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群众动员研究

2023-06-25 16:05李玉雄,黄宝瑶
传承 2023年1期
关键词:抗日战争

李玉雄,黄宝瑶

[摘要]抗日战争爆发后,如何进行全面抗战动员,广泛争取人心,从而取得日本侵华战争胜利并在胜利后夺取全国最后的胜利,成为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期间一直思考的重要问题。毛泽东强调要准确把握特点开展动员、要创新载体开展动员、要结合群众吁求开展动员、要强化干部引领开展动员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总结分析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期间关于群众动员的重要论述,对当前中国共产党凝心聚力、汇聚人心,动员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抗日战争;群众动员;毛泽东

[基金项目]广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十讲”(JGY2021070)

[作者简介]李玉雄(1975—),广西桂林人,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社会治理与文化现代化;黄宝瑶(1998—),广西南宁人,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DOI:10.16743/j.cnki.cn45-1357/d.2023.01.008

1937年8月,在陕北洛川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了包含“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和“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内容的抗日战争时期救国纲领,把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全面动员总结为对于人、财、智的号召动员[1]354-355。抗日战争全国总动员是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全国群众进行革命斗争所制定的一项重要战时政策,此后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组织在全国各地展开群众动员工作基本上都是以战时动员这个主调执行的。中国共产党为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开展了一系列组织全国人民支持抗战的全面动员实践活动,在动员实践中毛泽东提出了丰富多样的动员方法,以达到发动群众积极抗战、支援抗战的目的,这些关于群众动员的重要论述是抗战动员工作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深入研究分析毛泽东抗日战争期间关于群众动员的重要论述,对我们动员全国各民族积极投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现实意义。

一、准确把握特点开展动员

开展动员工作前,要对动员对象、动员所处的阶段、动员工作所在地域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了解人民群众的情况,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进行阶级分析、环境分析,做到实事求是。不同阶级有不同的利益追求,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具体情况,只有掌握了不同阶级、不同人群、不同阶段、不同地域的特点,才能动员。

首先,毛泽东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具体分析了涉及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和动力等要素,从各方面论证了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原因,并在文中具体分析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农民以外各种类型的小资产阶级、农民阶级、无产阶级、游民对于革命的态度和立场,分析对不同动力因素进行抗战动员的可能,使中国共产党从中把握不同革命动力因素的性质特点,以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抗战动员[1]637-646。

具体来说,其一,无产阶级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抗战动员工作中觉悟性高和组织纪律性强的阶级,因其受到的剥削压迫最深,在抗战斗争中要比其他阶级来得更坚决更彻底,思想上更有觉悟。此外,我国无产阶级还与广大农民群体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使无产阶级能够更好地与农民结成坚固且强大的工农抗战联盟,因此,无产阶级是开展群众动员工作的实施者,能够以其深刻觉悟性引导动员其他阶级参与抗战动员。其二,农民阶级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0%[1]642,是中国共产党采取群众动员工作的最主要对象,其内部又可区分为富农、中农、贫农三部分。富农具有半封建性质;中农在经济上能够自给自足;贫农是农民中受剥削压迫最严重的群体。虽然三者具有不同的特性,但都同样在不同程度上受大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的压迫剥削。因此,面对富农,不能与地主一概而论,要在保护其合理利益的基础上联合富农,对其进行抗战动员;面对中农和贫农,要根据他们的合理诉求采取减租减息、土地改革的政策,帮助农民摆脱生活困境,提升他们的阶级觉悟,动员他们参与抗日战争、支援抗日战争。其三,农民以外包括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同样遭受到压迫,也是中国共产党动员工作的对象,是抗日战争的动力因素之一,其中知识分子是中国共产党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这部分人群有知识基础、富有政治热情,在革命中常常起到宣传和先锋作用,但知识分子如不与群众相结合,不为群众利益服务,往往容易脱离革命。中国共产党要根据知识分子的特点,加强马克思主义在知识分子中的传播,并加强中国革命性质、革命目的的宣传教育,动员知识分子参与到群众运动中来。除此之外,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是剥削阶级,是斗争的对象,但也有小部分能够被中国共产党动员起来加入抗战。地主阶级一部分“已经投降日寇”[1]638,一部分跟随顽固派的大资产阶级,“亦已非常动摇”[1]638,但也有部分中小地主出身的开明绅士有抗日的积极性,对于这部分地主我们应团结他们,“实行减租减息之后,又须实行交租交息”[2],从而动员地主为抗战出力。资产阶级分有民族资产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对于那些为帝国主义势力服务的买办性资产阶级,可以利用其服务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动员其在一定程度上支援抗战、参与战争。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在对民族资产阶级进行动员时,应考虑到他们受压迫的处境,并以此激发其抗战的热情,鼓动他们参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革命。游民是在中国特殊国情中产生出来游离在农村和城市间的群体,同样受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的压迫,对于这类阶层,首先应引导他们,改造他们,使其对自身处境和中华民族处境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同时给予他们一定的物质利益,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增强他们参与革命的意愿,动员他们参与革命。

