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中医护理研究进展

2023-06-29 02:15张旭杰曾丽元曹硕
护理研究 2023年12期
关键词: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

张旭杰,曾丽元,曹硕

·科研综述·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中医护理研究进展

张旭杰,曾丽元*,曹硕

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广东 510600

梳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中医护理的研究进展,从中医病因病机、护理技术、辨证施膳、情志调摄4个方面总结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护理研究现状,旨在为开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的中医护理提供参考。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医护理;综述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或更长时间的疼痛,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性疼痛,也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研究表明,我国29.8%的带状疱疹病人会发展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且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2]。据统计,30%~50%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的神经痛会持续1年以上[3],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4],增加患癌风险[5]。目前,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的治疗主要侧重于促进神经损伤的修复和功能调节,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6]。然而,药物治疗有许多不良反应,一些病人因无法耐受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而被迫停止服药。在非药物治疗中,主要包括神经阻滞和神经损毁治疗,但神经损毁是一种不可逆的治疗,不仅会增加异常疼痛的发生率,而且难以有效刺激或控制周围神经,也有可能会在其控制的区域内产生并发症[7⁃8]。中医护理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将人视为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分析中医诊断信息来确定疾病的症候,动态把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识别疾病的性质及阴阳消长变化,制定特色的护理措施,使人、自然和社会环境置于整体健康和生命的动态平衡中[9]。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可以从中医护理适宜技术、情志调摄、辨证施膳等方面入手,体现“三因制宜”和“辨证施护”的护理理念,在促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康复方面也取得了良好效果[10]。本研究综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中医护理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的护理提供参考。

1 中医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机制可能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和紊乱有关,从而使疼痛刺激传递的异常重组和神经支配模式的紊乱,导致自发性疼痛[11⁃12],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大脑亦会存在异常,脑结构和功能也会有所改变[13],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疼痛的处理和缓解有所影响[14]。现代中医将其命名为“蛇丹愈后痛”,病机可分为虚、实2种,“虚”为病人素体亏虚、病程迁延、久病体虚、气血耗伤,致脏腑经络失于濡养,经络挛急,即不荣则痛成;“实”为内有湿毒之邪滞于经络,使气机运行受阻,而致气血凝滞,即不通则痛成,该病由带状疱疹后期余邪致癖血内阻,病程迁延所致,故该病多以“瘀”“虚”为主。

2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

研究发现,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的护理研究主要集中在穴位刺激、灸法、中药外治法、耳穴压豆、拔罐疗法、穴位注射等。

2.1穴位刺激

2.1.1经穴推拿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特定经络和穴位而起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及调理脏腑等作用[15]。农小珍等[16]根据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疼痛发生的部位、频率等具体情况,选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对应的夹脊穴,并根据病人的耐受性,以适当的力度及按摩手法进行按摩,以病人感到酸胀为宜,每天2次,每次约10 min,10 d为1个疗程,经过30 d的干预,接受经穴推拿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的疼痛频率、程度以及对睡眠的影响显著降低。董新秀等[17]将艾灸联合穴位按摩应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经过28 d的干预,病人的疼痛改善度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因此,经穴推拿技术简单、易行,对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疼痛、提高睡眠质量及临床疗效起着积极的作用。

2.1.2刮痧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选择身体特定部位,如阿是穴或特定穴,运用刮痧板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效。王德群等[18]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进行刮痧治疗,治疗前用自制蜂毒提取物涂抹病人患部作为刮痧介质,然后用牛角刮板在患处局部皮肤上来回刮动,以病人皮肤出现微红的痧点、痧斑为宜,7 d为1个疗程,经过4个疗程的干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的疼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陈芳芳等[19]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应用太阳经循经刮痧联合局部闪罐治疗,经过28 d的治疗,接受太阳经循经刮痧联合局部闪罐治疗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的疼痛、焦虑、抑郁水平降低,护理满意度提高。王春玲[20]将循经刮痧联合肌内注射及局部闪罐应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中,经过28 d的干预,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提高,焦虑和疼痛程度、频率及其对睡眠的影响也得到明显改善。因此,刮痧疗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缓解病人疼痛,改善其负面情绪。

