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性别角色冲突对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暴力态度的中介作用

2023-06-15 21:17郑江翠
西部学刊 2023年8期

摘要:为探讨男大学生成人依恋、性别角色冲突及恋爱暴力态度的关系,采用亲密关系体验量表、性别角色冲突量表、恋爱暴力态度量表对760名男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表明:(一)男大学生在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维度上处于中等水平,男大学生具有中等水平的性别角色冲突,他们对恋爱中的暴力行为赞同率较低;(二)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男性性别角色冲突与恋爱暴力态度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三)男性性别角色冲突在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与恋爱暴力态度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成人依恋;男性性别角色冲突;恋爱暴力态度;男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3)08-0135-04

恋爱暴力态度指的是对发生在恋爱关系中暴力行为,包括身体暴力、心理暴力、性暴力等的看法和观点[1]。研究发现恋爱暴力态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恋爱暴力行为的发生,对恋爱暴力的容忍度越高,暴力行为出现的概率越大[2]。对恋爱中暴力行为的态度主要受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及社会文化因素有关。拥有传统性别角色观念的男性、受不良人际关系困扰、经历或目睹家庭暴力行为及在“男尊女卑”文化传统的个体对恋爱中的暴力行为有着更包容的态度[3]。

一、问题的提出

O’NEIL系统研究了成年男性的性别角色冲突,将其界定为“个体性别角色行为模式对自己或他人产生消极影响的心理状况”[4]。男性遵从自身性别角色规范过程中,当知觉到存在的角色产生压力或冲突时,容易出现攻击等暴力行为来获取对自我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研究发现拥有传统性别角色观念的男性更倾向于接纳恋爱关系中的暴力行为,在恋爱关系中,有着较高性别角色冲突的男性对恋爱暴力行为的容忍度更高,对伴侣有更多的攻击性行为[5]。

成人依恋是指个体对当前亲密伴侣或同伴较为持久的情感联结[6]。一般认为可以从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两个维度来判断个体依恋类型。依据BOWLBY提出“内部工作模型”,安全型依恋的个体对自我和他人有着更为积极的表征,在依恋关系中更倾向于寻求“安全基地”的情绪调节策略。回避型个体倾向于回避消极的自我,抑制自己依恋系统,对他人不信任,采用“防御性保守策略”,而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疏离亲密他人。焦虑型个体有着较低自尊,对他人容易抱有敌意,在亲密关系中,容易采用“过度激活策略”,纠缠、控制等获取对方的关注。不难看出,成人依恋在亲密关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不同的依恋类型能够反映个体对他人不同的期望、影响个体情绪调节策略及在亲密关系中的行为。回避型和焦虑型个体对自我都有着消极的认知模式,研究发现不安全型依恋会导致个体对自我性别角色认同产生偏差,进而导致性别角色冲突[7]。

在我国这样一个对男性有着较高性别角色期待的文化里,从男性性别角色冲突角度探讨他们对恋爱暴力行为的态度显得特别有意义。本文将从成人依恋的框架出发,探讨男大学生的性别角色冲突和其对恋爱暴力的态度。并提出假设:1.成人依恋、男性性别角色冲突可以显著预测男大学生恋爱暴力态度;2.男性性别角色冲突在成人依恋和恋爱暴力态度中具有中介效应。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被试

从福州两所大学随机抽取790男大学生发放问卷,剔除不认真作答及漏答问卷后,共得有效问卷760份,有效率为96.20%。其中理科230名,文史科168名,工科362名;独生子女354名,非独生子女406名;有恋爱经历378名,无恋爱经历382名。

(二)研究工具

1.亲密关系体验量表(ECR)

该量表由BRENNAN等人编制,国内学者田瑞琪对其进行修订[8]。包括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两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各包括18个题项。本研究中两个分量表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682和0.847。

2.性别角色冲突量表(GRCS)

本量表最初由O’NEL等于1986年编制而成,国内学者郑江翠对该量表进行修订,包括四个维度:①成功、权力和竞争;②限制性情感表达;③男性间受限的亲密行为;④工作与家庭间的冲突。量表共17个题项。本研究中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06,各维度Cronbach a系数分别为:0.646-0.750之间。

