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石砚

2023-06-18 13:43林跃奇
福建文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石砚书箱苏洵

◎林跃奇

砚 降

“苏轼,去菜园,翻地。”八哥飞来叫道。

苏轼和弟弟苏辙正在“来凤轩”比赛抄书,看看谁抄得快记得牢。这时,八哥来传达父亲苏洵的指令。

苏轼听到八哥的叫声,和苏辙站起来,抛了抛写得酸麻的手。

八哥停在苏轼的肩膀上,叫道:“轼,翻地,种菜。”

苏辙道:“知道了,你这多嘴的八哥。”

“你多嘴,我不多嘴。”八哥扑了扑翅膀说。

苏轼高兴地喊道:“可以玩了。”

苏轼家住在四川眉山城纱穀巷中。远处是高耸入天的峨眉山,云雾缭绕,仿佛仙境。眉山城外,玻璃江向远方流淌而去,眉山城依山傍水。

兄弟俩扛着锄头,来到菜园。

苏轼丹凤眼,卧蚕眉,狮子鼻,佛耳朵,身量比苏辙高了半截。两人一高一矮,扛着锄头来到菜园,只见园中彩蝶飞舞,薄雾缭绕。

苏轼打开后花园的门,观观、坚坚、松松跑进来。

苏轼说:“今天玩翻地。”

“翻地也叫玩?那是劳动。”观观说。

“劳动不就是玩吗?”苏轼翻着土说,“我挖了一坑蚯蚓。”

“若是去玻璃江钓鱼,这可是最好的饵料。”苏轼放下锄头,看着一大堆蚯蚓说。

“那我把蚯蚓给装起来。”苏辙说。

“不行,蚯蚓是松土师,它们在地底下松土,保护土地。”苏轼说完用土盖了蚯蚓。他又翻地,翻到一根长草,可是草根扎得很深,他挖了很深的坑,也没把这根挖出。他把坑挖宽。这时,坑中快速闯出两条长长的黄蛇。苏轼喊道:“蛇!”

小朋友们见到两条黄蛇快速穿出来,吓得回头就跑。

苏轼扔下锄头,向后跑去,薄雾也跟着他跑。跑了四五步,苏轼回头细看,只见黄蛇有四足,他笑说:“不是毒蛇,是四脚蛇蜥蜴。”

小朋友们一听,一个个抚着胸,说:“真是吓死了。”

几个人跑回来,好奇地看着两条在菜畦中跑来跑去的四脚蛇。

苏轼又挥锄头挖坑,只听到锄头哐当一声。

“锄头碰到石头了。”苏轼说。

苏轼小心地把土挖起来,坑底出现了一块天青色的石头。

“挖到宝贝了。”苏轼大喊。

小朋友们齐喊:“什么宝贝?”

苏轼将石头从地下挖起来。

苏轼说:“这块石头像条鲤鱼,像个砚台,真好看。”

“还有绿色的条纹,晶莹闪光,确实漂亮。”苏辙看着石头说。

苏轼用手指敲击了一下石头,石头发出清脆的声音,像是铜钟的声音。

五人围着石头,叽叽喳喳起来。

观观抢过石头,说:“这石头太漂亮了,我喜欢。”

观观咽了一下口水,抱着石头就跑,边跑边喊:“这石头好看,我要了。”

苏轼愣了一下,撒腿就追,喊道:“石头是我的,你怎么抢走呢?”

苏轼追上了观观,夺过石头,紧紧地抱在怀里。

观观坐在地上,双脚踢着土,哭起来。

赏 砚

苏洵听到哭声,走进菜园。

“这是我在菜园挖到的石头。”苏轼捧着奇石说。

“这真是块宝石啊。”苏洵接过石头,细细地打量着,说,“这石头温润晶莹,有绿色条纹,有细细的银星,像一条金绿色的鲤鱼,是个天成的砚台,真是天砚啊。”

“天砚,那不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苏辙兴奋地说。

“如果是天砚,那就叫天石砚。从天上掉下来的一块鱼砚,让我当砚台。”苏轼激动地说。

“轼啊,你可知道,这是上天给你的神砚?这是你文章发达的祥瑞之兆。”苏洵抚着苏轼的头说。

“若真是上天给我的神砚,那我得好好地保管,我读书时天天用它研墨写字。”苏轼说。

苏洵站起来,双手捧着天石砚,大声道:“苏轼,接砚。上天赐砚给你,必佑你文章发达。”

