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树做朋友

2023-06-28 16:40葛萍萍叶舟莱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秘密叶子事物

葛萍萍 叶舟莱

中班的时候,孩子们对梧桐树和桃树进行过比较深入的探究,现在升入大班了,他们对树依然有着深厚的情感。近段时间,孩子们见到地上的落叶,总会忍不住拾起一片放在手上观察,猜测叶子的树妈妈是谁。丫丫说:“你们看,我捡到了一片好看的树叶,它像手掌一样,我猜是梧桐树的叶子。”清清说:“我这片叶子是椭圆形的,不是很大,应该是桂花树的叶子。”欢欢说:“我捡到的这片叶子颜色特别漂亮,不知道是什么树的叶子。”凡凡说:“什么时候老师能再带我们去幼儿园旁边的树林里探究树的秘密?我很想再去看看。”其他孩子也表示想再去看看树。

就想和树做朋友

葛老师发现孩子们对树有浓厚的兴趣,很想支持他们继续探究,但是在大班课程计划中没有关于树的内容,况且在中班时孩子们已经开展过两轮对相关树的探究,如果支持他们继续探究树,那么从哪个点切入才能提升他们的原有经验呢?于是,葛老师带着疑问找到了教研组长,教研组长组织大班教师进行讨论。

张老师:虽然大班课程计划里没有探究树的内容,但这个不是问题,课程计划本来就有留白,是可以调整的。

陈老师:在中班时,孩子们开展的两次关于树的活动都是针对一种树展开的,如桃树、梧桐树。现在到了大班,可以让孩子们去了解更多关于树的知识。

俞老师: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品质等方面,并不一定要求孩子掌握多少关于树的知识。

接着,葛老师根据教研组教师的意见,在班里开展了“探究树的秘密”活动。葛老师准备了很多探究树的工具,如放大镜、手电筒、望远镜等,还准备了笔、记录纸,期望孩子们能够通过探究发现树的更多秘密,并记录、分享自己的新发现,从而引发孩子们进行更深入的探究。但是事实和教师预想的不一样,只有少数孩子在利用工具探究树的秘密,大多数孩子根本没有按教师期望的做,他们一会儿抱抱树,一会儿爬到树上,一会儿拉拉树枝说是与树握手,一会儿跟树说悄悄话……

当时,葛老师试图把孩子们的兴趣引向探究树的秘密上,但孩子们说自己就是想和树做朋友。

更喜欢树了

教师本来是想顺应孩子们的兴趣,支持孩子们探究树的秘密,可孩子们更多地表现出想要和树亲近,把树当朋友。孩子的行为偏离了教师的预期,怎么办?葛老师又把自己的困惑带到了教研组,大家又一次开展了讨论。

叶老师:幼儿园的孩子多多少少都会有泛灵心理,他们把无生命的物体看作是有生命、有意向的,把它们当作伙伴。所以,孩子们想和树做朋友是正常的。

葛老师:通过现场观察,我发现孩子们似乎与树之间是有情感联系的。

郑老师:看来孩子们的关注点跟成人想象的不一样。既然孩子们想与树亲近,和树做朋友,那我们还是要尊重他们。之前,我们可能不够了解孩子的真实情感。

陈老师:我认为不妨就从“和树做朋友”入手,让孩子们充分地与树互动,这样可能更容易激发他们探究树的兴趣。

葛老师:我也有这个想法,但可以让孩子们做些什么呢?

张老师:孩子们想怎样与树互动,如何和树做朋友,这就要去问孩子们了。

于是,葛老师回到班里,组织孩子们讨论。葛老师问孩子们:“你们想用什么方式和树做朋友呢?”丁丁说:“我想给树拍张照。”茵茵说:“我想与很多树一起拍照。”攀攀说:“我想与树分享心中的秘密。”方方说:“我想了解树冠上藏着什么秘密。”慧慧说:“我想了解树有没有其他朋友。”……

根据孩子们的想法,葛老师带着照相机、望远镜等工具再次带孩子们来到树林里,这次她没有做指导,也没有提要求,而是放手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方式与树互动。

只见孩子们有的给树拍照,有的与树合影,有的用望远镜观察高处的树冠上有什么秘密,有的近距离观察树叶的样子,有的用触摸等方法比较各种树皮的异同,有的通过闻一闻等感受各种树散发出来的味道,有的开心地与树分享自己的秘密,有的静静地站在树下或趴在树干上听风吹过树后发出的声音……孩子们个个玩得不亦乐乎。

