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中外ESG评价比较研究

2023-06-28 04:41陈俊茹
海南金融 2023年6期
关键词:比较研究信息披露双碳

陈俊茹

摘   要: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提出,使企业的ESG表现成为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标准。当前中外ESG对同一评价主体的评价结果产生了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ESG发展。本文结合中外ESG评价的发展状况,选取国内外各三家著名评价机构的指标设定、权重设置和数据来源等进行比较分析,以我国五大商业银行ESG评价差异为例,分析造成商业银行ESG评价差异的原因及我国ESG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构建我国ESG评价体系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外ESG评价;信息披露;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比较研究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23.06.003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23)06-0026-07

利用ESG实现高质量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追求稳健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趋势。《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我国要从监督管理的角度对商业银行提出ESG相关要求和指引,将环境、社会、公司治理要求纳入授信全流程,健全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要树立ESG理念,推进ESG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公司ESG治理机制,提高非财务信息披露质量,优化绿色投资决策事项,助力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

一、文献综述

ESG是一种关注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绩效而非财务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李朝芳,2021)。通过在ESG评价的基础上观察和评估公司的ESG绩效,投资者可以了解企业的投资决策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的履行。目前,国际ESG体系主要包括ESG信息披露及报告、ESG投资和ESG评价三方面内容。

ESG信息披露是开展ESG评价和ESG投资的基础。已有诸多学者研究发现ESG信息披露对企业价值创造有正面影响。徐光华等(2022)分析了我国A股制造业公司2016—2019年的数据,发现企业ESG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吴雄剑等(2022)发现,ESG信息披露显著降低了中资美元债发行利差,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黄世忠(2021)则从ESG报告角度,探讨了随着可持续发展日趋受到重视,企业界、金融界和学术界出现的“漂绿”现象的外因和内因,提出了针对“漂绿”现象的治理举措,以期改善ESG报告的披露环境,满足市场需求。

ESG投资是基于ESG信息披露和ESG评价的实践。企业发展ESG使投资者更有效地识别过去难以识别的投资风险和机会,让投资者更准确地评估被投资对象未来可能给予的财务回报(杨皖苏和杨善林,2016)。我国A股市场中国有企业的ESG责任表现尤其受各投资者及投资机构关注(周方召等,2020)。五大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代表,应发挥配置资源,ESG投资及环境保护、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等作用。ESG投资整体上能够促进银行流动性的创造,表现为对资产端和负债端流动性创造的促进作用(宋科等,2022)。企业的ESG表现对不同行业上市公司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EPS影响最大,其次是制造业、能源及大宗商品类(安国俊等,2022)。

ESG评价以信息披露为基础,提供了评价和比较被投资企业ESG的方法。从风险角度检验ESG风险评级与投资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ESG风险越高的公司,其股票回报率越低,股价波动性越大(沈洪涛等,2022)。有78%的文献显示,企业ESG信息披露对股票收益率、融资能力、可持续性能力等呈正相关性(钱依森,2023)。宋一程(2021)针对商业银行的ESG治理机制建设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将ESG管理纳入银行全面经营管理。

结合当前国际ESG现状来看,第三方评价机构的ESG评价结果是投资者评估被投资企业ESG的首选。由于中国的文化、经营理念、市场模式和经济发展阶段与西方国家“风格迥异”,企业披露ESG信息的积极性也不足,导致现有ESG评价方法难以区分识别中国企业的环境、社会与治理绩效。

二、中外ESG评价现状

(一)国外ESG评价现状

由联合国发布的《负责任银行原则》以及美国推出的《ESG报告指南2.0》《ESG信息披露简化法案》等文件都为ESG发展提供了标准化框架和指导方针,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迈出了重要步伐。在信息披露方面,有超过三十个国家及地区的交易机构于2019年底提交了ESG信息披露的各项要求。本文从国外较有影响力的评价机构中选择了三家与我国ESG评价体系进行比较。富时罗素、晨星、路孚特这三家国外ESG评价体系在设立指标、评价方法、信息来源等方面有相似点,但也各有其与众不同的特色。富时罗素的特点是信息来源不仅包括公开资料,如公司季报、年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还包括与每家企业单独联系获得的内幕信息;晨星则通过衡量某些不易察觉的ESG风险及其规模,对企业面临的各种可能风险进行分级和评分,其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治理、重要ESG议题和特殊问题,晨星认为企业需要识别和了解其ESG风险敞口,主动应对可能影响投资者、客户和整体品牌声誉的特定风险才能更好地进行ESG投资;路孚特选择透明而客观地衡量一家公司的ESG表现,并考虑了行业重要性和公司规模偏差。