其次,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任务,需要依据抗日战争不同阶段的特点开展切合实际的群众动员工作。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详细分析了抗日战争不同阶段的特点,将抗日战争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1]462。在“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阶段,由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国內实现空前的团结,在这一阶段主要的是相信群众,发动群众,在宣传动员上以团结一致保家卫国为主题,动员工作中要向广大群众普及宣传,详细解读“片面抗战”的危害和“全面抗战”“全民族抗战”的主张,使其了解战争的目的、意义。在“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阶段,由于战争的持久性、残酷性和困难性,一些人开始鼓吹向敌方妥协,从而使得群众中悲观情绪大幅增长,因此在此阶段我们的动员工作首要的是要坚定信念,维护团结,坚持抗战。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集中在部分战区和敌后根据地,动员工作应与群众紧密结合,加强对基层群众的调查研究,了解群众诉求,解决群众困难,使其坚定信心,坚持抗战。在“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阶段,敌人会采取各种手段破坏统一战线,破坏全国团结,在此阶段要全面大胆地放手发动群众,组织动员人民配合支援军队作战,动员全国的抗战力量进行全国范围的反攻,缩小沦陷区,扩大解放区,同时继续实行积极的土地政策,动员人民发展生产,改善军民生活,加强军民团结。

最后,要注意区分不同地域的特点。分析国统区、沦陷区、解放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不同特点,对国统区、沦陷区和解放区的群众进行分类性的动员工作。沦陷区被日本帝国主义管控,实行严苛的文化封锁,而国统区主要受国民党管控,经过皖南事变后,国共关系骤然紧张。因此,国统区和沦陷区的群众动员应以缓和的、秘密的形式进行,避免在危机发生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破坏群众动员工作的开展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时在国统区和沦陷区要求共产党员与左派、开明士绅建立统一战线,联合起来共同开展对日地下斗争。解放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反动政权统治,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地区,在解放区要采取相对广泛、公开的群众动员,积极推进经济、政治改革。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协调农民与地主间权益关系,不断改善群众生活,加强民主政权建设,巩固解放区政权,进一步团结解放区内部各党派人士,以争取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二、创新载体开展动员

抗战动员的对象大多是普通老百姓,因此,须注意运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演讲、戏剧、报纸期刊等,最大限度地动员广大群众参与抗战。一是通过广播、演讲、歌舞等方式,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主张,传播英雄模范事迹,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行径以及汉奸的丑恶嘴脸,激发群众的民族意识和抗战意识。如《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歌曲成为人民群众口口相传的经典抗战歌曲;《保卫卢沟桥》《血战卢沟桥》等话剧的演出具有强烈的鼓动性,掀起全民投身抗战的浪潮。二是通过一些口号、标语、板报等与群众生活紧密联系的宣传载体进行宣传鼓动,启迪民众政治思想,激发群众的斗争意识。例如抗日战争期间“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兵民是胜利之本”[3]等爱国标语出现在街头巷尾,成为号召和动员人民群众的有效方式。

