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药药食两用“羌”六味与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探析

2023-06-16 01:09才绒草中格才让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6期
关键词:酸类甘味药食

玖 西,才绒草,中格才让,占 堆*

(1.西藏藏医药大学 藏药系,西藏 拉萨 850000;2.西藏藏医药大学 藏医系,西藏 拉萨850000)

藏医药学作为世界四大医学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系统的理论基础,为人们的健康和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其中藏药是藏医药四大主疗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现代化学和生物学、物理学等基础的现代药理学普遍存在,个别守旧者认为传统医学(藏医药学)无法与现代药理学结合,对新时代的思想和技术存在质疑。其实,不论是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各有所长,应取其精华,互相弥补。藏医学有传统的治疗药物及方法,因此以现代药理学来证实传统医学的科学性,对推广藏医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藏医药以五源学说为基础理论,指出六味是基于五源两两结合形成,即《四部医典》中记载:“土水、火土、水火、水风、火土、土风每两种源素形成一味。”[1]藏医药理论中六味与现代化学成分不可分割,有着密切的联系。诃子在藏医学中是六味俱全的药材,甜味是由糖类有效成分等构成;酸味是由软质类和酸类等有效成分组成;咸味是由钠等微量元素组成;苦味是由生物碱与苷类等有效成分组成;辛味是由挥发油等有效成分组成;涩味是由软质类和黄酮类、三萜类等有效成分组成。通过对比,不难发现,藏医药六味原理完全符合现代化学六味结构原理,本文结合现代化学,致力于阐述藏药药食两用“羌”六味与化学成分之间的密切关系。

1 研究方法

查阅藏医药古籍文献、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镜晶本草》[2]《藏药鉴定学》[3]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4]等,文献挖掘研究整理“羌”及制作“羌”的主要辅料酒曲中药材的六味及化学成分为数据,并进行归纳分析。

1.1 药名统一

1.2 化学名称统一

统一化学名称主要是将所有采集药材数据输入Excel中,“羌”的每一种药物化学成分名称统一并导入至Excel中;名称统一的意义是便于查找。例如,多糖、单糖、双糖、葡萄糖、乳糖等均为糖类,按照教材内容进行统一。但淀粉和碳水化合物等是糖类也属于其他类化合物,因此不进行名称统一。再进一步研究会发现乳香中含有一百多种挥发性化合物和某些微量元素,本研究将每种药物的化学成分均区分为糖类和酸类、挥发性油类等。

2 研究结果

2.1 藏药药食两用“羌”化学成分含量分析

分析藏药药食两用“羌”的化学成分相对含量。在《藏药鉴定学》、2020版《中国药典》《天然药物化学》等文献中,查询到25个药食两用“羌”的化学成分,用Excel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显示,25个药食两用“羌”由1 534个化学成分组成,不重复的有90种。六味中成分较高的为甘味,共有847个化学成分,约占六味中总化学成分的55.22%。详见表1。

表1 藏药药食两用“羌”六味与化学成分含量分析

2.2 藏药药食两用“羌”六味与化学成分之间关系分析

根据相关文献,把25个藏药药食两用“羌”中含有药材的化学成分和六味,逐一查找,导入Excel中。用统计软件分析藏药药食两用“羌”六味与化学成分的关系,发现25个藏药药食两用“羌”由1 534个化学成分组成,不重复的有90种。甘味含有847个化学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依次为酸类、醇类、蛋白质、脂肪类;酸味含有244个化学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为酸类、醇类、脂肪类、蛋白质;咸味含有29个化学成分,含量较高的为无机盐、酸类、糖类;苦味含有79个化学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为酸类、糖类、苷类、氨基酸;辛味含有244个化学成分,其含量较高的为黄酮类、挥发油、萜类、苷类;涩味含有91个化学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为酸类、醇类、酚类、糖类。从微量元素的角度,甘味中含量较高的依次为Fe、Ca、K、Zn;酸味中含量较高的为Ca、K、Fe、Na、Zn、P;咸味中含量较高的为Ca、K、Na、P;苦味中含量较高的为Fe、Ca、Na、Zn;辛味中含量较高的为Fe、Ca、K、Na、Zn、P;涩味中含量较高的为Fe、Ca、K、Zn。综上所述,化学成分均包括化合物和微量元素。化合物含量最高者由甘味如酸类、醇类、蛋白质、油脂等成分构成。酸味与辛味等六味中化学成分含量随之下降。详见表2、表3。

表2 藏药药食两用“羌”六味与化合物之间关联

表3 藏药药食两用“羌”与微量元素之间的关联

3 讨论

3.1 分析藏药药食两用“羌”六味与化学成分基本相似的原因

藏药药食两用“羌”六味与现代化学成分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每一种藏药药食两用“羌”的味道都是由四源或五源形成,在构成各味的源素分子里,也有其他源素分布,所以化学成分也大致相同。《四部医典》中记载:“五源组成饮食,身体五源生起”“土水、火土、水火、水风、火风、土风即每两种源素形成一味”“身体由四源组成,四源引起疾病;药物由四源组成,身体疾病一体。”[1]《藏药药用植物的基本概论》中记载:“并且在同一种源素中又被其他源素尘埃所普遍存在,任何生态都不可能以四行或五行作用的著称而成。四源决定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等全部活动的空间和界限。”[7]统计学分析发现,藏药药食两用“羌”化学成分与六味基本要素有相似之处。