苏轼从父亲手中接过天石砚,大声说:“我必用好此砚,不负上天之命。”

观观见没人理睬他,早已停止哭泣,坐在地上,他听到父子的对话,又大声哭起来。

“观观,你怎么哭得这么惨啊,谁欺负你了?”苏洵问道。

“叔叔,观观耍无赖,抢着要这天石砚。”松松说。

“观观,这是苏轼挖到的,谁挖到的就是谁的啊。”苏洵说。

“我喜欢,我就要。”观观说。

“你这就不对了,凡事要讲道理啊,这样大家才会喜欢。”

“来,我给你们准备了好吃的糍粑。”苏洵说。

一听到有糍粑吃,观观不哭了,他站起来,向着“来凤轩”跑去。

一行人进了“来凤轩”。果然,桌子上摆着一大盘糍粑,一盘炒花生粉,观观冲过去,拿起糍粑蘸花生粉,吃得吧唧吧唧响。大家都笑了。

吃完香喷喷的糍粑,小朋友们走了。

兄弟俩坐在交椅上,把玩着天石砚。

“这砚可研墨,可惜没地方放水,要不要刻一个洞。”苏辙说。

“小弟,我以为要遵从它的天成,加水,可用壶装。”苏轼说。

“有理,若再雕,则破坏了它的自然之美。”苏辙说。

苏轼说:“我觉得应刻句铭文,如何?”

“要刻就得刻励志之语。”

“‘接受上天造就,永远不改初衷。’如何?”

“这句甚好。”苏辙说。

“请谁刻呢?”苏轼道。

“父亲会篆刻,请他最好。”

“正合我意。”苏轼说。

苏洵答应了。刻完,他把砚拿给苏轼,苏轼一看砚上的楷书,就兴奋地说:“父亲的字真是神字,浑然天成。”

“孩儿喜欢就好。再给你做个砚台托盘,做一个能装这砚台的书箱。这样配起来,就更好看了。”苏洵说。

“那太谢谢父亲了,有了这样的装备,我读书就更来劲了。”苏轼激动地说。

“父亲,我有句话想说。”苏辙说。

“你讲。”

“我也想有一块自己的天成砚台。”苏辙把藏在心中的话抖出来,觉得有种快感。

苏洵温和地说:“孩儿,要拥有像你哥一样的天砚,那就得看老天了,你现在跟你哥一起,认真学习,努力为文,有机会,老天会送你天砚的。”

“真的吗?老天会给我一块天成的砚台?”苏辙兴奋地问。

“会的,老天会给哥哥,也一定会给你的。”苏洵答道。

苏轼说:“子由,我们来抄书吧。”

兄弟俩拿起《道德经》,提起毛笔,一字一字地抄起来,果然,用天石砚,他们书一抄完,就过目不忘了。兄弟俩感到很神奇。

苏洵做好了砚台托,苏轼将天石砚放入台托,一看,大声道:“这砚台放在台托里,太靓丽了。”

苏洵看着天石砚,笑说:“人靠衣装,马靠鞍,这台托一托,天石砚更像条鲤鱼了。”

“鲤鱼要跳龙门啊。”苏轼说。

“是的,鲤鱼要跳龙门,你们兄弟俩就是两条鲤鱼,好好读书,必能跳龙门。”苏洵笑说。

“好的,我们努力。”兄弟俩握着手,高兴地跳起来。

为了给苏轼做一只好书箱,苏洵请来木匠,他和木匠商量后,决定给他做一个既轻便又能装上天石砚的书箱。

苏洵亲自设计书箱的款式,设计完,交给木匠。木匠经过一个月的选材、制作,终于做完一只新书箱了。

这天,太阳上了竹林的头顶了。苏洵在“来凤轩”读书,等着从私塾放学的苏轼和苏辙。

轩中的八哥叫道:“主人,中午了,放学了。”

苏洵笑说:“八哥,该读书了。”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八哥读完了《锄禾》,叫道:“主人,赏我。”

苏洵拿出一小把米,放在八哥笼中的小盅里。八哥说:“谢谢!”

