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的价值追求与制度建构

2023-06-16 02:37唐文丽李文凤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价值追求职业教育

唐文丽 李文凤

摘要:实现乡村振兴需要数量足、质量优、结构合理的人才。目前乡村人才振兴面临人才数量不足、培养质量不高、专业结构失调等问题。基于职业教育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的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确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乡村社会等多主体参与、多重保障共建的制度逻辑,并分析各主体的功能职责,提出重塑政府责任、加强校企合作、引导乡村人才回流等措施。

关键词:乡村人才振兴;职业教育;价值追求;制度建构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09-0053-04

“人、地、钱”等要素的有效供给已经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关键,随着城镇化趋势的明显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外流,乡村人才振兴成为乡村建设的关键因素,现实中的人才短板制约着乡村发展[1]。人才的引进与培育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至关重要,人才质量不高、人才数量不足的问题,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提出,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3]。提高乡村人才素质,振兴乡村各类人才,职业教育为乡村输送了大批实用人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职业教育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的现实困境,探索职业教育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目标导向与价值追求、制度逻辑与制度取向,以期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动力与支持。

一、乡村人才振兴的现实困境

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人才作为乡村振兴事业的推动者、实践者和承担者,影响着乡村发展的水平和效率。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人才问题制约着乡村的进步与全面发展。乡村需要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才为乡村的经济、制度、生态、文化等的发展贡献力量,因而亟须解决人才在数量上、质量上和结构上的现实问题,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一)乡村人才数量不足

人才的数量表示人才的存在和变化程度,是对于人才的量的规定性表达。乡村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但是在城市吸虹效应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下,越来越少的人愿意留在乡村或回归乡村,导致建设乡村的人才短缺严重。农村与城市在收入水平、生活保障、教育供给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和掌握知识技能的人才进入城市,导致乡村振兴人才数量不足,影响了乡村发展。

(二)乡村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高质量人才是指具备学习、生活和创新能力,并且有能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一般具备较高水平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而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水平和基础教育的落后,缺乏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环境和设施,在培育高素质人才上具有较大难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较低。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大多存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等问题,脱离了农村职业教育的特色办学和务实办学的初衷[4],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乡村振兴人才。

(三)乡村人才专业结构失调

乡村振兴需要多样性、复合型的人才,人才培养需要根据具体产业或工作内容来匹配相应的专业培训和技能考核。但目前涉及职业教育的培训倾向于传统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要求不高,与新的技术、新的产业缺乏联结性,存在脱离乡村产业发展实际的问题。

二、职业教育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的价值定位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关键是要发挥好人才的作用,探索教育和培训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来提高人才的素质,将农村蕴藏的人力资源通过有效的开发、管理和利用,转化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5]。职业教育在乡村人才振兴过程中发挥着创新驱动作用,是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力量[6]。

(一)职业教育培养乡村人才的目标导向

职业教育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需要综合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因素构建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职业教育要着眼于人力资本视角中人的工具需求,培养具有现实能力的人才。人力资本理论从教育和社会不同的角度来考虑人才培养的需求,进而提高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依据人的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及方式,进行差异化和个性化的培养,并根据社会发展环境的变化调整人才培养的规格和形式。职业教育以培育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培育技能型人力资本,使其在乡村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形成产业人才带动整体发展的模式。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也致力于乡村振兴中人的全面发展。掌握更多知識和技能的居民能够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同时满足自身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的期待。职业教育通过调整人力资本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让人力资源的结构匹配社会发展,促使人才在推动乡村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职业教育培养乡村人才的价值追求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有利于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立足乡村社会的发展需求,培育现代人才,应大力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经济发展、生态平衡、文化传承、治理有效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第一,培育乡村经济发展的引领者。职业教育要培养一批乡村技能型人才,助力其在乡村产业发展和农业生产方面贡献自己的知识和力量,服务于农业的现代化经营,发展乡村经济。乡村的现代化发展包括一二三产业的现代化,需要职业教育培养一批能够掌握规模化、标准化农业生产及从事二三产业的人才来实现效率化生产和农业农民的实质性增收。第二,培育乡村生态环境的维护者。构建和谐生态的自然环境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需要,乡村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问题迫切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职业教育要培育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以正确的自然观和环境观来强化人们的生态文明理念,教授环保的生产技能和知识,推动乡村的绿色转型发展。第三,培育乡村文化发展的传承者。乡村社会蕴藏着一种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精神力量,职业教育承担着文化振兴的任务,需要培养乡村文化的传承者与守护者,增强乡村居民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培养具备文化传承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对乡村的乡土建筑、历史遗迹、自然景观等物质文化和乡风民俗、地方戏曲、匠人精神等精神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第四,培育乡村有效治理的践行者。职业教育要积极培育掌握农业生产技术,具备管理和组织农民、引进新技术和新产业的能力,以高水平、高质量的组织管理促进乡村有效治理的人才。

