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纾与严复翻译思想比较研究

2023-06-29 03:43洪璟玥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林纾严复比较研究

洪璟玥

内容摘要:林纾和严复都是清末杰出的翻译家。在处于相同的历史背景之下,两人的翻译观念和翻译实践既有相似点也有差别。林纾和严复的翻译作品对中国翻译做出来巨大贡献,林纾和严复都迈出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步伐。本文将通过对比林纾和严复的翻译思想、目的、方法等来填补相关研究的空缺,为更好地做好翻译工作提供新的启发。

关键词:林纾 严复 翻译思想 比较研究

林纾与严复作为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卓越翻译家,在翻译工作上有共同点也有差异。目前,对于林纾和严复的翻译思想已经有很多出色的研究了,但在比较研究上,将林纾和庞德翻译进行对比的比较多,而将严复和林纾合起来进行系统比较的较少。

本篇论文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将论述严复和林纾的生平经历和生活的历史背景,比较二人的语言能力和翻译目的,第二部分对比他们各自对翻译体裁和内容的选择以及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最后阐述二人各自的翻译方面受到的批评以及本身一系列局限性。

一.历史背景与翻译目的比较

林纾出生于福建,自小家境贫寒。家中虽没有很多书籍可供他学习,但他自幼发奋图强,在青少年时期便阅读过多种中国传统文学著作。1882年得举人之殊荣,在此期间结交了很多聪明有才华的朋友,林纾为人善良,乐于助人,曾将好友的孩子收养亲自教育。

林纾所处的历史背景是鸦片战争和甲午海战,那时的中国被迫打开了国门,遭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帝国主义将魔爪伸向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社会秩序混乱,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时也掀起了一波向西方学习的风尚。那时知识分子和统治阶层认为西方侵略者是依赖于自身发达的物质文明,因此国人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光电学、科学技术对等工科一类的。而林纾当时受到了梁启超等人领导的“小说革命”,他开始重新审视小说在思想启蒙和社会变革中的独特作用。他所处的阶段是前所未有的,文学系统还在孕育中,处在一个十分关键的阶段。因此林纾的几百种翻译是打开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思想的大门。

严复和林纾是同一时代的人,同样出生于福建,在中医世家长大,天资聪颖。少年时代在福州船政学堂学习,1877年前往英国学习海军,留学期间提高了他的英语水平,也同时拓宽了他的视野,更加直接地了解西方的思想文化,因此相较于林纾,严复更加系统地学习过外语基础知识,严复的英文语言掌握的更加扎实,而林纾基本不懂英语,所以只能依靠合译的方式,由合作者口译,然后林纾再进行加工。这一点上,林纾是否是一位翻译也备受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林纾的翻译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将严复和林纾的生平经历进行简要介绍,以便接下来能更加客观地对二人翻译进行比较分析。

严复同样也见证了甲午战败后中国被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看见了落后的国家就会挨打的事实。他和林纾都极具爱国情怀,回国后为改变屈辱的社会现状,严复成为维新派思想家,一边宣传变法思想,一边开始走上翻译之路,他的海外留学经历向中国人宣传了先进的政治、经济、教育、海军管理、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他被人赞扬为精通西学第一人。林纾和严复都反对废除帝制,认为社会的混乱无序就是因为缺乏皇帝的统治和引导。把民族复兴,强国富民的渴望寄托于尋找一位好皇帝身上,两人在政治思想层面还是比较保守和陈旧的。

两人在翻译的目的上有相似点也有些许不同。林纾和严复两人都希望通过翻译引进西方新思想来改革社会,试图救国图存,1901年林纾借翻译《黑奴吁天录》来向中国人民传达斗争观念,这部作品主要讲述的是美国黑奴的悲惨处境与斗争,林纾希望百姓能从黑奴的故事中激发斗争意识,反抗西方列强的侵略。除此之外,林纾还多次翻译了很多与政治相关的书籍,来达到爱国保种的政治目的。严复也通过将自己的政治观点融入译文,来宣传个人对于救国图存的态度和想法。来表达个人政治观点。他翻译的《天演论》,根据个人目的,对这本著作的内容进行了改动,但《天演论》的出现给中国社会造成了十分深刻的影响,其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给那时的百姓敲响了警钟,不去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就会被淘汰。无疑对人们的思想进行了强烈的冲击。

此外,除了自身的爱国情绪,他在政治方面所经历的不顺,如公车上书的失败,他选择了通过翻译来继续表达个人的政治观点。和严复相比,林纾进行翻译工作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赚钱,毕竟他乐于助人,接济朋友和个人生活开支都较大,因此通过翻译赚钱也是他的动力之一,尤其是翻译事业的后期。

二.翻译思想比较

林纾翻译了很多体裁书籍,包括传记、小说、散文等。也涉及了很多语种,如美国、日本、比利时、瑞士等。在写作风格上,他偏爱现实主义作品,如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系列现实主义作品。因为这些作品针砭时弊,真实的刻画了社会的面貌,这对于身处于政局动荡,社会不安的林纾来说,揭露社会真相和百姓痛苦对于促进社会变革在思想层面有着重大意义。

