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交往问题及其克服路径

2023-06-23 20:09孙全胜
知与行 2023年2期
关键词:伦理问题

孙全胜

[摘 要] 网络空间使人类交往发生了深刻变化,提供了多元的交往形态,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推动了社会进步和文明理念的普及。网络空间交往由要素、特点、作用和悖论等构成,具有自由开放、全球多元、时空压缩、私人隐匿等特点。网络空间交往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存在微博发布信息失范乱象、网络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网络信息污染、网络文化霸权等问题。网络空间交往应该制定合理的制度,强化技术监管和道德自律,建设网络空间交往的和谐有序环境。

[关键词] 网络空间交往;伦理问题;网络立法;道德自律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1308(2023)02-0086-11

人际交往是人生活的重要方面。交往推动人类结成团体、增强交流、消解矛盾。网络推动人类进入虚拟交往,让人类避免了直接接触而带来的一些矛盾和冲突,走向自由多元的社会。数字化虚拟时代与传统社会冲突带来的网络空间交往存在一些伦理问题,一些最先应用网络的国家成立了一些研究网络空间交往的机构。一些探讨网络空间交往伦理的网站相继建立,推动了网络空间交往的研究和研讨会的召开。我国网络空间交往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空间交往问题的表现、网络空间交往的原则、网络空间交往问题的解决路径等方面,探讨了网络空间交往与现实交往的关联、网络空间交往的自律与他律、网络空间交往主体道德意识等问题。网络空间交往既要符合伦理学的一般规则,又要符合网络的独有特点,树立公平、尊重、可持续等原则,在网络空间交往中建立伦理道德规范,推动网络空间交往为人服务,而不是限制人的发展。网络空间交往要坚持善恶标准,吸取现代权利义务理念,促进空间公正,促成空间交往主体自律和他律的结合。网络空间交往要遵循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加强网络立法,净化网络空间环境,建立和谐的网络空间生态环境。

一、网络空间交往的内涵和功能

网络空间交往是网民的本质需求,是社会交互实践的产物,是网民其他实践活动的基础。网民的其他活动都要以交往实践为前提。网络社会是网民不断加强交往的过程。自由地交往是网络空间交往的目的。人们交往实践的扩大,要求网络技术发展,推动网络突破时空。网络空间交往需要人们真诚沟通,有效互动。

(一)人需要进行空间交往

研究网络空间交往需要参考马克思等人的交往理论。交往体现了人的社会关系的本质,交往形式影响着社会的产生和发展。人的交往造就了生活世界,人们应该理性地交往。

人是群居性的类存在物,通过交往进行生产和生活。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就有了交往。“交往是人类历史的必然伴侣”[1]。人离不开交往,需要通过交往获取信息和生产资料。人通过交往才能完成社会化进程,获得自我认知、自我满足和自我发展。人类通过交往获取有用信息,共享生活资料。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交往史。没有交往,就没有传承和信息传播,就没有人类文明。马克思非常重视人类交往,认为人类交往组成的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他把人看成类存在物,非常强调社会实践和社会交往。人类社会是随着交往活动范围扩大才发展的,交往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解放人的身体,但復杂的交往程序会让一些阶层不适,觉得生产和生活复杂了,不如以前的田园生活美好。古代社会,人们将最多的时间用于物质生产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能从物质生产实践中抽离出来,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能够从事交往实践活动。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虽然人们的闲暇时间更多,但很多工人仍处于沉重的物质生产实践中,仍不能自由地交往,只能用异化劳动满足自己的温饱问题。只有社会主义社会,人们才能自由地交往。

马克思论述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时,论述了交往对人类社会的作用。人是能够进行社会实践的能动主体,交往是重要的社会实践,体现了人的本质。交往是人存活的重要条件,是人区别于独居动物的特征之一。马克思强调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突出交往对社会进步的作用。人的很多需求和欲望需要在交往中才能实现,人的社会价值需要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承认。交往是人们获得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人们通过交往弥补个人的不足,获得人格的完善。交往是人的现实实践活动,是生存的手段。

