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情境优化研究

2023-06-20 13:15魏跟富
求知导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课堂情境优化小学数学

摘 要:随着众多教师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逐渐认同和支持,情境教学法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不少教学实践也证明创设课堂情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科学合理地创设课堂情境可以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数感、建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的发展。当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主要是因为不少教师在情境创设方面还存在问题。基于此,文章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小学数学课堂情境优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情境;优化;策略;研究

作者简介:魏跟富(1966—),男,甘肃省庄浪县卧龙学区。

小学阶段,学生还未形成系统的抽象思维能力,其对事物的认知、理解以形象思维为主。由于数学知识体系庞大、结构复杂,初次接触数学概念、法则、原理等知识的学生会觉得数学学科学习起来极其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有必要通过创设课堂情境为学生搭设思维发展的“脚手架”。当下尽管有不少教师很注重创设课堂情境,但由于情境素材、情境呈现方式、教学氛围、学生学习体验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导致情境“形同虚设”,未能提升小学数学的整体教学质量。基于此,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創设问题展开研究是十分必要且可行的。

一、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情境素材过于单一且受“教材至上”思想的束缚

情境素材过于单一,是当下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一大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获取渠道过于单一,通过访谈发现,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寻找和选取素材的路径都是教材或者教辅资料,没有从日常生活中或课外读物中搜集素材,也没有借鉴其他优秀教师课例中的素材,受“教材至上”思想束缚严重[1];二是素材内容过于单一,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当下小学数学教师大多选取与学生有间接关联的素材来创设课堂情境。由于部分教师已经养成了从数学教材中选取素材的习惯,而有的版本的教材并没有编排生动有趣、符合生活常识的内容,素材大多脱离生活实际,这进一步影响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情境的创设。而情境素材获取途径的单一,直接导致了情境素材内容的单一。

(二)情境呈现方式静态化

情境呈现方式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情境能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以及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和互动。然而通过调查发现,不少小学数学教师在单元教学中经常使用到的情境呈现方式主要有文字展示、学生朗读两种,缺乏真实性、互动性、体验性,使得学生在课堂情境中缺乏数学学习主观能动性。一般而言,情境创设的终极目的是呈现知识,相当于装载美食的“餐盘”,而非制作美食的“材料”或“调料”。以文字展示、学生朗读为主的情境呈现方式失去了情境的真正教育价值,使学生对于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变得被动,其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也就无从发挥。当学生不再主动地思考问题,只是跟着教师的节奏一步步地解题,那么情境在帮助学生进行概念建构、知识迁移等方面的作用也就无从发挥[2]。总体看来,教师缺乏对数学课堂情境的动态化处理,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情感共鸣。

(三)课堂教学缺乏一定的活力

当下不少小学数学教师注重通过课堂情境启发学生思考,也善于在情境中设置多种问题,注重启智益思,却忽视了学生的全身心参与。如今部分小学数学课堂纪律严明、气氛紧张,教师要求小学生坐姿端正、目视前方,从而导致不少学生思维活跃却身体呆滞。虽然教师创设的课堂情境充分考虑到了学生,但由于学生人数较多,仍然无法兼顾到每一位学生。加之如今部分小学中的班级座位安排是“秧田式”,这使得学生的活动范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诸如此类的环境因素、个人因素使得教师、学生、情境资源无法发挥良性的交互作用,进而导致课堂教学活力大大缺失。

(四)学生在课堂情境中的真实体验被忽略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施一般分为四步,即体验、建构、创造和应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获得一定的数学知识以及数学能力,还要关注学生能否在课堂情境中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然而,在当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在设计课堂情境时只关注学生是否掌握必备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并未结合学生的真实体验去进行情境设计,主要表现为缺乏基于学生真实学习体验的“学—用—评”情境教学体系设计,因而无法让学生在课堂情境中获得全方位、立体化的学习体验。

二、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相关指导理论的缺失

当下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南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标准》中详细提到在学科教学中创设特定课堂情境的重要性以及具体要求。通过对《标准》进行仔细研读和分析发现,其中约有60处出现了“情境”这一关键词,可见教育部门对创设课堂情境的重视程度非常高。然而,其中大多内容仅限于对“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等方面的宏观表述,并未给出“好情境”的具体标准以及相关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这使得部分教师对课堂情境缺乏正确的理论认知,不知道该怎样去创设情境。

(二)认知结构不完善

完善的认知结构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一定的优化作用,是创设课堂情境的必要条件。然而从主观角度来看,部分教师不会主动学习课堂情境方面的理论知识,只有需要参加比赛或是有关人员前来检查的时候,才会去学习。从客观角度来看,很少有学校专门就如何创设课堂情境对教师进行系统性的培训,这使得教师对情境的认知更多来自道听途说,缺乏理论支撑。

(三)情境创设能力不足

众所周知,课堂情境创设能力已成为众多学科教师的一项基础性教学能力,情境创设能力一般包括素材获取能力、素材创编能力、情境整合能力、情境设计能力等。研究发现,不少教师在如何选取情境素材、如何高效实施情境教学活动等方面还很盲目,缺乏从生活、课外读物、互联网资源中获取素材的意识,加之情境呈现方式单一且静态化,导致课堂情境缺乏动态性和体验性[3]。此外,当前不少教师还缺乏一定的学情分析意识和能力,并没有结合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进行情境设计,而且多数教师将情境设计的对象定位为整个班级,并未根据学情去设计层次化、差异化的情境教学活动。

