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探索

2023-06-22 18:30郭春香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19期
关键词:农业经济互联网+互联网

郭春香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环境污染加剧等对农业发展产生影响,农业经济面临很多问题。例如,缺乏市场信息、销售渠道不畅、原材料价格波动大等。而“互联网+”时代农业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文章立足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发展,对其应用和发展困境展开探索,并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建议,以期助力农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经济;发展

一、引言

“互联网+”时代,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农业现代化,推广新型种植、养殖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农业经济的整体效益。同时,“互联网+”时代,也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型渠道形式,推动农产品销售和流通,扩大市场份额。在新时代,结合互联网技术对农业经济发展路径进行探索,具有现实意义。

二、“互联网+”时代农业经济发展的背景

“互联网+”时代农业经济发展的背景是信息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和购物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蓬勃发展使得购物、支付、物流等活动变得更加便捷和实时,促进了电商的快速发展,大大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同时,社会对于农业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导致农业生产模式、管理模式、流通模式都需要不断升级,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则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可以为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升级提供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因此,“互联网+”时代农业经济发展,也受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共同推动和引导。对于农业经济和农村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互联网+”时代拥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互联网+”时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互联网+”时代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首先,互联网的应用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互联网+”时代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更为方便快捷的购物方式,也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更多的渠道。此外,“互联网+”时代为农业生产也提供了信息和技术上的支持。例如,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可以帮助农民实现更为精准、高效的种植和管理。同时,在农产品产地、加工企业、物流服务、销售终端等各个环节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流,降低了整个农业供应链的交易成本和时间成本,实现了整个供应链的优化。在农业生态环境上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减少化肥、农药等的使用,从而降低农业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总之,“互联网+”时代为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和新模式,可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销售渠道、供应链等方面的革新,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互聯网+”农业模式的解析及应用

(一)“互联网+”农业模式的概念

“互联网+”农业模式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将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与互联网紧密结合,构建起新的生产模式、经营模式和营销模式,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发挥农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互联网+”农业模式的基本特点如下:第一,多元化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平台整合农业生产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农业生产和经营的形式,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第二,全面升级的农业智能化管理。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的农业生产和管理,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农民收入。第三,创新型的农业经营模式。“互联网+”农业模式提倡创新型的农业经营,鼓励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和跨界融合发展。第四,绿色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提倡绿色、生态和可持续的农业发展理念,优化供应链,推广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等新型农业模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总之,“互联网+”农业模式具有高效、便捷、创新、绿色、可持续等特点,可以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二)“互联网+”农业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中信银行农业金融“互联网+”服务平台是中信银行自2015年推行的农业金融业务互联网化服务平台,内容包括网上营销、网上授信、网上交易、农业金融服务等。这个平台通过开放应用接口,将其与互联网金融、政府农业许可管理系统等各类应用连接,建立起网络化的农业金融生态系统,极大地激发了农业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此外,菜鸟农场属于淘宝、菜鸟无人超市售货机,通过智慧农场的模式,将农村的土地转化为管理合规的小农场,通过科技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在种植方面,菜鸟农场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实现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管理。同时,农场模式以种植和在线销售为双剑合璧,掌握产品流向的同时,全方位优化农场管理和运营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以上案例说明了“互联网+”农业模式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成果,它们的成功也在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改善上下游供需环节、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五、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互联网+”政策与战略

近年来,我国政府密集发布了一系列鼓励“互联网+”农业的政策和战略,以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品质。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其中提出了“物联网+农业”“智慧农业”“互联网+现代农村”等重要举措,旨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信息化。2017年,国务院发布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要加强农村电商发展,促进贫困地区农产品上行,同时将农产品“卖好、卖出去”作为扶贫的一个方向。2018年,国务院发文印发《“互联网+”农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其中提出了加速“互联网+农业”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旨在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互联网+”“智慧农村”和“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深度贫困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希望。例如,通过“互联网+”农业,可以让各地农产品更快速地进入城市及消费者市场,缩短农产品销售周期,从而提高贫困农民的收入并让他们更快地走出贫困。“互联网+”农业已被纳入中国农村产业发展战略之中,并受到一系列政策的支持和引导。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互联网+”农业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拓展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径。

