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联合外周血管超声在高血压心血管损害诊断中的价值

2023-07-04 06:17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9期
关键词:心房心动图病症

季 颖

(上海大学附属南通医院<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超声科 江苏 南通 226001)

高血压性心脏病作为中老年常见病症,其主要为患者在长期高血压指数环境下,自身心脏、心室壁出现肥厚所导致的一系列病症,主要临床病症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闷疼痛,气息不均,且在轻微活动下由严重气喘状,较为显著特征为双下肢负重、呼吸困难[1]。通过临床研究得知,大部分此类病症患者在早期会出现左房增大症状,且血压指数也会逐渐升高,进而诱使患者左心房负荷量增大,同时部分患者心肌细胞肥厚,使其后续诊疗及护理康复受到影响[2]。且随着患者病症日趋严重化,自身受损的左心功能也会逐步波及右心,进而导致诸多患者于病症晚期出现右心功能不全症状,累及消化系统功能。诊断高血压心血管损害情况已成为临床重点研究内容,通过对传统模式下的诊断路径,易存在误诊漏诊状况,有学者认为,通过对患者实施超声心动图结合外周血管超声诊断患者高血压性心脏病,可对患者早期病症实施有效观察,有效记录患者心脏收缩期、舒张期功能状态[3]。因患者心脏各心房病症程度存在差异,通过实施超声心动图联合外周血管超声检测,可有效针对不同心室充盈指数实施检测,从而明确患者血流动力状态,提升对病症诊断精确性。本文选取2020年1月—2022 年12月期间上海大学附属南通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82例为观察对象,分组实施单纯超声心动图联合应用外周血管超声诊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上海大学附属南通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82例为观察对象,其中单纯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40例(超声心动图组),包括男20例,女20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6.31±4.27)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07±0.81) 年。超声心动图联合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查42例(联合组),包括男22例,女20例,年龄54 ~76岁,平均年龄(66.19±4.41)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02±0.85)年。患者均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入组患者临床病症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4]中病症指征标准,且均出现呼吸急促、咳喘无力、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②未合并免疫性和其他肿瘤病症者;③超声心动图呈现清晰。排除标准:① 患多器官功能障碍症者;②言语交流、精神功能障碍患者;③因其他因素致使心血管损伤者;④依从性差,主动退出者。

1.2 方法

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PHILIPS超声设备[上海寰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国食药监械(进)字2014第3232839号,型号:EPIQ 5],探头频率为(3~5) MHz。患者取左侧卧位进行检查,平扫患者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前间隔基底段,前间隔中间段,下侧壁基底段,下侧壁中间段,心尖间隔壁,心尖侧壁)及心尖四腔心切面(三尖瓣隔瓣、二尖瓣前叶、房间隔)。测定患者主动脉内径、心脏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房室隔厚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占每搏输出比等数值。分别测定三组心动周期均数,主动脉内径数值为主动脉部均值,房室隔厚度为房室隔上端均值;同时测定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记录斑块厚度及发生率。

外周血管超声检查:进行颈动脉超声诊断。患者取平卧位进行检查,首先在颈后放置医疗用枕,头部偏于非检测位暴露颈部,调节探头频次为小微凸探头,采用二维扫查,以甲状腺处为起点,向周边逐步寻找颈总动脉,后通过纵切扫描的方式由患者颈部底端探测患者颈总动脉近心端,随即探头依照血管路径移动至头侧,待扫描至颈动脉分叉段,扫描患者颈部内外动脉,依照探头前内侧、后外侧方向明确颈内动脉指数,尽可能扫描至患者颈部最高位,在此期间记录颈动脉回声强度等数据。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情况;②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室肥厚检出率、左心房增大检出准确率。左室肥厚标准:左心室厚度>12 mm;左心房增大标准:左心房径>38 mm。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联合组诊断准确率95.24%显著高于超声心动图组的75.00%(P<0.01);联合组诊断漏诊率、误诊率均低于超声心动图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左心室与左心房肥厚检出准确率比较