在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高度重视报纸期刊的社会动员作用,始终坚持创办报纸期刊,对广大群众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积极引导,并且要求报纸期刊坚持群众路线的办报办刊思想,体现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毛泽东看来,报纸期刊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的主要理由,在于报纸期刊只有密切联系群众,体现群众生活,反映群众现状,广大群众才会感同身受,更喜欢阅读,从而发挥动员作用。在毛泽东的指引下,抗战时期的报纸期刊起到了扩大政治影响、加强思想建设、宣传政策主张、动员广大群众等作用。例如抗日战争期间的《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报纸,《中国妇女》《文艺先锋》《中国工人》等期刊,通过发表社论短评、诗歌、小说、戏剧、漫画等,解读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宣传抗战理论、激发人民抗战士气、启迪群众民族觉醒发挥了重要作用,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投身抗日救国运动,引领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向着光明前进。

毛泽东特别重视戏剧、歌曲的动员作用,强调各级文艺组织要积极为抗战服务。例如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刚建立之初,由于剧团经费紧张,毛泽东还为剧团捐献了300元的稿费支持剧团建设[4]。戏曲演出是群众生活表达和宣传抗战思想的有力工具,毛澤东有效利用了这一点,在其号召下各地相应成立了剧团、话剧团、秧歌队等,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城市乡间进行宣传教育和社会动员,虽然道具十分简单,但剧情内容朴实动人,宣传效果明显。戏剧演出内容围绕抗日和革命两个主题,“主要包括抗日、大生产运动、减租减息、妇女解放等”[5]。这种寓教于乐、寓教于戏的表演蕴含着深刻的革命道理,对群众思想启蒙和开化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人民抗日剧社”下乡巡回排演的滑稽戏《侵略》[6],讲述的是日军抵达村庄后,烧杀抢夺的行径,幽默诙谐的表演下映射的是当时群众生活的残酷现实,每到一地演出都能带动在场观众的抗日情绪,引起群众的思想共鸣。在农村地区,几乎每支红军都建立了自己的抗日剧社,每次的演出节目大不相同,但所到之处都能够吸引村民到场观看,得到村民的喜爱,通过到各地排演剧目宣传革命思想,达到动员目的。在城市中,也在抗战斗争动员的氛围下涌现出各种大大小小的剧院社团,他们奔波在城市、农村、学校、工厂表演抗战剧目,为激发群众抗战热情、宣传自由民主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毛泽东还重视加强文艺工作队伍建设,认为中国共产党要发挥好文艺作品对于群众动员的重要作用,文艺工作者应成为群众动员工作的重要力量。对此,毛泽东专门在延安召开文艺座谈会,与文艺工作者探讨“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7]847,强调文艺工作者要坚定地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在一起,“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7]851。只有扎根人民群众,以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作为文艺创作的养料,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才能不脱离群众,使创作出来的文艺作品让群众看得懂、听得懂。他指出,要时时刻刻考虑人民群众的需求,考虑创作出来的作品给谁看,如若文艺工作者不做调查,不了解群众,“不善于描写他们”[7]856-857,自说自话闭门造车,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群众看不懂、不接受,就难以发挥文艺作品服务抗战、鼓舞人心、激励人民、动员群众的作用。毛泽东强调,文艺工作者不仅要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更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党员作家,必须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知识”[7]852,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以更好地服务群众、动员群众。

三、结合群众吁求开展动员

毛泽东不仅善于总结革命成功的经验,更善于总结战争失利的教训,以这些经验教训为基础,规整形成理论、文件,使行动更规范。规范化动员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思想,总结群众动员工作经验,结合群众吁求,实行全面抗战路线进行抗战动员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抗战动员方法,取得了不错的动员效果,使得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力量逐渐壮大,为最后取得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毛泽东基于抗战需要,在总结分析了多次抗战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发表《新民主主义论》《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等多篇著作,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如何开展群众宣传动员工作、如何依靠群众取得抗战胜利的全民族抗战动员理论,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动员工作以此为指导变得更加规范。

毛泽东所确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中的革命纲领和抗战目标,始终规定着中国共产党进行抗战动员、团结各方实践的方向,始终引领着动员实践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抗战动员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清晰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脉络和主要内容,回答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任务和基本战略等问题。中国共产党也在全部实践中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主张,向群众很好地证实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为人民做实事的政党,同时这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动员群众支援抗战最有说服力和最有影响力的重要因素。新民主主义理论在政治上确立了国体和政体,给了人民在以往政权中没有的民主自由权利,使人民政治生活实际上得到了改善。除此之外,还提出了改善群众生活的一系列具体方法,如“拥军优抗”、救济贫苦人民、改良工人和职员待遇等。这些理论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并且理论在实施方面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间派”的政治需求和经济需求,对于动员“中间派”支援抗战、团结社会各阶级的力量起到重要作用。