2.1.3梅花针通过对人体特定部位和穴位进行多支短针浅刺,由外及内,具有活血通络、祛瘀生新、因势利导、祛邪外出、振奋经气、调理脏腑等作用[21]。任俊荣等[22]研究发现,梅花针疗法可以促进局部皮损恢复正常功能,改善细胞代谢,消除炎症,从而达到止痛效果,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引起的疼痛。张辰等[23]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给予梅花针联合治疗,选取病人带状疱疹区域及疼痛部位周围皮肤以垂直角度敲击并立即弹起,以相同的力度强度重复操作,每分钟60~80次,以病人皮肤出现微红为度,每次梅花针治疗间隔为1 d,共治疗8次,干预2周后,接受梅花针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的疼痛、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均有明显改善。因此,梅花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有效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2.2灸法艾灸是中医常用的护理技术之一,具有温经散寒、调节气血、温通经络、补虚泻实及促进身体恢复阴阳平衡的功效,在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疼痛强度、缓解焦虑、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4⁃26]。曹东波[27]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给予热敏灸治疗,治疗前对病人的夹脊穴、疼痛处及皮下硬结等皮肤部位进行温和灸,找出病人的热敏穴位,然后在病人热敏度最高的2个穴位进行温和悬灸,离皮肤高度为3 cm,每天1次,共28次,干预4周后,接受热敏灸治疗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疼痛程度有所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得到抑制。王明振等[28]研究发现,热敏灸对神经系统的治疗有显著效果,采用腧穴热敏化艾灸能够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艾灸属于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简便,病人易于接受,同时有利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康复。目前,在国内艾灸疗法被广泛使用,其能有效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的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抑制病人机体的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2.3中药外治法

2.3.1中药熏蒸及足浴根据治疗疾病的需求,选择不同中药配方组成相应熏洗方剂,通过渗透作用将药液透入病人病变部位,其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调整脏腑功能等功效,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胡艳红[29]将中药熏蒸疗法应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治疗前根据病人病情选择处方,将中药加水100 mL煎煮30 min,浓缩至30 mL,再加水200 mL,放入治疗仪中,仪器温度调整到37 ℃左右,病人每天治疗1次,每次20 min,干预5 d后,病人的临床疗效显著。李小潘等[30]将中药足浴联合穴位按摩应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治疗前,根据病人病情选择药方,然后用水煎,将药物浓缩至150 mL为宜,然后加入2 500~3 000 mL温水装入木桶,桶内药液温度保持40~50 ℃,病人进行足浴治疗,以病人感觉舒适,下肢和背部轻微出汗为宜,每天1次,每次20~30 min,经过30 d的干预,接受中药足浴治疗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疼痛症状及睡眠质量得到改善。因此,中药熏蒸及足浴治疗能缓解病人疼痛,病人接受度较高,对病人的康复起积极的作用。