哈贝马斯考察了人的交往行动。哈贝马斯将世界分为客观世界、主观世界和社会世界三部分。根据人的行为与世界的关系可以分为:目的行为、规范行为、戏剧行为和交往行为。目的行为是带来一定目的、追求目标实现的行为。行为者会在权衡利弊中用最优手段达到最优目的。规范行为是人们按照共同价值采取的行为,要求团体内的人都遵守统一的价值。戏剧行为是注重自我表现、展现自我形象的行为,往往是表里不一的。交往行为是通过语言达到理解和协调的行为。交往要达到相互理解,需要借助语言等活动。“交往行为者的理解行为是在共同信念范围内活动的。”[2]人的行为是有不同前提和效应的。目的行为考虑外在世界,依靠真实的认知。规范行为对应社会世界,要求行为正当。戏剧行为对应主观世界,要求真诚交往。交往行为依据客观世界、社会世界、主观世界的总体状况而定。社会结构是由生活世界和系统组成的。生活世界是人置身的世界。交往行为比其他行为更合理一些,关联着所有世界。

(二)网络空间交往的内涵

网络空间交往是社会实践活动,是人们在网络空间进行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过程,是有目的的特殊实践方式。网络空间交往实践能影响世界,推动物质生产。网络空间交往是主体的实践活动,是人在网络的基本活动,同人的存在和发展密不可分,有着很多社会功能。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及其交往实践。人们要进行复杂的交往,才能进行生产和生活。人要进行生产实践往往要依靠他人的协作。网络是人们生产、生活、分配资源的场所,也是人们空间交往的环境。人类借助网络空间形成新的交往范式,推动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助推了社会关系转变。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网络空间的形成。“劳动对象在比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同样的空间。”[3]网络空间是数字化和符号化的,让人们的交往背景和条件简单化,让人们获得了自由和安全感。网络空间是流动的和快速的,孕育出的交往实践也是多元化的。网民在网络空间是彰显着不同价值的数字符号,以虚拟人格的方式进行着交往,也在不断创造着价值。

网络空间交往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形成,让人的发展不必只依赖本区域,让人在家中就能获得普遍交往,促进了民族融合,让世界形成命运共同体。资本让空间交往参与了世界历史的创立,让人们的生活空间发生了深刻变化。不同时期,人们的空间交往方式不同。资本主义社会之前,人们的空间交往范围小,空间交往的规模小,对自然的破坏程度低,那时的空间还是绝对空间。资本主义社会之后,空间交往的规模和范围都扩大了,也引起了空间矛盾、空间发展失衡、城乡发展不对等、空间剥削、空间生态问题等,形成了抽象空间。

网络空间交往与世界历史、全球化、资本积累紧密相关。网络空间交往冲破了一切空间障碍,暂时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人们已经被网络包围。人们的行为推动着网络的变革。“网络空间交往促进了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为个人全面的需要的满足提供了条件。”[4]网络空间交往是现实交往在网络空间的延伸。网络空间的交往是虚拟的,但具有物质性,让人们依靠物质性的空间进行交往。网络空间不过是物理空间的延伸,网络空间和物理空间是能够互动的。当前是数字化时代,与马克思当年所处的工业时代有很大变化,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没有改变,我们需要继承马克思的批判精神,更好地认清资本主义网络空间的弊端,合理地进行网络空间交往。网络空间交往彰显着个体性和群体性,让人的个性和社会性相融合。网络空间交往能够满足人的信息沟通、情感交流、获取商品等需求。网络空间交往主要是获取信息、学习、娱乐、恋爱、通讯等为目的,也存在一些异化现象,表现在交往的异化、角色异化等,需要培育健康的网络环境,加强主流价值观教育。

(三)网络空间交往的功能

网络空间交往是社会实践,是文明发展的产物。网络空间交往是现实交往的拓展,但不同于现实交往,能对现实存在产生积极作用,整合现实中人与人的关系。网络空间交往体现着物质、能量、信息等的交换,消解了固定的阶级结构和身份地位,推动了新空间政治的产生,有利于交互式民主的发展。网络空间交往依赖于个人频繁使用网络工具,依赖于网络关系。网络空间交往利用技术实现了符号化交往。网络空间交往可以促进网民之间的感情,也能缓解个人的孤独感。

第一,网络空间交往拓展了人类的交往空间。网络空间交往是跨地域和开放的,通过网络连接世界各地,让个体和世界相连,让人类走上全球交往之路。网络空间交往和全球化是相互推动的。网络空间交往为全球贸易提供了支撑。“随着数字化科技的发展,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网络空间交往也日渐呈现开放性、共享性的特点。”[5]网络技术让信息、商品等在全球传播、贸易,建立了全球性交流系统,实现了全球物资的协同、共享,為全球化贡献了力量。网络空间交往是全球性的,是兼容世界各民族的开放、共融、共生的活动。网络打破了时空距离,让不同国家的人在同一时间交往成为可能,让世界变成地球村。人们可以在网络关注全世界的热点事件,让封闭僵化的管理模式破解。世界各民族在网上达成交流和理解,让网络空间交往带有全球化特征。网络连通了不同国家,通过远程访问联系了不同计算机,让人们可以访问海外网站,与不同国别的人聊天交流。网络让人们不必拥挤在大城市就能获得灵通的信息和便捷的物流,甚至连南极都和世界网络联系起来。个人可以接收来自全世界的信息、商品和文化生活。网络空间交往让人们从封闭区域转向自由开放的全球空间。