结合过去具体革命斗争中的历史经验,毛泽东对比了国民党“片面动员”的消极抗战举措,立足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要争取全国群众的支持,赢得对日作战和全国解放的胜利,必须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的政策,提出了“全面的民族抗战”“群众战争”“人民的全面的战争”等口号,将这些政策、思想和口号归纳为全面抗战路线,为中国共产党宣传抗战和动员群众支援战争提供了行动指南。全面抗战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深入调查研究社会各阶级展现出的不同特点,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与抗日战争的现状,并充分考虑到当前社会所处的悲惨境地,制定实施的符合具体实际、群众愿意接受的抗战动员路线,是进行抗战动员的重要政策方针,指引着全国人民坚定信心,坚持抗战,并不断朝着胜利的方向努力前进。

除此之外,在经过大革命的艰苦斗争后,毛泽东深知只有将群众动员工作与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改善群众生活密切结合在一起,严肃对待与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才能充分激起群众參与抗战、支援战争的热情和积极性,才能依靠广大群众进行抗日战争,取得抗日战争胜利。毛泽东强调要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宗旨开展动员工作,从人民的角度出发,立足群众根本利益诉求。首先,在政治方面重视民主建设,建立和实施“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原则,重视人民群众主体性建设。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中指出:“抗战需要人民的动员,没有民主自由,便无从进行动员。”[8]只有进行民主政权建设,使人民群众获得政治上的民主自由,才能使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动员工作在各个方面有序、顺利地开展。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各抗日根据地开始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让广大群众获得民主选举的机会,得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人民真正实现了思想上、政治上的解放。其次,在经济方面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经济、财政工作总方针,同时通过实行合理的土地政策,协调了农民和地主之间的生产关系,既减轻了农民群体的生活负担又兼顾地主富农的利益,达到团结不同阶层共同抗战的目的。最后,在文化方面,强调文艺工作要立足群众实际生活,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为人民群众发声,通过运用群众语言,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人民生产生活真实情况的文艺作品,使人民群众在其中得到精神上的共情,激发其抗战热情。

四、强化干部引领开展动员

毛泽东注重干部队伍的组织建设工作,认为党员干部是进行革命、发展生产建设的骨干,是实施号召动员工作的主体,是党与群众之间沟通联系的桥梁,是贯彻党对群众宣传、发动、组织、教育的承担者。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抗日战争,动员群众投入抗日战争,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是依赖于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智力、行动。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工作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群众动员工作的效果。因此,毛泽东重视干部队伍的培训教育工作,强调要通过一切方法提升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并且在党员质量、入党条件、发展对象和党员标准等方面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要求[9]。在干部培训中,毛泽东就教导党员干部要将群众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强调:“共产党员应在民族战争中表现其高度的积极性;而这种积极性,应使之具体地表现于各方面,即应在各方面起其先锋的模范的作用。”[1]521党员干部背后代表的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采取的一切行动都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党员干部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无论在抗日战争过程中,还是在生产实践中都应起带头作用。在为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和民主共和建设奋斗的过程中,党员干部应该最富远见,最不惧牺牲,同时又对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深入了解,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群众信任,得到群众的拥护,使群众在党员干部的引领下积极抗战,热情投入生产实践。