八哥埋头吃米。

苏洵拿起天石砚,赏玩起来,他越看越激动:孩儿真有福气啊,老天赐给他天石砚,像条天鲤鱼,从天而降啊。

苏洵盯着天石砚在遐思。外面传来了脚步声。苏轼兄弟走进“来凤轩”,两人拱手道:“父亲大人,我们放学了。”

苏洵说:“轼啊,你闻到什么香味了吗?”

“像是木香。”苏轼说。

苏洵提起一只书箱。一股樟香味扑进了苏轼的鼻子,钻进了五脏六腑。

“轼,接书箱。”苏洵庄重地说。

苏轼双手接过书箱,说“谢父亲。”

苏辙说:“父亲大人,我也想要书箱。”

苏洵怔了怔,笑道:“我让木匠再做一只。”

八哥抬起头,看着兄弟俩,叫道:“父亲大人,我也要书箱。”

兄弟俩哈哈地笑了起来。

“说错了吗?”八哥偏头,奇怪地问。

“你没错,聪明的八哥。”苏轼说。

砚 励

“起床了,太阳照屁股了。”八哥在叫床。

“辙,起床读书了。”苏轼翻了个身,从床上坐起来。

苏辙起床,打了个哈欠,擦了擦眼睛,看看窗外,窗外还是一片漆黑,只听到竹林里发出群鸟叽叽喳喳、嘎嘎咕咕的声音。

“哥,天未亮,再睡会儿吧。”苏辙说完又躺下。

苏轼穿好衣服,将苏辙从床上拉起来,说:“弟,你忘了刻在天石砚上的字了吗?”

“我不记得了,你让我多睡会儿吧。”苏辙含糊不清地说。

“接受上天造就,永远不改初衷。”苏轼说。

“接受上天造就,永远不改初衷。”八哥尖叫,“辙,我记得,你怎能忘。”

“好,记得了,不要吵了,八哥。”苏辙不情愿地下床。

“辙真棒。”八哥说。

兄弟俩洗漱结束,一人拿一本书,来到竹林。天亮起来了,太阳红着脸照在“来凤轩”。苏轼打开《易经》,读道:“乾曰:元亨利贞……”

苏辙拿着《道德经》读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竹林里的鸟儿则叽叽喳喳地欢叫着,在庆祝新一天的到来。

两人读了两个时辰,嘴巴酸了。苏辙说:“哥,能不能休息一会儿,到竹林里看看鸟儿?”

苏轼说:“好的,去找找鸟巢,看看鸟儿下了多少蛋。”

两人走进竹林,鸟儿见到他们,没有惊起飞走,而是绕着他们吱吱地叫。

苏轼说:“鸟儿都不怕我们啊。”

“那是我们不会伤害他们。”苏辙说,“跟别处比,我们家竹林里的鸟儿,特别多。”

“正是因为母亲大人强调不能伤害鸟儿,所以鸟儿觉得我们这儿的竹林安全,一传十,十传百,都来这儿栖息了。”苏轼说。

“哥说得对,我们友善待鸟,鸟也会友善待我们。”苏辙说。

“人与人,人与鸟儿,人与自然,其实都是如此。友善对待对方,就是尊重对方,对方必然也会尊重你。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万物,故能成其大。我们要学习水的品性,善待万物,才能得万物善待。”苏轼说。

“哥,你对《道德经》理解得如此透彻啊。”

“我每读熟一本书,都要做思考,这就是我对此书的思考啊。”

“哥,远处那鸟是凤凰吗?”苏辙指着竹子上的一只大尾巴鸟说。

“那是白鹇鸟,这鸟儿真神奇,长得那么漂亮。它是公的还是母的呢?”苏轼说。

“我不晓得。”

“长尾巴的是公的,短尾巴的是母的。”

“雌的不漂亮,雄的反而亮眼啊。”

