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动机与对策研究

2023-06-22 18:25杨燕李艳会
成才之路 2023年17期
关键词:社会资源家校协同高职大学生

杨燕 李艳会

摘要:志愿服务是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力量,其作为高职院校重要的专业实践课之一,是学生提前适应社会、掌握社会生活必备技能、提升个人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国家、社会及高校要激励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志愿服务,实现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保证志愿服务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文章就高职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动机的现状进行阐述,对影响高职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动机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激发高职学生志愿服务积极参与动机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动机;影响因素;学习目标;家校协同;社会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7-0057-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思政专项课题“新时代以志愿服务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9SJB760)的研究成果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志愿服务作为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重要平台,是高职学生提前接触社会、体验社会生活,并在社会实践中学习专业技能、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志愿者用青春和奉献提供了暖心的服务,向世界展示了蓬勃向上的中国青年形象。”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肯定、亲切关怀、殷殷嘱托,为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指引了明确方向。作为广大青年中的重要生力军、志愿服务重要参与群体,高职学生积极参与,奉献爱心,用实际行动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为了让高职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学有所获,确保志愿服务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对高职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动机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激发高职学生志愿服务积极参与动机的对策。

一、当下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动机分析

志愿服务是在不计回报的情况下,学生自愿参加,为他人和社会的文明进步所作出的服务工作。高职教育一般是3年制,志愿服务作为大学生提前接触社会、适应社会、掌握社会生活必备技能的重要途径,受到高职学生的青睐。当下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愿意利用大学空闲时间参与志愿服务。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学生的能力能够得到提升,个人价值能够得以体现,同时也能帮助他人,促进社会的发展。志愿服务是一个可以实现“助人自助、互惠互利”的过程。但当前,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动机的差异性,造成了学生个人发展和志愿服务质量的参差不齐。

一年级学生志愿服务的参与动机最强,其原因主要是刚进校,课程专业性不是特别强,学习相对轻松,课余时间比较充裕。大多数学生希望借助志愿服务,丰富大學生活,走出班级、院系、学校去结交更多的朋友,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根据学校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还可以获取相应的德育学分奖励,提高综合考评名次。有少部分学生因为周围同学都去参与,为免于自己被孤立而选择参与志愿服务。很多志愿服务组织单位在志愿服务活动的专业性不是特别强的情况下,更多地是组织低年级学生参与,所以有极少部分学生是响应组织单位的号召或迫于压力而不得不参与志愿服务。

按照教学计划安排,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学生的专业课陆续开始,二年级则是专业课重点学习的时间,学生对大学的学习、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和追求,也对志愿服务项目有了新的要求,更多考虑的是志愿服务项目的专业实践性及其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实践指导性,希望能借助志愿服务拓展专业实践课堂,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掌握专业知识。因为学生在二年级的第二学期末就要开始寻找实习单位,三年级的第一学期就要迈向社会进行实习,所以二年级学生开始考虑自己的就业,这时候他们特别渴望被社会认可,希望通过志愿服务积攒社会资源,进而为就业做好准备。

三年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动机最弱,其主要原因是有半年时间要在实习单位工作,还有半年时间进行课程学习、学分的积累,没有更多时间参与志愿服务。无论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影响,很多三年级学生都缺乏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另外,部分三年级学生希望借助志愿活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用自己所学回馈社会,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有极少部分三年级学生由于自己的学生干部身份,被动参与志愿服务,应付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二、影响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动机的因素

1.个体差异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学生质量参差不齐。个别学生高中学习成绩比较优秀,学习习惯也比较好,但因高考失利而进入高职院校,他们往往不甘心,入学后便把更多的时间放到学习文化课上,希望三年后能考取本科院校,这部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不多。一部分学生在高中时学习就缺乏主动性,来到大学后更加自由散漫,对学习和生活没有规划,这部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纯粹是随性的,没有目标驱动,其自我提升、服务社会的质量都不理想。大部分学生在高中的学习成绩虽然不太理想,但来到高职院校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白学校是自己新的起点,可以有更好的发展,他们往往对大学生活充满激情,主动要求加入学生会、学生社团等,不放过任何一次锻炼、提升自己的机会。而志愿服务作为拓展教学课堂的重要途径,也成为这部分学生十分推崇的学习渠道,他们本着提前接触社会、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服务他人和社会的目标,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充分彰显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由此可见,学生个体对大学学习、生活认知的差异性,导致志愿服务参与动机出现差异。