第二,网络空间交往压缩了时空,提高了交往效率。网络迅速传播信息,同步传输数字资料。网络让人们的交往高效快捷,突破了传统交往的封闭僵化,让交往形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解构了时空距离。网络光纤和电缆让数据实现了点对点传输,让物理距离变得不再重要,网络速度让传统的地域概念失效。全球都是近距离了,时空完全被压缩了。网络让人们在网上就能感受世界各地的文化,这种感受和实际游览没有太大差别。网络空间交往重新组织了物理时空,打破了以往的时空间隔,让人们的交往时间和地点能够随便选择,加强了交往频率,降低了交流成本,符合了高效率、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推动了现代文明进程。

第三,网络空间交往增加了互动,强化了交往的深度。传统的交往基于血缘和地缘,建立了熟人社会,人们的交往受着身份、地位等的限制,出现了等级秩序,让交往无法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网络空间交往解放了人的身心,让人更容易表达自我,释放了精神需求。网络空间交往实现了最大程度地交往,实现了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在互动中满足了个人和他人的需求。“在网际网络上,每个人都是文化的制作者和参与者。”[6]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网络空间交往的主体,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评论他人的信息等。网络空间交往让人实现了一对一的交往,创新了人际关系。个人可以跟无限的人进行交往,突破了群体的界限,增加了交往的互动和多边性,建立了快捷的交往形式,让交往的深度大大增加。

第四,网络空间交往的分散性和匿名性增加了交往的安全感。网络空间交往不像传统社会交往那样被管理和中心化,让网络空间交往多元化和分散化。网络消解了历史的压力,让人在新身份中自由交往。网络主体是平等的,一般没有利害冲突,能够让人们带着放松的心态轻松交往。网络消除了一定的障碍,营造了平等、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不同阶层的人们自由交往,被宽容地接纳,一定程度打破了传统的等级秩序,推动了现代文明理念的普及。网络空间交往更注重精神内涵。网络空间交往能让人们获得全球信息、物质和精神的支持与集体归属感等。网络空间交往不能让所有人都实现欲望,但能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网络空间交往起初只是声音或容貌的吸引,之后才发展为考虑财富和社会地位,最终达到对学识、修养的追求。底层的人也有同等的网络空间交往权利,打破了身份和地位造成的阶层隔离,让人们更注重精神内涵,而不是出身门第。网络空间交往让人们自由地展示自己,不再伪装和强迫。网络空间交往主体是有多重身份的,可以在不同身份自由穿梭。人们在传统社会,身份是单一的,对世界的反应也是单一的。网络空间交往塑造着人们的各种理念,形成了不同人格,激发了原来遮蔽的性格和特征,释放出很多被压制的潜能。网络空间交往能够打破主体以往在社会交往中的单一性、僵化性和确定性。网络空间交往让人们不再屈服于政治和资本,而是追求以前被压抑的正当需求,展现人的真实本质。人们借助网络空间交往体验多重身份,提升自己的精神素质。

第五,网络空间交往不断更新技术和交往理念。网络空间交往融合了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不断推动着人类交往观念的更新。人们通过网络虚拟空间联系了历史和现实,丰富了生活体验。网络空间交往让边缘阶层和边缘理念都进入大众视野,整合了全球的文化资源。网络虚拟空间为人们提供了仿真环境、真实的视觉效果和感受。网络虚拟技术让人们体验到模拟的真实。网络提供的环境是现实无法提供的,连接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让人们突破物理空间,进入想象的虚拟空间。网络空间交往让人们体验了现实中无法体验的感觉和事件,延伸了生命。网络空间交往让人们体验了实然和应然的双重体验,让人们的交往理念变为现代的生活。

