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春的东北岁月

2023-06-19 03:05张嘉升
党史博览 2023年6期
关键词:李富春东北工作

张嘉升

李富春是中国共产党在创建时期就入党的老党员,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奠基者和组织者之一。值得称道的是,李富春还是党内公认的少数从艰苦的斗争实践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具有丰富经验的财经战线上的领导人。抗日战争结束后,李富春根据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创造性地在东北大地上开展工作,为东北的解放、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开辟和巩固西满根据地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纷争又起,东北地区一时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争夺的焦点。这是因为东北三省资源丰富,工业发达,北邻苏联,拥有得天独厚的战略地位。中国共产党根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一面阻挡国民党军队北上,同时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派出20多名中央委员、百余名团级以上干部和10万余名军政人员从山东和河北两线抢先进入东北。因东北形势紧迫,原被中央任命为冀察辽省委书记、正去往承德任职的李富春接到新命令,转赴沈阳中央东北局,接受新任务。就这样,李富春踏上了东北大地。

1945年11月底,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成立中共西满分局,由李富春、吕正操、陶铸、孔原、倪志亮、郭述申、张平化、邓华、曹里怀、郭锋组成分局委员会,李富春任书记。1946年春,李富春又兼任西满军区政委。中共西满分局成立后,李富春旋即率领分局机关从沈阳出发去往西满。一路上,他一边调研西满的情况,一边进行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到达驻地郑家屯后,李富春根据西满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阶级形势和群众情绪等方面的情况,提出了西满分局的工作方针和任务,决定将反奸清算、减租减息、就业增产运动作为打开西满工作局面的起点。

为了摧毁日伪残余,削弱他们同国民党反动派结合的社会基础,西满分局成立了清算动员委员会来指导群众开展反奸清算运动,发出了《关于发动群众反奸清算运动的指示》,轰轰烈烈的反奸清算运动随即在西满地区展开。李富春带头深入通辽地区,指导制订清算步骤和确定镇压的对象,在当地揪出了两个大汉奸。镇压之后,人心大快,党的威信开始树立,社会秩序明显好转。反奸清算运动清查出了大量的日伪财产、物资,缓解了贫穷百姓的生活困难和部队部分供应问题,团结与组织了各阶层人民。

1946年初,苏联红军撤出后,西满的土匪活动更加猖獗。土匪盘踞在县城和广大农村,有的还被国民党收编为“先遣军”“挺进军”“忠义救国军”,横行乡里,无恶不作。仅活动在黑龙江、嫩江两地的土匪尚期悦部就下辖7个旅1.8万余人。中共西满分局很快召开会议,布置了除匪任务,制定了剿匪政策。李富春强调除匪要紧紧依靠群众,对土匪坚持首恶必办,胁从不问,以立功受奖的政策分化和孤立敌人。在军民共同努力下,西满的剿匪工作经过三个月的斗争取得了很大成果,消灭了西满地区匪军半数以上,先后解放了甘南、訥河、嫩江、泰来、景星、富裕、林甸、布西等县城。

通过开展卓有成效的反奸清算和剿匪斗争,中共及其武装力量终于在西满站稳了脚,给西满的工作开了个好头。但李富春深知,要建立稳固的根据地还必须进一步深入开展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以此来赢得广大农民的支持。

1946年7月,东北局扩大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七七决议”。决议强调创造根据地的主要内容就是发动农民群众,而发动农民群众的主要内容就是进行土地改革。这次会议后,李富春领导的西满分局发出《关于农民土地斗争的指示》,决定动员80%至90%的干部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斗争,以实现农民的要求。西满各省迅速动员起来,组织土改工作队。黑龙江省抽调了1000余名干部,组成35个土改工作队,由省、地负责干部带队下乡。嫩江省四个地委派出800多名干部。西满分局机关、辽吉省委、兴安省委也都抽调大批干部纷纷下乡。李富春还带领土改工作检查组深入到嫩江的林甸、黑龙江的肇东地区调查研究,解决土改后存在的“夹生饭”问题,以指导运动的正常发展。

经过土地改革,西满无地、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曾经在延安参与领导并具体组织延安大生产运动的李富春知道,只有接棒开展大生产运动,才能使党和人民军队在东北立于不败之地。

1947年初,李富春发表《迎接1947年》的新年讲话,发出“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他说:“我们今年要在西满第一次组织大生产运动,这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根据毛主席的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改善人民生活的方针,使人民经过自己的劳动,有衣穿,有饭吃,使人民军队的供给得到保障,并能支持长期战争。”此后,大生产运动在西满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西满大地到处是春耕生产的热闹场面,西满分局机关也参与其中。西满军区政治部在4月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开荒生产,51人半天开荒15亩,平均每人3分地。齐齐哈尔市开展以生产合作为中心的纺织生产活动,仅半年时间,纺织户就有近万户,既发展了生产,又解决了群众生活困难。大生产运动取得的丰硕成果,为做好后勤工作、支援前线打胜仗提供了物质保证。

