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对改善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2023-06-21 06:00白玮炜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协整差距城乡

白玮炜

(大连财经学院 经济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一、引言

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因此实现均衡发展是我国重中之重。当前,我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尤其是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居民收入差距水平不断扩大[1]。中央政府对此问题高度重视,每年的中央政府一号文件均是关于农村和农民的,着力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高[2]。金融是经济的命脉,具有资源配置、调控经济、规避风险等作用,金融的发展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我国主要的金融资源多集中在城镇地区,丰富的金融资源能够吸引大量的人才,推动地区产业结构发展水平提高,带动经济增长。但广大农村地区的金融资源极其匮乏,金融产业发展规模有限,并且发展效率低下,抑制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3]。为此,本文使用VAR模型,探究金融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以期能够为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借鉴作用。

学术界关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由来已久,潘林伟等人使用我国2001—2015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了面板数据模型,从政府参与视角探究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他认为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为此他提出了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应该大力发展农村金融的产业政策[4]。李若杨等人以河北省地级市面板数据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他认为河北省金融发展水平提高以及金融效率水平提升,均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和投资规模扩大,也能够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5]。袁野等人认为金融发展、资本效率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正向影响,二者的交互产生交互效应,也能够降低城乡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特别是金融发展与资本价格扭曲的交互效应,会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异[6]。于平分东中西三大地区探究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显示东部地区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效应最为明显,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效应最弱,主要原因在于三大地区的金融资源集聚程度以及金融产业发展效率的巨大差异性[7]。刘彩珍等人构建了门槛模型,特定变量门槛效应的回归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于没有跨越经济发展水平门槛值的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递减的边际效应,而对高于其门槛值的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递增的边际效应,呈倒“U”形关系[8]。

通过对现有学者的文献进行研究梳理,发现学者们的研究多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检验金融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同学者的研究成果还存在一定的异质性,此外学者们的研究还缺少对二者关联性的理论分析或者模型推导,鉴于此,本文不仅从数理模型方面对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联性进行逻辑推理,而且构建时间序列VAR模型捕捉中长期中两者的关联性,与现有文献相比在理论分析方面有所创新,在实证分析方面更加注重长期的影响关系。

二、理论分析

本文首先构建经济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函数模型[9],其函数形式可表示为:

TE=f(Y,X)

(1)

对(1)式进行全微分可得:

(2)

由于经济和金融之间密切的关联性,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本文将金融发展水平引入总函数模型中。可将(1)式扩展成下列生产函数形式:

Y=f(F,K,L)

(3)

由此组建了包含金融发展水平(F)、资本(K)、劳动(L)的函数模型,基于本文的研究主题,假设劳动投入已经达到了极值,由此将经济增长总函数简化为仅包含金融发展水平和资本投资的函数模型[10-12],即:

Y=f(F,K)

(4)

对(4)式进行全微分可得:

(5)

金融发展水平主要表现为金融规模扩大和金融效率提升,为此本文对金融发展水平进行分解:

F=h(FIR,FE)

(6)

对式子(6)进行全微分,可得

(7)

结合式子(5)进一步可得:

(8)

对于(1)式中的控制变量X,本文选取城市化指标(URB),则有:

(9)

将(9)式带入式子(8)和式子(1):

(10)

在式(10)中,分别用β1,β2,β3,β4来表示各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边际影响,则式(10)可转换成:

dTE=β1dFIR+β2dFE+β3dK+β4dURB

(11)

参考此前文献的研究方法,我们将采用投资水平(TZ)来衡量式(11)中总资本的投入(K),则式(11)可进一步的转变为:

dTE=β0+β1dFIR+β2dFE+

β3dTZ+β4dURB+μ

(12)

其中,β0表示的是常数项,μ表示的是模型的随机误差项。基于此,构建了如下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

TEt=β0+β1dFIR+β2dFE+β3dTZ+β4dURB

(13)

三、实证设计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均来自我国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样本区间为2007—2021年,共15年的数据。其中,进出口总额由于只以美元计价,我们选取每一个自然年度最后一个交易日的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将进出口总额换算成人民币计价[13-14]。表1给出了本文涉及变量的一些描述性统计量。

表1 变量名称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城乡收入差距来看,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2.7倍,说明城乡间的收入差距较大。从金融发展水平来看,从城镇化水平来看,城镇化水平保持在45%的水平,说明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还有很大的空间。从投资水平来看,在样本期内,均值为85%,最高值为111%,最小值仅为41%,说明固定投资在拉动GDP增长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投资的波动较大。

表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二)变量平稳性检验

时间序列往往带有“不平稳”的属性,会影响模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需要先进行平稳性检验,排除非平稳数据后,构建模型,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各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ADF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各变量均为同阶非平稳变量并在一阶差分下为同阶平稳变量,因此需要进一步观察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判断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因此,在数据平稳性检验后进行协整关系和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

(三)协整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各变量之间协整关系检验结果

通过5种检验方法,可以发现5个变量之间存在着0-1种协整关系,随后进行协整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VAR(1)模型协整关系检验结果

进一步得到如下协整方程,括号内为T值。

TE=5.2222+0.3788*FE-0.5470*FIR

(9.8111) (0.3652) (-1.2069)

-3.9668*URB+0.3663*INVEST

(14)

(-1.5801) (0.4803)

协整检验表明,至多存在4对协整关系,因此可以认为我国金融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效率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四)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建立

VAR(P)模型的数学形式是:考虑一个协方差平稳的N维VAR(P)模型[15-16]

(15)