第六,网络空间交往的人性化、普适性,完善了交往的手段。网络刚开始主要是知识分子和科学家使用,逐步普及到民间,成为普通民众可以使用的工具。网络技术越来越大众化,让普通人就能使用,提高了网络空间交往的自由度。网络空间交往让个人交往和公众交往结合起来,让人们展开普遍的交往。“网络空间交往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大大地增加了人的自由时间,提高了人的受教育水平。”[7]网络提供了自由、民主的轻松氛围,解除了言论的一些束缚,为普通民众交往提供了便利。网络空间交往的空间是虚拟空间,具有现实空间的一些特点,但又突破了现实空间的限制,能够根据兴趣和爱好进行交流。陌生人在网络空间进行坦诚交流是网络空间交往的特点。

第七,网络空间交往是个性化的,促进了自由交往。传统社会主要是熟人交往,并不是自由和公平的。而网络空间是自由个性的,推动了人的个性发展和自由意识的觉醒。个人的网络活动可能产生很大的社会效应,推动热点事件的解决。个人发布的信息能够为全世界共享,产生历史性影响。個人观点通过网络在全世界传播,让个人的声音被放大,能激发个人的创造能力,让个人的生命变得深刻有价值。网络信息广泛,可以将全世界的信息展现在个人面前,个人可以在对比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突破狭隘、自大的心态,更好地迎接各种挑战。网络空间交往有利于激发思想火花,激发出创造性思维,让人突破僵化思想,提高思想境界,更好地进行科学创造。网络空间交往让个人能在最短时间内解决个人困难,最大程度发展自己的个性,提高自身素质。网络空间交往有利于世界人民团结,尽早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社会。

二、网络空间交往问题

人们利用网络进行恋爱、发表话题、购物,让微博发布信息失范、网络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网络信息污染、网络文化霸权等成为网络热门话题。人们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人们在网络抚慰心灵、安顿肉体。网络空间交往在给人们带来方便之时,也存在一些干扰现实生活秩序的问题。

(一)微博发布信息失范

微博是记录生活流水的东西。微博最早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2002年传入中国,此后,一些名人陆续开通微博。一些高校也开通了微博。2005年5月,中国微博研究中心成立,标志着微博正规运作了,微博开始大众化。微博用户一直呈增长的态势,2008年用户达到1.6亿,2020年用户达到5.1亿。微博由个人管理,时常会贴出新文章。微博通常都有评论功能,网民可以和博主进行互动。微博的内容会包括新闻、图片文字、网站链接等,让读者能够反馈意见。微博是个人表达意见的网络空间,能跟随时下的新闻热点。微博传播了新闻,推动了社会进步。

微博简单便捷,注册微博账号很方便,在微博上发言也很快速,只要会写字,就能在微博上发言。微博门槛低,不用很高的技术就能拥有自己的微博。微博是个性和开放的结合。微博是能表达个人意见的自媒体,个人通过微博能向世界发声。微博是个人空间,但能向全世界公开,发表的个人意见能转瞬被别人知道。个人能随便进入别人的微博。利用微博造谣、诋毁他人为法律所不容。微博对于政治民主化、争取个人权利有较大作用,但是微博被一些集团控制,制造虚假信息蛊惑民众,也会造成新的政治控制,不利于网络自由的生态发展。“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微博热搜在高歌猛进的同时也折射出许多现实问题。”[8]一些名人利用微博掀起骂战,纠集粉丝围攻别人,形成了网络暴力。微博转发虚假新闻,也会造成网民的恐慌。微博博主应该坚持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不传播暴力、谎言、色情等信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国外很多思潮传入国内,让中国步入现代文明国家的同时,也不得不抵御资本主义自由思潮的进攻。微博是随着网络技术发展而来的,人们不能利用微博逃避现实生活。微博发布的信息不能侵占别人的权益,发表信息应该遵守法律和道德。

(二)网络个人隐私信息泄露

网络空间交往是通过网络视频、语音、聊天等软件,进行的超越时空的交往活动。网络空间交往是随着网络的发展逐步兴起的,抛弃了传统那种面对面的交往方式,在扩大了人的交往对象和范围之时,也带来了一些混乱现象。网络的自由共享必然会泄露个人信息,让个人隐私权得不到保护。人们过于相信网络空间的安全性,忽视了网络监控对个人权利的侵害。“网络已经让人类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人的本性,尤其是人们的主体性问题。”[9]网络是有记忆的,会记录个人的各项信息,让个人暴露在公众面前,威胁个人的利益和权利。个人隐私是重要的,它事关人的自由、尊严、权利等。网络传播了个人隐私保护的理念,也让个人隐私变得公开透明,打破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界限,让侵犯个人隐私的现象不断发生。网民重视个人隐私的保护,但不关心他人隐私是否泄露,甚至会主动泄露他人的隐私信息。