3.恋爱暴力态度量表(AMDV)

本量表由PRLCE和BYERS于1999编制而成。福建师范大学有关学者对该量表加以修订[9]。修订后的量表包括3个维度,分别为:①身体暴力态度;②心理暴力态度;③性暴力态度,量表共包括21个题项。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9,各维度Cronbach a系数在0.701—0.865之间。

(三)研究方法

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基本分析。应用Process插件进行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

三、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成人依恋、男性性别角色冲突、恋爱暴力态度的描述性分析及相关分析

由表1可知,男大学生在依恋回避、依恋焦虑、男性性别角色冲突、恋爱暴力态度上得分处于中等及中等偏下水平,且四个变量两两之间呈显著正向相关(p值均小于0.01)。

(二)男性性别角色冲突在依恋回避与恋爱暴力态度的中介作用

采用SPSS宏中的Model4模型,在控制是否独生子女、有无恋爱经历等变量的前提下,對男性性别角色冲突(M)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依恋回避(X)对恋爱暴力态度(Y)的预测作用显著(β=0.229,p<0.001),依恋回避(X)对男性性别角色冲突(M)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313,p<0.001),男性性别角色冲突(M)对恋爱暴力态度(Y)正向预测显著(β=0.178,t=5.164***),在加入男性性别角色冲突变量后,依恋回避对恋爱暴力态度的预测作用依然显著(β=0.174,p<0.001)。采用Bootstrap法中介效应分析,95%的置信区间为[0.034,0.083],不包括0,说明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24.45%。

(三)男性性别角色冲突在依恋焦虑与恋爱暴力态度的中介作用

同样采用Model4中介模型,检验男性性别角色冲突在男大学生依恋焦虑与恋爱暴力态度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依恋焦虑(X)能够显著预测恋爱暴力态度(Y),β=0.216,p<0.001,依恋焦虑(X)能够显著预测男性性别角色冲突(M),β=0.383,p<0.001,男性性别角色冲突(M)能够显著预测男大学生的恋爱暴力态度(Y),β=0.118,p<0.01。当放入中介变量男性性别角色冲突(M)后,依恋焦虑(X)对恋爱暴力态度的预测作用依然显著,β=0.171,p<0.001。同样采用Bootstrap法检验中介效应,95%的置信区间为[0.017,0.074],不包括0,说明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20.83%。

四、讨论与分析

(一)大学生成人依恋、男性性别角色冲突、恋爱暴力态度的基本统计分析

由表1可知,男大学生在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维度上得分为3.385—3.641,处于中等水平;性别角色冲突总均分为3.531,处于中等水平;恋爱暴力态度总均分为2.241,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表明男大学生对恋爱中的暴力行为认可度较低。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男大学生更倾向采用非暴力的方式来处理亲密关系中的问题。

(二)大学生成人依恋、男性性别角色冲突、恋爱暴力态度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中,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分别与恋爱暴力态度显著正相关。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在依恋回避维度上得分较高的男大学生对自我有着消极、负面的认知,且对他人抱有防御性态度,在恋爱关系中,不信任伴侣,不轻易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感受,避免沟通和亲密接触[10]。冷漠、忽视、回避等暴力手段被认为是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的手段。

在依恋焦虑维度上得分较高的个体一方面渴望得到他人更多的情感回馈,但同时却对他人具有较强的敌意,在恋爱关系中容易出现较多的负面情绪和暴力行为。这导致他们更赞同恋爱中的暴力行为,认为可以通过采用心理暴力、身体暴力和性暴力来获取对方的爱,防止对方离开。

男大学生性别角色冲突与恋爱暴力态度显著正相关。O’NEIL指出男性性别角色冲突源于对女性特质的恐惧,及对女性性别、价值观的歧视。在我国传统观念中,男性被授予较高的期待:他们应该是勇敢有毅力、追求成功、富有竞争力、情感隐藏不外露的。当男性在亲密关系中违背了家庭或社会对其要求导致个体自我价值感降低、被束缚,产生性别角色冲突时,更容易出现暴力行为。

