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达”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2023-06-28 12:20张振华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读思达小组合作小学数学

摘 要:“读思达”教学理念指的是集阅读、思考与表达为一体,强调通过教师合理引导和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找寻数学概念背后潜藏着的规律,进而实现知识内化与应用。“读思达”背景下,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学习方式进行高效数学学习,能够显著提升小组学习成效,为小组学习指明方向。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并指出不足,然后阐述在“读思达”背景下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并提出相应的学习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研究,能够为小组合作学习高效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读思达”;小学数学;小组合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16-0079-03

引  言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理念,小学生需要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还应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形成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培养思维能力、数学应用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在“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小组能够按照阅读、思考、表达一体化的方式,深入探究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实现知识内化,并在这一过程中提升小组合作学习能力。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需要积极改变教育理念,拓展教学思路,结合教材内容为学习小组创设合作学习环境;抛出问题,引导学习小组按照“读思达”的学习路径,分析并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由此实现阅读、思维、表达、应用以及合作等方面能力的綜合提升。

一、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现状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对小学生而言,小学数学知识抽象、复杂,学习难度、理解难度大,且无法快速实现知识内化并应用于实践中,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普遍较低。对此,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近年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各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符合当前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讨论,不仅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等[1]。

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保持学习热情,降低学习难度,但该学习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不尽如人意。以往数学课堂上学生以小组学习方式讨论问题,往往对问题研究感到无从下手,无法有效突破问题,阅读并理解问题内在要求,遑论整合课堂知识进行深入探究。教师对学习小组指导不充分,导致小组学习呈现无序化、低效能等问题,未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数学教学模式多样。对小学数学而言,教师需要把握中心问题,进行内容拓展,简化学习流程,降低学习难度,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具体实施方式为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抛出问题,结合以问题为导向的设计推动课堂开展。问题的解决主要由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教师从旁辅助。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能力向逻辑思维能力过渡的阶段,仅凭个人认知、理解,无法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形成较完善的研究逻辑,若缺乏教师的介入,小组合作学习便无法取得较好成效。

二、“读思达”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当前,各行各业都在倡导“合作共赢”。合作能力已成为社会评价优秀人才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成为推动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一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能在合作中掌握知识,实现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别于传统学习模式,该模式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改变了部分学校传统“重教轻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习数学,可整合学习小组学习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以集思广益的方式研究解题思路,畅想多种可能。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思维能得到发散,思维能力也可以得到发展。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共同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

“读思达”既是一种教学法,也是一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论,其含义为结合阅读、思考、表达三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这种方法强调将学生放置于学习主体地位,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小学生欠缺的是系统学习方法,以及教师的合理引导。“读思达”背景下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既是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也是在教学生熟练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路径不断实现自我提升。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改革引导下,吸收前沿教育理念,转变传统教学思维,以教学相长的方式,围绕“读思达”的要求,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2]。

三、“读思达”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有效阅读

阅读是“读思达”教学的基础环节,包括读情景、读问题、读图表等。部分学生缺乏阅读能力,表现为无法深度阅读题目内容,只能透过文字表面体会其真正表达的内容、含义,因此也就无法将阅读文本内容与所学知识联动解答。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准确阅读内容,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透过文字表面理解内涵,使学生真正读懂、读透文本内容,将文本内容与个人所学知识有效连接。教师在学生的基本数学阅读能力得到提升后,方可进行更深层次教学,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思考问题,综合分析问题的解决思路[3]。

以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知识为例。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书本知识,还要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阅读、解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阅读联动书本知识与生活中对应的数学问题,了解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内在要求,涉及的知识点等,为其后续阶段深层次思考、内容表达以及实际解题奠定基础。

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你们可以随便想一个数字。老师不需要计算,便能知道你们提出的数字究竟能不能被2、3、5同时整除。”听到教师的要求后,学习小组成员开动脑筋,纷纷向教师举手示意,说出一个个数字,验证教师所言是否准确。

学生A:“135。”教师不假思索地回答:“不能同时被2、3、5整除。”

学生B:“68。”教师笑着摇头:“不能同时被2、3、5整除。”

学生C:“120。”教师点头予以肯定:“120可以同时被2、3、5整除。”

在成员说出对应数字后,其他成员则在紧锣密鼓地计算同学回答的数字能否同时被2、3、5整除,计算得出的答案与教师回答一致。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纷纷向教師询问缘由。课堂教学便在学生高涨的求知欲中缓缓推进,学习小组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学习效率也会大幅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领会教师意图的过程便是高效阅读的过程。阅读题目要求,并按照题目要求举证,能为后续阶段思考与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二)抛出问题,引导思考

