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震庄学思想初探

2023-06-29 16:47毛国强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儒家小说

毛国强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黄震对《庄子》的肯定,提出了《庄子》一书是“千万世诙谐小说之祖”和胜于《老子》;第二部分论述黄震对《庄子》的否定,从儒家的视角对《庄子》进行批判,并称《庄子》是“乱世之书”;第三部分论述黄震通过对《庄子》的批评来维护和修正程朱理学。

关键词:黄震 庄学 小说 儒家 程朱理学

黄震,字东发,南宋庆元府(今浙江宁波)人,学者称於越先生,逝世后门人私谥曰文洁先生,生于宋宁宗嘉定六年(公元1213年),卒于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①。其事迹多见于《宋元学案》卷八十六《东发学案》等。

黄震的主要著作有《黄氏日抄》《古今纪要》等。《黄氏日抄》,现存九十四卷,前六十八卷系黄震阅读经、史、子、集诸书的札记,自六十九卷始为其文集,收录作者的奏札、申明等作品。《黄氏日抄》中卷五十五至卷五十八为《读诸子》篇,其卷五十五《读诸子一》中有《读庄子》一章文字,集中体现了黄震的庄学思想。

一.对《庄子》的肯定

1.提出《庄子》是“诙谐小说之祖”。黄震对《庄子》是极为激赏的。《读庄子》:“庄子以不羁之材,肆跌宕之说,创为不必有之人,设为不必有之物,造为天下所必无之事,用以眇末宇宙,戏薄圣贤,走弄百出,茫无定踪,固千万世诙谐小说之祖也。”②黄震对《庄子》的肯定体现了独特的眼光,他破天荒地指出《庄子》一书“固千万世诙谐小说之祖”,之前从没有人将《庄子》中的寓言故事看成是小说作品。“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③,指浅薄难登大雅之堂的言论,并没有后世实际的小说意义。最早有“小说”文体特征的说法出现在汉代。黄震将“小说”的概念引入到《庄子》作品中,并用于解释其中的寓言篇章,如此一来,赋予了《庄子》中寓言篇章新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清代的林云铭和胡文英加以发展申说,都是对黄震这一说法的继承和发展。事实上,《庄子》中的不少寓言故事确已远远不能为寓言概念所范围,而应该把他们作为早期的小说作品来看待④。

黄震对《庄子》的评价继承和发展了稍早于他的同乡前贤高似孙的观点。高似孙《子略》卷二:“是以其说意空一尘,倜傥峻拔,无一毫蹈袭沿仍之陋。极天之荒,穷人之伪,放肆迆演,如长江大河,衮衮灌注,泛滥乎天下。又如万籁怒号,澎湃汹涌,声沉影灭,不可控搏。率以荒怪诡诞,狂肆虚眇,不近人情之说,瞽乱而自呼。至于法度森严,文辞隽健,自作瑰新,亦一代之奇才乎!”从《子略》中可以看出,高似孙对《庄子》的评价是很高的。尤其是称《庄子》“意空一尘,倜傥峻拔”“极天之荒,穷人之伪”,称《庄子》之文如滚滚的长江黄河之水,如汹涌怒号的波涛等,实乃一代奇才。黄震《读庄子》中称《庄子》“以不羁之材,肆跌宕之说”“走弄百出,茫无定宗”等,实是对高似孙评价的继承概括,唯黄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千万世诙谐小说之祖”却是亘古未有的新提法。宋代学者论述《庄子》,往往义理与文笔并重,从他们两人的评价中可见一斑。

2.认为《庄子》胜于《老子》。《读庄子》:“然时有出于正论者,所见反過老子,老子之说可录者不过卑退自全,庄生之说可录者,往往明白中节。”黄震在这里对《老子》和《庄子》一书进行了对比,提出了他所认为的庄子所见超过老子的观点。黄震认为《庄子》中“时有出于正论者”,《老子》中只是“卑退自全”,也就是说《老子》一书中真正可以称道的不过是保全自己的言论,而《庄子》一书中有许多文字是能够抓住核心的。当然这些话是建立在儒家的视角下,《庄子》一书中还有一些能够切合儒家的正论,而《老子》中则鲜有这些言论。黄震站在儒家角度所读的“正论”,鲜明地体现了他的以儒释道即以儒释庄的倾向。

二.对《庄子》的否定

1.以儒家的视角对庄子进行批评。黄震在《读庄子》中举出了11条以儒读庄标准下《庄子》中“明白中节”的文字:

内篇中有以下四条文字:

①为善无近名,缘督以为经。(《养生主》)

②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

③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

④尅核之至,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以上三条出自《人间世》)

外篇中有相关五条:

①粗而不可不陈者,法也;亲而不可不广者,仁也;节而不可不损者,礼也;一而不可不易者,道也。(《在宥》)

②爱人利物之谓仁。(《天地》)

③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

④夫尊卑先后,天地之行也,故圣人取象焉。

⑤宗庙尚亲,朝廷尚尊,乡党尚齿,行事尚贤。(以上三条出自《天道》)