网络空间交往开始于网络端的交流,当双方觉得火候到了时,便会在线下确立关系。确立线下关系前,网民会把个人隐私信息隐藏起来,只通过聊天等增进感情。网络空间交往具有隐匿性和公开性。网络空间交往刚开始双方是以数字符号的形式出现在网络中,可以隐藏性别、年龄等信息,这时的交往是虚拟的,能给双方增加神秘性,不在乎对方的家庭背景、财务状况等,随着交往的增多,双方会把自己的情况介绍给对方,导致个人隐私信息暴露。网络的隐匿性容易让个人隐私侵权的行为发生,且侵权成本较低。一些组织和用户利用网络搜集个人隐私信息,并买卖这些信息以获取利益。网络个人隐私侵权大多在暗处进行,较难被人们发现。每个网民在网络上都可能侵犯他人的隐私,也可能发布虚假信息、盗取别人私照、参与人肉搜索等。网民面对着隐私被泄露的危险,但不表明就重视隐私和尊重他人的隐私。网络上的个人隐私信息包括个人网络资料、网络上的行踪、网络通信信息等,黑客、病毒、用户的搜索会威胁个人隐私信息的安全。个人隐私保护意识淡薄、缺乏素质、没有自律等会造成个人隐私泄露。法律不完善、机构不健全也不利于个人隐私保护。网络的开放和私密、虚拟和现实、真实和隐匿等特征让个人隐私信息极容易传播,也让隐私的界限模糊。

(三)网络信息污染

网络信息的传播是不安全的。一些私密信息放到网上会有泄露的风险,会破坏版权,不利于个人专利的保护。网络上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很多信息并没有价值,只是重复信息。“网络信息污染包括信息陈旧、信息泛滥、信息虚假、信息冗余、信息玷污等。”[10]

网络信息引起了过度娱乐化。网络固然打发了时间,让人不至于在无所事事中虚度光阴,但一些网络信息让人们沉迷。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信息会影响学习。现实的苦闷让青少年在网络中寻求刺激,虽然释放了压力,但不利于青少年其他方面的健康发展。网络空间交往减少了人与人的直接沟通,让人们从繁琐的社会关系中解脱出来,但没有让人获得自由,而是让人陷入数字的大海中,沉迷于手机和电脑中。网络并没有让人们有更多闲暇时间,反而更忙碌地处于各种信息的交汇之中。社会关系的减少并没有让人们获得解放,而是陷入巨大的空虚和茫然中。网络空间让人与人的交往变得简单,省去了很多繁琐的礼仪和形式,不再局限于时空和种族。人们用数字演绎自己,形成了数字化的真实,让人们在虚拟空间中获得自由。

网络存在虚假信息和信息封锁等问题。网络信息需要自由传播,但一些机构和组织为了抵挡不符合自己利益的信息,会阻碍信息的传播,甚至制造虚假信息。网络空间虚假信息的来源五花八门。网络让个人的言论迅速传播,个人的言论不需要审查,导致个人传播的信息不一定准确。网络空间不缺乏信息,而是缺乏有价值的信息,让人在繁多的信息中难以找到适用自己的信息。

网络平台也会有欺诈消费者的行为,一些商家会有刷分的现象。一些部门会出售个人信息,导致公民的个人权利受到侵害。网络平台的无序竞争会破坏市场秩序。网络推动了市场结构的改变,评价机制也有利于消费者购买更优质的商品。但网络购物也存在欺诈、用户信息泄露、无序竞争等问题。“网络欺诈行为影响的是消费者对网购模式的信用问题。”[11]网络空间交往有很多积极意义,网民在网络空间披露个人消费信息,可以寻求到有用的商品,满足消费需求。电子商家利用大数据搜集消费者信息,分析这些数据,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经济效益,为消费者提供契合的消费品。但是,随便搜集网民个人隐私信息会让网民没有安全感,易激发起網民的愤怒情绪。网络存在病毒和黑客。网络病毒和黑客会侵占网上的私人领域,篡改信息数据,制造消费陷阱等。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现代文明理念的普及,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隐私。个人隐私权是人的基本权益,必须得到保护。

