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营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共生场”

2023-06-28 07:46陈婉云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摘 要:大单元教学是师生共生的“平台”。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以大单元教学为“工具”,营造阅读教学“共生场”,能促使师生互动,协同共生,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作者联系自身教学经验,以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舐犊情深”为例,阐述大单元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共生场”;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16-0020-03

引  言

《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倡导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以学习任务群为指引,明确学习主题,设计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设计以大单元、真实情境、学习任务为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建构听、说、读、写间的密切联系,促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发展语文素养。由此可见,大单元教学是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工具”。大单元教学是指以教材为基础,以整合教学内容为重点,以明确目标为指引,以大情境为抓手,以任务为关键,以实时评价为要点的完整的学习环节[1]。在此学习环节中,学生与教师积极互动,

发挥自主性,体验多样活动,顺其自然地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共生、学科素养的共生、语言与思维共生、师生的共生、读与写共生、积极评价与教学活动共生等,建构“共生场”,切实增强阅读教学效果。鉴于此,教师着力实施大单元教学,营造阅读教学的“共生场”。笔者以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舐犊情深”为例,详细阐述实施大单元教学的过程。

一、研读教材,关注单元的纵向联系,夯实共生基础

众所周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元的方式建构单元内容,设置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搭建了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指明了大单元教学的方向。各单元内容依据学生认知特点,逐步增加梯度,建构出纵向联系。大单元教学注重整合教学内容。单元间的纵向联系是教师进行大单元教学的依据。因此,在实施大单元教学时,教师要认真研读,关注单元的纵向联系,夯实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共生的基础。

例如,“体会感情”是阅读训练要素之一。自四年级起,教材围绕此训练要素,设置了八个单元,借此引导学生体会情感,表达看法和感受。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恰好是“体会感情”单元中的一个,其人文主题是“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情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指引下,教材安排了三篇课文以及相关的口语交际、词句段运用等模块。三篇文章依托不同事件,用质朴的语言歌颂母爱、父爱的伟大;“单元习作和口语交际”重在引导学生选择适宜材料,表达自己的真实看法和情感;“语文园地”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日积月累”旨在引导学生们就名人的勤俭节约表达自己的看法。依据单元的纵向联系,教师确定大单元教学要点:体会情感,表达自己,借此建构知识体系,促使学生逐步学习、发展。

二、素养指引,确立大单元教学目标,驱动素养共生

大单元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工具”。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大单元教学始终[2]。《课程标准》指明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要求教师做到“四维统一”。因此,在实施大单元教学时,教师以核心素养为指引,结合大单元教学要点,确立大单元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借此夯实学科素养共生基础。

结合大单元教学要点,教师先确定如此教学目标:

(1)透过文本场景、细节,感受浓浓深情;(2)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感受。在此目标的指导下,教师结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确立如下课堂教学目标。

语言运用:(1)积累语言材料,识读、书写生字;(2)探寻语言材料联系,掌握语言运用规律;(3)基于特定情境,选择适宜材料和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感受;(4)整合单元内容,建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进行语言实践。

思维能力:(1)想象、联想,建构具体画面,感受舐犊情深,丰富语言储备,建构积极情感;(2)品味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的句子,体会父母的不同爱子方式,品味父母之爱,条理清晰地表述自己的看法,发展逻辑思维能力;(3)体验语文实践活动,自主反思,提高思维品质。

审美能力:(1)诵读文本,想象画面,品味重点语句,感受父母之爱;(2)学习细节描写、插叙等手法,感受其在文本中的表达效果,体会语言之美;(3)回忆生活,书写“鼻子一酸”的经历,表达真实情感;(4)使用不同方式,表达对“舐犊情深”的理解。

文化自信:(1)品味语言,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感知亲情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体会父母爱子的不同方式,感受不同国家表达亲情的不同方式,尊重民族文化差异,热爱本民族传统文化。

三、创设情境,整合大单元教学内容,营造共生环境

情境认知理论表明,情境是个体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课程标准》反复提及大情境、真实情境等,展现了情境之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尤其明文要求教师在实施大单元教学时,创设真实的大情境。真实的大情境的创设是整合大单元教学内容的依据[3]。大单元教学内容是创设真实的大情境的参照。在实施大单元教学时,教师要创设真实的大情境,同时整合大单元教学内容,顺其自然地营造共生环境,催生多元共生。

“舐犊情深”是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灵魂”,是大单元教学的支撑。教师创设“舐犊情深”这一主题情境,在此情境中以阅读文本内容和现实生活为抓手,引导学生品味真实故事,使其感受到父母之爱的伟大。另外,教师还以阅读文本中的场景描写、细节描写等为重点,促使学生探寻父母不同的爱子方式,理解不管是母亲包容的爱,还是父亲严厉的爱,都是对孩子的爱,由此建构积极情感。立足于此,教师可以创设多样化的活动。例如,创设积累活动,引导学生摘抄文本中的好词好句,或关于父母之爱的格言;创设创作活动,引导学生迁移已有认知,结合自身经历,制作手抄报,用诗歌、散文等,歌颂父母之爱,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通过参与形式丰富的实践活动,学生会感受到父母之爱的伟大,树立孝敬父母的意识,用积极行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样可以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等多元共生,增强大单元教学效果。结合大情境和单元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教师继续研读单元内容,打破教材限制,挖掘课外阅读内容,如《背影》《荷叶母亲》等,丰富大单元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大量阅读,透过不同内容切实感受父母之爱。