活动结束后,葛老师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收获和感受。欣欣特别激动地说:“老师,我刚才跟树说悄悄话,它好像发出‘呜呜的声音回应了我,我很开心!”辰辰说:“刚才树还跟我摆摆手呢!”堂堂说:“我给很多棵树拍了照,发现有的树很高,但树干有点细,有的树不怎么高,树干却很粗。”宽宽说:“我发现有的树有很大的树冠,有的树的树冠像一个三角形。我很喜欢去抱一抱、摸一摸树。”琪琪说:“我摸过好多棵树的树皮,发现有的树皮很光滑,有的树皮很粗糙。”丫丫说:“树枝摇摆的样子很可爱,就像在跟我招手一样。”欣欣说:“我越来越喜欢树了。”津津说:“我下次还要来玩,要带更多的工具来,了解树更多的秘密。”……

看来,通过和树做朋友的活动,孩子们对探究树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葛老师非常欣喜,她觉得孩子们已经处于一种积极的情感唤醒状态,这使他们的持续学习有了内驱力。葛老师便趁热打铁,准备了各种探究工具,除了放大镜、望远镜外,还有铲子、皮尺、手电筒等,带着孩子们再次来到树林进行探究。

大树有很多朋友

在孩子们探究树的过程中,葛老师发现他们的探究对象不仅仅是树本身了,他们对树周边的事物产生了好奇,如观察树旁边的小草、小花,关注长在树身上的苔藓,等等。面对突如其来的孩子们兴趣点的转移,葛老师又有点困惑了,本来是希望孩子们探究树的秘密,可他们却热衷于探究树周边的事物了,应该支持他们吗?葛老师带着困惑继续与教研組的教师们进行研讨。

葛老师:孩子们现在的探究兴趣点与原定的主题偏离了,怎么办?

俞老师:我觉得孩子们探究跟树有关的事物,其实并没有偏离主题。

叶老师:是的,我们不应该只从一个点去看事物,还要以更广的视角看事物的整体。其实树与树周边的一切就是一个整体。

陈老师:树和它周围的一草一花都有联系,而这些草和花与其他生物也有联系,它们的关系就像一张蜘蛛网一样,这就是大自然的生态网。

葛老师:那我可以借助这一契机,引发孩子们通过探究树的生态网感知大自然的生态关系。

同伴的一番话让葛老师茅塞顿开,同时她也在思考,是否需要组织一个集体教学活动,以引导孩子了解大自然的生态呢?

教研组的教师知道葛老师的这一想法后,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叶老师说:“之前孩子们已经跟树建立了情感,教师不需要强扭着他们去探究自己想让他们探究的事物,更应该遵循孩子們的意愿,应该放手。”郑老师说:“我认为组织任何活动都不应该以让孩子获得知识为目的,而要关注活动过程中孩子和周边事物的情感联结,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让孩子的学习更有意义。”

葛老师改变了之前想要组织一个集体教学活动的想法,继续带孩子们到树林里,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自由表征。从孩子们的表征中可以发现,他们不仅了解了树朋友的朋友,还体验到了大自然的生态关系。他们感受到了树的周围有很多生物,树是某些生物的家园,同时也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下面是孩子们某一次分享的实录。

久久:我看到一棵树的树枝上有一张大大的蜘蛛网。

琪琪:我发现香樟树树冠上有鸟窝,小鸟的家就在树上呢。

稳稳:我在桃树上看见了小飞虫、蝴蝶,它们都是桃树的朋友。

快快:我看到松鼠在树上跳来跳去。

辰辰:我看到树下面长了很多小花、小草。

羽羽:我用铲子扒开树下面的泥土,发现了蚯蚓,蚯蚓肯定是在帮树松土。

快快:原来树有很多很多朋友。

元元:树和我是朋友,和小鸟、小草、小飞虫也是朋友。

稳稳:树和小草、小飞虫是朋友,它们都是有关系的。

葛老师:你们觉得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元元:毛毛虫喜欢吃树上的叶子。

娴娴:香樟树的树冠很大,小鸟在那里做窝,就不容易被发现。

辰辰:树枝上很适合蜘蛛织网,并且树边上有很多蚊子和其他小虫子,蜘蛛肯定能捕捉到食物。

琪琪:松鼠喜欢吃果子,有的树上长了很多果子,可以供松鼠吃。

羽羽:我看见蝴蝶一动不动地停在树叶上,它肯定是在乘凉。

清清:我发现树下面的泥土是湿的,没有树的地方不下雨的时候泥土是干的,所以树下面的泥土里有蚯蚓,因为蚯蚓喜欢潮湿的地方。

葛老师:你们说说树跟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娴娴:我们幼儿园里有很多树,看上去很美。

