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对群众文化发展的影响研究

2023-06-22 17:24范其仁
艺术科技 2023年3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群众文化

摘要:群众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有多种形式,而民间文化艺术对群众文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了满足群众文化需求,需要丰富文化艺术的形式与内涵。将民间文化艺术作为载体,促进其传承与发展,对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弘扬中华文化有积极作用,有助于促进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基于此,文章从传承民间文化艺术的重要性出发,分析民间文化艺术和群众文化的内在关系,探讨民间文化艺术如何影响群众文化发展,最后提出传承民间文化艺术和发展群众文化的路径,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间文化艺术;文化传承;群众文化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3-0-03

民间文化艺术一般指民俗艺术,是地方群众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人们物质生活质量显著提升的今天,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增加,在此背景下对民间文化艺术的重视度逐渐提升。传承民间文化艺术不仅能提升地方知名度,还能助力地方文化健康发展。现阶段有关民间文化艺术的研究较多,学界普遍认为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对群众文化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各地要挖掘、保护、传承民间文化艺术,促进群众文化发展。

1 民间文化艺术与群众文化的关系

1.1 传承民间文化艺术是发展群众文化的主要方式

在发展群众文化的过程中需要明确主体和客体,其中人民群众是主体,文化是客体。民间文化艺术是文化发展的载体,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而传承好民间文化艺术是发展群众文化的关键,只有挖掘文化艺术资源与内涵,才能提升群众参与积极性,通过民间文化艺术助力群众文化发展。民间文化是艺术瑰宝,也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基石,民间文化艺术的地域性特征明显,需要让群众参与民间文化艺术传承,最终实现群众文化的发展[1]。

1.2 传承民间文化艺术依赖于群众文化

为了发展民间文化艺术,要先让群众了解其形式与内涵,进而逐渐喜爱这种文化,最终为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作出贡献。群众要扮演好民间文化艺术传承载体这一角色,借助群众文化发展和丰富民间文化。群众对文化艺术的了解将影响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活力与传播范围,因此发展民间文化艺术要围绕群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大力传承[2]。

1.3 民间文化艺术是群众文化发展的必要支撑

多种形式的民间文化艺术丰富了群众文化内涵,比如戏曲文化是老年群众热衷的文化形式,而老年人也是发展群众文化的重要群体,这种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对群众文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也使群众文化更有生命力。群众文化发展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和支持,而民间文化艺术也会受益,最终进一步完善我国群众文化体系。

2 传承民间文化艺术的重要性

2.1 民间文化艺术呈现了历史文脉

我国民间文化艺术历史悠久,在广袤的国土上,不同地区的民间文化艺术辨识度较高,有自身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我国民间文化艺术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并且得到了专家和学者的认可。民间文化艺术的表现力和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其自身的历史记述功能上,民间文化艺术发展与变迁受到新元素的影响,并且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对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要保证其历史性,体现其民俗特色,让群众更加认可[3]。

2.2 传承民间文化艺术实现了群众文化延续

分析民间文化艺术的属性可以发现,在传承与弘扬民间文化艺术的过程中,不仅肯定了历史文化,而且融合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群众文化,缺少群众文化会导致民间文化艺术成为无源之水,内容空洞。而群众文化得以体现,依赖于民间文化艺术不断吸收、发展,因此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 民间文化艺术影响群众文化发展

3.1 民间文化艺术传承是推进群众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民间文化艺术发展取得诸多成绩,而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也在助力群众文化发展。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一般和地方经济发展相关,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地方群众文化和其他产业健康发展,形成了基于民间文化艺术传承进一步发展群众文化的格局,换言之,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是群众文化发展的关键。比如在泉州地区,高甲戏、梨园戏、木偶戏、南音等表演艺术是群众喜爱的戏剧形式,这些民间文化艺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也推动了群众文化发展,除专业院团外,一些民间职业剧团也开始培养人才,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3.2 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促进群众文化的审美发展

群众审美在时代的发展中逐渐变化,而引导审美的重要载体是民间文化。例如,福建地区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最早的民间文化艺术范畴内的茶文化主要为清茶,后期茶文化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不同地区的茶文化体现了人们的审美,在我国茶文化不断发展和民间文化艺术传承的过程中拓展为品格层面的审美。2022年11月,我国申报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表明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从审美角度实现了群众文化的审美发展。

3.3 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助力群众文化创新

在我国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进程中,不仅实现了群众文化的发展与变迁,还在技术手段上促进了群众文化的科技创新。比如前文提到的高甲戏、梨园戏、木偶戏都是历史悠久的戲曲文化,最初只是人们业余时间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广受当地群众喜爱。如今,传承下来的戏曲艺术如高甲戏、梨园戏、木偶戏等,在表演上开始与精美的布景、灯光等结合,增强了观赏性,在地方群众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现在的戏剧随着科技创新更加前卫,在相对固定的格调和风格传承的过程中,民间文化艺术更容易被地方群众接受,比如南音悠然缓慢、娓娓道来,就是地方群众文化、地方群众性格吸纳形成的艺术形式。

