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动作在预防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3-06-24 08:17刘锐樊晶天津市血液中心天津30011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12期
关键词:天津师范大学小动作献血者

刘锐,樊晶(天津市血液中心,天津 300110)

全血捐献是安全的,献血过程中在诱发因素(紧张、睡眠不足、空腹、环境因素、晕针晕血、疼痛刺激)的影响下,血容量的下降导致副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偶尔会出现与献血有时间关联的不良反应[1],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眩晕、恶心,以致逐渐失去知觉甚至发生抽搐等一系列症状。献血不良反应是影响献血者安全及是否再次参加献血的重要因素,其中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DRVR)占献全血不良反应的83%[2]。通过组织采血工作者共同学习《指南》,针对DRVR易发人群和诱发因素的识别,除做好献血前的服务外,还通过对献血者在献血前中后进行小动作的有效实施,预防和减少DRVR的发生,做到了献血者的有效保留。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通过天津市血液中心血液信息管理系统(唐山启奥科技有限公司,SHINOW9.011.188.0.24),提取2020-2021年度天津师范大学献血屋全血采集信息。献血者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全血捐献者5180人(实施前1453人,实施后3727人),人均献血量200-400mL。

1.2 方法 培训方法:小动作培训预防目的及主要方法见表1。

表1 小动作培训预防目的及主要方法

1.3 统计方法 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整理;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对结果进行比较,P<0.01表示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小动作实施前后DRVR发生情况的对比分析见表2。

表2 小动作实施前后DRVR发生情况的对比分析

2.2 2020、2021年度(小动作实施前后)献血者发生DRVR的人群分析见表3。

表3 2020、2021年度(小动作实施前后)献血者发生DRVR的人群分析

2.3 2020、2021年度(小动作实施前后)献血者发生DRVR持续时间和恢复时间分析见表4。

表4 2020、2021年度(小动作实施前后)献血者发生DRVR持续时间分析

3 讨论

3.1 常规DRVR的处置办法 在献血的整个过程中通过积极有效宣教,营造良好的采血环境,提供多样化的饮料和食品,提高采血技能,全程有效沟通,能避免献血反应的发生,但是在发生献血反应后通常采取的措施是立即停止采血,使献血者取平卧位,双下肢抬高,松开衣领和腰带,脱去紧身衣物,晕厥时给予穴位的按压,在保暖条件下于空气流通处充分休息,为其提供饮料和点心。采取侧卧位防止呕吐物误吸,监控血压、脉搏和呼吸。必要时低流量吸氧,若上述措施无缓解,给予急救药物或立即转送至医院进行处理。

3.2 小动作的实施(见表1)对DRVR的影响 以《指南》为指导,在献血开始前甄别DRVR易发人群,表2结果表明,小动作实施前DRVR发生率为1.24%,自2021年起对天津师范大学整体献血人群进行观察,献血前工作人员细心、耐心地指导学生,实施扎起过肩长发、解纽扣松腰带、摘除配饰、调整呼吸四个简单易行的小动作,实施后DRVR发生率为0.64%(χ2=4.101,P<0.05),实施前后差异显著。与我国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发生率约为0.02%-1.61%[4]相一致。国外报道[5]指出:约14%-38%的初次献血者可能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文献[6-8]报道,DRVR与献血者年龄、献血史、性别、血容量等有关。首次献血者发生例数较多,严重程度较重复献血者高。本调查中,小动作实施前后,男性献血者DRVR发生率由0.82%降至0.47%(χ2=0.520,P>0.05);女性献血者中DRVR发生率由1.38%降至0.69%(χ2=4.278,P<0.05),结果显示女性比男性更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卫生行业标准《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预防和处置指南》中提及的体形较小的女性更易发生DRVR[9]研究一致。小动作实施前后年龄≤25岁的献血者DRVR的发生率由1.24%降至0.63%(χ2=4.964,P<0.05),有极其显著差异。这与年龄较轻、首次献血比例较高及心理成熟度等因素影响相关。观察显示,小动作实施前后体重>55kg的献血者中发生DRVR的发生率由0.92%降至0.25%(χ2=3.236,P>0.05);小动作实施前后体重≤55kg的献血者中DRVR发生率由1.72%降至0.76%(χ2=4.972,P<0.05)。Eder[10]等人的研究文献也提示初次献血是献血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显示,小动作实施前后初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DRVR发生率分别由1.59%降至0.79%(χ2=4.618,P<0.05)、0.45%降至0.28%(χ2=0.279,P>0.05)。可见,实施小动作后女性、年龄≤25岁、体重≤55kg、初次献血及献血量为400mL的献血者DRVR发生率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指南》中提及的易感人群相符,我们在工作中对此类易感人群在献血过程中实施针对性措施后效果明显,与李梅[11]等人的分析提示的初次献血、低年龄(18-25岁)、低体重(<55kg)是导致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相同。《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预防和处置指南》为实际工作应对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提供了更为专业的指导。

献血反应的发生会给献血者带来不良的体验,严重影响献血者的献血热情。在天津师范大学献血屋实施《指南》的同时,将有效预防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小动作印成漫画册,在献血前由志愿者向献血者解释说明,使献血者明白其用意并愿意配合。表4结果表明,即使发生了DRVR,与未采取小动作相比DRVR程度减轻(均非重度),持续时间<10min占比87.5%,χ2=7.201,P<0.05,与之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小动作实施可有效缩短DRVR的持续时间。Riga[12]等人的报道中有76%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者不再参加献血,而年轻的大学生是无偿献血队伍的主要力量,如何给他们一个良好的献血体验,维护他们的献血热情,对稳定无偿献血者队伍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本研究目前是基于大学生群体献血的数据观察,初见效果。目前由于观察数据积累尚少,下一步将持续收集、整理献血不良反应的观察数据,通过加大数据统计、分析趋势变化、优化工作细节、创新服务手段、改善献血环境、搭建交流平台、延伸献血后电话回访等举措,同时将小动作延伸到献血屋、献血方舱、流动献血车等,充分收集数据,客观分析环境、人群、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因素对预防献血反应发生的小动作的影响,有效降低献血反应,提高献血舒适度和满意度。

猜你喜欢
天津师范大学小动作献血者
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作品选登
萌宠们那些“奇奇怪怪”的行为
养护膝关节常做小动作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水彩作品选登
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室内设计作品选登
兰花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用小动作点燃“小宇宙”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