三、小学数学课堂情境优化策略

(一)充分利用相关资源,收集丰富的情境素材

1.合理利用教材内容。无论是人教版、北师大版还是苏教版、冀教版的教材,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载体和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合理利用教材,是优化课堂情境的第一步。尽管各个版本的教材的使用地区比较广泛、使用学生也比较多,编者也一直从社会生活、时代以及数学知识发展的角度不断地去更新教材内容,不断地提高其适应性,为教师创设课堂情境提供前提条件,然而受编写、出版等时效性的影响,教材内容还是无法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无法跟上数学知识、理念革新的步伐,导致课堂教学中有一部分数学知识是缺乏新颖性的。基于此,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和改造,使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从根本上摆脱“教材至上”思想的束缚。

2.善于挖掘生活资源。研究表明,生活是最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库,如果小学数学教师善于挖掘生活资源,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小学数学应用题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活资源,这些资源让问题的条件变得立体、鲜活、饱满,符合小学生感知事物、分析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一学习规律,能让学生在做完题后获得自信心和满足感。那么,该如何挖掘生活资源呢?笔者认为,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应从其最熟悉、最能激发其兴趣的事物中选取素材;而高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关注的事物比较多,兴趣也比较广泛,除了从生活中选取素材,还应从社会、自然界中选取素材,搜集其中可能引发小学生思考的有意义的时事热点或自然现象。另外,教师也可将传统文化、地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如可以传统节日为契机,设计符合节日特征的课堂情境。例如,我国中秋节有吃月饼的习俗,教师可结合“分月饼”等内容设计整数除法、带余除法的课堂情境。

3.尝试与其他学科建立联系。数学学习内容总是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教师不妨将这些知识梳理出来,将其变成课堂情境的素材。其他学科知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典故、古典诗词、艺术作品等素材,如果教师在设计课堂情境时注重与它们进行有机联系,创新课堂情境,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将得到极大激发。例如,教师可结合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事件设置一个“诸侯争霸”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一次“穿越”,成为齐国国君齐桓公的军师,为其排兵布阵、出谋划策。这里学生可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兵马、粮草的分配问题。

(二)加强技术支持,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体验

目前,随着VR、5G、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成熟,信息化教学设备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新的设备大多具备音视频播放、投影、动画制作、智能触摸手写等功能,有着更大的存储空间,可随时搜集和检索网络教学资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巨大的便捷。因此,学校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智慧课堂建设,让教师借助信息化技术来创设虚拟化的课堂情境,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知识诞生、发展、创新、应用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探索知识的快乐。

与此同时,教师要合理地利用信息化技术,让学生在课堂情境中获得全方位、多维度、沉浸式的情境体验,进一步将被动式的学习模式转变为自主探索的学习模式[4]。例如,不少小学生对“千米”这一概念不了解,为了让他们对这一长度单位有一个直观的感知,笔者利用手机上的导航设备,以学校大门为起点,将公交站台、购物广场、小卖部、餐馆等学生熟悉的地方作为站点,让学生通过步行的方式去感知“100米”“300米”“500米”“1000米”究竟有多远。又如,初学图形与几何方面的内容时,不少学生不理解“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者的区别,笔者就用视频剪辑软件做了一个有趣的“图形变换”小视频,赋予每一种图形不同的颜色和卡通图像,让学生从小视频中得出这三种四边形的特点和规律。如此,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便通过现代教学技术动态化地呈现了出来,学生也能从中感受到探索数学奥妙的无限乐趣。

(三)建立“学—用—评”一体的课堂情境设计体系

建立“学—用—评”一体的课堂情境设计体系应分为三步来实施:一是将需要学习的重难点知识与情境有机融合,让现实生活、社会、自然界的素材成为课堂情境的组成部分,采用教师负责用情境“搭建舞台”、由学生来表演的形式;二是课堂情境的设计必须重视学生对于知识的感受和理解,情境必须具备“学”“用”“评”三个最基本的环节;三是“评”,即教师对学生完成情境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估。需要注意的是,情境任务的设计必须严格按照“学—用—评”的顺序进行,必须要有连贯性、层次性和挑战性。唯有这样的小学数学课堂情境设计方式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其解决问题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四)为教师搭建情境“理论—实践”的成长平台

为了从根本上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情境创设能力,教育部门和学校应为教师搭建情境“理论—实践”的成长平台,通过搭建这种平台为教师创设课堂情境指明方向。具体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教育部门和各级教研部门应积極以情境创设为主题开展培训活动,定期组织小学数学教研组研究情境化教学课例,抑或是邀请教学名师前来开设讲座,从而探索能够提升教师情境创设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二是学校要针对情境“理论—实践”的成长平台建立科学、合理、长效的监控机制,使得各项情境教学成果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实施。与此同时,无论是教研部门还是学校,都要深入了解教师在情境创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制订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结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情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个推崇学科核心素养的新时代,创设情境是一种多维度提升学生素养的途径,其能带给学生任何教学方法都无法实现的全方位、多维度的数学学习体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数学能力、形成必备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拓宽情境素材的获取渠道,运用信息化技术创设动态化的情境,不断提升自身在课堂情境方面的创设能力。有关教研部门和学校也应积极为小学数学教师搭建情境“理论—实践”的成长平台。只有多管齐下,才能不断优化课堂情境,促进因材施教和素质教育的落实。

[参考文献]

李良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优化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2.

杨林建.用“情境”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小学时代,2020(11):31-32.

涂志芬.巧设课堂情境,优化小学数学教学[J].情感读本,2019(35):80.

黄坚.创设有效情境,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家长,2019(11):20.

猜你喜欢
课堂情境优化小学数学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如何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情境
从《雨霖铃》课堂实例看信息化的运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