2.3.2贴敷疗法利用中草药制剂,选择特定穴位贴敷,通过穴位刺激疗法和外用药疗法的联合作用,起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疗效。研究表明,局部治疗的药物通过角质层然后吸收到血液或神经反射刺激中可产生全身效应,也可产生局部抗炎镇痛作用[31]。因贴敷疗法中的药物可以直接接触受影响的区域,可更快地作用于疼痛部位,具有止痛、活血、化瘀、通络等良好功效,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武明月[32]给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神阙穴外敷六香散穴位敷贴治疗,每次穴位敷贴治疗间隔为1 d,共治疗4周,干预后,接受穴位敷贴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疼痛有所缓解,临床治疗效果更好。温琼等[33]采用中药穴位贴敷结合隔物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选择患侧夹脊穴、邻穴、足三里穴、合谷穴及压痛点,使用医用胶带固定进行穴位敷贴,每次4~6 h,每日1次,共28次,干预4周后,病人临床有效率提高,疼痛有所缓解,其对全身炎症反应也有明显抑制作用。随着穴位敷贴技术的发展及中医理论和治疗技术的日益完善,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辨证施治选择中药及穴位进行贴敷,可以将药物直接作用于疾病发生的部位,使药物通过经络聚集的穴位发挥作用,且其没有口服药物和针灸治疗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因此,穴位敷贴技术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2.3.3中药热罨包疗法通过合理的药物配伍,将加热后的中药袋置于身体的特定部位,如患处或穴位,用热蒸汽扩张病人患处的皮肤毛细血管,从而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使药物到达深层组织,达到温经通络、调畅气血、消肿止痛、行气散结的作用。王欢等[34]将中药袋在清水中浸泡30 min,排干中药袋中的水分,将其放入恒温箱中加热,并设定温度为60 ℃,使用时,用小毛巾盖住病人的疼痛部位,避免中药袋高温烫伤病人,然后用大毛巾盖住中药袋保暖,以病人皮肤潮红、自感舒适为适,每日1次,每次20~30 min,结果表明,病人疼痛症状明显减轻,睡眠和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周婧[35]将中药热罨包疗法应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的治疗中,治疗前,将中药浸泡在清水中,然后放入蒸锅,加入1/3的水,蒸15 min,最后用毛巾包成2层或3层,敷在病人患处,每天1次,每次15 min,干预2周后,病人疼痛症状显著减轻,总有效率有所提高。严张仁等[36]将中药热罨包联合热敏灸治疗应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的治疗中,干预4周后,接受治疗病人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得以改善,从而增强病人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疼痛,提高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2.4耳穴压豆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将坚硬、光滑的药丸贴于耳部腧穴,给予适当的刺激,使其产生刺激感应,通过经络传导,达到运行气血、调理阴阳脏腑,具有标本兼治之效[37]。俞一丹等[38]将耳穴压豆联合耳背放血治疗应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中,选择病人耳部神门、内分泌、皮质下神经、肝、胰、胆等穴位,使用医用胶带固定,让病人用手指按压耳廓穴位,以有明显胀、痛及热感为宜,每天按3次,每次5 min,交替按压双耳,每隔3 d更换一侧,持续30 d,干预30 d后,接受耳穴压豆联合耳背放血治疗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血清C反应蛋白、IgG、IgM水平有所下降,疼痛症状减轻,睡眠质量和临床疗效有所改善。

2.5拔罐疗法以罐为工具,使其吸附在穴位或要拔出的部位,以局部皮肤潮红、充血或瘀斑为宜,从而调节血液代谢功能,具有行气止痛、祛瘀生新、清热排毒、祛风散寒、畅通气血的功效[39]。李莲英等[40]将刺血拔罐联合蜈蚣粉外敷治疗应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的治疗中,选择病人的局部阿是穴,用一次性无菌皮下注射针多次刺入及快速抽吸拔罐,留罐时间设置为3~5 min,总出血量控制在2~19 mL,拔罐后再外涂蜈蚣粉,每隔1 d进行1次治疗,干预14 d后,结果显示,刺络拔罐配合蜈蚣散外敷治疗可改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的睡眠质量,缓解疼痛。

2.6穴位注射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将药物、穴位、经络有机结合,在选定的穴位或特定部位注射小剂量药物,利用针刺穴位刺激经络系统调节脏腑及发挥药效的协同效应,使穴位注射的药物能够沿经络传导,直达病灶[41]。通过刺激穴位可以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整个机体进行调节,促进血液循环,调节神经反射,达到止痛的作用[42]。李浪平等[43]将穴位注射配合药物治疗应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的治疗中,选择相对应的夹脊穴进行穿刺,当病人有酸胀感时,注射1~3 mL,总量不超过20 mL的药物,每周1次,共3次,干预后,病人疼痛得到了有效缓解。穴位注射或穴位注射联合其他疗法均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44],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实践中具有明显优势。

3 辨证施膳

中医护理中的辨证施膳是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营养膳食应注重谨和五味,寒热适宜,顺应四时,损有余而补不足,使脏腑得到补养,以促气血运行,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45]。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应忌食肥甘油腻之物,如奶油蛋糕、巧克力、泡菜、咸肉,此类食物易生痰助湿,加重体内湿热毒邪盛的症状,含盐过多的食物亦会加重瘙痒和疼痛,导致病情缠绵不愈;禁食辛辣燥热之物,如烟、生姜、辣椒,此类食物易造成体内助火生热,引起皮疹症状的加剧,甚至加重疼痛;多食用清热解毒、行气活血之物,清解余毒,如木耳、山楂、红糖、黑豆等;宜清淡、营养丰富、品种多样化、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饮食。禤国维建议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饮食清淡,忌食辛辣燥热之品,可以选用以下药膳:1)将15 g三七、35 g木瓜同时放入500 mL的白酒中,盖好封口,浸泡15 d,每天少量饮用;2)60 g桂根、1只猪蹄、100 mL黄酒,在上述配料中加水,用慢火将其煮烂食用[46]。

