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就业教育与管理工作研究

2023-06-24 00:51曹淼王君李亮DanteL.Caseldo
中国新通信 2023年2期
关键词:就业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曹淼?王君?李亮?Dante L. Caseldo

摘要:高校育人工作的落实,既要关注学生校内学习发展,又要将就业教育与管理工作落实到位,确保学生毕业后顺利进入理想工作岗位。高校学生就业教育与管理工作的落实,可以为学生今后成长发展、职业晋升提供有效指导。“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要注重学生就业与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落实,优化课程设计,加大对学生就业指导力度,提升教师队伍综合水平,给予学生系统性就业指导。加大对大数据平台的应用,凸显就业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全面性。以高质量就业教育与管理工作的落实,为学生今后进入心仪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提供有效助力。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就业教育;管理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育人工作的落实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开始,就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就业意识渗透,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优化学生管理工作,让学生树立更强的进取目标,积极学习提升。“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就业与管理工作的落实,要进一步提高针对性,扩大就业教育服务面。尤其是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及高校扩招工作的落实,使得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步增加。202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为874万人,2021年达到了909万人,而到了202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1076万。如此庞大的就业数量,需要高校重视学生就业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系统化研究。缓解学生就业困难,并对社会上存在的用工荒问题有效研究,进一步提升高校就业与管理工作的系统针对性,确保高校毕业生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及专业特长,更加谨慎地选择职业方向,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实现更好的晋升发展。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就业教育管理工作落实的意义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以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为依托,很多作业模式被机械化设备所取代,社会各行各业对具有创新意识的综合性人才需求量大大增加。高校就业教育与管理工作的落实,要迎合时代趋势,对学生进行系统化指导,纠正学生固有的就业偏见,指引学生更好地到基层去训练本领,掌握技术,大胆走出去开展创业实践,积极学习提升。要指引学生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进行跨界融合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综合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系统管理性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就业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要从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角度,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择业发展观。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通过有效的信息检索管理工具,高效落实资源共享,促进师生之间积极对话,为学生定制个性化就业方案。

教师在就业指导工作落实的过程中,也要树立与时俱进的创新性教育心态。对国家的一些优惠政策、大学生就业创业鼓励政策进行有效宣讲,从而更好地使高校学生树立积极就業心态。彰显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就业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前沿性、创新性、综合性特点,以高校就业教育管理工作的扎实推进为学生全面发展保驾护航。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要更好地加强与企业、人才、市场以及学生本身的多元沟通,为学生今后顺利就业奠定坚实基础。“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就业教育管理工作的信息公开度显著提升,学生可以借助一些招聘APP对各类就业信息有效筛选。在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环境下,让学生对行业薪资、工作职位、晋升空间有一个更好的了解,防止学生盲目就业、心态不稳定等问题的出现。也能帮助学生有效筛选过滤一些虚假企业、虚假招聘信息,让学生在就业择业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理性客观,结合自身能力选择心仪职位,做到对自己负责,对岗位负责,对企业负责,使学生综合就业能力显著增强。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就业教育管理工作体现的新特点

(一)时代前沿性特征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就业教育管理工作体现出明显的时代前沿性特征。要改变大学生“坐等靠”的心理,通过双向选择,鼓励毕业生更好地寻找自己心仪的工作和职位,同时用人单位可以结合工作需要及储备人才培养的未来方向,按需招聘人才。“互联网+”时代,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之间可以产生了一些新改变。学生的就业目标以及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呈现出很多新特点。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逐步萎缩,新兴行业迅速崛起,尤其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大量中小企业迅速崛起。这些企业对学生综合能力、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就业教育管理工作的落实也要凸显时代前沿性特点,除了立足学生专业能力有效培养之外,要更好地对接社会和企业用人需求,拓宽就业指导的路径。培养学生对多领域创新性知识的学习应用意识,体现就业指导教育的前瞻性特点。不断优化课程设计,助力学生更好地获得前沿就业信息。