六、“互联网+”行动计划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互联网+”行动计划作为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举措,尤其是“互联网+”农业模式的推广,为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尽管“互联网+”行动计划目前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信息不对称问题。由于互联网与农村的数字鸿沟,农民往往难以获得有效的信息,导致信息不对称,这将导致一些不良商家利用信息不对称,欺诈农民,甚至导致农业品牌价值下滑。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未跟上。对互联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地区网络覆盖面较窄,大量农民无法参与到“互联网+”农业中来。三是人才缺乏。当前,能熟练应用“互联网+”农业技术的人才较少,对农业知识、技术要求较高,农村缺乏这样的人才。四是关注土地利用之争。随着城市与农村的动态发展,一些城市企业涉足农村领域,势必会与当地农民出现利益争夺的局面。尽管“互联网+”行动计划为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也要进一步完善其支撑体系,防止出现负面影响,确保政策实施达到最佳效果,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七、“互联网+”时代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在农业“互联网+”时代,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问题是一个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由于历史原因和一些其他因素,很多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网络覆盖率不高,严重制约了农村地区与互联网的连接和信息传输速度。这使得农村地区很难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也给农业生产、销售、供应链等各个环节带来了一些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很多农民无法获得有效信息,导致他们难以通过互联网获得更多的机会和信息。同时,在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农业生产和流通的效率低下,也给农业企业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广智慧农业、智慧村庄、数字乡村等相关项目,提高农村互联网的覆盖率和传输速度。同时,一些企业也在积极探索新的解决途径,如采用AI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构建基于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农产品溯源系统,通过互联网等手段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等。总的来说,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确实是一个存在的问题,但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努力将会缓解这个问题,促进农业“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

(二)农业“互联网+”应用高成本与低回报

在农业“互联网+”时代下,农业生产、销售、供应链等各个环节中,高成本与低回报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普遍难题。一是农村地区市场规模较小。相对于城市的庞大市场规模,农村地区的市场规模较小。这意味着农村地区的农产品往往难以批量销售,更容易遭受价格波动等市场风险,这也意味着农业生产和销售的收益比较有限。二是农业生产成本较高。与城市相比,农村的生产成本较高,这主要源于人工成本、物流成本和供应链成本等方面的问题。仍然有很多地区的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较低,劳动力成本依然较高,这使得农业产品的成本不断攀升。农村的低价值链也会产生影响。相对于其他行业,农业的价值链相对比较低,加工技术相对滞后,依然存在着分类不清、产地信息混乱等问题。这使得农业生产的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为了克服这些困境,政府和企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农业生产和销售的效益。政府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村电商的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

(三)农业“互联网+”应用信息安全问题

在农业“互联网+”时代,信息安全问题是一大挑战。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农业生产、物流、销售等环节中涉及的数据量也在不断增加,信息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在农业“互联网+”时代,大量农业生产、销售、溯源等数据被收集和分析,这些数据存在泄露和被窃取的风险,如果不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可能会导致用户隐私被侵犯或商業机密被泄露。此外,互联网虽然为农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创新,但同时带来了网络攻击的风险。例如,黑客可能通过攻击农业生产监测设备来破坏农业生产,篡改或破坏生产环节中的数据,进而导致严重的农村稳定性问题。而由于农业“互联网+”的技术比较复杂,涉及的系统非常多,其中的漏洞可能会导致信息泄露或其他风险。为了使农业系统保持安全运行,需要不断地加强漏洞的修复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工作。为了解决信息安全问题,需要加强农业的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采取多种手段,如固定死期、定期备份、分-level管理、分锁定、信息加密等技术,同时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都要共同努力,一起推动农业“互联网+”的健康有序发展。

(四)农业“互联网+”应用科技人才短缺

在农业“互联网+”时代下,科技人才缺乏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与传统农业相比,农业“互联网+”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而农业“互联网+”的发展受到限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教育和培训未及时跟进。农业“互联网+”相关人才的培训和技术推广滞后。教育和培训机构相对缺乏,培养相关人才需要时间,学校和企业对农业“互联网+”这一新兴行业的应用和产业需求认识不足。第二,行业竞争压力加大。农业“互联网+”的发展需要各个领域的人才,如农业科学家、软件工程师、物联网工程师等。但这些人才在各行各业都存在需求,也面临着更广泛的就业机会和竞争,寻找和留住这些人才是更大的挑战。

(五)农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面临的问题

农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面临以下问题。第一,建设标准化难度大。由于农业涉及众多的品种,牵涉到生产、销售等环节,而这些环节的标准还不够完善,因此,农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标准化难度较大,需要各相关方就标准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第二,竞争力不足。由于农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需要汇聚大量相关资源,分散在不同行业的资源协调困难,致使平台建设的竞争力相对不足。第三,客户需求多样化、个性化难度大。农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需要了解并考虑农户的需求,由于每个农户的农作情况都有所不同,因此平台建设难度大,有时甚至难以满足全部农民的需要。第四,商业模式创新不足。在农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中,由于大多数平台的市场运营模式较为单一,创新层次较低,影响了农业“互联网+”的发展。为完善农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需要解决上述问题,尤其是标准化和客户需求个性化等方面,同时注重推进相关技术的更新换代,通过技术和市场创新等途径,加强平台的营销和推广,拓展消费人群,在提升平台竞争力的同时,对农业“互联网+”的推广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六)农业“互联网+”应用推广面临的问题