四、设置任务,完善单元教学过程,催生多元共生

大任务催生多样的教学活动,推动大单元教学发展[4]。所以,在实施大单元教学之际,教师要设置大任务,并以此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创设教学活动,完善单元教学过程,催生多元共生,促使“共生场”得以有效建构。

(一)设计大任务

有效的大任务可以使学生在体验教学活动之际,顺其自然地达成预期目标,由此增强“共生场”的建构效果。大情境是教师设计大任务的指引。因此,教师应立足大任务的重要性,以真实情境为指引,结合教学目标,设计大任务。

纵观“舐犊情深”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会表达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同时,这三项内容的完成,便于学生深刻感知“舐犊情深”。对此,教师设计出三项大任务,即“这就是爱”“爱的不同表达”“学会表达爱”,借此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的共生,驱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逐一完成任务,达成预期目标。

(二)完善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是完成大任务的路径,也是建构阅读“共生场”的关键。在教学活动中,多种元素共生。对此,在大任务的作用下,教师结合具体内容创设相应活动,借此完善教学过程,驱动多种元素共生,顺利建构出阅读教学的“共生场”,增强阅读教学效果。例如,针对任务一,教师创设两项活动:“品母爱情深”和“悟父爱如山”。立足两项活动,教师继续创设其他活动,由此完善教学过程。下面以“品母爱深情”为例,详细阐述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任务

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实践证明,有效的教学情境具有诸多作用,如激发学生兴趣,展现教学内容等。课堂导入环节是创设教学情境的起点。同时,创设教学情境是导入课堂的良好方式。在实施大单元课堂教学时,教师联系大任务与教学内容,应用适宜方式,如语言表述、实物展示等,创设相应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自然而然地引出任务,助力学生增强学习针对性。

如“舐犊情深”中的任务一,以文章《慈母情深》为基础。作者在《慈母情深》中用动人的笔触从不同方面塑造了母亲形象,揭示了母亲对儿子宽容且无私的爱。基于文本内容,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直接在电子白板上播放微课,展现现实生活中诸如此类的真实场景。在观看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感受到母爱。立足学生的感受情况,教师直接进行引导:“母亲对子女的这种情感,就是母爱。”接着,教师展现《慈母情深》这篇文章,引导学生深入探寻作者笔下的母爱,了解到底什么是母爱。这样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展现了课堂教学任务,使学生获取了明确的学习方向,还使学生受到心灵滋养,初步感知母爱,为进行深入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因此形成文化与语言的共生,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建立文化自信,发展审美能力。

2.细读文本,完成任务

完成任务是大单元教学的重头戏,也是学生达成预期目标的必由之路[5]。细读文本是学生阅读文本的方式之一,便于学生深入剖析、品味文本语言,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浓浓深情。由此可见,细读文本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途径。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围绕学习任务,依据文本内容,应用适宜方式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实现教师与学生、语言与思维、学科素养等共生。

作者在《慈母情深》这篇文章中,借助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从细节入手,展现母亲对儿子的爱,凸显了母爱的深情。对此,教师以描写细节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教师可以先鼓勵学生自主诵读,再引导他们思考问题:“诵读这一内容时,自己的心情如何?”在此问题的作用下,大部分学生有感情地进行反复诵读,品味语句背后的情感,初步地建构文本认知。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诵读,发现这句话的特殊之处。教师把握时机,利用电子白板呈现遭受生活磨难的母亲形象,帮助学生增强认知。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使母亲变成了这样?”此时,学生联想到各种可能——为了儿子过上好日子、家庭生活的贫困等。然后,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展现作者的家庭生活信息,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借此让他们体会到母亲的不易及对儿子、家庭的无私奉献,感悟母亲的伟大。这样细读文本,不仅使学生深刻地认知了文本内容,体会到爱的内涵,完成学习任务,还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等,实现了多元共生,如素养共生、师生共生等,有利于增强“共生场”的建构效果。

3.实施评价,推动任务落地

教学评价是推动课堂教学发展的手段,大单元教学注重实时评价。在创设教学活动之际,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具体表现,及时地进行教学评价,促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活动,推动任务落地。

综观上文,在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不断提出问题。其实,所提出的问题都是以学生的阅读情况为基础的。如此使学生在了解自身阅读情况的基础上,继续体验其他活动,切实推动了任务落地。除了应用提问法进行教学评价外,教师还用赏识的眼睛关注学生,发现其良好表现,不吝惜赞赏,使其获得满足感,积极体验后续教学活动。

结  语

综上所述,有效实施大单元教学,可以建构出语文阅读教学的“共生场”。鉴于此,在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树立大单元教学观念,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情境、教学任务、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为重点,应用多样策略实施大单元教学,实现学科素养、语言与思维等共生,建构“共生场”,增强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王晓文.对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生作文辅导,2022(1):59-61.

倪凯颜.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路径: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J].小学语文教师,2021(10):69-73.

刘玉琦.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1(23):7-8.

邢聪慧.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1.

肖笛.深度学习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24):32-33.

作者简介:陈婉云(1984.8-),女,福建厦门人,

任教于福建省厦门市民立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大单元教学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以“类化”思维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