“这就是大自然的奇特之处啊。比如孔雀也是这样,雄孔雀有漂亮的大尾巴,会开屏,雌的就长得不好看。”苏轼说。

两人为漂亮的白鹇鸟吸引,向着一对白鹇鸟走过去,雄的“噗”的一声飞起来,像是一朵鸟形的白云一样,在竹林中穿梭,边飞边唱着歌。

“真是好看,头戴红冠,像是白鹅一样,又像凤头,真是凤凰啊。”苏轼笑说。

“我太喜欢了,它们能够长住在竹林里吗?”苏辙说。

“我们要让它们住得安心。”苏轼说。

“哥,那我们走,不要打扰它们。”苏辙急忙道。

兄弟俩掉头走,走出竹林,不觉肚子饿了,回家吃饭了。

吃完饭,兄弟俩就背着书箱去上学堂了。到了学堂,苏轼就把天石砚拿出来,摆在书桌上。同学们一看,纷纷走过来。

观观说:“子瞻,你的天石砚放在托盘上,真好看,我越看越喜欢,能不能换换,让我也乐一乐?”

苏轼笑说:“可以,你用完了,就要还给我,这是我父亲赐给我的,我特别珍爱它。”

观观二话不说,拿自己的石头砚换了苏轼的天石砚。

观观拿到了天石砚,爱不释手地观赏起来。当他看到苏轼刻在石头上的铭文时,不由得读出声:“接受上天造就,永远不改初衷。”

观观看不懂,拿着天石砚,跑到苏轼身边,指着砚上的字,问道:“子瞻,你这话什么意思?”

苏轼笑了笑说:“这是我父亲对我的期待,希望我当一个文章发达、品德高尚的人。”

“子瞻,原来你是个有大志向的人啊。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我可要向你学习啊。”观观大声地说。

这时,道士老师走进来,听到观观的话,问道:“观观,你说向谁学习?”

观观将苏轼的天石砚拿给老师,指着上面的铭文说:“老师,这是苏轼的志向啊。”

道士老师一看,说:“这志向大啊。”

“所以我们要向子瞻学习!”

道士老师说:“同学们,你们看看苏轼的天石砚,他在砚上题了铭文,立志当个文章发达、品德高尚的人。大家都要树立自己的大志向,当个品德高尚、文章发达的人。”

“先生,我父亲说,这志向自己知道就好,这是要奋斗的,不能到处乱讲。”苏轼走到道士老师面前,低头说。

“轼,你有这志向很好,认真努力,终会实现的。我以此来激励同学,没有错。”道士老师说,“每个同学,都将自己的志向刻在砚台上。”

同学们大声应道:“好的,先生!”

苏轼听到老师这么说,心里暗暗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接受上天造就,永远不改初衷”。

砚 奇

兄弟俩从学堂回来,两人走过一个接一个的荷塘。

苏辙说:“哥,我好想跟你一样有块奇特的砚台啊。”

“别着急,要等机会。机会一到,老天自然就会送来的。”两人到家,上“来凤轩”给父亲请安。

苏洵说:“你们兄弟,去把菜园旁那畦长草的地给翻出来,准备种菜。”

两人放下书箱,扛起锄头,到菜园翻地。

“哥,观观跟你换砚台,我看观观很喜欢你这天石砚。”苏辙说。

“是啊,他确实喜欢,可惜,天石砚只有一个,只能我们用啊。”苏轼说。

“哥,我也喜欢,我在家里还能和你共用,可观观就不行,所以他只能向你借,通过借和你一起分享快乐。”苏辙笑说。

“这样也好,让我们共同‘接受上天造就,永远不改初衷’。”苏轼挖着土说。

兄弟俩锄着地,干得大汗淋漓。

苏轼倚着锄头喘气。苏辙继续低头翻地,突然,“哐当”一声响,苏辙的锄头碰到一块石头。

“哥,我的锄头碰到石头了。”苏辙说。

“把周边的土清理一下,把石头挖出来。”苏轼提着锄头过来帮忙。

两人把石头旁边的土清理掉,苏辙放下锄头,用手将石头上面的土清掉。这时,一个褐红色的石头露出来。苏辙将石头挖出来,将它上面的沙土用草擦掉,惊叫道:“哥,我挖到一个砚台了。”

“是砚台吗?”