联合组左心室肥厚、左心房增大检出准确率分别为85.71%、54.76%,均高于超声心动图组的55.00%、3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左心室与左心房肥厚检出率比较[n(%)]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转化以及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多,高血压心血管损害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该病症患者由于自身长期处于高血压环境下,自身冠脉亦会受到一定程度损伤,大概率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造成心肌功能受损[5-6]。高血压可以引起代偿性的心肌肥厚,从而引起左心室顺应性下降,导致舒张功能减退,由于心肌明显肥厚,还会引起相对性的供血不足。为此,临床阶段对于高血压心血管损害需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病症恶化[7]。

此类病症中主要群体为老年患者,一旦老年患者出现高血压心血管损伤,可诱发患者心率衰竭、心肌梗死、下肢浮肿等。据部分学者临床研究可知,若患者自身存在长期酗酒吸烟、暴饮暴食、过度肥胖等情况,出现高血压心血管损伤症状则会升高[8]。且在未能及时针对性医治情况下,极易导致患者心功能不全、脑动脉炎、颅内血管畸形、脑动静脉瘘等病症,对患者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造成影响。为此对于高血压心血管损害人数诊治及预后也逐步受到关注,为患者实施超声影像学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对患者心脏情况进行诊断评估,进而快速明确患者病症[9]。高血压作为心脑血管常见慢性病,近年来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并已划入我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若患者长期处于高血压水平,则会导致患者左心室负担加重,长此以往则会产生高血压性心脏病,加深对心血管的损伤。若高血压心血管损伤患者未能及时有效诊断救治,则会因自身病症严重性导致心肌收缩功能受阻,进而导致心力衰竭,危及生命安全[10]。

早期干预治疗对于改善高血压心血管损害患者临床结局、调节预后康复效果有着积极作用。随着社会发展形式和生活模式的不断调节,现阶段高血压已逐步趋于年轻化[11]。当患者出现高血压时,自身动脉血压指数激增,进而导致体内脏器、血管等均会出现器质性病变,使生理机能受到影响[12]。在此期间,高血压心血管损害作为高血压病症中最为普遍的并发症,但由于该病症在早期诊断中并不显著,病症轻微者仅会出现头晕胸闷等症状,其同常规高血压病症类似,不易受到临床诊断医师的重视[13];当患者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不间断性咳喘、双下肢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时,其病症多已发展为心衰,错过最佳救治时机。为此,患者临床诊治阶段,需为其实施针对性的早期诊治干预。随着临床诊断技术和医疗设备的发展,超声心动图检查逐步受到关注,其具有方便快速、无创无痛的特点,同时在空间、时间应用上均有着良好的应用[14-15]。超声心动图诊断可有效利用超声扫描,减少因心脏跳动所形成的伪影,同时依照高血压心血管损害病症特性实施临床诊断。高血压心血管损害患者在其最佳收缩期、舒张期时,左心房体积、心耳体积数值均会有明显上升;相较于健康人,最佳舒展、收缩期会产生明显异样,高血压心血管损害患者左心房同肺功能血管有着较大差异,实施超声心动图诊断可有效检出患者左心房及肺功能血管结构,例左心房、心耳变大、肺功能血管增粗。超声心动图作为常见性心脏影像诊断方式,可有效明确患者心脏健康程度。不过部分学者认为,通过将超声心动图与外周血管超声进行联合应用分析,能够对患者病症变化进一步检出,为患者提供更为精确的救治依据[16-18]。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诊断准确率95.24%显著高于超声心动图组的75.00%(P<0.01);联合组漏诊率、误诊率低于超声心动图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左心室肥厚、左心房增大检出准确率分别为85.71%、54.76%,高于超声心动图组的55.00%、3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将两种检测方式联合诊断,联合组诊断率升高,且通过联合组组间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大小及性质、心脏左室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等指标数据观察,可有效明确患者病症发展程度,以便做出准确评估。不会对患者造成实质性有创性损伤,临床作业较为便捷,是具有安全性、时效性好的诊断方式。

综上所述,通过将超声心动图联合外周血管超声应用于高血压心血管受损患者中,具有较为显著的诊断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检出患者血管损伤程度,准确性较高,还可有效分析患者血流动力情况,对下一步治疗预后提供依据,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心房心动图病症
超声心动图诊断Fabry病1例
王新房:中国超声心动图之父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心房颤动与心房代谢重构的研究进展
心房破冰师
青春期病症
早孕期超声心动图在胎儿严重先心病中的应用
超声心动图诊断Loffler心内膜炎1例
左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