(四)网络文化霸权

网络让各国文化迅速传播,打破了民族界限,连接了全球各地,能够带来先进国家的文明理念,推动现代文明在全球普及。网络让各民族的文化在交融中达成理解,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越来越多,但世界仍存在文化霸权主义,美国等西方文化在网络占据主导地位。“美国掌控互联网主动脉,通过操控互联网来控制世界。”[12]语言是网络空间交往的基础,网络已经实现了跨语言的交往,为思想交流提供了保证。语言和文字体现着民族文化。“发达国家的网络高技术占有的绝对垄断地位使互联网上的政治霸权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现象表现得十分突出。”[13]网络存在技术霸权。网络技术霸权比网络语言霸权更具强制性,网络技术大多产自美国,美国人以自己理解的方式设计网络软件,各个国家要加入国际互联网就要接受美国人设计的网络软件,各个国家要开发网络软件也受制于美国制定的网络技术标准。美国凭借领先的网络技术占据了网络信息传播的优势地位,加剧了网络文化的霸权主义。

网络数据信息能够突破国界传播,打破政治控制实现较自由的流通。网络信息数据流向技术发达国家和地区,使信息资源在各国和各地区分布是不平衡的。网络跨国信息传播大多源自美国,中国向外输出的信息仅占很小部分。国际互联网大多用的是英语,很多网络讨论都是用英语发起的,很多广告都是欧美国家发起的,网络信息充斥着美国文化。网络信息跨国传播会促进文化融合,也会引起文化冲突。有强势网络技术的国家会把本国文化和价值观传播到世界各地,传播了不同文明价值理念的同时,也引起了政治经济上的敌对,导致世界局部地区发生冲突。美国在网络发布的信息远多于其他国家,让美国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掌控了网络流行文化,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萎缩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网络打破了国籍和民族身份,但让人有了漂泊感,被偶然性操控,失去自我判断能力,需要抵御强势文化的侵蚀,保存本民族文化。

网络文化霸权让网络空间交往有损害国家安全的风险。网络空间中传播着很多信息,有些信息不利于主流意识形态的维护,会动摇人们对本国制度的信心,不利于国家政权的稳定。“贸易战、金融战的背后随时都可能爆发网络战,网络空间正式与海洋、陆地、天空和太空并列成为国家安全的第五战场。”[14]国家的很多信息、很多政务都是在网络完成的,而这些网络很容易被黑客攻击,对国家的交通、教育、卫生等造成损害。网络犯罪会危害国家安全,黑客会攻击党政信息,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不利于国家政权的稳定。人们已经离不开网络,保护信息安全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任务。解决网络空间安全伦理问题需要加强法律和道德建设。

三、网络空间交往问题的克服路径

网络技术只是人的工具,人的使用才让网络有了善恶,网络能为人们提供交流的空间,获得全面的信息,表达自我的需求。网络空间交往和现实交往是不可分割的,需要和谐共存、相互促进。

(一)加强网络监管,缩小数字鸿沟

当代世界已经形成了网络虚拟空间,加强了资本权力,形成了流动性的空间。网络虚拟空间是开放性和跨时空的,让空间消除了中心性,消解了非理性的空间偏见。空间等级化加剧了社会不平等,造成了空间结构的断裂,制造了等级的身份和地位,掩盖了空间问题。公民有权利共享空间资源,能够自觉地维护空间生态平衡,实现城乡空间融合。资本主义幸存的原因是网络技术,让私有制的生产关系扩展了,也让无产阶级在全球掀起革命,不断争取空间权利。网络空间交往悖论需要利用技术克服网络空间安全漏洞,用法律规范网络空间交往的主体,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管,提高主体的道德意识。

数字鸿沟加剧了贫富分化,让贫富分化有了新内涵。数字鸿沟的解决需要网络信息传播的规范,激发网络的正效应,防止负效应,推动网络秩序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国家要缩小数字鸿沟,在偏远地区大力发展网络技术,实现教育信息化,加强信息教育。国家要建立统一的网络价值标准,打破网络信息垄断,保护知识产权,推动网络技术产业化、国际化,填补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数字鸿沟。国家要解决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消除技术壁垒,降低网络运行的成本。普及网络有利于克服数字鸿沟,让不同阶层获得平等的上网机会。国家要开发大众化的网络应用技术,让不同层次的人都能顺利上网。