清末百姓大众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十分高深的著作对他们来说难度较高,因此小说则是宣传政治思想的不二之选,而在小说题材中,言情小说备受欢迎。在好友的合作下,林纾着手翻译了小仲马的《茶花女》,这部作品讲述了妓女玛格丽特与阿尔芒的爱情故事,首先妓女作为主角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比较传统封建的观念来说这是极大的冲击。小说主角在沦落风尘中,但内心却是一位纯洁善良的女人,冲击了人们长久以来对于妓女的偏见,两人之间的爱情跨越阶层,互相欣赏这一情节让长期被阶级限制的人们开始反思传统的爱情观和男女性别观念。林纾翻译的小说在融入个人观念的同时,男女平等思想、个性与自由、婚姻自由等这些先进思想潜移默化地冲击了中国人的保守观念。有利于解封群众思想,为社会变革奠定思想基础。

林纾在青少年时期饱读诗书,阅书2000余卷,其中文言文对他的翻译风格上有着很大影响。严复翻译的更多是西方的一些理论和思想观点,不借用小说故事主题来宣传政治观点,脱离故事的外衣,直接引入先进的思想。比如他翻了出名的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亚当斯密《原富》、赫胥黎的《天演论》等。《法意》宣传了西方对法治、自由、政治的观念,有利于中国社会提高法律意识和个人自由意识,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思想启蒙。《国富论》介绍了资本主义经济中财富的形成和分配,让中国人了解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和运作。《天演论》是他在英国留学阶段深受当时英国社会生物进化思潮的影响下所翻译的,也是他翻译中饱受关注的作品,这部作品介绍了赫胥黎对达尔文进化论的看法,这部作品有助于寻找中国衰败的原因,让人们从深层次来思考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群众清楚地意识到只有国家和民族强大,提高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才能在世界处于优势地位。

林纾对汉语的掌握和运用是很出色的,但不像严复出国学习过,所以英语水平很低,甚至没有。因此林纾的翻译基本都需要依靠合译者,由王寿昌等人将外文口述出来,林纾来整理和加工信息。所以因为无法直接接触原文,所以他的译文更多采用的是意译的方法,他将信息都转化成更加符合中国人的表达方式和阅读习惯,甚至很多时候意思和结构和原文本差异非常大,林纾并不是一个忠实于格式的翻译,反而亳有些许叛逆,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才能和创造力,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来创造了很多优秀的翻译作品。他和朋友一起翻译的小说多达180多部,让中国人见识到了托尔斯泰、雨果、小仲马、威廉莎士比亚、查尔斯狄更斯等文学大家的作品魅力。翻译的《茶花女》《迦茵小传》等都备受读者喜爱。

严复和林纾一样,同样不是一模一样去翻译原文,林纾用的是意译的方法,而严复经常会选择性的翻译,比如在《天演论》中,他选择了部分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主要翻译的是和中国社会能够挂钩的知识,这些理论对中国社会的变革有着重大意义。

林纾翻译比较依靠他个人的习惯和喜好,缺乏系统的翻译理论的支撑。而严复则提出了著名的“信、达、雅”三原则。“信”讲求的是忠实的翻译出原文内容,包括了基本含义、逻辑、风格、选词上的一致性。“达”是指译文阅读起来应该是通顺的,这要求了译者必须在完全正确掌握原文意思的基础上,才能融会贯通,将文章翻译成更加适合中国人阅读的作品。“雅”是指译文还应该具有文采,风格典雅。严复的“信、达、雅”翻译三原则至今对中国翻译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翻译批评与影响

林纾的翻译普遍存在漏译、删减和直接更改原意的问题,基本上大部分作品的翻译上都有这样的问题,因此在忠实于原作方面也受到了较多批评,被认为是不尊重原作,比较叛逆的表现。很多情况都是事出有因,他想要将自己的观念和想法注入译文中,来达成他的政治目的,推动社会变革的发展,虽然在他对原文进行改动时,失去了原文的部分的含义和魅力,但也赋予了其个人独一无二的新活力。

林纾的翻译生涯前期是充分活力和生机的,但随着社会无序的加剧,抱负在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得以实现,也没有看见中国实力实质上的飞跃,林纾反对辛亥革命,因为革命导致政局的动荡,对于一向推崇帝制的他,翻译生涯后期思想明显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所以大部分优秀翻译作品都是前期完成的,后期林纾不太重视社会效用,把目光放在稿费上,主要去完成翻译任务,因此后期翻译质量比不上前期,文字死板生硬,读起来比较生涩难懂。

同时,林纾的汉字功底是很不错的,但他不懂外文,无法独自完成翻译,因此也引发他算不算一位翻译家的争议。因此评判林纾的翻译,其实也牵涉了合译者的角色,一部作品的含义是否完全能传达正确很大程度和口译者的能力和喜好有关系。