此外,李富春还领导筹建西满铁路分局,利用刚从日伪手中接管的火车头和几节车厢,开展铁路运输来解决财政短缺的问题。当时,铁路运输的范围向东南可达四平,向北经白城子可达齐齐哈尔。他还指派有关人员相继成立西满邮电分局、银行、税务局,并通过印刷发行流通券来治理日伪投降后出现的金融混乱局面。这些举措既稳定了经济和社会秩序,又为部队筹集到大量物资。

李富春在中共西满分局期间,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基本实现了中央提出的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的战略要求,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

主持东北全军后勤及东北全区的财经工作

1947年3月上旬,东北民主联军收复通辽,整个西满地区连成一片。在西满根据地创建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的情况下,5月,李富春奉命调到中共中央东北局,先任常委,不久担任副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主持东北全军后勤及东北全区的财经工作。

此时,东北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收缴的敌伪物资已消耗殆尽,而军费的开支却越来越大。面对这种困难局面,上任不久的李富春明确提出了“发展经济,支援战争;依靠群众,军民兼顾;统一筹划,分工负责;精密计划,结成整体”的战时财经方针,并阐明战时财经的特点就是“一切为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如果我们不认识这个特点,不按这个要求去安排工作,就会犯错误。因此,一切不适应战争需要的财经思想,都必须迅速改变。”

李富春具体部署了对外贸易、金融、物价工作,并对铁路、公路、航务、邮电工作,工矿企业工作,以及农业生产工作的管理进行指导。李富春十分注意发展同苏联、朝鲜的对外贸易,用粮食来换取紧缺的物资。他还重视借助苏联和朝鲜的交通,促进各解放区之间的物资流通。为此,李富春曾到朝鲜联系,以保证运输通道的畅通。在各方努力下,急需的食盐、布匹和机器零件等重要物资得以进入东北,农民的生活也有所改善。他们称赞中国共产党,说这是“经济上的解放”,“共产党真有办法”。

1949年3月,李富春(右)与王稼祥在七届二中全会期间合影

统一东北财经后,李富春又着手对东北民主联军后勤工作进行组织与协调。他首先面对的就是部队冬季被服供应短缺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李富春决定根据部队的不同情况,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对主力部队,发给成套的冬装,包括棉鞋、皮帽、手套;对非主力部队,则调拨给足够的原材料,由他们自行组织力量加工。最终,冬装按时发到了连队手中,保证了我军的战时需要。在抓冬季被服生产的同时,李富春还决定加快兵器工业的发展,要求兵器工业根据需要,保证重点,确保质量,把弹药准时送到前线部队。他强调,所有工作都要围绕一个中心,即保证前线胜利作战;如果不明确这个目标,就是一个盲目的财经工作者。在李富春的领导下,东北民主联军后勤工作逐步走向统一,保证了1947年冬季攻势及1948年春季攻势等几个战役的供应工作。这期间,后勤工作不仅满足了前方的战争需要,还满足了部队补充和武装新兵的需要。

1948年1月1日,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东北民主联军正式改为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李富春担任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副政治委员。这年春,东北军区在哈尔滨召开后勤工作会议,李富春作了报告。这次会议解决了统一供给标准、统一供给制、统一开支和预算编制的问题,标志着东北人民解放军的后勤工作进入统一供给的新时期,在东北军区乃至全军后勤工作史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辽沈决战前,李富春还主持召开了两次后勤干部会议,全面布置武器弹药、粮草、被服的供应,落实运输任务和医疗救护任务。他要求,对确定了的战斗地域,要做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把必需的物资提前送到前线;对机动性大的战区,要做到仗打到哪里,物资就供应到哪里,决不能因后勤供应上的问题而打败仗。为了更好地支援战争,经李富春提议,东北后勤工作分为后方勤务和野战后勤两部分。后方勤务由李富春、朱理治任正副部长,担负前后方所需各项物资的筹划分配、运送及后方军工的生产工作;野战后勤随军行动,做好战地运输、物资分配供应工作。辽沈战役打响后,两个后勤部门相互配合,全面投入到了作战保障之中。回顾整个战役,东北军区后勤部门共筹运粮草8000万斤、油料8000桶(每桶141公斤),供应各种子弹1000万发、手榴弹15万枚、各种炮弹20万发、炸药5万斤,还保证了棉衣棉被及副食品的供应,为辽沈战役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其中,李富春功不可没。长期在他身边工作的顾卓新曾评价道:“他对东北根据地的创建和全东北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从东北到中央