“是的,还有铭文。”

“写着什么?”

“天鱼砚,上天派鱼送砚,子得鱼砚必达。”苏辙激动地念道。

苏轼捧着鱼砚,说:“确实像条红鱼,那是老天给弟弟的砚台啊,又写着铭文,太棒了。”

“赶紧告诉父亲。”苏辙说。

兄弟俩来到了“来凤轩”。

苏洵听说苏辙挖到天鱼砚,兴奋地说:“辙,你终于等到老天的眷顾了。”

苏洵捧着天鱼砚,念着铭文:“天鱼砚,上天派鱼送砚,子得鱼砚必达。”

苏洵念完,笑说:“辙,父亲将这砚赐与你,这是你文章发达的祥瑞之兆。”

苏辙从父亲手中接过天鱼砚,激动地说:“哥,我终于盼来了自己的天鱼砚了。”

“你们兄弟俩互帮互助,从此文章发达。”苏洵注视着兄弟俩说。

从此,兄弟俩各自带着天砚台上学,他们用自己的天砚研墨抄书,书一抄就记在脑中。

学堂的同学感到奇怪,这奇怪像雾般缭绕在同学脑中。同样在学堂里读书,为何苏氏兄弟一抄书就成诵,而他们就不行?道士老师也觉得不可思议,直呼神奇。

失 砚

兄弟俩成了学堂的明星,他们经常受到道士先生的表扬。

这天,下了课,苏轼上了一趟厕所,回来时,他书桌上的天石砚不见了。他找遍了书桌、书箱,还有学堂,里里外外都翻了个遍,还是没找着,天石砚神奇地消失了。

苏轼就将丢了天石砚的事报告道士先生,道士先生说:“我帮你找找,是不是同学将你的砚台收错了?”

丢了砚台,苏轼像是丢了魂似的,他没精打采地回到家,将天石砚丢了一事报告父亲。

“轼啊,你不用担心,老师会帮你找的。”苏洵说,“你是不是在班级里吹牛啊?”

“没有,只是道士先生把我有天石砚,还在砚上刻铭文的事在班上说了,要同学们向我学习。”苏轼像是做错了什么似的,低头回答。

“我跟你说了,凡事要低调,不可宣扬,你看,你这一宣扬,引起同学的嫉妒,你的天石砚就丢了。以后可要注意,有本事,不须扬,你做了,别人就知道。这事你要自己解决,父亲也会帮你找。”苏洵抚了抚苏轼的头。

“可是,我没砚台了,读书时怎么写字啊?”苏轼道。

“这倒是个问题,我帮你找个砚台。”

苏洵从柜子里拿出一块紫砂砚台,说:“这是好砚台,你暂时拿去用,找到天石砚,再还给我。”

第二天上学堂,一开课,道士先生就问:“有没有同学捡得苏轼不小心丢失的天石砚?如果有,请课后交给苏轼,苏轼的父亲将给重金赏赐。”

全班一片哗然。大家都为苏轼丢了天石砚感到可惜。

同学们这么一起哄,苏轼上课就更没精神了,老师讲课,他趴着睡觉。没睡觉时,他只盯着紫砂砚发呆。这一天下来,道士先生提问了他两次,他都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

从学堂回来,苏轼也不到“来凤轩”读书了。一家人看了着急,苏洵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来帮苏轼。

上床睡觉时,苏轼也在想着天石砚究竟被谁拿去。想着,想着,他就睡着了。苏轼看见天上飞下来一个穿着白纱的少女,她长长的飘带在风中飘扬。少女笑道:“苏轼,你对天石砚的感情我知晓,不过,你这几天的表现我不喜欢,我虽不在,你也应奋起读书,不要忘了你的责任。”

“你是谁?我有什么责任?”苏轼说。

“我是天石砚。你的责任是‘接受上天造就,永远不改初衷’。”少女站在云端说。

“没了天石砚,我没任何责任。”

“你若不争气,不立志,则一事所成。你若立志,则天石砚自然就回归。”

苏轼一下子惊醒了,天还是黑黑的。

“太阳照屁股了,起床早读。”八哥叫床。

苏轼起床,穿好衣服,叫醒小弟。天已大亮,兄弟俩继续早读。

八哥很高兴,它从笼中跑出来,飞了出去。它飞到松松家,又转到坚坚家,又去了观观家,它看了三人桌上的砚台,心中有数了。

中午放学,八哥飞到苏轼肩膀上,跟他悄悄地说话。苏轼知道了天石砚的消息,他惊讶地问:“你没看错吧?”