(二)系统发展性特征

随着“互联网+”的深度发展,终身教育理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高校就业指导与教育工作的落实,既要面向学生毕业后的企业选择与岗位指导,又要融入职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学生进入岗位之后发展提供有效指导。“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就业教育管理工作要体现出系统性特点,融合于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就业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系统性。还可以以互联网为依托,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结构体系。将就业教育与管理工作与校企合作模式结合在一起,针对当地的优势企业,融入实地考察、企业实习、模拟运营、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双选指导等职业素养教育模块。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地优势企业的多元就业形势,指引学生明确职业发展规划,找准职业目标定位。树立从基层做起,逐步学习晋升的良好就业心态。摒弃单纯对薪资的衡量,指引学生更好地树立长远性发展意识,既要顺利就业,又能在未来工作实践中实现良好的学习晋升。

(三)广泛融合性特征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就业教育与管理工作要体现广泛融合性特点。进一步拓宽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范围,结合学校的办学层次、专业特色与兄弟院校及省内的其他高校加强对话意识。体现就业指导管理课程的系统衔接性,进一步向学生渗透学历晋升意识。鼓励一些有突出能力和长远目标规划的学生,更好地学习晋升,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广泛融合性。对于学校内部而言,指导员、专业课教师、学院院长、专业系主任都要积极参与到学生就业教育管理工作中来,为学生学习发展,给出有效的指导意见。通过团体辅导、个体谈话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困难,对学生进行就业心理指导。将就业指导教育工作与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紧密融合在一起,为学校就业指导与管理工作的系统化落实提供有效辅助。

三、“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就业教育管理工作落实的新困境

(一)就业与管理工作存在滞后性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更新频率大大加快,各企事业单位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阶段。但高校就业教育管理工作的落实依然停留在传统模式下,仅关注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对学生整体就业质量、就业之后的晋升发展并不十分关注,学校就业教育管理工作的落实存在滞后性,影响了学生就业的整体质量。

(二)就业教育师资团队能力较弱

当前高校在就业教育管理工作落实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实践环节较少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教师整体年龄偏高,年轻教师数量不足。这些老教师对一些新生事物的接受意识不强,对互联网的应用也不够灵活。这样就不能更好地跟随时代发展步伐,对就业教育的模式方法进行针对性调整。就业教育理论课堂呈现方式缺乏创新性,与实践创业的联系不够紧密。老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缺乏互动沟通,对学生的心理变化不够关注,就业指导工作落实不够充分。还有很多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还兼职担任其他课程授课工作。对就业指导的相关理论缺乏系统性研究,这又进一步削弱了高校就业指导实施的整体效果。

(三)就业教育工作缺乏理论指导

大多数高校在就业教育管理课程落实的过程中,多着眼于教材结构有效推进,对于企业模拟运营、企业考察、对口岗位实习等内容相对欠缺,整个就业教育管理工作的落实缺乏系统性。“互联网+”背景下,各行各业的就业形势和社会用工需求都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就业指导工作也要及时更新知识体系,向学生呈现最新的就业政策和方针。但很多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就业教育管理工作团队,对这些内容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就业指导与教育课程多按照教师个人经验来授课。对课程理论的宏观研究与当前的就业环境并不能有效对接,学生自身对学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接受意识也难以被充分调动,就业教育管理课程的综合效果大大削弱。

四、“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就业教育与管理工作推进落实的积极对策

(一)统筹管理,重视就业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开展

对学生落实就业教育与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渐进性开展的系统性工作,它是高校育人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提升高校教育影响力的重要一环。高校首先要改变传统化教育模式,加强对就业教育管理课程的重视。要引入与时俱进的管理方针,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搭建高校就业与管理数据资源库。对高校学生自身兴趣需求有效了解,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就业教育管理的方针政策。以互联网为依托,及时推送适合学生专业和兴趣需求的前沿岗位,让学生对现代企业的用工需求有效了解,指引学生更好地提升自我。进一步加大就业教育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引领学生树立高质量就业目标,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有效了解,提升学生综合就业竞争力。以数据资源平台为依托,还可以增加心理疏导、心理适应指导、就业心理解读等相关模块,帮助学生克服就业恐惧,引领学生理性面对就业中出现的各类挫折,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谨慎求职,顺利就业。学校方面要进一步增加资金、人力投入,重视就业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系统性落实。

