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2023-06-15 21:17徐涛
西部学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体系构建安全教育

摘要:高校安全教育是校园事故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手段,已纳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于应对社会治安形势、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和大学生个人素质提高有重要价值。当前,高校安全教育仍存在忽视教育对象的差异性、社会环境影响的多元性、家校协同育人的协同性和教育效果的层级性四个方面问题。因此,应将高校安全教育视为一项系统工程,从教育内容、教育形式、职责量化考核和建设健全各类规章制度上全面加以改进,逐步构建规范有效的高校安全教育体系。

关键词:高校安全;安全教育;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3)08-0116-06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安全是永恒的话题。冷兵器时代,善战的将军,甚至可以利用对方的安全隐患作为赢得战争的法宝;热兵器时代,利用安全漏洞制胜的战争更是数不胜数。对社会、家庭、个人而言,安全是永恒的话题[1]。自人类诞生,各类自然灾害和猛兽危害,是人类生存安全的主要威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创造出工具来避免自然灾害以及猛兽威胁,但是,人为因素和社会因素造成的危害也接踵而来。因此,社会发展的同时,新的危害也在不断产生,人类想要健康发展就要取得与各类灾害斗争的胜利。安全是人类发展的基石,更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多元化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更多的莘莘学子获得了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机会[2]。同时,高校和学生的安全也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是实行开放性校园以后,高校成了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机构,各类安全隐患不断显现,社会和校园互相交叉、渗透。因此,加大高校安全教育投入,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切实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是减少或避免发生各类安全问题的必要手段。

一、高校安全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概念,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从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3]。安全防范知识,并不能靠先天获得,不同时期的安全防范措施不尽相同,防范手段和知识需要不断积累总结,经过实践验证然后传承。

安全教育是事故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4]。常见的事故预防与控制,所采用的基本措施是由海因里希归纳提出的“3E”对策,即安全技术(Engineering)、安全管理(Enforcement)和安全教育(Education)。安全技术的重点是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的问题,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的重点则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问题,安全教育的重点主要是使人知道应该怎样做,而安全管理的重点则是要求人必须怎样做。

高校的安全教育,目的是为了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维护校内师生的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等其他方面的安全,使用教育的手段来提升师生的安全意识,锻炼师生防范危险的技能,从而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二、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一)高校安全教育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硬性要求

高校校园安全问题一直被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已经行驶在社会主义法治轨道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试行)》《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高等学校内部保卫工作规定(试行)》和《消防法》等法规中,既明确了学校在安全教育和管理中的职责,也规定了大学生在安全教育与管理中应该享受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大学生安全的高度重视,把维护大学生的安全和合法权益,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依法治校确定为高校各级领导的法定义务,推动了高校各级组织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

(二)高校安全教育在日益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下特别需要

经过多次治理,传统的社会治安威胁,如淫秽书刊、黄色网站等威胁已基本杜绝,传统的拉帮结派、敲诈勒索已经绝迹[5];但是新的各种违法犯罪现象仍呈上升趋势,例如,网络游戏、网络诈骗、不健康的社会文化、暗网交易等使得大学生精神萎靡不振,沉迷于游戏、厌恶社会,不思上进。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促使大学生对社会治安形势有深刻的认知,促进大学生自觉学习安全知识及技能,做好自身安全防范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高校中违法犯罪对大学生的不法侵害显得特别重要。

(三)高校安全教育是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基石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迅猛,高校的数量和各高校的招生规模都得到了扩张,多校区、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变得日益寻常,这对高校的保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保卫工作的难度[6]。首先,高校的扩大招生,造成在校师生成倍增长,食堂、商业网点的需求量变大,使得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难度增加。其次,开放性校园使得校外人员进出频繁,使得校内人员数量暴增,并且移动频繁,人员密集度加大。第三,外来人员的个人素质参差不齐,难免与校内师生发生口角、争论甚至殴打事件。第四,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教职工生活水平的改善,机动车数量增加明显,再加上外来车辆的频繁进出,校内交通安全得到了挑战。第五,网络安全已经是不可避免的话题,网络暴力、网络诈骗、网络游戏甚至暗网交易都是对大学生安全的威胁,信息时代,信息的获得过于容易,如何分辨信息的真伪,如何善用网络成为高校安全教育的重点。

(四)高校安全教育是大学生个人素质提高的重要手段

我国的高校安全教育,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已经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低端走向高端。安全教育成為一门学科走入课堂的今天,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良好的安全意识,是衡量个人综合素质的指标之一。优秀的企业,对拥有良好安全意识的大学生更加情有独钟。正因如此,很多高校已将高校安全教育列入新生入学教育的首要部分。新生安全教育课程,已经成为大学生进校第一课。

