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配理论视域下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探索

2023-06-16 02:37周祥基夏明素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职业院校

周祥基 夏明素

摘要:依据适配理论,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要与政策理论、产业需求及学生成长适配。职业院校要打造基于政策指引的理论学习平台、基于技能更新的校企共育平台、基于教法创新的教研发展平台,培养“教育家型”教师、“技能大师型”教师、“大国工匠型”教师。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适配理论;职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09-0057-03

一、适配理论与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

最早的适配理论(Fit Theory)来源于种群生态学模型和情境理论。之后工商管理学引入适配理论意义,指以协同为基础的协调一致或互相搭配[1]。随着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适配理论在教育学领域也有了应用。适配理论对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启示,它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要适配政策理论、产业需要、学生成长,促进学生能力素质提升,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与政策理论适配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离不开政策的指引,教师的成长与其说是一种被动的发展,不如说是一个主动适应政策的过程。从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的“探索将行业企业从业经历作为认定教育教学能力、取得专业课教师资格的必要条件”,到2021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的“落实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等规定,国家对职业院校教师的企业经历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向“双师型”教师努力。教师专业发展既需要政策的指引,又需要理论的涵养。一方面,教师要熟悉并掌握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使自己的知识基础匹配教育教学理论;另一方面,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理论创新的主体,要积极努力为教育教学理论创新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与产业需求适配

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院校教师需要适配产业经济政策,主动获取产业行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2019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出台《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到2022年,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一半。由此可见,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求,不仅要提高比例,而且要和产业技术发展水平衔接。只有教师技能水平和企业要求相适应,才能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

(三)与学生成长适配

职业院校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学生的成长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使教学效果最大化。学生的成长是教师教学的目的,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确定等都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成长规律出发。能否根据学生成长的特点开展教学,是对教师专业发展是否适配学生的一个重要考量。兴趣是学生求知的源动力[2],职业院校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开展教学。教师在选择教学情境、遴选教学模式、确定教学方法时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适配理论视域下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构建

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成长平台的支撑。学校要建立不同的教师发展平台,满足教师不同的成长需求。

(一)基于政策指引的理论学习平台

职业院校作为办学主体,有宣传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义务,教师需要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以指导自身的专业成长。学校可以把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时上传到智慧校园网络平台上,既有利于教师的查找学习,也有利于教师开展学术研究。此外,职业院校要关注并整理教育学、心理学、职业教育学等研究成果,置于智慧校园网络平台上供教师学习研究。

(二)基于技能更新的校企共育平台

当下,职业院校教师知识体系逐渐由学科体系向实践体系过渡,具备面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结合职校学生学习特点和教学环境开展教学的意识和初步能力[2]。但不足之处在于尚不能和企业需求同步,所以职业院校应构建校企深度合作机制。其中,职业院校致力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企业致力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技能。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机制赋能教师的专业发展,使校企共育成为“技能大师型”教师成长的驱动器。

(三)基于教法创新的教研发展平台

针对实际的学情和生情,教师要综合教学内容、学生基础、教学情境等基本要素,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评价时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职业院校应加强教学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研究制度,形成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机制。其一是要通过专家引领,聘请教学领域的专家进行理论讲解和实践指导,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其二是加强同伴互助,通过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分组教研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其三是要强化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通过制订教师成长计划、开展教学质量考核等方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三、适配理论视域下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职业院校要为教师的不同成长需求匹配不同的成长路径,从而形成适合教师自身特点的成长道路,实现教师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一)强化教育反思,培养“教育家型”教师

所谓“教育家型”教师,是指具有坚定的国家教育情怀与信念,独特的本土教育实践模式和理论,并能示范和服务区域和国家教育发展的领导型教师[3]。“教育家型”教师首先要能够深刻领会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成为全体教师和学生的楷模。其次,要认真学习国家、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制度,不忘初心,深耕课堂,做人民群众信赖的教师。最后,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潜心钻研教育理论,积极投身教育实践,做区域教育发展的楷模。

(二)深谋技能内化,培养“技能大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培养是国家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点是提升技能操作水平,紧跟企业生产步伐。“双师型”教师要成长为“技能大师型”教师,重点在技能水平的提升。首先要建立“政行校企”共建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为教师专业技术提升搭建平台,提供保障。其次,要建立考核激励机制,让教师在压力与动力的双重激励下释放发展动能。最后,鼓励教师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在专业技能领域形成梯队,用团队互助来促进教师技能水平提升。通过政策引导、技能大赛、培训提升、团队合作等途径使“双师型”教师成长为“技能大师型”教师。

(三)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大国工匠型”教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多次提出培养大国工匠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4]。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5]。教师要成长为“大国工匠型”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一是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勇于提出自己观点,自觉实践课堂变革,全面提升教学效果。二是加强教材教法研究,要有钉钉子精神,研究教材,钻研教法,使每一节课都生动,每一节课都精彩,让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收获。三是加强敬业精神培养,不为名利所动,不为物欲所扰,潜心研究教育教学,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奉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苏敬勤,崔淼.基于适配理论的中国特色管理理论的研究框架:创新视角[J].管理学报,2009(6):855.

[2]劉静.杜威与赫尔巴特兴趣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7):14.

[3]庄西真.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内涵特征、阶段划分与实现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22(4):99.

[4]习近平: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EB/OL].(2021-04-13)[2022-12-13].http://www.gov.cn/xinwen/2021-04/13/content_5599268.htm.

[5]王秘蜜.当代中国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2:25.

责任编辑:许洁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发展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方式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教育实习与教师专业发展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