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史文化传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研究

2023-06-16 20:06安美璇艾铭明路馥遥高若曦赵易谢广宜孙硕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2期
关键词:校史校园文化育人

安美璇 艾铭明 路馥遥 高若曦 赵易 谢广宜 孙硕

[摘           要]  校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应认识到校史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创新校史文化传播形式,搭建校史文化的立体传播平台,推进校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    键   词]  校史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2-0009-04

一、背景与目的

(一)新时代下校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的校史文化是历经数十年沉淀传承下来的、不容忽视的宝贵财富。校史文化凝聚着丰富的时代内涵,具有鲜明的特质,是学校重要的育人源泉。为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大学全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高校应极力重视校史文化在校园内和各年级学生间的传播,以此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式。

校史文化不仅是校园建设过程中留下的物质财富,更是发展数十年来所积累的精神财富,校史文化见证着学校的发展历史,包括学校在不断发展中所积淀下来的品质精神和校规校训,一点一滴构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及教育理念。校史文化具有十分独特的育人功能,充分利用校史文化特點,努力开拓创新其传播路径,有益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从而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国家栋梁。在新时代背景下,以创新思维思考如何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探索寻求发挥校史文化育人作用的途径,为高校思想教育事业增砖添瓦。

目前,由于就业形势严峻,许多高校不得不将重点放在就业方向上,从而使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性和有效性较为低下,对高校校史文化的研究和探索不足,我们应该主动迎合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需求,探索校史文化传播的新途径。校史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应该继承和实践什么样的价值观的行动指南,传承与学习校史,帮助所有不被学生所了解的校园文化重新焕发活力,使其受到学生的支持与热爱。积极有效地传播校史文化,可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二)依托新途径传播校史文化,指引精神建设

高校中,思政工作应贯穿整个学校的每一条主线,而校史文化传播是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文化育人应有崭新的现代表达,校史校情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元素,是大有作为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结合校史学习教育,通过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学校发展历史及校园文化,重新认识校史文化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依托科技力量,开发大学的校史校情资源,寻找更加便捷有效的途径传播校史文化,让全校师生透过校园建筑看到其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了解学校历史征程、所获成就与荣誉等,激发使命感,自觉形成良好的工作学习风气,为建设精神文化校园出一分力。

身处大数据时代,可以看到新媒体网络平台得到发展并逐渐盛行。通过创新形式呈现高校的文化精神与历史风采,并且主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提供的渠道传播校史文化,可以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校史文化,提高大局意识和文化自信。校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对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创新校史文化的传播形式,搭建校史文化的立体传播平台,推进校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能够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二、研究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思政工作应贯穿整个学校的每一条主线,而校史文化传播是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对大学生来说,了解本校的校史是其爱校的具体体现。

本项目的研究内容,就是采用语音讲解和视频讲述的形式,让师生从视、听两个方面对本校校史文化进行了解。在大数据时代,网络新媒体平台普遍流行,仅凭文字描述很难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于是,我们选择贴近高校大学生实际生活的人物和事件来吸引、感染广大在校大学生。把人物讲得“活”起来,把事件讲得“动”起来。本项目研究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以校史作为创新载体。研究内容如下:

1.分析校史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结合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寻求可突破的新途径,进行一定程度的归因分析。

2.物质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拟进行调查,在校内对校园建筑设施进行语音讲解,并将校史校情融入其中,用户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获取相关语音讲解音频、图片等,以实现了解校史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3.将前期与后期学生学习校史的情况进行对比,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径的实用价值。本项目对未来研究方向亦做了一定程度的展望,坚信高校校史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价值会得到学界和教育实践的进一步证实与肯定。

三、研究对象

高校校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留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基本素质的主要内容之一。

目前,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力度还有一定的提高空间,大学生也应加强对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而让大学生加强对于本校校史的学习,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理论知识充足,联系社会现实和实践能力不足这一问题。目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大多形式局限于课堂和书本,缺少实践环节,所以对校史的学习十分必要。

该项目的研究对象主要为高校学生。目前很多高校都将重心放在学生的就业方向上,也因此忽略了对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教育,导致一些学生不知道自己学校的建立时间,甚至不知道校训、校歌,这看起来并不能代表什么,但却体现出一个学校对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的认知及重视的程度不够高。另外,该项目为大学生提升思想水平提供了平台。目前大学生的思想水平还有待提升,一些人存在文化自卑、崇洋媚外、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所以我们可将校史作为媒介,冲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搭建新平台,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空间。

四、研究过程

以大连外国语大学为例,通过以语音讲解为基础的方式高效传播校史文化,以多方面探索与实际结合寻找合适的传播途径以及发展模式,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效率,激发学生对校史学习的热情,通过创新的形式向师生全方位介绍校园文化及历史发展。