三、高校安全教育的现状

影响高校安全教育的因素,本文认为主要包括受教育对象的自身因素、社会环境的因素、受教育对象的家庭因素及高校本身的因素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分别体现在高校安全教育差异性、多元性、协同性、层级性四个方面的现状。

(一)差异性:忽视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高校安全教育的受教育对象比较复杂,校内既有教师又有社会人员,既有本科生,又有硕士、博士生;既有国际交流生,又有国内普招生;教职工又分自聘和外聘,本国和外籍[7]。这些群体的个人经历、社会阅历、受教育程度、价值观等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也就是受教育群体整体上不能统一,但是,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是整体一致的,受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没有被区别对待。而对受教育对象多样性复杂性欠缺考虑,是我国高校安全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8]。

由于欠缺考虑,高校安全教育时,通常是不管受众,将所有内容集中讲授,例如,对大学生进校安全教育时,应该重点关注网络兼职、网络诈骗、网络刷单等内容;对教师和校内工作人员,应该重点关注电话诈骗、转账诈骗、消防安全等内容;对离退休人员,应该重点关注保健品虚假宣传,高利息理财等内容。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应该根据受教育对象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内容,因材施教,提高安全教育的效率。

(二)多元性:忽视社会环境的多元性影响

1.社会环境复杂

随着大学城和开放性校园的兴起,各大高校占地面积得到质的提升,而高校周边也成了各大商家的必争之地,各类消费场所环绕高校,高校周边的环境错综复杂。高校周边不仅开设了不同的娱乐消费场所,更有许多流动摊贩,并且由于校园的开放性,周边居民将校内变成散步健身的场所,造成校内车辆增多,闲杂人员增多,给高校师生带来许多交通方面的隐患。环境的复杂性对高校的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使得高校安全隐患面临重大挑战。

2.网络环境复杂

网络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互联网建设已经非常完善,师生的生活、学习等已经非常依赖网络,随着微博、抖音的兴起,师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快速。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利与弊共存,获得信息的同时,个人信息泄露和负面信息的传播,是网络使用需要面对的问题,如何善用网络,是高校安全教育需要关注的问题。例如,高校师生中有人使用“翻墙”工具,获得负面信息、淫秽信息、意识形态问题等,进而传播,造成负面影响和一定的社会问题。网络诈骗更是层出不穷,例如,某校学生以谈恋爱为名,骗取女生信息,从而进行网络贷款,贷款转账到手后,拉黑好友,不再联系。由于网络诈骗泛滥,近年来警方对网络诈骗的宣传教育已经非常普遍,国家反诈APP也已经上线。

3.缺乏安全教育理念

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重点放在了专业知识的教育,忽略了大学生心理、安全等方面的教育[9]。由于历经12年的考试教育,大学生具备了较高的考试能力,而欠缺了其他技能的培养,尤其体现在生活和安全两方面,主要体现在危机应对能力、安全心理素质、生活自理能力、陌生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因此,大学教育的目标应该体现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上,安全教育应该作为必备课之一贯穿大学生活。

4.提高文化自信教育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稳步提升,一小撮敌对势力唯恐我国的强大对他们造成威胁,从而假借文化、独立、自由等借口,干预我国内政,污蔑我国文化,而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辨别能力不足,防备心理较差,容易受到敌对势力的挑唆。因此,高校安全教育应该加入文化自信的内容,提高高校师生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防范意识。

(三)协同性:忽视家校协同育人的重要性

安全教育从来不是学校的单方责任,家庭作为人类生活最基本的单位,家庭是安全教育最基础的载体。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家庭这个基本的单位,协同合作,产生1+1>2的效应,在合作的同时还能根据家庭情况的不同,进行安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性尝试。高校安全保卫部门作为安全教育的主导单位,应该充分认识到家校协同教育的重要性。

1.问题家庭的教育缺失

个人成长中,性格、行为方式等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是深远且重大的。如今有的孩子在大学入校之前是隔代照顾,父母并不在身边;有的孩子是单亲家庭,这些家庭都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家庭教育不健全,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

问题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行为一般比较孤僻,与之语言交流会稍有障碍[10]。这些孩子的社交意愿不大,还有一些渴望有贴心的朋友,但是自身又难以敞开心扉,去结交新朋友,容纳新朋友,对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持怀疑态度;还有的由于缺乏安全感,需要在网络上寻找贴心朋友倾诉。这些孩子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既会影响他们学习安全知识的意愿,又会在情绪爆发的时候把习得的安全知识抛之脑后,冲动行事,容易上当受骗。这类学生的安全教育要特别注重他们的心理问题,他们不会主动犯错,但是被欺骗的概率很高。