清清:桂花树开的桂花让我们幼儿园变得香香的。

齐齐:夏天的时候,我们喜欢在树底下乘凉,因为树能为我们挡住阳光。

元元:树林里的气温要比其他地方低,因为阳光被树遮住了。

昊昊:我在一本绘本里看到过,说树林能为我们挡住风沙。

辰辰:我爸爸跟我讲过,树的根伸到地下,可以锁住泥土和水分,防止泥土流失。

葛老师和孩子们分享了绘本《树真好》,孩子们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了解到树除了能给动植物提供养分和栖息地以外,它也是人类的好朋友,能为人类带来很多美好。孩子们认识到,在爱护自己朋友的同时,也要爱护朋友的朋友。

希望一直和树做朋友

关于树的探究活动暂时告一段落,可葛老师发现孩子们对树的兴趣还很浓,他们不仅对树感兴趣,还对树周边的事物及大自然的生态感兴趣。葛老师认为,自然界确实值得孩子们持续探究,树及周边的事物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变化,如树会开花、结果、落叶、枯萎等。于是,葛老师与班里其他两位老师商讨如何支持孩子们对树及周边的大自然进行持续探究。

陈老师:孩子们既然对树及周边的事物兴趣这么浓厚,我们当然要支持他们进行持续探究。

俞老师:我也赞同支持孩子们继续探究,但时间上要持续多久才合适呢?

葛老师:我认为只要孩子们有兴趣就可以让他们一直探究下去。

陈老师:在时间安排上如何尽量做到与其他教学活动不冲突呢?

葛老师:探究树和周围事物的活动可以放在日常的生活环节,比如饭后散步,带孩子们去幼儿园的小树林观察、探究;也可以在班里开展“野趣日”活动时,带孩子们去幼儿园边上的树林进行观察、探究。

就这样,葛老师班里的孩子持续对树及周边的大自然进行观察、探究,葛老师还鼓励孩子们进行观察记录,经常组织他们分享自己的新发现。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观察、探究,孩子们的发现真不少。以下内容摘抄于孩子们的观察记录。

辰辰:我发现梧桐树在秋天开始掉皮了。

羽羽:我发现梧桐树在冬天的时候掉叶子了,幼儿园的斜坡上落满了树叶,踩在上面超级舒服。

琪琪:好奇怪呀!我发现香樟树到冬天都没有掉叶子,但它在春天会掉好多叶子,还长出了新叶子。

清清:冬天水杉树上的叶子都掉光了,松鼠就会跳到幼儿园门口那棵结满黄色果子的树上啃果子吃,我好几次看到掉在地上的果壳。

元元:我发现很多树都是在春天开花的,也有的树是在秋天开花的,比如桂花树就是秋天开花的。

娴娴:我知道也有一些桂花树是四季都会开花的。

昊昊:我发现春天的花有的开得早,有的开得晚,好像樱花开得比较早。

……

孩子们的探究记录被收录在全班孩子共同制作的《树的秘密》一书中。后来,葛老师还引导孩子们每人制作一本《我和树的故事》的折叠书,这些折叠书呈现在班级活动室外的走廊里,孩子们经常会与同伴、家长和教师分享自己和树的故事。

有一次,班里三位教师在一起议论了起来。陈老师说:“我觉得孩子们这样的状态很好,他们对树和自然界一直保有热爱之情。他们对树和自然界的感知,不是教师给的,而是自己亲身感知到的。”俞老师说:“孩子和树的故事都是孩子对树及其周边的事物的情感表达。我想,孩子们长大以后,回忆起这段经历,肯定会觉得很温暖,很有意义。”葛老师说:“是的,我们组织孩子活动不应该只关注探究的结果,应该从长远来看活动的意义,探究活动要与孩子的生活自然产生联系,能对孩子的生活产生更长远、更有意义的影响。”

猜你喜欢
秘密叶子事物
美好的事物
叶子
最后一片叶子(节选)
奇妙事物用心看
愿望树的秘密(二)
一见倾心的优雅——叶子
我心中的秘密
第十三章 进化的秘密!
Word Fun
TINY TIMES 3: A REAL 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