2.家庭环境

来到大学之前,家庭教育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的影响。有的学生因为生活中不缺乏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在大学生活中也懂得关爱、帮助他人,所以当有机会可以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时候,他们往往表现得积极主动,志愿服务参与动机较强,其个人获得感和服务质量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也有保证。有的学生的父母因为个人追求或工作性质,志愿服务经历丰富,所以学生的志愿服务参与动机就强。有的学生因为父辈或祖辈中有党员,所以政治觉悟比较高,对自己的要求也比较高,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能严格自律、积极要求进步,从进入大学就主动要求担任学生干部,有志愿服务活动时也会积极报名。还有极少部分学生,可能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所以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爱,他们往往不乐于与别人交流,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志愿服务参与动机也较弱。有的学生因为父母溺爱自己,可能在大学生活中会表现得非常自我,每次参与志愿服务都会特别在意有没有德育学分可加,有没有荣誉表彰或物质奖励,而不去想志愿服务本身的意义,这会使志愿服务失去“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本质意义,也保证不了志愿服务的高质量。

3.学校因素

作为学生获取志愿服务活动信息的主要渠道和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单位,学校在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宣传、志愿者培训、支持与保障等方面,对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和志愿服务的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部分学校在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时,往往把权限交给各个院系、校级学生组织等,宣传不够细致、到位,不重视志愿者培训工作,无法使学生很好地了解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和工作方式,很难保证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的自我体验和活动质量。甚至一些学校组织的志愿服务流于形式,只是召集一些学生,拉个横幅,找个背景,直接摆拍照片,这会导致学生对志愿服务有错误的认知,在以后的志愿服务活动中难免投机取巧,走捷径。还有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时间与学生上课时间有冲突,组织单位就直接到没有课的班级临时凑人数,这导致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变成了打发空闲时间、盲目从众。对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行为,很多学校给予的奖励通常是加学分或颁发荣誉证书,缺乏过程考核,不能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客观评价。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志愿服务失去认同感,甚至养成做事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4.社会因素

学生本着“奉献爱心、助人自助”的理念,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展现的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一方面是奉献爱心,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另一方面是希望将自己所学加以实践,得到他人、社会的肯定,为自己的就业和发展积攒社会资源。高职院校培养的主要是技能型人才,学生如果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更应该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志愿服务作为提升专业技能的实践课堂,对学生来讲是非常好的锻炼机会,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平台。但目前社会上组织的一些志愿服务并没有技术含量和很强的针对性,没有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结合到一起,而且对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激励无非是颁发证书或少量现金,这会让学生认为志愿服务就是一种变相的劳动。社会各界只有重视学生志愿服务,促进学生志愿服务的专业化、精准化,充分打造专业实践平台,为高职学生提供接触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机会,才能让他们在志愿服务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

三、激发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积极参与动机的对策

1.依托志愿服务,转变学习思路,确立学习目标

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很好的社会实践课堂之一,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实践,开阔眼界、增長见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对于学生来讲,仅仅满足于课堂上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不够的,还应该走出校园,迈向社会。高职教育强调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培养的是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注重的是对学生就职岗位能力的培养,所以高职学生要转变学习思路,将高职作为自己人生新的起点,毕业后可以选择就业,还可以选择进入本科院校深造,但在这三年中无论是理论知识学习还是专业实践训练,都应该学有所获。鉴于志愿服务重要作用和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目标的契合,高职院校应该通过思想引领、课程教学、课程实践等多个环节做好引导,将志愿服务作为职业技能训练的一种手段,向学生说明志愿服务的专业性和实用性,鼓励学生根据志愿服务的工作内容,明确具体的职业素养培养目标,让学生生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并能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有所收获。

2.家校协同教育,朋辈相互学习,内化志愿精神

每个人的人格塑造和发展主要依托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良好的家庭教育,往往能赋予一个人优秀的道德品质。志愿服务强调的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是对学生进行社会教育的重要平台之一,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校应该联合家庭开展家校协同工作,与家长一起探讨学生的培养方案及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职业规划。对于不同的学生个体,要建立个人及其家庭相关信息的数据库。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与孩子保持平等、相互尊重的关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鼓励孩子主动承担家庭事务,替家长分担压力,教育孩子与同学相处要相互尊重,懂得关心和帮助他人。同时,要建议家长也关注志愿服务,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参与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并主动与孩子分享心得,还可以利用假期与孩子一起参与活动,以身示范地引导孩子。学校可以通过“文明宿舍”“文明班级”等奖项评比活动,打造集体主义文化,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相互帮助。还可以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先进个人评比,树立学生身边的典型,让对志愿服务比较热心的学生分享他们的心得,鼓励同学们一起参与,共同在实践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关爱,切身领悟志愿精神的内涵。

