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探索
——以新闻“活动·探究”单元为例

2023-06-29 03:43翁楠浙江省杭州市采荷实验学校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3年16期
关键词:特写选题笔者

翁楠∣浙江省杭州市采荷实验学校

项目化学习是当前教育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强调“真实情境、复杂问题、专业设计、合作完成、成果导向及评价跟进”[1],它以问题为驱动,注重持续性的深入探究学习。其实施常用的六个阶段包括:入项活动、知识与能力建构、探索与形成成果、评论与修订、公开成果、反思与评价[2]。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新闻“活动·探究”单元(以下简称“新闻单元”)设计了活动任务单,下设三个任务:新闻阅读、新闻采访、新闻写作。三个任务既有阶段性,又是一个整体,它们密切相关,螺旋递进。以项目化学习方式开展新闻单元教学,能够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了解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评论等不同体裁的内容和特点,熟悉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新闻写作任务,从而加深对新闻知识的掌握。基于此,笔者进行了教学实践,下面详细阐述。

一、入项活动:创设真实情境,驱动教学开展

项目化学习注重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以驱动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其主动投入学习。笔者结合学校校庆,设置了以下教学情境及驱动性任务。

在这灿烂的十月,我校迎来校庆。届时,同学们将作为东道主,参与到新闻采访、写作以及小报编辑等一系列宣传、报道工作中。校庆结束后,每班将选出六份小报,作为礼物献给学校。学校语文组将搜集整理各班优秀作品,让家长、老师投票选出十佳小报,并在微信公众号上刊登。

校庆持续时间长,活动内容丰富,学生参与面很广。将新闻单元教学与校庆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多向度的探索空间。

为完成驱动性任务,交出令人满意的成果,学生需要思考“我该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要学什么”“我会遇到哪些问题”“我该如何解决”等。在学生思考的时候,笔者适时引导他们进行头脑风暴,并顺势提出问题:“要制作完成一份优秀的小报,我们需要做哪些事情?”学生积极参与、热烈讨论,并拟定了一份《小报制作任务单》(如表1所示)。

表1 小报制作任务单

根据学生制作的任务单,笔者又适时提出了如下三个问题。

(1)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评论这些文体的区别在哪?如何进行写作?

(2)如何选题?怎样实现报道角度多元化?

(3)采访提纲怎样列?在实际生活中,怎样进行采访?

在一系列真实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脑海中逐渐形成了一条清晰的新闻采写脉络:确定新闻选题—理清采访思路—设计采访提纲—记录采访要点—整理新闻素材—完成新闻写作—进行报纸编辑。在这一过程中,“做”和“学”是不可分割的,学生在做的同时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既学到了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评论等新闻文体知识,又提升了新闻采访、新闻摄影、报纸版面设计等实践能力。笔者以这一学习项目撬动整个新闻单元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尽可能地让学生像真正的新闻工作者一样进行决策、思考与实践。

二、知识与能力建构:立足新闻体裁,生发学生学习

(一)以真实材料开展阅读教学

新闻阅读是整个单元的教学基础。《“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案例解读(2018版)·初中语文》(以下简称“《案例解读》”)中写道:“在本单元中,阅读的目的是更好地完成单元活动,因为这里的阅读应该是‘为了活动’‘在活动中’完成的,而非指向单篇文本(或单一知识)的结论。”新闻单元共选六篇文章,都是具有较高写作水平的、典范的新闻作品,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学习,掌握不同新闻体裁在语言、结构、写法等方面的不同特点。

结合真实的新闻阅读实践可知,阅读新闻的目的之一在于了解事件,对此进行教学的关键是指导学生快速准确地把握事件,这涉及浏览和跳读两种阅读策略。在阅读新闻时,通过把握标题、导语快速了解事件,即浏览;但也有很多新闻标题和导语并不是概括式的,这时就可以采用跳读策略,即快速搜索信息,把握关键语句。此外,真正高质量的阅读,还要能够在了解新闻事件的基础上判断新闻的价值、识别新闻的真伪。基于以上想法,笔者重新定位新闻阅读教学:在新闻基础知识的学习上,更多地加入新闻阅读方法、新闻精神、思辨性阅读、辨别媒体新闻的真伪等内容。基于此,笔者设计了一堂基于真实情境的新闻阅读指导课。