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李富春作为东北方面的主要负责人出席了此次会议。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在全国胜利的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由于东北地区的党组织比较早地掌握了哈尔滨等大城市,因此李富春在城市接管上有着丰富的经验。他很早就提出了保护城市、防止破坏、保护工商业、把恢复生产放在首位的正确方针。在会上,李富春根据东北的经验着重谈了工作重心转变中如何开展城市工作的问题。他还就如何对待私人工商业、手工业和摊贩,如何处理财政问题、工资问题、稳定物价和稳定货币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李富春的发言,紧扣全会主题,切合实际,条理分明,给了与会者很大的启发。

从西柏坡返回东北后,李富春按照全会精神开始对工作重心由乡村到城市的转变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他认为,东北地区的党组织虽然已经开始了这种转变,但仍没有完全转变过来,并且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主要表现在经济建设特别是工业建设尚未在思想上与实际工作上成为全党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对新的城乡关系尚缺乏明确的认识。在工作方法上,多数同志仍以做农村工作的方式去做城市工作。做经济工作的干部,也多因袭过去供给制的观念及与之相辅而行的全套办法,心中无数,没有成本核算。此外,还普遍存在着不顾整体的本位主义、局部观点、“小仓库”与“打埋伏”等严重的无政府无纪律现象。面对此种情况,李富春写了《贯彻二中全会的路线,贯彻由乡村到城市的转变》一文,开宗明义地指出,“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移到城市”,“党在城市工作中,要以生产建设为中心,其他一切工作要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要求东北广大干部克服旧思想,树立新的工作作风。这篇文章是东北地区贯彻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路线、贯彻工作重心由乡村到城市转变的动员令。它总结了东北地区先行一步的经验,在《东北日报》上发表后对全国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东北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因此,李富春将恢复经济,特别是恢复工业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把恢复鞍山钢铁生产、恢复抚顺煤炭生产等摆在工作的首要日程上。在各方努力下,钢铁生产终于回到了正轨。

1949年12月,李富春(左四)等人在满洲里车站欢送毛泽东赴苏联访问

1949年1月,东北局决定成立国民经济计划委员会,由李富春担任主任。在他的主持下,东北经济恢复和发展事业很快出现了令人鼓舞的新局面。新的财政金融政策出台,企业管理开始实行经济核算制,科技、知识和人才被加以重视,科研机构逐步建立。在李富春的具体负责下,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东北的经济恢复特别是工业的恢复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李富春真正起到了“开拓者”的作用。1949年下半年,李富春又领导财经战线开展了创纪录运动和生产竞赛运动。这一运动的开展,为实行定额管理、成本核算,改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提高工业生产力打下了基础。正是在这样富有创造性的艰苦实践中,李富春积累了异常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他在不久到中央工作后成为公认的经济方面的杰出领导人奠定了基础。

李富春还积极配合中央部署,在东北助力全国的经济恢复。1949年6月上海解放后,由于税收的减少和开支的扩大,加上许多不法资本家囤积居奇,上海出现了“煤粮两荒”的局面。李富春想辦法从东北挤出足够的粮食支援上海,帮助上海打赢了“米棉之战”。当时,从东北调往上海的粮食,单大米就多达20万吨。上海粮价稍稍稳定后,10月,华北又出现以粮价带动物价上涨的情况。中财委制订了从东北调粮进京的计划,在李富春和中央贸易部部长叶季壮具体负责下,一辆辆满载东北粮食的列车南下,每天1000多万斤粮食进关,满足了京津的需求,对抑制物价上涨起到了“压台”的作用。

1950年1月10日,李富春参加了周恩来率领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前往苏联,协助已在莫斯科的毛泽东同苏联政府进行谈判。李富春在莫斯科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不仅同王稼祥共同协助周恩来参加中苏新约和协定的谈判,还在叶季壮因病不能出席的情况下,主持中苏贸易谈判。毛泽东、周恩来等回国后,李富春留下来继续领导代表团同苏方进行经济性的会谈。从2月到4月,李富春代表中国政府签订了两国关于电报、电话和互相交换邮件等协定或议定书。

4月初,李富春回国,新的任命下达了。李富春调中央工作,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委员、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重工业部部长,开始挑起主管全国工业工作的担子,协助周恩来和陈云筹划、组织、管理全国经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李富春不仅参与中央财经工作的决策和领导,还深入到志愿军后勤工作第一线,全面领导东北的后勤工作。1952年6月,朝鲜战场局势趋于稳定后,李富春回到中央,继续协助陈云领导全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工作,为新中国的发展献计出力。

从1945年12月到1950年4月,李富春在东北大地上辛勤耕耘,为东北的解放和经济恢复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出色地完成了中央在重大历史转变时期托付给他的艰巨任务。

猜你喜欢
李富春东北工作
延安时期李富春的科技实践活动
一道课本例题的解法探究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大东北的春节
不工作,爽飞了?
1960年代初期李富春农业恢复发展思想探析
论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成员赴法勤工俭学之原因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