3.宣传组织到位,加强正确引导,落实志愿行动

学校是绝大多数学生获取志愿服务信息的主要来源,学校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时应该针对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形式、意义等做好宣讲,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鼓励学生从自身发展、服务社会两个角度综合考虑,了解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需求,培养学生志愿服务的积极参与动机,摒弃学生消极的参与动机,并实施志愿者选拔制度,最终确定志愿者人选。遇到活动时间与学生上课时间发生冲突时,学校要做好沟通协调,看能否调整志愿服务活动时间或课堂时间,甚至可以取消志愿服务活动,也不能随便调整志愿者名单。同时,学校对参加志愿服务的学生要进行培训,特别是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志愿服务,要请专业老师进行指导,并聘请专业老师带队,以便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随时请教。学校还可以搭建志愿者交流平台,鼓励志愿者共同讨论、学习,形成良好的氛围。另外,学校可以在志愿服务中增设过程考核制度,将志愿服务纳入专业实践或社会实践考核环节,设置一定学分的范围值。带队老师负责记载每名学生的工作情况,志愿服务完成后,学生要做个人总结,撰写实践报告,写明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收获,带队老师需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实践报告的质量给出考核意见,学生通过考核后方可获取相应的学分。

4.拓展社会资源,扶持志愿服务,增强社会认同

志愿服務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环节,是传递爱心、传播文明的过程。对社会而言,志愿服务能够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对志愿者个人而言,志愿服务能够引导志愿者不断完善、超越自我。然而这些都离不开志愿者积极的参与动机,真心实意、脚踏实地做事,更需要相关部门拓展社会资源,加大对志愿服务事业的扶持力度。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更多的学生毕业后要走进企业,从事生产一线的工作。要想保证高职毕业生能顺利找到对口工作,只能从专业技能上去突破,但这仅凭学校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在上学时能提前接触社会,了解市场需求。而志愿服务作为一种课外实践形式,则是帮助学生实践理论知识、提升专业技能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社会上开展的志愿服务涉及领域越来越多,但有些项目的专业化程度还有待提高。要想进一步突出志愿服务的专业性,让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实践中真正得到提升,就需要社会各界都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建设,需要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将志愿服务与学生的成长成才、就业联系起来,拓展志愿服务的内容,丰富志愿服务的方式。可以请专业人员参与志愿者的培训与管理,与学校指导老师一起对志愿者工作进行考核,颁发能证明学生实践经历的结业证书,这样不仅能促进志愿者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实践,保证志愿者的技能提升,还能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同。

四、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作为社会文明标志的志愿服务,越来越成为全世界共同的话题,逐步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力量。高职院校学生志愿者是我国青年志愿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为激励更多的高职学生加入志愿者群体,让他们更加主动、脚踏实地做事,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奉献爱心、提升自我、服务社会,家庭、学校、社会需要形成合力,不断强化志愿服务理念,组织开展专业化志愿服务,进行有效的培训和宣传,加大对志愿服务的扶持力度,完善保障志愿者利益的相关制度,共同营造有利于高职学生个人发展和志愿服务高质量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宫文育.高职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动机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20.

[2]刘磊.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动机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7.

[3]刘晓璐.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动机及提升对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9.

[4]李鑫.大学生志愿服务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引导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1.

[5]马志锋.基于动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9.

[6]卞飞,刘志文.大学生志愿服务行为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21(01).

Research on the Motiv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Volunteer Service Participation

Yang Yan, Li Yanhui

(Yang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Jiangsu Province, Yangzhou 225009, China)

Abstract: Volunteer service is an important force in promoting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and enhancing social civilization in the new era.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professional practical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t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students to adapt to society in advance, master essential skills in social life, and enhance personal professional literacy. The state, society,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encoura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more actively in volunteer services, achieve the improvement of individual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and ensure the high-qua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volunteer services. The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motivation for voluntary service participation,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ir motivation for voluntary service participation,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to stimulate their motivation for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voluntary service.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volunteer service; motivation for particip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learning objectives; homeschoolcollaboration;socialresources

猜你喜欢
社会资源家校协同高职大学生
家校协同PK“蒙式教育”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
浅析历史教学中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