3.2 分析藏药药食两用“羌”六味与化合物之间关系密切

藏药药食两用“羌”的六味与化学成分密切相关,藏药药食两用“羌”甘味是由酸类、糖类、蛋白质、脂肪类、黄酮类、醇类、微量元素等组成;酸味是由酸类、蛋白质、脂肪、醇类等组成;咸味是由无机盐等组成;苦味是由酸类、糖类、苷类、生物碱等组成;辛味是由苷类、萜类、黄酮类、醇类、挥发油类等组成;涩味是由酸类、糖类、苷类、鞣质类、酚类、黄酮类等组成。《四部医典》中也记载:“土水、火土、水火、水风、火风、土风每两种源素形成一味。”[6]藏药药食两用“羌”化学成分统计所得结果与藏医药理论有极大相似之处。

3.3 分析藏药药食两用“羌”六味与微量元素之间关系密切

总之,藏药药食两用“羌”六味是由五源形成的。藏医药学界认为,藏药药食两用“羌”都是由五源、六味、三化味、八性、十七效构成,现代医学界认为,任何饮食都与化学成分组成一致,因为一切物质都是由源素总合而成。在现代医学主要是人体中缺什么成分就补什么成分,例如缺血补铁、松骨补钙。藏药药用植物的基本概论指出:“由五源形成的饮食能增大身体的五大源素”[7],藏医药中六味从微量元素角度看,藏药药食两用“羌”的甘味是由铁、钙、钾、磷、锌等成分组成;酸味是由铁、钙、钾、磷、锌、钠等成分组成;咸味是由钙、钾、磷、钠等成分组成;苦味是由铁、钙、钠等成分组成;辛味是由铁、钙、钾、磷、锌、铝、钠等成分组成;涩味是由铁、钙、钾等成分组成。详见表3。

3.4 分析藏药药食两用“羌”中酸类化合物含量高的原因

四源组成的藏药药食两用“羌”具有六味,但酸含量较高。“羌”本身具有一定酸性,因为酸类是产生六味的重要成分。《祖先口述》中记载:“一般情况下,羌味都是甘酸苦的。”[8]《医学注释无垢明示》中记载:“羌味甘、酸、苦。”[9]《四部医典详解》中记载:“羌有酸甜苦三味。”[10]统计学分析也发现,藏药药食两用“羌”含有六味,其中甘、酸、苦三种药味成分中酸类含量较高,甘味含有69个酸类,酸味含有31个酸类,苦味含有15个酸类,详见表2。

3.5 分析藏药药食两用“羌”中糖类化合物含量较高的原因

藏药药食两用“羌”是由四源组成,“羌”能增强体质以提高免疫力,所以糖类含量高,因而无论在含量上,还是功效上,都能证明甘味的生成。《四部医典》中记载:“甘酸咸苦辛涩,顺序增强体质,特别是甜味,能够强身健体。”[6]统计学分析发现,藏药药食两用“羌”具有六味,其中甘、酸、苦三味中糖含量较高,甘味含有23个糖类,酸味含有4个糖类,苦味含有5个糖类,详见表2。

3.6 分析藏药药食两用“羌”中微量元素铁含量较高的原因

《月王药诊》中记载:“食物能变成身体的精华,饮品能变成体内的血液。”[11]藏药药食两用“羌”属于饮品,可以滋养隆血。铁是构成六味的主要成分,其中以甘味含量最高。甘味能治疗隆赤巴结合型疾病。《四部医典》详解记载:“羌具有的锐、温、细等药性,能使机体增血、增体。”[6]《四部医典》中载:“血和赤巴都属于热病”[6],所以甘味有利于治疗热性病,《四部医典》中记载:“特别是甘味,能够强身健体,对老人小孩有补益作用,身体健康,容光焕发,治长命毒,治隆赤疾病。”[6]统计学分析证明,微量元素是藏药药食两用“羌”六味形成的主要成分,其中甘味是由含量较高的铁等组成,详见表3。

3.7 分析藏药药食两用“羌”中微量元素钾钙含量高的原因

《四部医典》中记载:“牛奶、西藏凹乳芹、黄精、红糖酒、骨酒等是隆病饮食。”[6]“羌”是治疗一切隆病的良药,而微量元素较高的钾、钠,更能调节神经性隆病。在生物学教材《稳态和环境》中指出:“神经元中钾离子的浓度比膜外明显高,钠离子浓度比膜外明显低,安定下来。钾离子能透过皮肤而溶解钾离子,使膜外阳离子的浓度高于膜内,这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保持和静电位的主要原因。”[12]统计学分析发现,藏药药食两用“羌”中含量较高的钾、钙,两个微量元素是构成甘、酸、苦三味的主要成分,详见表3。藏药理论中甘、酸、咸、辛,治疗隆病,因此与统计学分析结果完全吻合。

4 结论

综上所述藏医的五源分子学观点正确,任何物质在一个源素里存在着其他源素质子,因此藏医药学离不开现代科技,应以生物、化学、物理与藏医理论相结合,相互解释。要挖掘出藏医药特色的藏药炮制化学、四万八千个细胞学与五源分子学结合在一起的藏医治疗学特征。用藏医药特色理论解释六味与化学成分之间的关联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更是棘手的问题,希望以藏药药食两用“羌”六味与化学成分关系的研究为先例,能够利于传承古风、创新道路,为藏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猜你喜欢
酸类甘味药食
维A 酸类制剂对皮肤的刺激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我和甘味的故事”有奖征文活动
UPLC-QTOF-MS法检测白酒中9种有机酸
药食两相宜之鸡蛋花
药食兼用话蜗牛
“甘味”农产品 公益广告
“甘味”农产品
秋犯燥邪 药食同疗
药食两用说食姜
“甘味”农产品 公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