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读写情境,消除情感隔阂

2023-06-25 03:48吕程程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5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情感教育

吕程程

摘要:长期以来,由于受知识本位教育观和职高语文非专业性地位等因素的影响,职高学生应有的审美情感未能得到较好的培养,情感教育的实施情况不尽如人意。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从情感教育的角度出发,对如何消除学生与文本的情感隔阂略作探讨。

关键词:创设情境 职高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研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我们不难发现若干个高频词语,其中一个就是“情境”。关于“情境”,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组组长王宁先生说:“所谓‘情境,指的是课堂教学内容涉及的语境。就是‘从所思所想出发,以能思能想启迪,向应思应想前进。”然而,由于受知识本位教育观和职高语文非专业性地位等因素的影响,职高语文教学中学生在阅读文本、写作之时往往脱离真实的情境,与真实的情感产生了一些隔阂。多年的职高教学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特别是一名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师,面对职高学生这样一群相对特殊的学生,应该脚踏实地,真真切切地引导他们,发挥语文学科特有的优势,结合文本及学情,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感受到情感教育的力量。

一、农村职高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阻碍与可行性

(一)教学对象情感的缺失

农村职高的学生在其成长、学习经历上存在很多共性。比如,他们多为留守儿童,或者缺乏父爱母爱,或者祖辈过分溺爱。尤其是单亲家庭和贫困家庭学生,由于爱的缺位,他们往往逆反心理普遍,对教师和长辈的教育抵触情绪严重。不少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不太重视,致使其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动力不足,基础较为薄弱。学生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功利心强,学习目标不明确,幻想挣大钱,等等。总体来看,农村职高学生大多存在自卑、偏执、盲从、冷漠等情感问题。这种状况令许多一线的教育同行深感头痛。

(二)课程定位有局限

职高的教学任务是以职业教育为主,辅以一些高中知识的传授,其目标是教会学生一定的职业技能,所以学生要用大量时间来学习操作技术。因此,职高的语文教学不可能和普通高中的语文教学一样,它必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这首先体现在课时的安排上,职高语文和专业课的安排是一样的,每周五节课,课时数明显少于普通高中,这使得很多教师难以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其次,教材的编写也与普通高中存在明显差异。职高三年的教材分为基础模块、拓展模块和职业模块,课文也本着体现职教特色的原则来编排。许多经典篇目没有选用,加入了一些旨在塑造职业素养的小众文本。最后,教学目标因为学生的发展方向不一样而有了一些调整,考查更偏重于实用性,能力等级要求较低。

教材的趣味性降低、实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难以激发。语文课堂多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凸显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却忽视了更深层次的人文性。很多时候,教师为了完成学期教学任务,对情感教育并不愿花费过多的精力与时间,经常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虽然上述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职高语文教学,但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仍存在一定可行性。

语文是一门最富情感的课程,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情感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能传授语文知识,同时还能灵活地借助对文本的解读融入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相比枯燥的说教,一篇能引起情感共鸣的文章更容易使学生得到情感的熏陶。农村职高的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语文能力要求相对较低,所以教师可以有所取舍,深挖重点篇目,从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

二、农村职高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尝试

(一)悦纳学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在农村职高的教学中,教师的亲和力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师借助母语教学这一途径,可以创造很多诸如谈感受、说体会等沟通机会,从而走近学生进而亲近学生、了解学生。有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学生就会理解、信任教师,那么教师就能顺势而为,收到理想的情感教育效果。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及经验方家所谈十分丰富,此不赘述。

(二)育人情怀孕育着情感教育的机智

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要想充分发挥这一价值,教师需要具有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和以文化人的情怀,当然还需要有丰厚的学养。以职高基础模块教材的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进行积极的引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学生的生活中,最能直接体会也最容易忽视的情感即亲情,特别是父母之爱,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对此,学生一直学,教师一直教,但真正懂得感恩的并不多,教学效果往往不太理想。我在执教公开课《我与地坛(节选)》时,曾设计了一个“说说我的母亲”的环节,要求学生沉思静想两分钟,然后说说母亲现在会在干什么。时间过去了,没有学生起来回答,还有学生已经走神,甚至在偷笑。鉴于这种情况,我抓住时机动情地说道:“我想现在我的母亲可能在洗衣服,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是母亲仍旧很节俭,能手洗的衣服还是不愿意用洗衣机洗。我想这种天气,水应该有些凉了,不知道她有没有听我的话,希望母亲的手今年不要再受冻了。”讲完这番话,学生们安静下来……不一会,一个女生站起来说:“这个时候,我的母亲应该在建筑工地搬砖,我希望……”讲到这里,学生已经哽咽着说不出话来。紧接着其他同学也受到感染。一位学生说母亲在帮人家带孩子,经常睡不好觉,希望母亲睡个好觉;一位学生说母亲在食堂干活,现在应该在洗菜,母亲的手常年被水泡着……学生都很激动,无论是说的人还是听的人。接着又陆续有几位学生自发地站起来发言。在进行后面的教学环节时,很多学生的态度都有了大的转变。课后,我顺势布置了一项练笔作业,题为“妈妈,我想对你说”。在交上来的作业中,满满的都是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因为这个特殊环节占用了過多时间,这节课后半部分的教学任务并没有完成,但我自认为这样的教学环节很有意义。相较于对文本细枝末节的切割解读,我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层次上,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育人的教育目的。