严复也因相似问题来遭到批评,他也通过翻譯来阐述个人政治主张。他对译文进行删改,融入个人观点,同样被认为不够忠实,不对作者负责。他们采用这样的方法和所处的社会背景有着极大关系,在社会秩序混乱,政局动荡的时代,急于找到救国的方法,迫切想要解放民众思想,需要将和社会变革有关的理念注入译文,这也必然会导致无法和原文意思一模一样的情况。

此外,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三原则也因其局限性遭到批评,首先严复对“信、达、雅”并没有进行非常系统具体的阐释,因此这个翻译原则缺乏精确性,而且只是提出了好的翻译应该达到什么的效果,对于如何实现它,如果把握好三者关系,没有进行完整的解释。所以“信、达、雅”翻译标准更多只能成为提高翻译的方向和目标,并不能很具体地去指导翻译活动。而且严复本人在进行翻译时也没法完全遵循“信、达、雅”原则,译文在保持流畅优雅的过程中,很容易失去对原文忠实,平衡三者的难度是非常高的。

鸦片战争和甲午战败在打开中国国门的同时,也是新思想传入的开端。从闭关锁国开始,直到西方列强的侵略,这是长久以来新力量注入中国文化的时期。严复和林纾极具爱国热情,在中国遭受重创中,两人通过翻译西方作品将先进的西方观念引入中国,对民众思想解放和社会历史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林纾与严复因各自生平经历的不同,二人在翻译层面有共同点,也有些许差异。林纾和严复都利用译文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在翻译方法上,两人的译文文字读起来都很符合当时中国人的阅读习惯,采用意译的方法提高了文本的可读性,这对于当时文化素养不算很高的群众来说,是依据中国国情进行的更加有用的翻译方法。但林纾由于不会外语,因此无法独立从事翻译活动,翻译最终成果也受到了其他合译者的影响,把赞美和质疑都直接归在林纾身上也不合理,他的翻译作品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此外,林纾也没有像严复那样提出翻译标准。林纾主要翻译的是西方的文学作品,以小说为主,通过小说故事情节来宣扬西方先进观念,而严复翻译的是实学,比如进化论、社会学、经济学等,他从更加直接的方式来介绍西方的理论。

同样,二人也面临一些批评和质疑。他们的译文都存在删减和较大篇幅的改动,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是没有忠实于原文。与前期翻译作品相比,林纾后期翻译作品质量不是很高。严复的“信、达、雅”翻译影响深远,但也有其局限性,没有进行系统论述,缺乏精确性,而且难以具体地指导翻译实践。两人的翻译局限性也受到了时代背景的影响,虽然对两者翻译作品的认识离不开现代人的看法,但也应该用历史的眼光客观地审视他们的翻译成果,辩证他们的翻译贡献。

林纾和严复的翻译作品不仅仅是引入外国理论和知识,而且就译文本身,写作的构思、风格和艺术技巧等都对中国本土文学作品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繁荣和创新,影响了新文化运动。严复和林纾将多国优秀作品翻译到中国,开阔了国人的视野,冲击了封建思想,将中国置于先进文化网络中。进化论和平等理念加快了社会进步的进程,两人留下来的翻译观念和译文都为中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国兴.林纾文化身份的建构及对其翻译的影响[J].外国语文,2009(05):76-80.

[2]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曹明伦.论以忠实为取向的翻译标准——兼论严复的“信达雅”[J].中国翻译,2006(04):12-19.

[4]邓隽.从目的论管窥严复译《天演论》[M].上海翻译,2010(02):73-75.

[5]冯保善.严复传[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8.

[6]费小平.翻译的政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7]高惠群,乌传衮.翻译家严复传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8]郭延禮.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9]贺志刚.林纾和林纾的翻译[J].国外文学,2004(02):42-47.

[10]黄忠廉.重识严复的翻译思想[J].中国翻译,1998(02):1-3.

[11]黄忠廉.严复翻译思想的另一面[J].中国科技翻译,1998(04):19-20.

[12]梁林歆,许明武.“合而有益,译有所为”:国内合译研究现状探析[J].上海翻译,2019(04):28-33.

[13]吕小莉.从《黑奴吁天录》看林纾的翻译[J].文教资料,2012(05):10-14.

[14]林璋.解读严复“信达雅”[J].中国科技翻译,2000(04):1-4.

[15]贾文波.再释“信达雅”:“文本功能类型”视角[J].外语与翻译,2019(04):17-20.

[16]钱锺书.林纾的翻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7]苏桂宁.林译小说与林纾的文化选择[J].文学评论,2000(05):60-67.

[18]尚文鹏.论林纾“误译”的根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0(06):131-136.

[19]邵有学.翻译思想与翻译理论考辨[J].中国外语,2018(02):99-105.

[20]祝朝伟.“林纾与庞德翻译思想比较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03):78-82.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

猜你喜欢
林纾严复比较研究
严复“惟适之安”视域中的民主与科学
林纾当众烧借据
回望林纾:孝道、爱道与友道
外婆的荔枝,如何影响了林纾的人生观
拥抱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国学之真的寻求——论严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