杂篇中有以下两条:

①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让王》)

②贵贱之分,在行事之美恶。平为福,有余为害,物莫不然,而财其尤甚者也。(《盗跖》)

从黄震自《庄子》中挑选出来的“明白中节”的文字来看,他完全是站在儒家的立场上来评判庄子的,这十一条文字基本反映出的都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核心立场。其实,黄震从《庄子》中挑选出来的这十一条文字,正是他独特的以儒释庄思想的真实反映。黄震在阅读《庄子》的过程中,始终是以儒家的思想考量《庄子》,审视《庄子》的。黄宗羲说:“当宋季之时,吾东浙狂慧充斥,慈湖之流弊极矣,果斋、文洁(黄震)不得不起而救之。然果斋之气魄不能及文洁,而《日抄》之作折衷诸儒,即于考亭亦不肯苟同,其所自得者深也。今但言文洁之上接考亭,岂知言哉!”(《宋元学案》卷八十六)诚然,黄震虽然学宗朱熹(考亭),但对朱熹的学说却不是全盘接受和认可,而是在朱熹学说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并进一步发展。

黄震对庄老关系的评价也多是受了高似孙的影响。《子略》卷二:“《道德》三千言,辞絜旨谥,澹然六经之外,其用则《易》也。庄周则不然,浚涤沉潜,若老于元者,而泓峥萧瑟,乃欲超遥于老氏之表。”高似孙认为《老子》的作用与《易》大体相同,而《庄子》却不仅仅如此,是“欲超遥于老氏之表”。其后黄震在《读庄子》中也认为《庄子》“时有出于正论者,所见反过老子”,在《庄子》优于《老子》的这个结论上,黄震和高似孙是一致的。虽然对于《庄子》优于《老子》的原因他们各自看法不同,但不得不说,黄震的庄学观深受了高似孙的影响,这一点是确定的。

2.《庄子》是“乱世之书”。《读庄子》:“《庄子》之可录者固过于《老子》,然其悖理者则又甚于《老子》……《庄子》,乱世之书也。其所以变乱天下之常者,不过借天下之不常以乱其常。”黄震认为《庄子》值得称赞的文字篇章固然多于《老子》一书,但同时《庄子》一书的危害和违背常理的地方也是远远超过《老子》一书的。黄震之所以认为《庄子》是乱世之书,原因在于“其所以变乱天下之常者,不过借天下之不常以乱其常”,就是通过一些不常见的现象进而以偏概全地得出一些结论,去验证常见的事例。而且黄震进一步指出,庄周这种通过以偏概全的思维方法推导出来的结论是“是即非,非即是”“人不必有才,心不必有知”等说法,会让人们混淆了是和非的不同,否定了才和知的作用,根本是一派胡言,只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至于他所说的至人“入水不濡”“入火不焦”等等,则更是“天下所必无之理”,连“童子犹将笑之”,而当今的“老师宿儒”却往往为其说所惑,这不是更值得悲哀的吗?在这里,黄震看到了《庄子》在当时社会的巨大影响力,以及人们受其负面作用的影响之深,这是他坚决反对的。

宋代诸儒对庄子的批判比较严厉,尤其以叶适批判庄子的言论最为激烈。黄震对庄子的否定吸收了叶适的观点。“盖尝反覆其书而深悲之。嗟夫!庄周者,不得志于当世而放意于狂言……虽然,诸子之书,害小而已息;庄周之书,祸大而长存……不幸而有庄周之辞焉,则其流患于天下盖未已也,呜呼!”⑤黄震对叶适之学虽多有不满,然而在对庄子的批判问题上,倒是深受叶适观点的影响,也对其观点深为推崇。他盛赞叶适此番言论为“理义之精到,文辞之精切,前无古人,后无作者。”可以看出,黄震对庄子的批判是在叶适观点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此外,黄震对《庄子》的批判不仅在于《庄子》一书中本身文本内容的有害,更多的是后世学庄之人对其中思想解读后的所作所为的批判,而且是针对于当时的社会和学风所言的,与当时的空谈义理、佛禅盛行而带来了巨大危害的社会背景有很大的关系。

三.《庄子》与程朱理学的关系

侯外庐认为黄震既是程朱理学的继承者,又是程朱理学的修正者,这个说法是非常精准的。黄震深处南宋程朱理学盛行的大背景下,是程朱理学的坚定维护者。体现在《庄子》方面,黄震通过批判《庄子》中的部分思想来坚定地维护程朱理学;同时,他也通过对《庄子》的批评,来对程朱理学中的部分思想加以批评和修正。

1.黄震是程朱理学的继承者,他通过不遗余力地批判《庄子》来维护程朱理学。

①《黄氏日抄》卷二:(谢良佐)谓“知者未能无意。”窃疑此亦佛氏“绝意念”之说。若夫子本意,不过谓知者知仁之为美,慕而行之耳。异端之说皆从庄子寓言“死灰其心”一语来,近世诸儒或慕其高而言之,然人决不能无心,心绝不能无意。(《读论语》)