三、职业教育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的制度建构

对传统农民进行人力资本的开发与培育,虽有多种途径,但最根本的还是职业教育的路径[7]。农村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乡村振兴为行动目标,发挥其特色与优势,将“扶智”与“扶志”相结合,帮助农民掌握一技之长,拓宽增收渠道[8]。实现职业教育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的目标与价值,制度保障是基础。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是多元主体在各自组织场域中围绕共同目标进行的集体行动实践,通过分析各自不同的制度路径构成多重制度的逻辑分析框架,以一种制度逻辑的视角来分析通过职业教育服务于乡村振兴不同主体的行动逻辑,通过多重制度保障实现农村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提高乡村人才培育的效率与水平。

(一)职业教育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的制度逻辑

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有诸多主体参与,各主体之间存在利益的交织与冲突,影响着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实效。要实现职业教育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的作用,需要有完备的制度保障。这种制度保障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重制度共同建构起来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和乡村社会基于共同的价值目标,为乡村人才振兴构建了一个完备的结构:中央政府进行顶层设计,地方政府具体指导,职业院校培育人才,行业企业积极参与,乡村社会热情投入,助力乡村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以中央政府为核心的国家保障、以地方政府为核心的绩效保障、以职业院校为核心的教育保障、以行业企业为核心的社会责任保障以及以乡村社会为核心的变革保障,共同建构起完善的乡村人才振兴的制度保障体系。

(二)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制度取向

中央政府立足乡村振兴的全局,协调相关部门综合运用行政法规和政策指令来统筹安排乡村振兴工作,明确职业教育要为乡村振兴服务,不断从制度体系、育人模式、办学理念等方面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使其更适应于乡村发展。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的关系,地方政府执行中央政府的指令,以实现自身的绩效。职业院校承担着促进产业经济发展和提升居民素质的任务,培育乡村人才,促进乡村发展;基于自身的教育逻辑,进行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等工作,开设涉农专业,培育乡村建设人才。行业企业以实现最大化生产为利益导向,将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进行组合,结合乡村的特色和资源禀赋,助推乡村产业转型与升级,同时获得相应的社会声誉和经济收入。乡村社会在职业教育服务乡村发展中投入人员、空间和情感,自身是投入者,也是直接受益者。

(三)职业教育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的制度优化

为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制度架构,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其一是重塑政府责任,从树立价值理念、转换角色身份和转变职能出发,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共同的价值认同感引导其他主体的共同参与。其二是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寻求创造共同价值的方法,确定双方的功能定位,探索融合结构要素、创新合作模式、落实保障机制来加强校企合作。其三是引导乡村人才回流,從政策保障、薪酬激励、个人价值和社会宣传等方面对乡村人才培养的价值目标进行纠偏,营造回归环境,吸引人才回流。完善相应的制度体系和保障制度,并配置相应的激励机制,留住人才。

四、总结

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的发展息息相关,立足农村、面向农业、服务农民,为乡村人才振兴的现实推进提供功能支持。面对乡村振兴的人才困境,要以职业教育的教育功能和实际价值观念来引导职业教育更好地发挥其在乡村人才振兴中的作用,挖掘和培育人才的能力和技能,实现职业教育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制度安排进行剖析,以期进行更完备的统筹。在宏观制度安排下,不同主体具有新的责任和社会期待,构建稳定的利益结构和行动机制是实现职业教育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目标的前提。职业教育涉及多个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重组,需要采取措施均衡各方利益,方能使行动主体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促进乡村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博.乡村振兴中的人才振兴及其推进路径——基于不同人才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逻辑[J].云南社会科学,2020(4):137.

[2]程军,刘玉珍.三阶关系重构: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人才发展框架[J].领导科学,2022(1):127.

[3]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EB/OL].(2021-02-23)[2023-01-23].http://www.gov.cn/zhengce/2021-02/23/content_5588496.htm.

[4]徐春梅,吕莉敏.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价值追求与功能定位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2):37.

[5]吴忠权.基于乡村振兴的人力资本开发新要求与路径创新[J].理论与改革,2018(6):44.

[6]王思瑶,马秀峰.场域理论视角下职业教育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的作用机理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3):27.

[7]马欣悦,陈春霞.乡村振兴战略中职业教育相关政策的研究——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的视角[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6):27.

[8]邱金林,韦家旭.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困境与转型[J].教育与职业,2021(16):87.

责任编辑:许洁

猜你喜欢
价值追求职业教育
童诗教学的基本取向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三重意蕴
妖魔化爱国主义的几个错误论调
论刑事侦查中诉讼程序的价值追求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大数据时代政府治理的机遇、挑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