1.课前发放关于“国庆”新闻报道的真实材料

材料一(消息):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国庆佳节,神州大地万众欢腾,首都北京花团锦簇。天安门城楼更显庄严雄伟,城楼红墙正中悬挂着毛泽东同志的巨幅彩色画像。天安门广场上,大型“红飘带”主题景观庄重、灵动……

——节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通讯):“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国庆七十周年阅兵纪实

恢宏激昂的阅兵式号角骤然响起,激昂澎湃的分列式进行曲汇成震天撼地的交响……

——节选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通讯):帅气!富阳小伙驾驶直升机受阅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我们全家人第一次在国庆聚会,都很高兴。”68岁的老夏热络地招呼着来客,难掩笑意——小儿子邵夏勤就在阅兵典礼的现场,是空中梯队的一员……

——节选自《钱江晚报》

材料四(新闻评论):奋斗的史诗复兴的伟力——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

……时代大潮滚滚向前,复兴伟力不可阻挡。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

——节选自《人民日报》

发放四则新闻材料旨在让学生通过群文阅读,比较新闻的不同体裁在报道内容和写作手法上的异同,提炼新闻的共性特征,辨析消息、通讯、新闻评论的特点,形成阅读、写作不同文体新闻的主要策略,以此建构新闻知识体系,为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2.设计多个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新闻阅读能力

【读事件】

学习任务一:门卫师傅很想从报纸上了解国庆典礼的盛况,但找不到10月1日的报纸。请阅读材料一,为他转述“国庆盛典”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这一学习任务的设计,意在指导学生从标题、导语和一些总起句、总结句、概括句中快速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同时,“转述”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契合该单元的口语交际活动。

【读感受】

学习任务二: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思考强烈的“读者感受”从何而来。

完成学习任务二时,学生可以学习作者从修辞手法、正侧面描写、议论抒情、背景补充等方面组织呈现客观事实,增加读者丰富体验的写法。这能帮助学生学会区别消息和通讯的写作特点。

【读态度】

学习任务三:出示《钱江晚报》和《光明日报》的报纸定位,思考媒体的立场倾向是否违背了新闻的客观性原则。

笔者认为,新闻阅读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相较于了解新闻事实、掌握新闻文体知识,更重要的是分清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客观叙述和主观态度;相较于分析新闻语言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关键字词体会作者的立场态度;相较于学习新闻的写法,更重要的是分析作者的表达技巧是怎样为新闻传播服务的。学习任务三旨在让学生明确不同的报纸媒体有不同的定位,有自己的立场态度和读者群。新闻事实是客观的,但报道新闻的媒体却有主观倾向。事件本身不是新闻报道的最主要目的,带有媒体立场而传播开来的内容才是真正具有价值的新闻。

(二)以过程指导落实活动教学

选题和采访是新闻单元教学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它是完成新闻写作的前提,可通过活动探究的方式进行。以“活动”为中心,能够使学生更真实地参与教学之中,真正提高综合素养。

1.新闻选题的过程指导

笔者先以真实新闻作品为参照,设计学习任务四,引导学生从专业媒体的报道中学习经验,激发选题的灵感。

学习任务四:课前完成“我心目中的七十周年”国庆报道优秀选题榜单Top 5,从专业报纸等媒体的报道中分析选题角度和报道效果。之后,进行小组合作,结合“国庆七十周年”优秀选题榜单,选择一组关于该专题不同角度的选题,说明角度并分析其新闻价值。

此学习任务的主旨有两点:一是在感受选题角度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理性概括,总结出一般的选题规律和方法;二是从衡量新闻价值的要素角度出发,强化学生在选题时应明确新闻价值的认识。

接着,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国庆七十周年”报道的选题经验,就“校庆”这一话题进行不同角度的选题实践。然后通过互评互议,引导学生从新闻价值的角度对其他小组的选题进行点评,使其树立读者意识。最后,各小组根据意见进行修改,并评选出最优秀的五个选题。

整个过程基于新闻阅读知识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形成体验、确立新闻选题的方法,并在交流合作中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2.新闻采访的过程指导