(三)男性性别角色冲突的中介效应分析

本研究发现,男性性别角色冲突对依恋回避与恋爱暴力态度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这符合本研究的假设。说明一方面依恋回避能够直接影响恋爱暴力态度,另一方面依恋回避还通过男性性别角色冲突影响恋爱暴力态度。依恋回避型男大学生,可能会严格遵守男性角色规范,为因为这样的规范可以让他们控制亲密关系。比如,他们可能会为了维护自尊而避免与伴侣沟通,对伴侣抱有敌对的态度并借此支配另一半。

男性性别角色冲突对依戀焦虑与恋爱暴力态度同样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一方面依恋焦虑能够直接影响男大学生恋爱暴力态度,同时,依恋焦虑还能通过男性性别角色冲突对恋爱暴力态度起作用。焦虑型依恋的男大学生由于没有很好地整合好理想中的自我和现实中的自我,更容易出现性别角色冲突,他们可能会过度认同传统的男性价值观,因为这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防止被遗弃的恐惧。另有研究表明,依恋焦虑型男大学生会选择运用责备、威胁或身体、言语的攻击来维护家庭和社会对他们的性别角色期待。

五、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1.男大学生在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上处于中等水平,具有中等水平的性别角色冲突,对恋爱中的暴力行为赞同率较低。

2.成人依恋、男性性别角色冲突、恋爱暴力态度三者两两间显著正向相关。

3.男性性别角色冲突在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和恋爱暴力态度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二)展望

来自他人的暴力行为会对个体的身心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据调查恋爱中的暴力行为对以后婚姻中的暴力行为具有明显的预测作用。大学生是恋爱的黄金时期,国内外研究显示大学生恋爱中暴力发生的比例在10%—69%之间,经历恋爱暴力的个体报告出更多的学业、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自杀等问题。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时应对大学生恋爱暴力现象加以关注。成人依恋和男性性别角色冲突均能显著预测男性恋爱暴力态度。这提示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恋爱心理咨询中,可以更多关注大学生依恋类型和他们刻板化的性别角色观念,从对他们对性别角色认知、情感体验、行为表现等方面来着手探讨恋爱暴力行为及对恋爱暴力的态度。

此外,男性性别角色冲突是值得探讨的话题。西方大量研究显示男性性别角色冲突和男性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有着高性别角色冲突的男性更容易出现压力、焦虑及幸福感降低等心理困扰。在东方集体主义文化下,社会对男性的要求和期待更高,他们同样面临着性别角色的困扰。中国台湾和香港也对男性性别角色冲突进行了大量研究,大陆地区男性性别角色问题同样值得更多研究者关注。

参考文献:

[1]FRANCINE LAVOIE.Teen Dating Relationships and Aggression[J].Violence Against Women,2000(1).

[2]MURRAY A STRAUS.Dominance and symmetry in partner violence by male and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 in 32 nations[J].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2008(3).

[3]李源晖,张慧敏,王敏,等.安徽省大学生恋爱暴力现状调查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6).

[4]JAMES M O'NEIL.Male Sex Role Conflicts,Sexism,and Masculinity:Psychological Implications for Men,Women,and 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J].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1981(2).

[5]MCDERMOTT RYON C,LOPEZ FREDERICK G.College men's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attitudes:contributions of adult attachment and gender role stress[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2013(1).

[6]侯珂,邹泓,蒋索.社会人格取向的成人依恋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5(5).

[7]SCHWARTZ,JONATHAN P,WALDO MICHAEL,et al.Attachment Styles:Relationship to Masculine Gender Role Conflict in College Men[J].Psychology of Men & Masculinity,2004(2).

[8]田瑞琪.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4.

[9]鄭江翠.大学生成人依恋、男性性别角色冲突与恋爱暴力态度的关系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

[10]MIKULINCER M.Adult attachment style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functional versus dysfunctional experiences of anger[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8(2).

作者简介:郑江翠(1989—),女,汉族,湖北襄阳人,单位为汉江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研究方向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责任编辑:赵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