思考是“读思达”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是指在缜密阅读基础上,联动随堂教学知识以及既往知识、生活经验等充分思考。在思考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可以得到发展,思维模式也会逐渐完善。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着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问题为基础,要求学生阅读并循序渐进地思考,直指问题核心。教师需要整合正向思维方式与逆向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并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象化。

思考问题即是对数学信息的加工,学生归纳分析关键信息,结合已有数学知识,突破思考难点,构建系统知识框架。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猜想,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实现提出猜想、质疑猜想、验证猜想的研究,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提升其数学思考能力。

首先,教师设定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问题是连接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也是驱动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深度思考的催化剂。教师问题的设计与提出,需要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做铺垫,以浅显问题,引发深层思考。以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旋转”为例,教师可结合课堂互动,了解学生对课堂部分知识存在的认知误区,如习惯性地认为图形唯有转动超过一圈才算旋转。教师结合学生认知误区,提出三个核心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讨论和验证。第一个问题是“钟摆的运动是否属于旋转运动?旋转有哪些特征?”第二个问题是“观察钟表指针的旋转,说一说钟面指针转动方式是怎样的?”第三个问题是“是否可以确认钟摆是在做旋转运动?请说出原因。”通过思考这三个问题,学生能进一步掌握旋转的三要素,实现对全新知识的建构[4]。

在这一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教师所提问题的思考,实现了由无知到困惑再到明朗的认知状态的飞跃。在本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简短互动获知学生对随堂知识的认知误区,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环环相扣,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集思广益,思考旋转本质,由此分析得出旋转的三要素,改变了学生在学习之初产生的错误认知。

(三)小组合作,表达内容

表达是将信息向外输出。教师在“读思达”背景下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需要为学生营造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表达,使学生想说、敢说、会说。学生在组内讨论表达,一方面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个人对随堂知识点的认知,另一方面也能够真实反映出对随堂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教师灵活调整后续阶段的教学工作提供支持。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与思维模式,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研究问题并各抒己见,能够使学生在交流中了解他人思想,明晰个人不足,实现个人思维的完善。因此,教师要在“读思达”背景下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开口表达,启迪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

以人教版教材“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为例,经过半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本课基本数学知识。教师可以提问并要求小组讨论的方式,强化学生对随堂知识的认知,逐步实现对随堂知识的灵活应用。

教师提出问题:“宝妈妈拿出一大壶牛奶,牛奶一共有900毫升,宝妈妈将牛奶倒入3个奶瓶,假设每个奶瓶中的牛奶为x毫升,你能列式表达壶中还剩多少牛奶吗?”

学习小组就该问题进行讨论,仔细阅读问题内容,小组成员们字斟句酌地找出其中的关键内容——“900毫升”“3个奶瓶”“x毫升”“还剩”,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很快得出答案:“900-3x”。

接着,教师再次抛出问题:“x可以是哪些数,x<300和x>300,你们更认同哪一种看法?”并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而各学习小组展开头脑风暴,结合课堂知识以及个人理解,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在某个学习小组的讨论中,学生A说道:“我认为x<300是对的,总奶量是900毫升,每一个奶瓶的奶量是x毫升,那么x不可能超过300。”学生B表示肯定,并在此提出自己看法:“我认为x也可能等于300,因为x是300的话,3个奶瓶的奶量正好是900毫升,和大壶中的奶量一致。”学生C做补充:“所以x≤300,反正肯定不能大于300,因为大于300,3个奶瓶的奶量加起来就超过900毫升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本节课的教学知识点逐渐清晰。在教师的引导下,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通过学生的表达迎刃而解。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既收获了知识,实现了能力的提升,也进一步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魅力。

结  语

“读思达”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合理应用,对提升学生学习成效有积极意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赋予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阅读、思考和表达的权利,引导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开展,是实现数学知识教学走向素质教学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吴玉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思考[J].读与写,2020,17(36):157.

孙化民.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读与写,2022(8):117-118,121.

李朝峰,李丽,刘榆.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在案例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J].读写算(教研版),2015(5):316,319.

陈珊珊.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读与写,2022(25):210-212.

作者简介:张振华(1986.9-),男,福建莆田人,

任教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北高渡岑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曾被评为2017—2018学年北高镇“优秀教师”。

猜你喜欢
读思达小组合作小学数学
“读思达”教学法的数学学科实践
浅谈“读思达”教学法之思与行
营造“六和”数学课堂 彰显“读思达”魅力
“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探究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