(二)国内ESG评价现状

中国ESG发展相对滞后,但制定了如绿色低碳、可持续發展、精准扶贫、共同富裕等多项与ESG核心原则相关的战略。深交所发布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上交所发布的《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旨在鼓励发展绿色经济,促使上市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关于ESG信息披露,我国当前尚处于自愿披露阶段,随着《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格式准则》等的发布,我国环境信息披露要求将越来越严格。至2021年末, A股上市公司中发布ESG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数量达到1400多家,比例约为25%;2021年有843家上市公司在其半年度报告中披露了减少碳排放的成效。目前,我国ESG评价体系分为被投资企业的评价体系和高校研究机构的评价体系。基于各自不同的研究目的,其评价体系有相同部分也存在许多差异。本文选取的三家国内ESG评价体系借鉴了国外ESG评价体系,并根据中国本土特征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增加了有关指标和对风险因素的考虑。三个评价体系中,商道融绿在每个一级指标下都设有关于评价负面事件的次级指标,显示了其重视被评价企业负面事件的特点,由这些负面事件指标形成的商道融绿ESG负面信息监控体系帮助投资者使用负面剔除法选取优股投资;中财大绿金院自主研发了ESG数据库和评价体系,区别于其他ESG评价体系,更客观合理地对上市公司进行ESG评价。

(三)中外ESG评价的比较

随着资本市场对绿色投资需求的增加,愈来愈多的机构开始研发基于ESG信息评级的产品,国内由于仍处于ESG发展初期,关于ESG框架体系的构建大多借鉴了国外评级机构的经验(见表1)。

结合上述内容,中外ESG评价体系的构建存在以下共性问题:一是由于对ESG理解不同,各机构指标设置存在一定的差异;二是各机构的评价方法及权重设置等存在一定的差异;三是各机构的评价结果受到企业信息披露的限制。不同评价体系对ESG评价的不一致,会使投资者难以准确评判公司ESG绩效,一定程度上降低了ESG评价的公众可信度和和社会影响力。

结合国内外各评价机构的发展现状,将中外ESG评价体系从指标设定、权重设置和数据来源三个方面重点分析。指标设定方面,国外机构极其重视物种多样性、人权、社区关系、反竞争、税收透明度等指标的选取,而国内机构则侧重于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处罚数据、监管部门处罚数据等指标、精准扶贫等指标以及社会舆情指标的选取。指标设置的差异也直接影响到各评价机构的权重设置,国内外评价机构针对行业特征设置权重的类型大概为:根据同一指标的行业重要性设置不同的权重,或根据基本ESG指标赋予权重,并根据特定的行业指标调整权重。数据来源方面,国外的评价机构多依赖上市公司公开数据以及从公司内部数据。除了收集上市公司公开的各种年报、可持续发展报告、ESG报告等,还引入了监管部门和社会评价的数据,由于没有强制披露的法律法规,网络舆情等社会评价对企业ESG发展情况的反映也不全面客观,评价机构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难以保障。

三、中外评价机构对我国商业银行ESG评价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绍

2021年,明晟对我国商业银行的ESG评价结果中工商银行、中国银行都上升一个档次。五大商行将支持乡村振兴作为了普惠金融的重要目标。截至2021年底,除中国建设银行之外的四大行的普惠型涉农贷款金额约2万亿元,相对于上年增长33.55%。中国工商银行2007年将绿色金融列为本行战略,依靠全国1.55万家“工行驿站”,服务客户及社会公众数量累计达4000余万人次;中国银行关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参与了多项重大绿色项目的国际融资,位列中资银行2021年彭博全球绿色贷款排行榜第一名;交通银行重视跨境贸易,根据交通银行发布的《2021年社会责任(ESG)报告》:交通银行参与了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海南自由贸易港和国家自贸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跨境贸易融资投放量累计339.6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4.52%;农业银行签署《负责任银行原则》,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农行方案”。