4 情志调摄

情志过极可引起机体功能紊乱、气血失调、阴阳失衡,从而间接提高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长期遭受疼痛折磨,常伴有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47],而中医情志护理在缓解病人疼痛和改善其负面情绪等方面有良好的疗效[48]。袁颖颖等[49]给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后,病人焦虑、抑郁情绪和疼痛程度均有所减轻,且提高了病人睡眠质量和满意度。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通过观察和使用心理评估工具,及时、准确地掌握病人情绪,根据个体差异实施辨证情志护理干预。在日常护理中还应运用专业知识对病人进行启发和推理,鼓励病人,增强病人对康复的信心,丰富病人的生活内容,转移其注意力,并以治疗成功的病例鼓励病人参与中医康复治疗。

5 小结

中医学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综述中医护理技术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中的应用研究,发现其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的综合评价较少、实验研究不足且缺乏多中心和大规模的研究,临床实践工作中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的护理仍缺乏规范化的实践指导方案。因此,在后期研究应优化试验的研究设计,开展更多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假设,提高研究质量,且有必要制定规范化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临床护理指导方案,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的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基础。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的治疗和护理中,应避免死记硬背、机械搬运,做好辨证施护。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相关的疾病症状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单独应用中医护理措施的效果有限,为了将中医护理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还需要继续探索和发展更适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的中医护理技术,尝试将多种中医护理方法相结合,减轻病人疼痛,改善睡眠质量,提高临床疗效,从而使更多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受益。

[1] 谭惠英,杨巧红,李耀霞.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疼痛护理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22,22(3):66-69.

[2] SIM J H,CHO H S,KIM Y D,.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erpes zoster and increased cancer risk: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matched control study[J].Current Oncology(Toronto,Ont),2021,28(4):2720-2730.

[3] 漆涛,钟超,吉冰,等.短时程脊髓电刺激联合利多卡因凝胶贴膏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0,29(5):392-395.

[4] 王蕊,李丽,罗莉,等.多维度协同护理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负性情绪、知识掌握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10):194-197.

[5] KAWAI K,GEBREMESKEL B G,ACOSTA C J.Systematic review of incidence and complications of herpes zoster:towards a global perspective[J].BMJ Open,2014,4(6):e004833.

[6] 周淼,李祥,杨旭东.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药物治疗及预防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20,19(5):489-493.

[7] 于生元,万有,万琪,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22(3):161-167.

[8] 赵倩男,刘辉,王永,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痛觉异常的临床调查[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9,25(5):361-367.

[9] 柳蕾蕾.中医特色护理融入医患友好建设工作中的实践[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24):362-364.

[10] 沈意娜,许丽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护理文献研究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2,28(1):60-64.

[11] HADLEY G R,GAYLE J A,RIPOLL J,.Post-herpetic neuralgia:a review[J].Current Pain and Headache Reports,2016,20(3):17.

[12] 李莉娟,赵宪文,禹香菊.血清BDNF、NSE表达水平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疼痛的相关性研究[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20,27(6):414-417;422.

[13] 柏拉拉,杨伟,周淼,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脑功能和结构改变的磁共振成像研究[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22,40(2):286-290.

[14] TANG Y,WANG M H,ZHENG T,.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brain abnormalities in postherpetic neuralgia:a systematic review of neuroimaging studies[J].Brain Research,2021,1752:147219.

[15] 王玲霞.穴位按摩治疗血液透析并发肌肉痉挛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2,54(9):208-211.

[16] 农小珍,李小潘.穴位按摩护理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3):115-117;121.

[17] 董新秀,黄正正,石义容,等.艾灸联合穴位按摩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6,14(23):2406-2407.

[18] 王德群,王政.蜂毒提取液刮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6,29(4):245-246;248.

[19] 陈芳芳,刘婷,胡鑫雨,等.太阳经循经刮痧配合局部闪罐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改善效果观察及护理[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6,16(6):81-83.

