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三部曲”:诵读、想象、思辨

2023-06-16 19:02肖瑶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3年5期
关键词:王戎三部曲李子

肖瑶

文言文是我国文化宝库中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文言文也以简洁、短小、生动的姿态进入小学语文课本中。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学期就安排有一两篇文言文,学生不仅能学习到古人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汲取其中的文字精髓,还能体会其中的思想和情感,强化自身的文学素养。但由于文言文创作年代遥远,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较大,学习起来难度较高,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助力学生轻松、全面地理解文言文内涵是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下面以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教学为例,简要阐述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文言文诵读,激发学习兴趣

文言文教学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学习方式就是诵读。俗话说:“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反复诵读能读出其意、读出其趣、读出其情,汲取文言文精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要重视文言文诵读,采取适切的诵读策略,拉近学生与文言文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想象力,深化文言文理解,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有效提升。

如在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三步阅读法”来指导学生进行诵读。第一步,自主朗读。学生需要读准题目、读准文中的生字词,将整篇文章读通、读顺,可以反复朗读,直至读熟,这也是文言文朗读最基础的要求。第二步,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教师可以先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其中的节奏和需要停顿的地方,然后一句一句带领学生朗读,要求读出节奏,准确把握句子中的重音和需要停顿的地方,体会如此朗读的意义,领会文本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如文中“尝与诸小儿游”这句话,有学生在诵读时将停顿放在了“尝与”后面,这样诵读不仅容易误解字词含义,也无法读出句子原本的内涵。这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并翻译“尝”这个词的含义,学生很快就明白过来“尝”就是“曾经”的意思,在后续的诵读中学生自然就懂得将停顿放在“尝”字后面。再如,“唯戎不动”这句话,有学生在诵读时将停顿放在“唯”后面并读出重音,强调了“唯”的意思,也有学生将停顿放在了“唯戎”后面,强调了人物的独特之处,这两种读法皆可,都能很好地表达出文章的主旨和情感。第三步,在了解字词、停顿、节奏等基础上,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意境,最终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甚至可以采取一些趣味化的诵读策略。如让学生表演课本剧、为相关视频配音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这样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在熟读中自然成诵,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建立了良好的文言文语感,为后续的文言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引导想象表达,提升创造性思维

文言文通常篇幅较短、语言精练,却能给学生留下十分充足的想象空间。因此,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教师不妨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讲述,想象文中所描述的场景,并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语言将故事生动地讲述出来。在讲述中学生能进一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体会文言文的趣味性,领会文言文的情感特色。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爱上文言文学习,汲取文言文的表达精髓,促进语言表达及运用能力的发展。

如《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主要讲述的是众孩童争着去摘道路旁的李子,只有王戎没有急着去摘,因为他知道长在道路旁的树结很多李子,那多是苦李,通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来展现王戎的聪慧和善于思考的性格特點。为了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掌握文本内涵,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文中所述‘诸儿竞走取之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想象着、思考着,并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了出来:“小伙伴们看到道路两旁的李子树结了好多李子,垂涎欲滴,口水都流下来了,于是纷纷向李子树跑去,争抢着想要摘下李子,品尝李子的美味……”一幅“诸儿争抢李子”的画面就这样被学生生动地描述了出来。随后,教师又引导学生想象:“当伙伴们摘下了李子,尝了后发现是苦的,这时候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有学生说道:“小伙伴们吃了苦的李子都十分懊悔,他们会想‘早知道就听王戎的了,并感叹王戎的聪慧和先知,并且还会十分好奇地问王戎‘你是怎么知道这些李子一定是苦的呢?”学生边想象边讲述,甚至还配上相应的肢体动作,将“奔跑”“摘李子”“尝李子”等行为惟妙惟肖地演绎了出来,不仅为这个故事增添了趣味性和生动性,还在无形中激发了自身的学习兴趣,培养了良好的想象创造力。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想象的方式,让学生一边想象一边表达,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助力学生更加完整、生动地完成了讲故事的任务,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还有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了文言文学习能力,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文言文故事的魅力。

三、巧用文言文比较,培养思辨习惯

良好的思辨能力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学习技巧的内化,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辨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项任务。而比较是助力思辨行为、养成思辨习惯、提升思辨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适切地运用比较方法,让学生在对比中产生思考、互相交流,最终更好的领悟文本内涵,体会文言文的独特魅力,内化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发展自身思维,养成良好的思辨习惯,促进文学素养的有效提升,最终收获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留给学生思考的最核心问题就是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理解了这个问题就等于掌握了文本的主旨。但在教学中,教师不需要直接将问题抛给学生,可以运用比较法,从故事情节入手来引发学生思辨。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看到满树的李子时,诸儿与王戎分别是如何做的?”学生可以很快从文中找到答案,明白诸儿是“竞走取之”,而王戎则是“不动”,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动”和“不动”,但王戎的“不动”到底是不是真的不动呢?学生在对文本进行分析、思辨后就会很自然地说出:“王戎不动的是身体,而动的是脑子,他在想树长在路边,结了那么多果子而没人摘,多半是苦李,因此就没必要去摘了。”随后,教师继续引导:“由此可见,王戎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那么,他在思考前又做了些什么?”学生联系学习和生活经验就会得出“思考前他先进行了观察”的结论,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激活学生思维:“王戎到底观察到了什么?”学生很快就得出:“王戎观察的是树生长的地理位置,看到了诸儿没看到的东西,由此可见,王戎还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正是通过对人物行为的比较,学生在分析、思考中逐渐抽丝剥茧,最终得出了正确答案,感受到了人物鲜明又独特的形象,理解了文章主旨,也获得了思维能力的发展,养成了良好的思辨习惯,掌握了文言文表达的精华,也有效提升了文言文表达水平及语文综合素养。

文言文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教师应重视文言文的教学,不仅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还要引导学生读懂文言文内涵,领悟文言文情感,掌握文言文技巧,真正做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让文言文的精妙、情趣和意韵,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全面提升,打造更加精彩、生动的文言文教学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竹行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王戎三部曲李子
一次难忘的生日
秋天
“事实上的名士”王戎,“魏晋风流”的一个样本
吝啬的王戎
吝啬的王戎
李子有多少
王戎识李
奔跑吧!李子柒
低年级写话“三部曲”
日杂志总结出轨者“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