从同一评价主体的不同机构评价得分来看,6个ESG 评价机构的评定结果差异较大,未形成共识,包括评分结果,以及关键评价体系的指标设计、计算方法、权重设置等。从不同评价主体的同一机构评价得分来看,各商业银行的ESG评价也不尽相同。国外的ESG初期是作为一种投资工具诞生的,因此投资者的偏好会影响ESG评价体系的关注点,如美国ESG偏好具有低碳属性的信息科技、通信服务行业,因此这些行业的平均ESG评分相对较高,而国内的ESG将三个维度中的公司治理视为他们目前投资最看重的考量因素,因此不同行业的企业没有太多偏重,甚至还会因为它们较好的资本市场表现、较优异的社会贡献行为而给予高分。

(二)商业银行中外ESG评价差异原因

1.评价机构技术能力不同,评级结果相关性较低

由于ESG数据不具备传统财务数据的价值中立性,因此各评价机构对于ESG非财务信息的度量就依靠机构自身认知水平和数据处理能力,会造成不同机构对ESG主题的覆盖差异、指标度量差异、权重设置差异等,最终以评价得分差异展现。有学者研究证明,诸如晨星、富时罗素等较为通用的国外ESG评级机构倾向于对ESG表现较好的企业进行跟踪评价,且各机构评级结果的相关性在0.54左右,处于较低水平。国内商道融绿等评价机构的评级结果相关性约为0.26。可见,国内外评价机构间存在差异。结合以上研究与银行业的特征,中外评价机构对商业银行的评价结果自然不同。我国商道融绿更关心社会维度,在评价中更关注评价对象的社会责任和利益问题。而环境维度只考虑银行经营过程中的能源用量是否超标、温室气体排放量等因素,因此银行业的评分结果均处于中上水平,而国外评价机构考虑范围更广,将绿色金融业务对碳排放的影响也纳入评估内容,评分更严格,得分相比国内也较低。

2.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企业缺乏积极性

由于ESG整体框架及规章制度还在建设中,企业的投资理念也有待加强,因此我国的评分环境也相对宽容。在信息披露方面,我国ESG评价的信息来源多为上市公司的公開信息。环境信息以自愿为主、强制为辅,许多公司打着ESG的旗号进行“漂绿”,仅披露对自己有利的非财务信息。国外则要求强制披露ESG信息,对于拒不披露或披露虚假ESG信息的企业将进行处罚。因此,国外的披露环境更加严格,评分结果也更加严谨。此外,由于ESG评价全覆盖,这也激起了上市公司之间的竞争意识,为了更高的ESG评分,做出更多环境友好行为,投资更多绿色基金,为企业经济利益带来正面效应。

3.国内外文化背景不同,难以突出特色指标

ESG由国外学者研究提出,我国在借鉴国外ESG评价体系的过程中针对本土特色做出了适当的调整和补充,如对商业银行做出有利于“双碳目标”“双循环”发展的绿色金融行为都列示了具体指标,使得企业得分提高,整体行业的ESG评价也相应提高。“本土化”指标的建立推动了商业银行的积极性,ESG评价也成为了衡量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落实ESG理念效果的重要指标。2022年,各商业银行陆续出具了企业ESG报告,推出了绿色信贷的相关产品。

4.商业银行发展ESG的理念有所不同

我国商业银行进行ESG投资大多是根据政策引导,他们认为投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会成为评价企业ESG表现的重要标的,会给企业带来声誉和收益的双重回报。同时企业可以通过较好的ESG表现获得更多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和青睐,凭借良好的信用品质提高信贷质量,拓宽融资渠道和降低融资成本。他们的发展理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企业的ESG表现,反映到ESG评价结果上。欧美的ESG投资主要是基于投资者的需求,目的是以ESG指数的量化形式进行挑选投资,识别出更具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公司。因此,ESG发展理念的差异导致了国内外企业的努力方向不同,最终呈现出来的ESG表现及评价自然也不同。

四、构建我国ESG评价体系的建议

(一)倡导企业树立ESG理念,正面引导我国ESG发展

大力倡导企业树立ESG理念,让企业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制定战略的核心,督促企业ESG体系的建设,制定ESG專项计划和具体目标,做好制度的顶层设计,从战略高度推动ESG工作贯彻执行。应使企业认识到积极发展ESG将推动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以及绿色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推动企业价值、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全面提升。