(一)实践前期

前期需要对校史的信息进行收集并制作语音讲解材料,为后续以语音材料为基础的工作做准备。

1.问卷调查

为了解师生的情况,首先对在校学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通过投票和问卷的方式了解学校的“热门”地点,根据调查数据了解学生对校史的了解情况以及学习意愿。本次调查问卷共有十道题,分别从学生对校史的了解情况、校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是否愿意学习校史、何种途径学习等对学生的校史学习意愿进行了解,并汇总出最终数据。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超过一半的学生对于本校校史的了解并不多,甚至三分之二的学生没有去过校史馆。同时,大部分学生对校史的兴趣极浓,也愿意了解校史,并认为校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大有裨益。

2.地点考察

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项目成员也进行了校内建筑的考察,为各种实践传播途径打下基础,方便后续工作的开展。根据学生在公众号、微博等公共平台发布的信息及评论,项目组成员参考了内容热度,逐步确立了校内的“热门”地点,对于这些地点进行重点描述与讲解。同时,项目成员分为两组,一组负责把握在校时间,基于以上“热门”地点,对学校内现有特色标志性建筑进行实地考察,把握每一个建筑的历史意义,了解建筑的深刻内涵。另一组通过走访校内教师与网上查询等方式多角度了解校史,确定校史的真实性,增强语音内容的准确性。

综合以上考察,项目成员构建出具体框架,根据采集到的资料开始撰写讲解初稿。在介绍其历史意义时,将校史文化融入讲解中,使学生随时随地可以获取校史知识,在了解校园文化和历史的基础上,领略其深远的发展意义。

(二)实践中期

校史文化要想吸引学生,多角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以创新的形式向学生展现高校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厚重文化,呈现高校的精神文化与历史风采,在新时代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语音讲解

根据对校内建筑和地点的调查,项目成员着手准备初稿。项目成员从校史馆内获取校史资料,并从中选取合适的片段,应用于讲解稿中。经过反复斟酌修改以及教师的专业指导,校内建筑及标志性地点的讲解稿件及内容基本成型。同时利用项目的可塑性随时更改不足和缺陷,逐渐完善校史宣传体系,明确校史宣传的主要手段。最终将音频制作成二维码,张贴于相关地点附近,学生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获取相关语音讲解音频及文字、图片,就可了解校园文化、校史校情等。

在讲解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从建筑历史意义入手,在介绍历史意义时,将校史文化融入讲解中,使学生跟着节奏逐渐了解校史文化,更加有代入感。学生在了解校园文化和历史的基础上领略其深远的发展意义。在此期间我们也会实地采景,对一些热门区域进行拍照,将语音导航融入其中,保证在了解校史文化的同时可以身临其境,使这个过程不显得乏味、枯燥。

2.中期调查

项目投入运行后,项目成员分析后台统计数据得出,对于校内钟楼、明阳湖的扫描次数最多,可见学生对于“网红”建筑的了解意愿更高。但是无论是校徽的设计理念、校训的深层含义还是校歌的历史意义,这些都会涉及校园基本文化及其精神内核,有利于学生对校园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也有助于校园文化和校史精神的传承。所以项目成員进行了第二次调查,了解学生对校史的学习情况,并针对调查和实际情况进行修改补充。

在第二次调查后,经过数据分析对比,项目成员得出学生对校史的了解程度逐步增加,同时对档案馆公众号的关注度也逐步增多。可见依托科技力量,科学、系统、有序地开发大学的校史校情资源,可以引导全校师生进一步了解校史、践行校训、传承校风,增强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可望获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质的提升与面的拓宽。

3.校史视频

基于两次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项目成员发现在疫情的影响下,大部分学生选择在寝室或图书馆内学习,日常路线固定,所以宣传效果并不理想。于是项目成员利用现有的公众号资源,与校史宣讲团合作,举办“云观校史”活动,由校史宣讲团成员作为讲解员,系统、全面地讲解校史,并根据已有平台扩大宣传面,拓展研究范围。

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校史的了解程度与学习意愿,并以此为契机,深入学习校史。每一期的视频背景采用校园风光,在讲解学校发展历史的同时,也对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诠释。最后将视频剪辑完成,上传到大连外国语大学档案馆公众号中,使学生更进一步全面、深入地学习校史,体会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激发使命感,自觉形成良好的工作学习风气,为建设精神文化校园出一分力。

(三)实践后期

实践后期通过进行用户体验统计,对部分内容进行修改。根据中期对大学生最喜爱的传播方式的调查,将已经制作好的项目进行试运营,关注用户使用的各项数据,对观看时长、观看时间、观看后的评论等进行收集统计。在此期间会反复对项目进行微修改,对于出现的一些错误及时修改,保证大学生获取知识的准确性。在此期间另进行民意调查,对学生提出的意见进行筛选,将合理意见融入其中,对原有部分做出修改或删除,保证学生对校史学习的热情。通过对用户的实测体验报告了解到学生对校史某一方面的兴趣,从而达到由建筑的历史意义真正转化到校史文化的深层次中,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精神文明,培养学生爱校荣校的情怀,为校史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搭建新的平台,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丰富思政建设新形式。