反思这节课,我对宋运来老师的观点更加认可:“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善良和悲悯情怀,首先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情感丰富的人。要让学生学会感动,学会流泪,这是语文独特的任务。”让平常难以调动的学生哽咽难言、情难自已,从情感交流上升到情感教育自然水到渠成。抓住母爱的这个情感点,进而推及自身,一定会让学生领悟“感恩”的道理,从而获得情感上的升华。

在职高学生的管理上,班主任比较头疼的一件事就是早恋。职高学生不同于普通高中的学生,他们在职高阶段是以学习一门技术以便今后更好就业为目的,不少家长认为孩子不是非上大学不可,更有甚者并不鼓励孩子继续读书。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职高生早恋就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家长并不反对,学生毫不顾忌,甚至中途辍学成婚。

鉴于这种特殊的情况,在教学基础模块上册的第五单元,涉及爱情这一敏感话题时,有教师就建议不能把课上得太深入,最好不要展开。因为学生往往不会去注意教师的说教,还会借此起哄。我不认同这种观点,既然教材这样编排,那么教师就应该好好利用,借此才能纠正偏差,一味地回避终不能解决问题。

因此,在教学《致橡树》一课时,我就这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做了大胆的处理。预备铃打响后,学生开始唱歌,我顺势从学生唱的一句歌词切入:“刚才同学们唱的‘自由飞翔,在爱情里也同样适用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这让学生来了兴致,渐渐也放开了胆子。课上在回答“你的爱情观”这个问题时,可以看到,除了一些“官话”“套话”外,十五六岁的学生把爱情想得简单而美好。课的最后,我送给学生一句话:“爱情像是一枚青橄榄,过早地收获品尝的只有苦涩。”形象的比喻并没有矫枉过正,传递的价值倾向不言而喻。对课后习题中“如何理解作者的爱情观”一题,我想学生应该都会有正确的理解。

抓住文本中的情感点,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在欣赏文本时对照自身经历深刻体会,并在练笔中巩固这种情感触动。这样坚持下来,学生的情感态度一定会有显著的变化,语文素养也会大有提升。

(三)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是拓展情感教育的良方

语文教学天地广阔,不能仅仅局限于有限的教室空间和一本教材之内,有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及学校安排,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为同学们的写作提供活水源头。一是抓住热点话题,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活动,增强学生的是非观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正确的审美情感。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提到了重要的位置,新时代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不是只会吸收而不会输出、不会表达的木头人。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还经常组织学生就一些中学生热点话题开展辩论。如“给同学起绰号是否无伤大雅”“是否只有升学才有出路”“帮助他人可否要报酬”“学习不好是不是就是差生”“按考分排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通过这些问题的争辩,使是非曲直愈显分明,辩论时,双方各自引经据典,据理力争,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可谓一箭多雕。二是利用节假日开展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里锻炼自己的思想,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如学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时,我让学生利用星期日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点燃了学生的兴趣之火,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以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等得到了培养,保证了素质教育质量的提高。三是利用每次学校开展活动的契机,为特长生创造展示才能的机会。学校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成立了一些兴趣小组,还经常开展一些活动,每当有这些活动时,我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如诗朗诵、演讲比赛、书法比赛、手抄报比赛、歌曲演唱会、美术摄影展览、影评征文等。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兴趣小组和一些比赛活动,同学们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竞争意识得到了全面的培养,学生获得更加真实的情感体验,收到较好的效果。

农村职高学生的特殊性或者说职高教育的特殊性要求情感教育应该褪去浮华,追求具体而真实,细致而入微。正所谓“文以载道”,语文教师应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不断创新,让情感教育能够依托文本去适应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发展需要,让每一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都能获得情感上的触动与收获,从而以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去迎接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3]《语文建设》编辑部.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是”与“非”——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访谈[J].语文建设,2019(1):47.

[4]從晓.阅读教学消除学生与文本情感隔阂的策略[J].江苏教育,2018(5):3133.

责任编辑:唐丹丹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情感教育
如何将生活实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