够减少色素沉着及持续性红斑等不良反应的发生[27]。

综上所述,与单纯rb-bFGF治疗相比,rb-bFGF联合微针疗法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疗效更佳,可以更好地减轻瘢痕凹陷度,提高瘢痕光滑度,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有利于痤疮凹陷性瘢痕的修复,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微针痤疮瘢痕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再也不怕打针的纳米微针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逯俭运用微针强通法治疗项痹经验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三子汤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病150例
微针疗法在中风后抑郁症中的临床应用
消风清热散治疗面部痤疮6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