“真的。”

“那我有办法了。”苏轼高兴地说。

砚 归

第二天上学,苏轼到学堂,他跟平时做派不同了,一反常态,他在同学中大夸自己的紫砂砚的能耐。

同学们听到苏轼的自夸,不由得鼓起掌来。原来,苏轼家的砚台都这么奇特,同学们把苏轼围住,争着看他的紫砂砚。

第三天一早,苏轼来到学堂,他第一眼就看到天石砚摆在自己的书桌上。他兴奋地捧起天石砚,喊道:“天石砚,你终于回来了。”

可是,苏轼昨晚放在桌屉里,没有拿回去的紫砂砚不见了。苏轼看了,暗暗发笑。

放学了,兄弟俩从学堂回家。两人走在荷塘边的路上,荷塘上,荷花盛开,火红火红的荷花站在绿叶上,像是舞女在叶上跳舞,袅娜多姿。兄弟俩在荷花丛中捉起了迷藏。

突然,有人大喊“救命”。

只见松松在塘边喊:“轼,快救观观,他掉到塘里了。”

苏轼放下书箱,冲过去,塘中,观观在一浮一沉。苏轼遂脱下衣服,跳下塘,游过去,揪住观观的头发,向岸边游来。苏辙放下书箱,帮哥哥将观观拉上岸。

观观喝了一肚子水,已经没声息了。

苏轼道:“把他放到水牛背上,把水逼出来。”

三人将观观肚子向下,抬到水牛背上,赶着水牛,水牛一走,观观肚子里的水就流出来了,水牛走了十几步,观观大叫了一声,开始哇哇地吐着水。

一会儿,苏轼说:“抬下来,好了。”

观观被抬下了牛背。他跪在地上,哭道:“谢谢子瞻救命之恩。”

苏轼扶起他,问道:“你怎么掉进池塘?”

“塘中的荷花太漂亮了,我想摘一朵回去给我娘。”

“你是孝子,可也要顾命啊。”苏轼笑说。

三人将观观送回家。

晚饭后,观观的父亲带着观观来到了苏洵家。

观观父亲说:“苏先生,我的孩子拿了子瞻的砚台,这孩子一心想跟子瞻一样,当个有学问的人,可是自己怎么努力都比不上子瞻。他听说子瞻有个神奇的砚台,助他学问大增,所以就把他的砚台给偷回家了。请你原谅啊。”

苏洵一听,笑说:“观观是个有上进心的孩子,只是不该拿走别人的东西。我家的那个紫砂砚,也是个神奇之物,那砚助他们兄弟学业大进,他们兄弟用紫砂砚抄书,也非常神奇,抄了两遍,自然成诵,永不忘记。我让轼将那宝砚赠给观观。你把天石砚还给轼,轼喜爱天石砚。”

观观父亲将紫砂砚递给苏洵,说:“先生,是这个砚台吗?”

苏洵笑说:“正是,怎么神砚在你手上?”“孩子先拿了天石砚,后换成紫砂砚。”

观观跪下认罚。

苏洵扶起观观,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苏轼遵命捧起紫砂砚,将其赠给观观。

观观高兴地说:“我得到天砚了,我也能文章发达了。”

“观观,你这砚台就叫天紫砚吧。紫气东来,也是祥瑞之兆头啊。”苏洵说。

“天紫砚,我喜欢。”观观说,“谢谢先生不责罚,谢谢子瞻救命之恩。”

大人们愣住了……

“救命之恩?”八哥偏头,奇怪地问道。

猜你喜欢
石砚书箱苏洵
松花石砚
金蟾松花石砚
爸爸的书箱
苏洵发愤读书
聂延林藏品
苏洵焚稿
论苏洵的史学成就
“随意书箱”
“随意书箱”
“行走的书箱” :用7天种下一颗阅读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