4 传承民间文化艺术和发展群众文化的路径

4.1 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在发展地区民间文化艺术的过程中,还存在对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理解不到位的问题,需要政府制定相关发展民间文化艺术的政策,使其和群众文化协调发展,形成协同集成效应。其一,政府需要针对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大力发展特色文化和文化创意,积极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和民间艺术形式,之后将民间文化艺术传承纳入政府年度考核,并以适当的方式向社会公布考核结果。其二,需要保证重大工程和项目的实施进度与责任主体,动态监测和跟踪分析重大项目,保证各项任务和目标达成。比如泉州高甲戏、木偶戏、梨园戏、南音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各个剧团多次获得文化和旅游部嘉奖,应建设实践基地,与相关院校合作,共同为泉州地方戏曲文化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4.2 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类型多样,如古诗词文化、陶瓷艺术、书画艺术与音乐艺术都在不同时期丰富了我国文化体系,其中书画、陶艺、戏曲、服饰也是民间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比如泉州地区的民间文化艺术包括舞龙舞狮、拍胸舞、火鼎公火鼎婆、唆啰嗹、车鼓婆等,还有高甲戏、梨园戏、木偶戏等戏曲文化和表演艺术。这些文化艺术和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除古诗词、书画和传统音乐之外,民间文化艺术在手工艺品制作中也有一定体现,如泉州地区将编织、雕塑、剪刻、刺绣等民间文化艺术引入高校专业教学,融入群众文化活动,从而夯实发展群众文化的基础,加强对优秀文化的弘扬,让更多的人感悟传统文化蕴含的精华[4]。

4.3 群众文化发展结合民间文化艺术

我国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并且内涵丰富,为了使群众文化更有活力,需要在民间文化艺术传承期间让文艺作品和文艺活动融入群众文化。民间文化艺术形式具有多样性,可以借助不同风格的民间文化艺术吸引群众参与和实现群众文化发展。

4.4 促进群众文化、民间文化艺术与经济协调发展

发展民间文化艺术,需要与经济协调发展,也就是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凸显群众文化的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证明,经济发展可以为民间文化艺术提供经济保障,为其与群众文化融合指明方向,而创新民间文化艺术也可以形成特色产业,进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泉州地区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可以借助当地独有的民间文化艺术吸引游客,特别是在重要的节日期间,由当地群众表演舞龙舞狮、拍胸舞、火鼎公火鼎婆,与外地游客欢聚一堂,推动餐饮、住宿等行业发展,增加人们的收入,实现民间文化艺术、群众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5]。

4.5 借助民间文化艺术的资源发展旅游业

为发展群众文化,各地文化部门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文化艺术资源,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相关经济,在文化产业与经济结合的过程中,文创产品应运而生,并逐渐延伸至旅游业,也就是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实现文化艺术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之后加强对文化艺术资源的挖掘与应用,并赋予旅游业文化内涵,使其更具文化特征,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也可以加强对文化艺术资源的应用,帮助游客了解当地的文化艺术,对民间文化艺术进行广泛传播。旅游业和文化艺术要将文创产品作为媒介,具有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可以给游客带来良好的体验,在了解文创产品的过程中实现对文化的认可,并且在丰富文化艺术元素的过程中探索新的文化品牌。

4.6 创新民间文化艺术思想

固守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内容,会使人们逐渐出现审美疲劳,甚至逐渐淡忘,因此思想的创新十分关键,比如通过全新的方式带领人们了解传统文化艺术作品,可以借助新闻推送、视频直播等方式展示,将文化艺术元素和创意思想结合,扩展民间文化艺术传播范围[6]。民间文化艺术能丰富群众文化,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做到与时俱进。需要说明的是,思想创新要确保民间文化艺术具有发展空间,并且使内容尽量贴近实际生活,比如结合群众的喜好对素材进行创新。

4.7 创新发展群众文化

民族文化与群众文化互相促进、不可分割,民间文化艺术包含群众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一些元素,随着民间文化艺术不断创新,群众文化也在创新发展,具有时代性的特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群众文化质量不断提升,但是二者的发展并不同步,需要在创新发展中对文化遗产加以保护,或者在原有形式的基础上适当创新,保留其形式特征。群众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体现,需要不断传承、改造和创新。群众文化的创新在于内容和形式,其中内容相对活跃、易变,形式相对保守、稳定。

从古至今,舞龙舞狮、拍胸舞、踢球舞、彩婆舞等传统群众文化活动在表现形式上变化不大,但是思想内容截然不同。比如泉州地区的舞龙舞狮、唆啰嗹、火鼎公火鼎婆,原本是为了祛邪驱恶和祭祀神灵,具有一定的迷信色彩,而现在则侧重表达丰收喜悦、预祝吉祥如意、表现勇猛顽强,思想上更加健康。一方面,要更新传统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使其反映新的思想内容;另一方面,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表现形式,进而表达新的思想内容。继承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其中继承是创新的基础,也是发展新的群众文化的条件;而创新是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新的群众文化[7]。

5 结语

民间文化艺术是我国艺术瑰宝,对群众文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对群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用明显,从纵向延伸的角度来讲,传统民间文化艺术体现了地区的文化积淀,实现了群众文化的内涵延续和形式发展,因此要促进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分析其和群众文化发展的关系,完善发展机制,最终推动我国文化事业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雪峰.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传承和群众文化发展探析[J].理论观察,2022,11(5):137-139.

[2] 杨娇娜.关于传承乡村民俗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的思考[J].农家参谋,2022,13(2):130-132.

[3] 唐鹏.关于群众文化视域下民间工艺美术传承发展的思考[J].艺术百家,2022,38(4):144-150.

[4] 张高敏.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J].神州,2021,23(7):18-19.

[5] 陳水英.传承民间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分析[J].当代旅游,2019(8):67.

[6] 李亚妮,王亚红.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传承与群众文化的发展研究[J].国际援助,2021,23(25):91-92.

[7] 许会锋.优秀传统文化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传承[J].传媒论坛,2021,4(7):111-112.

作者简介:范其仁(1983—),男,福建晋江人,本科,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非遗”。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群众文化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