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对大学生思想发展的重要性及教学改革的建议

2023-06-30 07:52王雷董强祝晓璇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思政课高校学生

王雷 董强 祝晓璇

关键词:思政课;高校学生;思想发展;课堂教学改革

一、高校思政课课程建设的发展历程

(一) 以思想性、政治性为基础

高校思政课课程的数次改革,从最初的三门主干课设置到改革开放时期的“78方案”“85方案”“98方案”到现在的各种方案,始终坚持以思想性、政治性为基础,体现在:一是课程设置必须与党的大政方针相一致。二是课程内容必须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三是政治课教师必须有坚定的政治方向。

(二) 以理论性、科学性为核心

高校思政课发展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为核心,始终贯穿两个核心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从最早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马列主义基础、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而逐步形成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并伴随着时代发展充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在高校思政课建设中始终坚持以理论性、科学性为核心[1]。

(三) 以亲和力实效性为实践路径

高校思政课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一是注重亲和力以满足学生成长需求。高校思政课从最初革命史教育,到共产主义品德课、世界经济政治发展史及形势与政策等课程设置,做到紧密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学生身心发展困惑,引导大学生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二是注重实效性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起步阶段,党和国家就明确强调高校思政课要与中国的发展实际相联系,将理论与实践贯穿起来,逐步实现理论讲解与实践转化并行[2-3]。通过学生开展体验式学习、调查研究、参观学习、暑期调研等活动,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二、高校思政课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一) 对大学生“三观”的积极影响

大学期间,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十分必要,而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开展和教育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主要表现出的问题包括个人主义强势、集体主义意识淡薄、功利化思想严重等。高校思政课的教育能有效改变这种现象。

(二) 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有益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课均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在讲课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融入心理咨询的一些方法和手段,目的是全面了解每位学生的心理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助于高校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及时采用正确的方法予以引导,帮助学生塑造积极向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健康氛围。

(三) 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意义

高校思政课可以不断提升学生认识事物的政治思想水平和能力水平,如,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一) 高校教师素质有待提升

思政课教师是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下对于学生知识的传授和思想道德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 教学目标的重点不突出

很多教师在讲授高校思政课过程中,只重视了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忘记了“立德树人”才是教育的根本宗旨。

(三) 教学内容的实效性不足

教材是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基本依据,但教材给出的是教学的基本结论和简要论述,往往比较概括、抽象。思政课教学内容如果仅仅局限于教材之中,就会缺少实效性。

(四) 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

很多高校思政课教师仍然延用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接收状态,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的开展。

(五) 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欠缺融合性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局限于一些概念、原则、结论的传授,而不是理论思维的传授,也不是观察世界的方法的引导和实践。所以,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得高校思政课无法成为引领学生倾听时代思想脉搏的阵地。

(六) 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单一化

目前,很多高校以理论考试、小论文等形式作为课程评价依据,忽略了思政课亲和性、实效性等因素[4]。

四、高校思政课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思政课教师要教好思政课,做到既有理论性和实效性,又有互动性和参与性,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第一,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提升专业素养,掌握思政课的理论性思想。第二,强化思想道德素质培训。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品德上必须是高尚的,这样才能得到学生尊重和认可,提升教育的亲和性、实效性[5]。

(二) 突出思政课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的育人因素,挖掘身边的生活资源,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探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最真实的生活感受,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三) 豐富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实效性

从教学内容看,要积极聚焦社会发展需要、回应学生关切,用社会大课堂的生动性、具体性阐释教材的抽象性、概括性,用社会大课堂的在场性、实践性激活教学内容的理论性、疏离感,把理论的深度和实践的厚度结合起来,既用真理的力量吸引学生,也用火热的实践、伟大的成就、生动的细节、质朴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赢得学生,引导学生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6]。

(四) 创新思政课教学的方式方法

加强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实效性,勇于探索研究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现代化、创新化。一是积极实施体验教学法,使用好“微课”等资源。二是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融合,丰富线上和线下的教育渠道和载体形式,增强创新感和吸引力。三是让情感教学法、情境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各展其长处[7]。

(五) 创优实践教学平台

积极落实实践教学要求,创新实践教学方法。一是围绕基础课开展核心价值观践行、法律知识宣传等实践教学活动。二是围绕纲要课开展革命影片观评、红色印迹探寻、中国精神探访等实践教学活动。三是围绕原理课开展成果展演、伟人影视观赏等实践教学活动,围绕概论课开展热点问题讲座、爱国主义演讲等实践教学活动。四是围绕形势与政策课开展时事辩论比赛、视频拍摄等实践教学活动[8]。

(六) 有效評价机制的构建

1、科学评价机制。思政课评价机制的建立要符合教育目标评价体系,建立全方位、多领域、多途径的评价机制[9]。一是多角度评价。评价过程中,要将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性、实效性结合起来,注重建立全面思政课评价体系,制定出明确、科学、具有时代气息的考核评价指标。二是多维度评价。思政课评价要走出学校,走进家庭和社会,使学生、学校、家庭、社会都参与其中,进行多维度评价。三是多需求评价。要将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落在实处,必须注重思政课的亲和性实效性,注重思政课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要、满足生活需要的程度,进行多需求评价[10]。

2、协同创新机制。思政课改革创新是多主体、多体系、多课程协调的改革创新过程[11]。一是教育主体的协同创新。凡是参与教育的主体都应该不同层次同时参加思政课课程创新内容、方式等培训,达到创新一致性。二是教育体系的协同创新。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体系等要同时进行创新。三是教育课程的协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应体现在各个课程之中。打破课程之间的壁垒,凝聚各门课的合力,形成协同效应[12]。

3、长效保障机制。思政课创新改革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作。一是学校要进行一定的规划,要立足本校实际,着眼全局,既要做好总体规划,又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分步骤具体落实,最终形成结构合理、关系协调、执行顺畅的制度体系。二是经费落实到位,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需要一定的经费,特别是创设教育实践平台及相关实践活动需要相应的物质保证。三是积极支持改革创新。改革总会遇到问题,对于思政课课程的改革创新,学校要在思想上大力支持,做思政课教师的坚强后盾,并做好监督指导工作。

作者简介:王雷(1984-),男,辽宁辽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董强(1990-),男,河南信阳人,通信作者,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 李赫蛮)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改革思政课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分班教学在高职英语课堂上的应用
基于CBET模型教学效果调查
公安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初探
民间舞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方式研究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