针对干部队伍建设问题,毛泽东先后发表了《整顿党的作风》《学习和时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等文章作详细分析,表明干部在党的政治路线确立后起决定性作用,只有将干部队伍建设好,中国共产党的各项工作才能更好地进行。这体现了毛泽东对加强干部教育,建设干部学校,为中国共产党培养更多德智兼备的干部的重要态度。干部教育的好坏关乎整个群众动员工作成效,只有将党员干部教育好,使党员干部具备优秀的智力才能、联系群众能力以及具备优良的作风和道德素质,才能为抗战斗争的群众动员工作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面对中国共产党内部存在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等错误思想主张,毛泽东组织发动延安整风,通过整顿“三风”,解决了中国共产党内部的思想混乱问题,特别是党员干部中出现的问题,使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认识到了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等错误思想的严重危害,在思想上坚定了无产阶级信仰,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作风,强化了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的纯洁性,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实现了高度统一,为党员干部更好地贯彻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的路线纲领政策,为打赢日本帝国主义奠定了坚强的思想基础。此外,毛泽东坚决反对干部中滋生的官僚主义,提醒干部要警惕在队伍中搞特殊。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倾向,本质上是背离群众、脱离实际,没有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重要位置的表现。如果任由中国共产党内部官僚主义滋生繁衍,则容易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也会影响群众动员工作的开展。因此,为了破除党员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毛泽东提出领导干部要亲自到群众中调查实践,了解基层群众的基本状况,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还需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给人民群众展现良好的党员形象。对此,毛泽东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给广大党员干部作表率,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毛泽东指出,党员干部 “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7]877。从中央领导到基层干部,都要以身示范,不惧艰苦,以严于律己的作风态度和模范行为为人民群众作出表率。正是党员干部这种一切服务人民的精神,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塑造抗战为民、服务为民的良好形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尊敬和拥戴,使抗战动员工作在群众中顺利进行。

毛泽东不仅重视党员中干部模范的宣传引导工作,还重视在人民群众生产实践中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宣传教育工作;强调宣传队伍需要运用群众语言生动形象表达群众生产生活的同时,还强调要加强对英雄模范事迹的宣传,引导人民群众学习模仿。干部模范、英雄模范的英勇事迹不仅要在中国共产党内部对党员进行宣传教育,还要在中国共产党外部对人民群众进行宣传鼓动,使党员能够相互激励学习效仿的同时,还能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信任、提高人民群众的抗战觉悟。为此,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表示一切宣传工作要利用好在抗日革命中不断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典型,将其事迹向前线后方、国内国外,做广泛宣传。必须强调干部模范、英雄模范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因为对干部、英雄模范的宣传不仅是对模范的荣誉表彰,更是让人民群众对模范事迹进行了解学习,将抽象的理论说教转化为群众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行为模板,引导人民群众在思想、行动上与模范保持相对一致,使模范的精神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据此,中国共产党在整风运动期间为加强改造宣传队伍建设特发通知,要求各地相关宣传报社在毛泽东同志整顿“三风”的指示下进行自查自改,使领导干部和中国共产党的党报党刊最大限度发挥宣传动员的引领作用。

结语

当前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已经跨过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关,正走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更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因此,我们需要动员全国人民努力奋斗的热情和干劲,使广大人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进而汇聚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毛泽东关于群众动员的重要论述对新时代加强群众动员工作有着重要启示,一是做好群众动员工作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以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开展工作的依据和支撑,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二是做好群众动员工作要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任何工作都要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将群众利益作为动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做好群众动员工作注意建章立制,注重动员内容、动员方法和动员过程三者的科学性、连贯性、长效性,做到科学规范、合理协调、高效有序;四是做好群众动员工作要注意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有效形式和载体,结合当前新时代新媒体下数字化环境特点,创新动员方式方法,总结经验,推陈出新,针对不同年龄层人群选择适合不同群体的方式方法进行切实有效的动员,要说群众话,讲群众声,进而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动员的效果。当前,我们要牢牢把握毛泽东关于群众动员的重要论述,深刻总结,广泛运用,推动新时代动员工作纵深发展,在汲取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突破,取得持久卓越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20.

[3]杨德山.中共党史上的80个口号和术语:上[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3):57-61.

[4]何立波.毛泽东关怀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J].党史纵览,2016(5):4-8.

[5]张国茹.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乡村动员[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5-58.

[6]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M].王涛,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20:80-81.

[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56.

[9]何臨春,唐城,寇亚莉,等.论毛泽东党建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传承,2016(4):64-67.

[责任编辑:廖洁玲]

猜你喜欢
抗日战争
让听课高效起来——以《抗日战争》为例
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第一卷)
抗日战争史研究的可喜成果——“抗日战争史丛书”首批著作出版
略论抗日战争时期的精兵简政
《抗日战争研究》创刊三年
《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卷简介
抗日战争期间苏联在华军事顾问及其作用
抗日战争中的新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