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血压管理干预对脑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3-06-21 20:31王晓凡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3年7期
关键词:血压水平

王晓凡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目标血压管理干预对脑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 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92例脑动脉瘤介入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性别、年龄、病灶位置等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压管理,观察组采用目标血压管理,比较患者术前(T0)、术后即刻(T1)、苏醒即刻(T2)、苏醒后1h(T3)的血压水平及住院时间、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T0、T1时,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两组患者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观察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目标血压管理干预可有效调节脑动脉瘤患者介入术后的血压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促使患者尽早康复。

【关键词】  目标血压管理;脑动脉瘤;介入手术;血压水平;预后

中图分类号  R65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3)13--04

脑动脉瘤是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颅内动脉管壁囊性膨大,极有可能发生破裂出血,造成患者蛛网膜下腔充血,对脑组织产生压迫,诱发剧烈头痛,严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使其意识昏迷,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是治疗脑动脉瘤的有效措施,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成功率高等优势,临床应用广泛,但术后仍有一定可能发生脑积水、脑梗死及动脉瘤再出血等并发症,其发生与患者血压活动或大幅度波动等因素有关。因此,加强患者术后血压水平控制尤为重要[2]。既往临床针对患者血压控制常以降压药为主,而同时配合有效的干预措施,依据患者病情针对性调整用药,稳定患者情绪,对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有重要意义。目标血压管理干预可对影响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动态连续监测与评估,有助于及时且准确的干预,确保患者血压始终维持在标准状态[3]。本研究探讨目标血压管理对脑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其对患者预后影响,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月- 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92例脑动脉瘤介入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经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符合脑动脉瘤介入术治疗指征;意识清晰,可正常交流;个人档案资料完善。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者(如胃癌、肺癌等);脏器功能缺损者(如心、肺、肾等);患有原发性或继发性痴呆者;存在手术治疗禁忌证者;存在精神病史,或家族遗传病史者;患有新冠肺炎者;存在严重内部积水、血肿等情况者;档案资料缺损者。根据组间性别、年龄、病灶位置等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进行分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49~72岁,平均60.52±4.23岁;病灶位置:前交通动脉瘤15例,后交通动脉瘤12例,基底动脉瘤9例,椎动脉瘤6例,中动脉瘤4例。观察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50~71岁,平均60.44±4.26岁;病灶位置:前交通动脉瘤14例,后交通动脉瘤12例,基底动脉瘤10例,椎动脉瘤6例,中动脉瘤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灶位置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标准(20190101);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协议书。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血压控制干预,即术后遵医嘱给予患者抗血管痉挛药物治疗,密切监测患者血压水平变化,指导其常规服用降压药物,控制收缩压上浮10~20mmHg,并抬高床头(15°~30°),促使颅内静脉血液回流,预防脑水肿发生,测定颅内压变化,引导患者有效咳嗽,嘱咐其避免屏气、用力排便等情况发生,避免颅内压增高。

1.2.2  观察组  在上述基础上实施目标血压管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设立小组:以医院经验丰富、高年资的护理人员组建干预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工作统筹内容,护士负责执行。均接受专业培训,确保组员熟练掌握目标血压检测及管理等相关知识,确定考核合格后上岗。

(2)确定目标血压:术前1d,护理人员需详细了解患者既往血压水平,结合患者年龄、合并症及平均动脉压水平等情况,与医师商讨拟定术后血压控制目标。标准具体为,年龄>60岁,无并发症发生者,术前收缩压上升20%确定目标血压值;若>80岁,控制舒张压>60mmHg,收缩压<160mmHg,平均动脉压在60~70mmHg;同时患者伴有高血压基础疾病时,需控制平均动脉压>70mmHg。

(3)术后监测及干預:术后提取准备地尔硫卓及乌拉地尔注射液,以术前1d拟定的目标血压值为准,在医师指导下为患者静脉恒速(约1ml/h)泵注地尔硫卓注射液降压,期间控制患者心率≥90次/min;而以乌拉地尔注射液降压患者控制心率<90次/min。经2h持续泵注,患者血压未达到目标值范围,需调整为地尔硫卓联合乌拉地尔注射,控制起始量5mg/L,依据血压水平合理调整泵注速度维持目标血压;若与目标血压值相比,血压水平仍高于20%,需快速推注3~5ml,每间隔10min,调整泵注速度增加2~3mg/h;若血压水平下降20%,需每间隔10min,调整泵注速度下降2~3mg/h。较目标血压值高于30%,需即刻推注5~10ml,随后每间隔5min,增加泵注速度2~3mg/h;低于30%时,每间隔5min,降低泵注速度2~3mg/h。较目标血压值高于40%及以上时,需快速推注10~15ml,随后每间隔5min,增加泵注速度3~5mg/h;低于40%时,每间隔5min,降低泵注速度3~5mg/h。

(4)血压监测与维持:服用降压后需每间隔5、10、30min监测患者血压水平。术后到苏醒期的血压较为稳定,或血压较目标值偏离10%,需每间隔30min监测1次,持续6h;术后3h,需控制降压药物在30min内输注结束,若较目标值,血压偏离10%~20%或<30%时,需每间隔10min监测1次,连续2h;血压偏离40%或以上,降压药物前后或快速推注降压药的30min内,需每间隔5min监测1次。