五、研究结论

(一)数据分析

校史校情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元素,有着厚重的历史沉淀和饱满的爱校爱国内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独特的资源。该项目经过三次随机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制成数据图表,更清晰明了地观察数据变化,分析校史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可行性。

由上表可以得出:

1.项目开展前,经数据统计可知学生对学校历史的了解程度较低,兴趣也不高,其可能原因为宣传力度不够,但学生普遍对校史校情的学习意愿较高,并且认为校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认为其对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有较大帮助,表明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度较高。

2.项目开展中期,经过第一次项目的试运行,学生对校史的了解程度有一定提高,不再是“一问三不知”,而是可以做到对身边同学讲述学校发展的艰辛历程;由于学生乐于接受校内扫描这种创新学习途径,可以看出学生对学习校史的兴趣也逐步增强,说明学生可以接受创新型方法学习校史以及校园文化,并且效果显著;宣传力度的逐步增加,对学生了解校史起到重要作用,为该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3.项目开展后期,经由校史宣讲团推出的“云观校史”活动,解决了疫情期间学生线下活跃度不高的问题,大大扩大了校史校情的宣传范围,覆盖面达至全校;学生对校史校情的了解程度及兴趣大幅提高,宣传力度与学生的学习程度成正比,以互联网为途径,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校史文化等校园资源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信念引领,可以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学生学习意愿始终较高,说明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与荣誉感很强,愿意主动了解校史校情,主动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水平。

(二)研究结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迫而重要,对推动高校高质量思想政治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校史教育,作为高校学生的信念引领,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学校的了解与认识,还能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具有生动性和独特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独特的作用。新时代下,高校要立足创新思政教育现状,结合大学生新时代的个性特征,将校史文化等育人载体有机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增强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如今,互联网信息技术打破了原始资源传播的时空限制,使得传播形式更加多样。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自己心仪的、适合自己的教育资源。因此,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可以以互联网平台为思政教育创新载体,借助信息技术时代内容传播的丰富性以及广阔性对大学生产生深度影响,从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形成爱国主义信念,进而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合格的有用人才。

六、总结

校史资源具有鲜明的可教育性、稀缺性和专门性,在记录院校的发展历程中,传承其育人思想、办学理念及精神,使院校的特色理念与文化精神在时代发展过程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一)校史文化具有文化育人功能

校史文化的传播是对院校整体办学历程的总结和归汇,是对我国源远流长的校本文化、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及中华民族独特民族文化的具体表现,通过深入分析校史文化并加以传播,能清晰地认识到我国的校本文化在不同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呈现的时代特征和特点,并为未来现代教育梳理思路,创立摸索前进的方向。在理论结合实践的研究方面,校史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学生通过了解自己所在学校的发展历程,不断提高对学校各方面的价值观念以及树立新的思想,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自信,推动文化育人的高质量发展。

(二)校史文化具有教育优化功能

校史文化是各类课堂教学、文艺活动、体育活动、各大学生组织、学术研究等活动的精神载体,能够帮助院校在回顾历史、共谋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教育教學方法、教育教学理论体系,使现代院校优化育人特色更加显著。同时通过校园公众号的宣传,能够扩大用户范围,与互联网教学相结合,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三)校史文化具有价值导向功能

校史文化有着深厚的人文历史思想及脚踏实地、求知务实理念,能够以丰富、饱满、具体的方式展现出来,注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规范管理、各项生活服务的不同模块中,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这一价值导向功能的催化,取决于大学文化精神的继承与发扬,体现在大学精神的渗透与精炼。在大学文化与精神的继承中,学校教职员工、学生能够通过对大学文化与精神的不断认识和消化,逐渐产生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价值观体系,继而在继承大学精神的进程中,形成兼收并蓄、自强不息、诚实勇敢、勤奋刻苦、爱好和平、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七、结语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校史文化已经逐渐成为各个学校开展多样化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思政教育育人的精神来源和根据地,能够在学校健康的发展中,发挥精神引领与文化树人的作用。因此,学校需要结合校史文化的育人价值和功能,拓宽校史资源开发与整合的维度,加强校史文化传播的广度,完善校史文化的传播机制,打造富有新时代大学特色和文化传承特点的代表作,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特性与特质,强化学校鲜明精神文化的凝聚力,提高学校软实力,提升学校在现代教育中的综合竞争力,以此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孙喆.校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大学,2015.

[2]高雨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

[3]胡成旭,朱宝华.校史资源育人功能的路径研究:以江苏商贸职业学院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5):43-44.

◎编辑 尹 军

猜你喜欢
校史校园文化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校史故事演出
川美80年,一场展览讲述一部校史
读校史 , 走进辽科的前世今生(一)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弘文立教 校史育人——甘肃农业大学校史育人的实践探索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