农业“互联网+”应用推广面临以下问题,首先,农民参与度不高。农民对新兴技术的接受度普遍较低,部分农民缺乏相关技术设备或者无法驾驭新技术,这导致农业“互联网+”在农户中的推广受到限制。其次,行业内认知不足。当前,农业“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推广虽在加强中,但仍存在行业内认知不足的情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互联网+”的应用推广。再次,资金投入不足。农业“互联网+”的推广需要资金的投入,包括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技术研发等方面,但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投资,导致技术推广难度加大。最后,信息流通不畅。农村地区的信息流通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农民难以获取到最新的技术信息和市场变化情况,也难以与市场形成有效链接。

八、“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创新策略

(一)聚焦互联网农业技术创新,加强合作建设

为了聚焦互联网技术创新,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及合作社建设,要加速农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通过科技创新,研发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技术,建立起全国性的农业“互联网+”平台,整合农业产业链,为农业企业和合作社提供数字化、智能化和标准化的服务。引导龙头企业和合作社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鼓励龙头企业和合作社投入科技创新,加大对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投入,增强农业“互联网+”平台的可操作性和竞争力。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和合作社,拓宽其经营领域,提升整个农业产业链的综合效益。同时,引导种植、养殖、加工等环节的小农户加入合作社,并通过农业“互联网+”平台提高其生产效率和销售市场。引导大型企业重视农村市场,发挥企业作用,大型企业在发展自身业务的同时,应当重视农村市场和其发展潜力,积极参与农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并通过挖掘农产品的特色和品牌价值,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通过以上措施,可以聚焦互联网技术创新,提升农业产业链的整体水平,为农业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注入新动力。

(二)建设政府主导的组织机构,加强政策支持

为了建设政府主导的组织机构,加强政策支持,可以由政府牵头,建立专门的农业“互联网+”政策服务机构。政府应在以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转移等农业现代化战略为依据的基础上,建立专门的农业“互联网+”组织机构,加强对各相关领域的指导和监管,推动政策落实。推进农村信息化进程,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信息化的投入,提高农村电信基础设施的建设,鼓励发展农村网络,推进乡村信息化发展,增强农村对新技术新模式的适应能力。政府应加强对各地农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和协同创新的扶持,促进农业企业、合作社和其他相关机构的交流和合作。同时,要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引导企业增强研发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此外,还要重视、支持农业产品品牌化发展,为其出台相关的激励政策。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更好地建设政府主导的组织机构,加强政策支持,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产品的品牌化和国际化。

(三)建立富有特色的区域品牌,拓展销售渠道

为了建立富有特色的区域品牌,拓展销售渠道,要注重挖掘地域特色,打造区域品牌。政府可以通过对本地区的优势农产品赋予地域特色,以符合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同时,鼓励企业、合作社等主体建设区域品牌,打造具有特色和独立品牌的农产品。此外,要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开拓线上销售渠道。政府应鼓励推广农产品电子商务,引导农业产业链上的各主体积极参与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政府应建立完善的农产品物流保障体系,改善冷链物流,节约农产品采摘、储运、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与此同时,发展文化旅游,推动消费升级。政府应寻找当地历史文化、生态等资源,结合当地风俗习惯等多元形式发展文化旅游,并推广特色农产品,促进旅游消费升级。通过以上措施的實施,可以更好地建立富有特色的区域品牌,拓展销售渠道,推动农产品品牌化和市场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

(四)建立多元农产品发展机制,加快产业链延伸

为了建立多元农产品发展机制,加快产业链延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推广高效节水、低碳环保等新型农业生产技术。同时,应引导农民进一步调整生产结构,推动高附加值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二是建设农业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链延伸。政府应支持农业产业集群建设,推动不同产业间的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要素的交流融合,促进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协同。同时,应鼓励企业发挥龙头作用,引导农民参与农产品加工、包装、销售等产业链延伸环节,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三是推动跨界融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政府应推动跨界融合,将农产品与其他行业相结合,开发新型产品和新领域。例如,结合旅游产业打造文化农产品、结合健康养生产业推广有机食品。同时应加大对农业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设立专项贷款,为农业企业和合作社提供资金支持,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推动落实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更好地建立多元农产品发展机制,加强产业链延伸,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升级,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

九、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是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而农业经济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下,建立多元化的农产品发展机制,加强产业链延伸,建立富有特色的区域品牌等措施具有现实意义,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进一步提升农业经济的整体效益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姜同华.“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效益提升战略研究[J].种子科技,2019,37(18):150+152.

[2]覃善恩,田明.分析“互联网+”时代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低碳世界,2019,9(12):261-262.

[3]任艳萍.“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探索[J].乡村科技,2019(36):48-49.

[4]孔令英,李媛彤.互联网背景下农村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研究——基于 多案例分析[J].农业经济,2019(12):123-124.

[5]王竟.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探索[J].农家参谋,2019(23):50+53.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行山国有林管理局)

猜你喜欢
农业经济互联网+互联网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