2.家庭教育的方式不正确

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如果不正确,会在孩子进入高校后,对高校安全教育带来困难。家庭教育的错误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棍棒”教育。有些家长盲目相信“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等错误的棍棒教育理论。孩子稍有犯错或者学习成绩下滑,就举起“棍棒”进行暴力教育[11]。一旦进入大学,脱离了家长的管控,这些学生会如释重负,并放大“棍棒”教育的影响,处理问题变得较为暴力,思想容易走进死胡同,听不进别人意见。这类学生严重时会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特别需要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加以约束。

二是全托式教育。這些孩子除了学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严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容易形成自私自利的心理,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所有人都必须围绕自己转;在生活中缺乏自理能力,学习上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面对复杂情况,容易手足无措。这些学生的安全教育方式,需要联合家庭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区别对待。

三是放任教育。有些家长错误地理解无为而治的理念,对孩子的教育过度放任自流,认为只要管好吃住就行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孩子教育的忽视。一旦进入高校,开始独立生活,面对社会巨大的诱惑,隐藏的风险随处可见,但是这样的学生习惯了特立独行,没有求助于外力的习惯,容易误入歧途。

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对与缺失家庭教育的危害一样,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造成了高校安全教育的困难度得到提高。高校安全教育需要帮助这类孩子脱离家庭教育的影响,同时也需要这类家庭成员意识到自己的问题,采取积极的态度配合高校安全教育。

忽视家校协同教育,造成高校安全教育协同性受到影响,对高校安全教育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家庭教育缺失和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不对,使得大学生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并且会造成行为扭曲,这对高校安全教育造成了不利影响,对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校安全教育的难度得到了增加。

(四)层级性:忽视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安全教育是一项具备层级性的工作,不同层级的工作对于安全教育的效果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学校的环境因素、高校安全教育系统性现状是最为直接的影响因素。我们将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分成五个层面,从高到低分为认知、法律法规、制度、机制、组织。

1.安全教育的认知不足

高校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同属于安全管理部门,而安全管理部门普遍认为,高校安全的侧重点在于加强管理,因此把各类安全会议、安全通知的重点均放在如何加强管理上。管理部门普遍存在以管理替代教育的问题,因为认知不足而造成安全教育的缺失,也是影响高校安全教育最根本的原因。

高校安全管理的侧重点在于“管”,是通过制度、法律来约束行为,属于外部力量。而高校安全教育的侧重点在于“教”,是通过宣传、活动来引导师生思考、重视安全,是让师生从内心认同安全重要性从而重视安全,主动考虑安全,属于内部力量。相较于“管”,“教”更为重要。

2.法律法规的约束不足

高校的安全管理主要根据各类法律法规,但是高校安全教育并未纳入高校整体评价体系,虽然《消防法》《食品安全法》有明确规定要将新生消防安全教育和新生食品安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但各高校仅依靠讲座形式完成,并未真正开课。

高校的各类评价,包括排名,对于人才、专业发展、师资力量、科研等方面侧重点比较高,对于高校安全却很少涉及,这使得虽然安全很重要,但是在落实的过程中,考虑到发展因素,安全的重要性会被降低。

各类法律法规偏重于针对各类安全事故的处理,对于如何规范安全教育的指导缺失,这就造成高校在安全教育方面各自为政,存在内容不一、形式呆板、缺乏统一组织、安全教育人员不固定等诸多问题。

3.安全教育制度不完善

系统的规章制度,是工作开展的根本,高校安全教育尤其需要制度的支撑。“高校安全教育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事关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效果的最终落实”[12]。高校安全教育制度能够制定完善并严格执行,是全院教职工获得参与安全教育机会的重要途径,是安全履职部门及各二级学院落实安全教育职责的保证,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基石。

4.高校安全教育机制不健全

一是高校安全教育缺乏长效机制。高校的安全教育由于受制于认知、法律、制度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往往以“管”代“教”,即使开展安全教育也是利用“消防安全宣传月”等安全主题月开展讲座。缺乏长远的安全教育规划,在高校安全管理的台账上可以看到安全教育在时间上不固定,授课人员不固定,授課对象复杂多样等问题。这都是没有统一机制,没有短期、中期、长期规划造成的。

二是高校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缺失。要开展安全教育,首先要保证师资力量,目前高校安全教育课程均是以请公安、消防、药监等管理部门的人员来校内开展讲座来完成,在师资力量上是缺失的。但是安全教育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十年前的安全教育内容和现在的内容已经完全不同,因此,高校安全教育首先应该引进或培养一批合格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并且注重加强教师队伍的能力培养,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5.高校安全教育的组织协调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高校安全教育依赖安全管理部门完成,但是管理部门属于行政部门,安全教育属于教学部门,这就造成管理部门在执行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困扰。在完成安全教育任务时,缺乏协调合作的能力,无法统一协同完成安全教育任务。因此,如何提高组织协调能力,是提高高校安全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

高校安全教育的层级性属性要求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要按照层级来安排工作。而我们在层级性中的缺失正是我们需要完善弥补的地方。因此,需要高校管理者基于五个层面的缺失,从各个方面落实高校安全教育。