②《黄氏日抄》卷八十六:至于斋心服形之老庄,一涨而为坐脱立忘之禅学,始瞑目株坐,日夜仇视其心而禁治之。及治之愈急而心愈乱,则曰:“易伏猛兽,难降寸心。”呜呼!人之有心犹家之有主也,家有主反禁切之,使一不得有为。(《省斋记》)

③《黄氏日抄》卷五:禅学源于庄列滑稽戏剧、肆无忌惮之语,惧理之形彼丑谬,而凡圣贤经传之言理者,皆害己之具也。(《读尚书》)

黄震称《庄子》的学说为“异端之说”,并说“知者未能无意”从根本上还是来源于《庄子》的寓言故事,现在却有很多人仰慕这种异端学说。同时又认为佛禅思想也多受到《庄子》思想的影响,真正的圣贤经传对于《庄子》以及佛禅思想都是非常谨慎的。总的来看,黄震是站在儒家政治伦理的立场上来评判诸子学说的,故而对诸子之说多持贬斥态度,而他辩驳诸子之非,重点就在抨击佛、老、庄之说。

①《黄氏日抄》卷五十五:夫圣人之治天下,君臣、父子以相生,桑麻、谷粟以相养,其义在六经,其用在民生日用之常,如此而已耳。自周衰,天下亂,诸子峰起,争立异说,而各以祸其人之国……孔子不语怪、力、乱、神,诸子之所语者,怪而已。古语有云:“君子道其常,小人道其变。”诸子之所道者,变而已。自庄、列以来,无一不然,于是汩天下之正理,惑生民之耳目。

②《黄氏日抄》卷八十二:周室既衰,学校既废,上无与主张,下无与讲习,士始分裂而四出……不得志于当世者,外此道而为横议,则为老聃之清虚,则为庄列之寓言,则为邹衍之诬诞。凡皆道之不明故也……不得志于当世者,其说虽高而祸乃及于万世。

黄震视儒家之道为常道、正道,以为皆切于实用;而诸子之说,多荒诞不经,祸国殃民。他在文章中明确提出,诸子学说是周室衰微、王道不行的产物,其用于世者则创为“功名”,不得志于世者则流为“横议”。“功名”之学为害虽烈,但不过一时;“横议”之学空虚无实,却祸即后世。诸子学说不管是用于“功名”还是用于“横议”,都会对社会产生非常坏的影响,真正治理天下需要的还是儒家学说。

宋代理学家普遍认为,要弘扬圣人之道,须责无旁贷地排除“异端”。而宋儒所言的“异端”,多指佛、老、庄等。朱熹曾说:“正道不明,而异端肆行,周、孔之教将遂绝矣。”而作为儒家学者的黄震,也坚信孔子之说乃是正道,他积极地通过批判庄子等“异端”来维护程朱理学。尤其是对《庄子》的批判,鲜明地体现了黄震对于程朱理学的支持。

2.黄震也是程朱理学的修正者,他通过批评《庄子》来批评和修正程朱理学。

①《庄子·内篇·大宗师》: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②《黄氏日抄》卷二十五:道者,日用事物当行之理,皆性之德而具于心,无物不有,无时不然。所以不可须臾离也。若其可离,则为外物而非道矣。

黄震主张道不离器,道在器中,反对离开形下之器去追求形上之道。黄震所谓道即体现为日常的政治伦理和民生日用,极力反对那种离开现实事物的空虚之道。⑥

黄震对老庄的评价实际上是否定了老庄思想中“道”先天地生的观点,代之以“道”在事中的看法。而朱熹多次言及的“理”(即道)在事先,与老庄中关于“道”先天地生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因此,黄震对于老庄“道”先天地生的批判,即是对朱熹“理”在事中的反对。在这里,对庄子部分思想的批判,成了黄震对程朱理学部分思想修正的一个中介。

总的来看,本文通过对《黄氏日抄》中相关文段的梳理分析了黄震的庄学思想,黄震对于《庄子》的思想既有肯定,又有否定,这些观点多是受了朱熹、叶适、高似孙等前人观点的影响,黄震加以继承和发展,同时这些观点的提出和时代背景以及对程朱理学的态度也有很大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张如安.南宋宁波文化史,上册,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

[2][宋]黄震著,张伟、何忠礼主编.黄震全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

[3]张伟.黄震与东发学派,人民出版社,2003年.

[4]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

[5][宋]高似孙著,顾颉刚校.子略,开明书店,1933年.

[6][宋]叶适著,李哲夫等点校.叶适集,中华书局,1961年.

[7]方勇.庄子学史,人民出版社,2008年.

注 释

①张伟.黄震与东发学派,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9页.

②[宋]黄震著,张伟、何忠礼主编.黄震全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738页.

③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812页.

④方勇.庄子学史,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二册,209页.

⑤[宋]叶适著,李哲夫等点校.叶适集,中华书局,1961年,第712页.

⑥张如安.南宋宁波文化史,上册,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77页.

(作者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儒家小说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明代围棋与小说
民主抑或王道:儒家与现代秩序的追问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