网络空间交往应该在生产力和社会资源的承受能力内,形成真实、有效、完善的网络法律体系,有效地指引人们的网络空间交往行为。网络空间交往有利于完善社会关系,强化法律的效力,建立网络防护墙,清除信息污染,及时发现网络犯罪的苗头。“我们要科学认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网络生态,积极开创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15]网络管控能维护网络的正常运行,调节网络空间中的矛盾。网络空间是不断发展的,需要网络伦理不断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网络空间的发展。网络空间也要遵从网络伦理的指导,在保持正常秩序下不断发展。“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网络信息生态为存在场域,以主流意识形态信息高势位供给为主要功能。”[16]良好的网络空间秩序是既能遵守法律,又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達到自律和他律的结合,实现技术理性和人道主义的统一。我们要建立伦理规范基础上的网络空间,实现伦理型的网络空间交往秩序。

网络管理要加强国际协作。我国已经实行了网络实名制,也可以学习新加坡的网络注册登记制度,明确网络主体的主人,加强对网络组织的监管,让网络组织为网民服务。网络犯罪具有国际化的特点,必须加强网络恐怖主义的打击,清除潜在威胁。国际已经签署了反网络犯罪的条约,各个国家都要遵守。政府要加强对网络的调控,对网民强化引导教育,推动网民之间相互监督,调节网络空间交往矛盾,促进网络社会和谐发展。人性是不确定的,恶的方面与本能联系紧密,更容易被激发出来。人的本能和欲望倾向于破坏一切制度,完全不受约束地展现。网络犯罪和信息传播紧密相连,国家要封锁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滥用的行为。

(二)净化网络空间交往环境,清除不良信息

网络是自由开放的,信息的传播是跨国的,让人们的网络空间交往是自由的。网络信息繁多,存在一些迷信、暴力、色情等信息,需要人们有所选择,做出正确判断,防止身心被不良信息毒害。网络空间交往不能完全代替现实交往,人们还是需要在现实中直接接触的。网络空间交往需要趋利避害,但不能大力批判网络空间交往,而是要完善网络空间交往。我国已经加强了国际网络信息的传入管制,不断过滤了外网的有害信息,采用技术手段加强了对网民的监控,保证了网络空间交往的正常进行。

人们在生活世界中进行交往,在生活世界中进行物质生产,展开不同维度的行为。网络系统是与生活世界相对的,是物质性的技术东西。现实的经济系统和政治系统是以权力和金钱为媒介的,生活世界理性化能生成系统一体化的新机制。资本主义政治权力强行将网络空间交往纳入资本增值,让居民受制于官员的意志,出现了空间政治性话语的风险,让国家介入了公共性消费,让居民的生活不得不服从国家战略。政治权力和资本家勾结,支配了居民的网络空间生活,剥夺了公众的空间利益,让无产阶级被迫融入集体,失去了反抗权威的勇气。生活世界理性化也会让人们的交往增加风险,难以协调。网络空间交往不能被技术殖民,而要保持鲜活。网络交往的希望在于目的交往转化为合理性的交往。所有人都是网络的潜在主体。生产主体在网络中实现了快速的分工、协作、管理,实现了物流、商务的数字化和电子化,大大缩短了交易周期,避免了繁琐的交易过程,实现了商务的快捷化。网络空间交往对于电子商务提高效率有很大作用。网络空间交往有利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企业的运行效率也推动了网络空间交往。政府实行电子化政务,能够变革治理模式,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保证决策的理性和科学化。政府监管网络可以消除网络空间的暴力信息和色情信息,推动网络安全运行。网络空间是网络交往的平台,需要网络软件等的支撑。网络空间是虚拟而透明的,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发布信息和查找信息,满足人际交往的需求,表达自我意志。“我们需要以伦理原则确立网络道德评判界限,以法律建制规定网络道德评判底线。”[17]信息技术传播的自由迅速是信息泄露的原因之一,需要规范网络的运行秩序,构建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让网络发挥最大益处。国家要加强道德教育,完善隐私立法,推广技术应用的民主化,建立宽松而公正的网络环境。网络技术应该继续发展,而不是压制。网民要提高个人隐私素养,尊重他人隐私权。网络要设置用户隐私保护条款,利用技术防止用户隐私信息泄露。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见的功能就能部分保护用户的隐私。网络平台不能随便搜集用户信息,要提高行业自律。

(三)强化法律和道德的制约作用

人的内心道德不是一出生就有的,而是发展的过程。人的理性是经过教化才成为真正的理性,人才成为自为的人。人都有善端,但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善良的人。人在政治上的自由就是只受法律的约束,而不受外力的强制。法律不是自然律,而是自由律。当人的行为符合自由律时,就是合法的;当人的行为动机符合自由律时,就是道德的。自由律出于人的理性,是自然之法。自然律以强制和暴力为基础,自由律以人的自由意志为基础。认识自然律能拓宽人的知识,人不能增加自然律。人可以制定法律,用内心的自由意志衡量法律。人会考察法的合理性,会考察法是否符合人的自由意志的定在。道德和法都体现自由律,但道德比法更完善。法律只关注人的行为,道德却关注人的内心。道德比法律高级,正如礼比刑高级。网络法律的制定要根据自由律,体现公平正义、扶助弱者的原则。