四、高校安全教育的改进建议

我国高校安全教育的起步相对较晚,可以获得很多其他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他国的经验可以让我国的高校安全教育少走弯路。下面基于我国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四个方面问题来考察梳理,分别提出改进建议。

(一)差异性:从安全教育的内容上改进

我国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基本上实现了安全领域的全覆盖,但是由于受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影响,造成安全教育内容与受教育对象身份不符的情况时有发生[13]。因此,可以根据受教育对象的不同,从内容上划分不同类型的安全教育。比如,实验室安全教育可以按照实验室类型设置安全教育内容,生化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电力工程实验室等场所可以从内容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高校所有人员都应进行消防安全、人身安全、网络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教育,这些内容应该结合社会发展的现状,淘汰落后的案例,及时更新教育内容。

(二)多元性:从教育形式上改进

高校社会环境、网络环境等方面的复杂性,对安全教育的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去课堂上的案例教育,应该根据校区本身所处的环境,进行课外实践教育,鼓励师生发现、寻找身边的安全隐患,并对发现人进行奖励,从而激发师生对安全教育的兴趣[14]。除去线下课堂,应该开辟线上教育,线上可以提供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下载,并24小时提供安全咨询和求助。线下安全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讲座等形式,将各类安全标语、宣传标语进行全覆盖,在宿舍、食堂、公共走道、宣传栏等场所进行案例、标语展示,使得师生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安全宣传,全方位被动接受安全教育。

(三)协同性:从明确职责量化考核上改进

安全教育的组织和协调,是安全教育的基础和根本。虽然安全管理职能部门是安全教育的主体,但是学生的课程安排,教育内容的制定,尤其是特殊场所的教育内容需要专业人员制定,因此应该设定从学校层面应该规定安全教育的责任人,并对每学期的安全教育工作进行量化考核。每学期针对那些人进行了多少场次、多少人次的教育,各二级学院部门指定专人配合校级责任人,落实本部门的安全教育工作,每学期进行量化考核,促进高校安全教育能够落到实处。

(四)层级性:从建设健全各类规章制度上改进

高校安全教育应该改变以“管”代“教”的思维,针对各个层级的现状,制定相应的策略。在制度制定上,應该充分调研,尊重师生的需求,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征求师生的意见,做到严谨可行,不搞“一刀切”[15]。在制度的执行上要做到严格、公开、公正,切实建立一个可行的制度,不严格执行,那制度就等于没有建立。维护制度建设,并建立特色的安全文化,使得安全教育的理念全方位地渗透进师生的生活和思想中去。想方设法地使得我国高校安全教育真正受到社会和全校师生的喜爱。

结语

高校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敏感问题,高校如果出现安全事故一定就是热点话题。而如何保障高校安全,不仅关系到社会稳定还关系到全校师生是否能够全身心投入学习、科研生活中去。目前,我国高校师生的安全意识、防范技能还有待加强。高校安全教育是提升全校师生安全意识、防范技能和知识的系统工程。因此,应对师生的安全意识现状做系统的分析,根据校园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结合师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安全教育的现状,并就如何改进提出了建议。如何加强高校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研究,才能促进高校安全教育长足、健康、向上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浩.基于校园安全的高校信息化建设[J].中国高校科技,2019(6).

[2]蒋婷婷,侯涓,陈霞,等.对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研究[J].才智,2022(26).

[3]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1.

[4]刘卫锋.大学生安全教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215.

[5]王振华.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安全文化教育的意义与对策[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4).

[6]赵鹏飞,王念祖.高校安全事件致因机理与防控策略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22(4).

[7]许倩.强教育与弱感知:高校安全教育中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对大学生风险感知的影响——基于电信诈骗的多案例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

[8]王宏宇.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3.

[9]赵瑞瑞,李贝,周光清,等.广州市3所大学生安全用药素养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20(2).

[10]梁艳.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和对策[J].品位·经典,2022(1).

[11]胡兆隆,桑晓明,张碧涛.我国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G大学为例[J].现代交际,2021(22).

[12]李光,李霞,崔永励.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因素及应对机制[J].活力,2015(10).

[13]赵爱民,董盛昌,熊伟.新时代高校安全教育模式实践探究[J].消防界(电子版),2021(18).

[14]吕阳.新时代下高校校园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决策探索(下),2021(8).

[15]王少勇.智慧校园背景下高校安全管理体系构建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7).

作者简介:徐涛(1982—),男,汉族,江苏泰兴人,单位为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责任编辑:张震)

猜你喜欢
体系构建安全教育
高职教育质量管理内涵及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浅谈初中校园安全教育
信息技术在高校安全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实践构想
幼儿家庭安全教育问题漫谈
美国职业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对我国的启示研究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