新闻采访是整个新闻单元中活动性最强、操作难度最大的环节。拟定一个好的采访提纲,对顺利推进采访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也对“教师的指导”与“学生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笔者引导学生在课前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新闻采访指导以及与教材配套的《作业本》上的相关内容,了解拟定新闻采访提纲的基本流程与准则,观看专业记者从新闻采访实战角度出发讲解新闻采访注意事项的视频,获取对新闻采访的主观认知。课中,笔者先引导学生在交流与探讨中逐渐明晰拟定新闻采访提纲应注意的要点,再引导学生承接新闻选题,进行采访提纲拟定的实战演练,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笔者还有意将课堂延伸至生活,引导学生课后进行一次真正的有价值的采访。

(三)以量表评价开展写作教学

关于新闻写作,教材将写一则消息作为必做任务,将新闻的其他体裁写作作为自选任务。这就使学生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如同一小组内文字功底好的学生可以选择新闻特写和通讯,逻辑严密、善于思考的学生可以尝试撰写新闻评论。那么,对学生群体同时进行的多种类型写作,教师要如何进行指导呢?一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六篇新闻作品,因为读写能力形成的必由路径之一就是模仿。二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评价量表,让学生明确每一步怎么做。以新闻特写写作为例,特写是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生动感人、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并予以“放大”。但学生的困惑点在于,如何将瞬间动作“延长”“放大”。在课堂上,笔者与学生讨论新闻特写《“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如何做到将瞬间动作“延长”“放大”的,并共同制订了新闻特写评价表(如表2所示)。

表2 新闻特写评价表

值得注意的是,在撰写新闻特写时,学生往往会以散文的形式来讲述事件。这时,教师就要提醒学生新闻报道应当以旁观者视角进行,要让学生形成必要的主体意识、交流意识和读者意识,以使撰写的新闻特写更符合新闻真实、客观的特点。

再以通讯写作为例,通讯更注重描写细节、展现场景。通讯中的细节描写和场景再现,这些用文字形成的画面与小说创作中的画面场景一样,可以给读者想象和体味的空间。但是新闻报道所使用的每个细节、每个场面、每个引语必须是事实,是对事实的选择和描述。基于此,笔者尝试和学生一起制订了新闻报道中的“场景再现”记录表(如表3所示)。

表3 新闻报道中的“场景再现”记录表

这两个表虽有很多欠缺的地方,但笔者希望通过量表评价的方式更有效地驱动和评价学生活动。正如《案例解读》中写的:“评价能够有效驱动学生的活动,把活动中的语文要素以评分规则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能够有效指向语文学习活动中能力要素的达成……评价规则的设定既是对活动探究任务的深入理解,更是有效评价任务达成的依据。”

三、成果、反思与评价:激发学生动力,注重教学评价

小报既是一种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也是对学生采访、写作活动的柔性、自省式的检测方式。公开展示自己的作品,不仅能让学生更有仪式感和获得感,使学习变得更有动力,而且能让学生再次回顾自己的项目历程,促进反思,让所学知识变得可视与易于讨论,使整个项目变得更具真实性。在此次新闻单元的学习中,学生表现出了学习的主人翁状态:倾听他人观点并给出回应性思考;接受多样的观点并用友好方式表达;主动说不懂并向老师、同伴寻求帮助;对同组的文章进行多次讨论、提出建议、进行修改;在整个单元学习结束后,反思先前采访的分工与合作是否合理,采写的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评论的质量如何等。

新闻单元将学习成果评价内嵌在活动过程中,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强调评价的导向、反馈、调节、改进、激励等功能。在整个单元学习过程中,一方面,笔者注重过程性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活动过程中实践能力、媒介素养、听说读写等能力的提升,注重对求真求实、正义感、责任感等新闻精神的培养。另一方面,为了丰富评价方式,笔者增加了新的评价主体。如与学校团委合作,利用广播站和微信公众号,为学生提供真实参与新闻报道的机会。这对学生是一种极大的肯定,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新闻的理解和认识,使其在实践中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综上,项目化学习背景下对新闻单元教学的实践探索,旨在通过把握教材编写特点与新闻文体特点开展活动,让学生不仅能获得陈述性知识,还能获得顺利完成生活实践活动所需要的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理解和运用知识,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笔者将继续探索语文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开展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为他们提供更广阔、多向度的探索空间,提纲挈领地引导他们持续思考、自我探究。

猜你喜欢
特写选题笔者
老师,别走……
从特写到长镜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电视新闻特写的采访与写作研究
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