[20] 王春玲.腺苷钴胺联合经络刮痧与局部闪罐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12):1304-1307.

[21] 王美玲,刘娟,太景伟,等.梅花针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进展[J].现代中医临床,2019,26(5):61-65.

[22] 任俊荣,曹宁宁,张杉杉,等.补阳还五汤联合梅花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分析[J].天津中医药,2021,38(7):891-893.

[23] 张辰,郭姗姗,谢川,等.梅花针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研究[J].陕西中医,2021,42(3):376-378;382.

[24] 王艳萍,商洪才,王飞,等.热敏灸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光明中医,2021,36(5):675-680.

[25] WU Q Q,HU H T,HAN D X,.Efficacy and safety of moxibustion for postherpetic neuralgia: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Frontiers in Neurology,2021,12:676525.

[26] LI Z,SHE Y L,LUO Z K,.Efficacy of thermotherapy for herpes zoster and postherpetic neuralgia:a protocol for system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Medicine,2021,100(1):e23823.

[27] 曹东波.益气化瘀通络方联合热敏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8,24(24):123-126.

[28] 王明振,孙忠人,邹儒文,等.热敏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4):1599-1601.

[29] 胡艳红.中药熏蒸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1):194.

[30] 李小潘,农小珍.穴位按摩联合中药足浴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9):1714-1716.

[31] WANG Z Y,SUN Y Z,LIU B Y,.External therapy of Chinese medicine for postherpetic neuralgia:a protocol for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Medicine,2020,99(50):e23270.

[32] 武明月.六香散穴位贴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

[33] 温琼,陈晓明,刘华之.早期联合隔物灸贴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21,27(25):4-6.

[34] 王欢,申淑娴,严张仁.中药热奄包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16):105-107.

[35] 周婧.中药热奄包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9.

[36] 严张仁,王欢,申淑娴,等.热敏灸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11):6877-6880.

[37] 宋美杉,连方.中医特色疗法在女性不孕症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28(4):654-657.

[38] 俞一丹,徐明,万庆华.耳背放血配合耳穴压丸疗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血清CRP、IgG、IgM水平的影响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22,24(3):242-247.

[39] 周丹妮,齐凤军,王宗佼,等.刺络拔罐为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Meta分析[EB/OL].(2022-05-26)[2022-05-31].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21.1543.R.20220526.1131.020.html.

[40] 李莲英,李爱民,洪荣庆.蜈蚣粉外敷联合刺血拔罐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25):129-132.

[41] 于妍,王春爱,秦晓宇,等.穴位注射葛根素对布比卡因中毒大鼠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8):2280-2285.

[42] 刘美君,赖劲东,张伟.早期应用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胸腰部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7):4402-4404.

[43] 李浪平,陆志俊,李传明,等.穴位注射配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9,38(3):280-285.

[44] 林子一.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META分析[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21.

[45] 宗文静,赵凯维,张玉辉,等.《黄帝内经》饮食养生理论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28(8):1210-1212;1295.

[46] 杨贤平,张子圣,刘城鑫,等.国医大师禤国维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7):3427-3429.

[47] DU J Y,SUN G L,MA H,.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postherpetic neuralgia:a retrospective study[J].Dermatology (Basel,Switzerland),2021,237(6):891-895.

[48] 梅展展,李英.中医情志护理在晚期肺癌疼痛护理中的应用[J].光明中医,2022,37(7):1286-1288.

[49] 袁颖颖,范倩雯,汪耳迪.温针灸联合辨证分型的情志护理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32(5):97-100.

Research progres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postherpetic neuralgia

ZHANGXujie, ZENGLiyuan, CAOShuo

Dermatology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dong 510600 China

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review

ZENG Liyuan, E⁃mail: 1016660970@qq.com

10.12102/j.issn.1009-6493.2023.12.022

(2022-06-13;

2023-05-22)

张旭杰,护士,本科

曾丽元,E⁃mail:1016660970@qq.com

张旭杰,曾丽元,曹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中医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23,37(12):2208⁃2212.

(本文编辑 曹妍)

猜你喜欢
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诊治释疑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验案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后遗疼痛的临床观察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治疗眶上神经痛首选针刺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藏药如意珍宝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3例观察
一部治疗带状疱疹的创新之作——读《带状疱疹治疗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