其中,Yt是一个K维的内生变量,Xt是一个D维的外生变量。A1,A2……Ap和B是要被估计的系数矩阵。同时εt∈(0,Σ)是一个符合独立同分布的残差向量。在本文中,5个变量共同构成VAR模型,并且让常数为唯一的外生变量。

(五)滞后阶数的确定

通过确定VAR模型的最有滞后阶数,可以保证回归残差不存在自相关性,根据LOGL、LR、FPE、AIC、SC及HQ信息准则来确定该模型的滞后阶数,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最优滞后阶数选择

从上表中我们最终选择滞后阶数为1,因而得到估计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VAR模型计算结果

通过检验可知,单位根均落在圆内说明VAR系统是稳定的。调整后的R方也达到了0.63,表明模型总的拟合程度较好,信息准则AIC和SC均较小,故该模型估计整体效果较好,F统计量较大,模型检验通过(如图1)。

图1 VAR模型稳定性检验

对估算后的VAR模型的系数进行解释,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不大。其主要原因在于,无论参数估计结果是否具有显著性,模型都将保持不变,这使得单个参数估计值难以获得经济解释。因此对于VAR模型,所估计的系数对我们的研究问题没有多大影响,也难以对经济做出解释。为了使VAR模型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我们进行脉冲响应分析。

(六)脉冲响应分析

由图2可以看出对城乡收入差距施加1个单位的金融发展效率的冲击后,金融发展效率在第1期后逐渐产生正向影响,之后迅速下降,向零值靠近,此后缓慢上升至0值。表明短期内金融发展效率水平提升能够迅速改变城乡收入差距状况,但长期内,金融发展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明显。

图2 城乡收入差距受金融发展效率的脉冲响应曲线

如图3所示,对城乡收入差距施加一个单位的金融发展水平的冲击后,城乡收入差距在第1期后逐渐产生正向影响,之后迅速下降,在第2期达到负向峰值,此后缓慢上升至0值。表明在短期内快速提高金融发展水平,能够有效改善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但是长期内金融发展水平提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微弱的。

图3 城乡收入差距受金融发展水平的脉冲响应曲线

如图4所示,对城乡收入差距施加1个单位的投资水平冲击后,投资水平在第1期后逐渐产生正向影响,之后迅速下降,在第2期达到负向峰值,此后缓慢上升至0值。表明投资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短期的,长期内无显著影响。

图4 城乡收入差距受投资水平的脉冲响应曲线

如图5所示,对城乡收入差距施加1个单位的城镇化水平冲击后,城镇化水平在第1期产生正向影响,之后迅速下降至0值。表明短期内城镇化水平提升,促使大量人口进入城市,对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具有一定作用,长期中无显著影响。

(七)方差分解分析

方差分解法是通过测量各种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程度,对各种结构冲击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评价,从而更加简明地说明各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如表8所示。

表8 城乡收入差距的方差分解表

RTE的方差贡献值随着滞后期的增加,而逐步下降,这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对自身变动的贡献率在逐步下降,进一步可知,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效率的贡献值在逐步提升,说明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具有促进作用。在第10期稳定在14.05%,在自变量中所占比重第一。RFIR、RURB和RINVEST第10期的解释能力较第一期都有所上涨。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第一,短期内快速提高金融发展水平,能够有效改善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但是长期内金融发展水平提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微弱的。

第二,我国金融效率的增强会在短期内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但不具有持续性。金融具有集聚性,往往城市居民优先享受到金融效率提高带来的好处,从而在短期内引起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但长期来看,金融效率提高具有溢出性,贷款投放逐渐向农业倾斜,促进农民增收,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第三,我国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初期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但长期来看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化水平提高,意味着短期内对劳动力需求增加,城市居民更快享有城市化发展的红利,随着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一方面进城务工人员的工资上涨带动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另一方面便于土地集中化生产,带动本地未外出务工农民收入增长,进一步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二)政策建议

第一,扩大金融发展水平的溢出效应。实证分析表明金融发展水平提高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为此各地方政府应该加强金融产业的协作力度,中央政府可以强化顶层设计,在东中西等地区建立跨地区的金融集聚中心,以此带动各地区的金融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可以适度放宽金融工具,扩大金融工具的种类,促进民间资本的迅速发展,促进金融业发展。此外,还要加强数字普惠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监管与法律环境,鼓励各地级市之间加强数字普惠金融项目合作,让市场在配置资源过程中发挥更关键的作用,使资金等要素得以充分流动

第二,提升金融发展整体效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产业发展效率明显提高,但是不同地区之间金融发展效率存在较大异质性,特别是城乡之间金融发展效率差异巨大,这也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因此,各地区应该将金融政策向农村地区倾斜,激活农村地区金融工具,尽力缩小城乡之间金融发展效率的差异性,带动我国整体金融发展效率提高。此外,要增强对供应链金融的风险保障支持,鼓励保险机构嵌入供应链金融环节,增加营业中断险等金融保险产品的供给水平。要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接,共同开发个性化、特色化的金融产品,以支持城乡不同类型企业的需求,以推动城乡中小企业发展,带动就业,提升居民收入水平。

第三,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产业。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产业,以提升农村居民流动性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本文认为我国政府要在资金、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给予农村金融更多的支持,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促进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合理扩大,覆盖率逐步提高。同时,要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农村金融站等网点,宣传国家惠农金融政策,鼓励农民创业。要充分利用乡村振兴的产业优势,扩大金融资金往农村地区的流入规模,吸进社会资本融入农村金融产业之中,构建农村产业发展基金,以支农支小,扶持农村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协整差距城乡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