(5)镇静镇痛:麻醉患者苏醒后,气管插管属于一种外源性刺激,而机械通气也会影响患者血流动力学,为尽早停用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护理人员需每间隔1h评估1次镇静评分,给予患者镇静镇痛药物泵注,控制镇静评分在2~3分,严格掌握吸痰指征,减少吸痰次数,尽早拔除气管插管,减轻患者外源刺激,预防血压大幅度波动。

(6)饮食与排便干预:患者术后需保持一定时间的卧床休养,其饮食减少、肠胃蠕动减少、排便反射被破坏,且患者病情危急,对自身疾病知识了解较少,常出现焦虑、担忧等情绪,易引起便秘,而用力排便会增加患者颅内压及血压升高,故需加强患者饮食指导,以半流质、利于通便的蔬菜水果为主,并指导患者按摩腹部,促进排便。同时,嘱咐患者切勿用力排便,避免颅内压升高。

1.3  观察指标

(1)血压水平:包括患者术前(T0)、术后即刻(T1)、苏醒即刻(T2)、苏醒后1h(T3)的血压水平。

(2)预后水平:于术后1、7d,采用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估预后,满分5分,得分越高,预后越佳。

(3)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非计划拔管、躁动、血压异常、脑动脉瘤破裂、脑梗死等。

1.4  数据分析方法

运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

T0、T1时,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术后1d、7d的GOS评分比较

术后1d,两组患者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观察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手术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在脑动脉瘤患者介入术后,若未能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极有可能再次造成患者动脉瘤破裂出血情况,故积极加强患者血压控制,避免不良预后发生尤为重要[4]。常规而言,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患者,在术后需控制其收缩压大于正常血压的10~20mmHg;若有高血压病史,需及时服用降压药,控制收缩压为160~180mmHg,缓慢降压,并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调整降压药物泵注速度[5]。同时,需注意,高血压病史患者术后发生再出血的概率较高,主要是因高血压会损伤患者血管管壁,导致脑部血管壁变薄变脆,故在血压过度波动时易造成血管破裂再出血[6]。因此,治疗期间注意避免患者血压过高所致的再破裂出血、脑灌注不足等情况发生,减轻对脑组织损害发生是其关键。既往常规血压控制干预多以服用降压药物为主,但对患者血压监测及针对性干预的关注不足,以医嘱为主要护理标准,干预效果有限[7]。而目标血压控制干预,可依据患者既往病史、脑血管及颅内压等情况综合评估其病情,有助于针对性干预措施拟定,术后设定患者目标血压值,结合实际给予有效监测、控制,维持患者血压水平稳定[8]。同时,通过设定血压监测频次、药物靶控输注及药物剂量调节等规范化干预,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且及时进行镇痛控制,帮助患者尽早拔管、脱离机械呼吸机等操作,可有效减少患者外源性刺激,促使患者血压稳定,效果显著[9]。

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表明经目标血压控制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且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经目标血压控制干预可有效避免脑动脉瘤再破裂出血、脑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对其预后改善有重要意义。因该措施可有效借助药物泵注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减少血压异常波动等情况发生,有助于医师实时监测患者血压变化,为针对性干預措施实施提供支持,确保患者治疗期间保持血压水平稳定,促使其预后改善,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处于目标值范围,对患者尽早康复有显著的积极作用[10]。

综上所述,目标血压控制干预在脑动脉瘤介入术后调节患者血压的效果确切,有效促使患者血压水平下降,稳定其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对其预后改善有显著效果。

4  参考文献

[1] 李珺,常一心.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脑动脉瘤血管栓塞介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9):151-153.

[2] 张艳红.脑动脉瘤介入术患者行时间管理护理策略干预对生存质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2,46(20):2540-2542.

[3] 徐伟,陈晓莉,林文风,等.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急诊目标血压管理的循证实践[J].护理学杂志,2022,37(7):90-94.

[4] 蔡春雨,李琳,酒晓盈,等.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模式在脑动脉瘤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3,35(1):165-167.

[5] 周燕萍,沈洁,范蓉.认知-信念-行为导向性护理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22):137-139.

[6] 李文菊,铁小敏.护理干预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目标血压控制的影响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14):105,107.

[7] 杨永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目标血压控制的护理干预[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7):129.

[8] 张丽华,田丹英,欧阳燕,等.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血压管理策略的证据总结[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2,38(16):1255-1261.

[9] 王利辉.血压控制护理结合人文关怀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2,32(1):105-107.

[10] 潘霞,张玲霞.目标血压管理对脑动脉瘤介入术后护理效果及预后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31):178-181.

[2023-04-06收稿]

猜你喜欢
血压水平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
延续性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生活质量的影响价值评估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作为康复治疗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运用研究
护理干预对健康体检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的临床疗效观察
胺碘酮联合螺内酯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内径、血压水平的影响
硝苯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研究
关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血压水平和预后间的相关性
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血压水平与近期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