(二)与时俱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就业指导水平

高校学生就业教育管理工作的落实,需要教师发挥好有效的示范引导作用。所以在现有教师队伍的基础上,学校要积极聘用一些经验丰富,对信息化技术应用比较熟练的年轻教师,进一步优化高校就业教育与指导队伍的教师结构,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教师自身也要树立学习提升意识,关注就业方面的多元信息,将新型就业形势、科学就业理念融入高校就业教育课程中。提升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对话的意识,让教师积极分享一些有效经验,对学生科学落实就业教育。引入创新型工作模式,结合网络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就业学生回校指导等方式,进一步提升高校就业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针对性,让学生切实受益。另外,高校之间可以建立良好的合作沟通交流机制,打通新老教师、校内校外教师之间交流沟通的渠道。让经验丰富的就业指导教师为新教师传授授课经验,年轻教师为老教师进行一些互联网技术指导。各个学校之间可以通过云会议、群组讨论、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等方式,更好地分享高校就业教育与管理工作的一些新理论、新研究进展。从宏观角度分析当前就业形势,对学生实施就业政策讲解,为学校就业教育与管理工作不断补充新资源,提升就业指导队伍整体水平。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对学生落实综合性服务指导。

(三)以生为本,不断扩大就业服务市场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就业教育与指导工作要体现综合服务性价值,一方面指引学生多途径收集就业信息,开阔学生选择的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識。另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教会学生对一些就业信息有效遴选,科学判断,避免让学生盲目求职,浪费时间精力。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要坚持客观公正,既要让他们对瞬息万变的就业环境有效理解,又要让学生保持就业初心,与校内教师做好沟通工作。另外还要发挥好党员干部及学生家长的辅助作用。让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对学生的就业心态有效了解,把握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一些思想异动。家长做好支持工作,稳定学生求职心态。多管齐下,为学生就业、教育、创业服务工作的落实有力引导。在专业技能层面,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好行业发展分析,对自己的求职方向、求职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四)“积极走出去”战略,注重大数据平台的运用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就业教育指导工作的落实,除了让学生走出校门去落实求职环节外,要更好地依托学校大数据平台,让数据走出去,让学生少跑路。依托大数据平台的有效应用,对学生开展综合评价工作,为校内学生查询提供服务窗口。随时更新企业招聘信息,为学生就业手续办理提供指导。结合就业板块开发延伸性功能,将学校的生源结构变化、专业调整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让学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可以更好地走出去,受到用工单位的广泛认可,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贴心服务指导。加大与优秀企业的合作,拓宽学生就业路径,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当前就业形势,实现高质量就业。建立学校自己的毕业生就业信息库,引入人工智能手段分析,对学生的就业岗位、成长路径进行有效分析,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供有效指导。鼓励学生更好地树立正确就业观、择业观,积极稳定心态,迎接各类就业挑战。

总之,“互联网+”环境下,要与时俱进调整学校就业教育与管理工作,结合当前就业指导与教育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进行宏观策划和统筹完善,提高高校就业教育管理工作针对性。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推进高校就业教育管理工作系统性落实,为学生找到心仪工作,实现岗位晋升更好地保驾护航,使学生自身人生价值有效体现,积极融入社会实现发展。

作者单位:曹淼 王君 李亮 Dante L. Caseldo

凯迪 雷拉大学 University of the Cordilleras

参  考  文  献

[1]徐延花.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就业教育与管理工作研究[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0(6):76-78.

[2]张洁.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就业教育与管理工作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2, 35(12):63-64.

[3]冯宇楠.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冶金管理, 2020(21):191-192.

[4]席一.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评《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J]. 林产工业, 2020(09):123-123.

[5]李卫东,程锦秀.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网络园区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探讨——以宿州学院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为例[J]. 宿州学院学报, 2020, 35(3):21-24.

猜你喜欢
就业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探索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环节的融合
对高等职业学校生存价值的思考
搭建高效的劳动就业教育平台提升就业管理水平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