(二)提升机构技术能力,确保指标全面性和准确性

第三方评价机构需为ESG生态系统中的企业和利益相关者提供专业的服务和保障,提高自身认知水平、ESG数据收集处理能力和评价结果的可靠度。全面性和准确性的提高可以利用划分行业,明确各行业特征,扩大指标范围,建立行业特色指标的方式来实现。我国许多评价机构都有关于行业指标的建设,如商道融绿根据不同行业ESG实质性因子加权计算,中诚信绿金有40多个ESG行业评级模型,润灵环球根据GICS68个行业分类中的56个行业设立了100多个指标。在此基础上,根据行业的特色在对指标进行完善。以银行业举例,评价机构可通过走访、问卷、调研等方式获取该银行诱导大众过度消费、投资以及普惠性助农贷款等数据,设立反映该银行在发展ESG、为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及可持续发展贡献程度的银行业特色指标。

(三)完善ESG信息披露制度和评价制度,拓宽信息渠道

制定ESG信息披露法律法规,要求企业披露ESG信息。对于评价制度的建立,各评价机构应该明确各等级之间的界限,各等级对应的分数要有明确的计算方法和扣分原因。对于等级低的企业也给出相应的提升建议和预警提示,从而提高ESG指导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关于ESG信息的搜集渠道,除公开信息外还可以问卷的形式获取产品使用体验,员工待遇等其他渠道信息或委托专业机构联系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询问相关未公开信息以填补自愿披露信息的不足。

(四)建立“本土化”特色指标

目前我国评价机构的指标设计中都有体现本土特色的评价指标,如中财绿金院社会维度的二级关键指标中设置了“扶贫及其他慈善”;商道融绿公司治理维度的三级指标中设置了“反腐败和贿赂、举报制度、纳税透明等”。中国特色ESG指标的设置使ESG评估结果更准确、更具代表性,评价机构应该时刻关注政策变动,及时调整指标和权重设置,使各企业做出的各类行为在评分上得以体现,将ESG的指导作用发挥到最大。

(责任编辑:张恩娟)

参考文献:

[1]安国俊,华超,张飞雄,郭沛源,王骏娴,苟明宇.碳中和目标下ESG体系对资本市场影响研究——基于不同行业的比较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2(3):48-61.

[2]黄世忠.ESG报告的“漂绿”与反“漂绿”[J].财会月刊,2022(1):3-11.

[3]李朝芳.基于信息流的存货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机制研究——以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为契机[J].财会通讯,2021(21):17-20+141.

[4]钱依森,桑晶,卢琬莹,李星,田金平,陈吕军.ESG研究进展及其在“双碳”目标下的新机遇[J].中国环境管理,2023,15(1):36-47.

[5]沈洪涛,李双怡,林虹慧,王徐.基于风险视角的ESG评级价值相关性再思考[J].财会月刊,2022(5):11-19.

[6]宋科,徐蕾,李振,王芳.ESG投资能够促进银行创造流动性吗?——兼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调节效应[J].金融研究,2022(2):61-79.

[7]宋一程.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商业银行ESG治理机制建设研究[J].海南金融,2021(12):59-67.

[8]吴雄剑,唐逸舟,孙立行,徐承志.ESG信息披露对中资美元债发行定价的影响[J].证券市场导报,2022(9):49-58.

[9]徐光华,卓瑶瑶,张艺萌,张佳怡.ESG信息披露会提高企业价值吗?[J].财会通讯,2022(4):33-37.

[10]杨皖苏,杨善林.中国情境下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大、中小型上市公司的对比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16,24(1):143-150.

[11]周方召,潘婉颖,付辉.上市公司ESG责任表现与机构投资者持股偏好——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科学决策,2020(11):15-41.

[12]王鹏.ESG视角下的公司债券信用评级[J].金融经济,2022(3):59-64.

[13]吴其珅.商业银行ESG信息披露制度及对其绿色发展路径的塑造——来自42家中国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J].北方金融,2023(3):61-66.

猜你喜欢
比较研究信息披露双碳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