网上的个人隐私信息都是用户发布的,用户的认知对个人隐私保护起主体作用。用户的隐私观念影响个人隐私的发布和对其的伦理评判。文化背景和时代氛围都影响人们对个人隐私的看法和选择。网络空间交往要保护个人隐私信息,坚持以人为本、平等互惠、诚实守信等原则,推动网络空间的和谐发展。

首先,以人为本原则。网络空间交往是为了人的发展,网络空间交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就是一切都以人为目的,尊重人的各项权利,不把人当成手段。网络空间交往的和谐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利益。网络空间交往要盡可能地体现人的自由意志,保障人的利益,将人的发展当作伦理目标。

其次,平等互惠原则。公平正义是人们一直追求的价值目标。公平正义需要完善的法律和社会制度来保障,需要良好的市民素质来执行。实践公平正义是市民必备的素质。网络空间主体包括个人和组织,个人的公正需要个人有较高的品德素质,组织的公正需要制度和法律来保障。个人和组织都要遵循平等互惠的原则,平等对待每个人,努力让网络做到平民化、普遍化和对等化。网络的使用是平等的,必须打破垄断,确保网络空间主体能自由选择、自主判断、平等相处,消除网络的霸权行为,让资源的利用平等共享。

最后,诚实守信原则。网络空间需要良好的市场秩序,而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市场主体的诚实守信。诚信是人应该坚守的基本道德,是人先天就有的本性,也是后天应当重点培养的品德。网络空间主体的诚信对于网络的自律有积极意义,需要将诚信当做一种义务置于网络空间主体中。诚信是从网络空间主体的内心要求的道德建设。诚信是道德的基础,是社会关系交往的基础,诚信才能让网络空间有秩序,促进网络和谐发展。

总之,网络空间交往改变了人们的交往形态,减少了人们因为直接接触而带来的冲突,方便了人们的生产、消费,但存在安全性问题,模糊了现实交往和虚拟交往的界线。人们在网络中可以随心所欲,但不能超过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必须树立一定的法律和道德意识。德法共治契合我国历史传统和社会发展规律,适应我国城乡社会,能推动网络空间交往安全平稳。网络空间交往要在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下,不能损害国家利益和他人利益,要和谐有序地进行。

[参 考 文 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5.

[2]  [德]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M].曹卫东,付德根,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73.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80.

[4]  黄静婧.论网络交往中的人的发展[J].理论月刊,2018(4):162.

[5]  张愿娟.马克思交往理论对网络空间交往的经济启示[J].现代交际,2019(6):215.

[6]  [美]尼古拉.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194.

[7]  缪赤彤.网络空间交往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意义探析[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3(2):54.

[8]  唐艳芬.论微博热搜的运行机制与改善路径[J].传媒,2021(24):51.

[9]  赵淑芳.论网络伦理问题下的主体性重建[J].现代商贸工业,2018(25):138-139.

[10]  何坚石.网络信息污染问题研究[J].现代情报,2005(2):129.

[11]  齐春微.网络欺诈行为分析与应对——以淘宝网为例[J].对外经贸,2017(6):88.

[12]  杜雁芸.美国网络霸权实现的路径分析[J].太平洋学报,2016(2):65.

[13]  黄月胜.论西方网络文化的强势传播与影响[J].江西社会科学,2005(6):155.

[14]  朱元.网络空间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屏障[J].信息安全研究,2020(11):1055.

[15]  王丽鸽.新时代网络文明建设的认知路向[J].思想理论教育,2021(12):85.

[16]  谢玉进.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再界定与研究深化[J].思想教育研究,2022(5):56.

[17]  岳彩.网络道德评判的伦理难题及其规制[J].思想理论教育,2022(1):71.

〔责任编辑:刘 阳〕

猜你喜欢
伦理问题
关于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问题探究
VR技术+新闻业:新伦理问题的思考
科技伦理学研究的新视界
医学编辑应把握好稿件中的伦理问题
微信伦理问题探析
民事司法的伦理问题思考
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带来的伦理问题
冠心病治疗过程中的伦理问题
网络谣言若干伦理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