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胰腺未分化癌的影像学分析及文献复习

2023-07-04 06:17李祖坤宋光毕昝林婷张小彩陈宝光赵芳芳郭静清通信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9期
关键词:胰管骨细胞实性

李祖坤,宋光毕,昝林婷,张小彩,陈宝光,黄 飞,周 燕,赵芳芳,郭静清(通信作者)

(1罗平县人民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云南 曲靖 655800)

(2罗平县中医医院内四科 云南 曲靖 655800)

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osteoclastoma-like giant cell,OGC)的胰腺未分化癌约占胰腺外分泌肿瘤的1%,单纯的胰腺未分化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而伴有OGC的未分化癌较不伴有OGC的未分化癌恶性程度稍低,不易发生转移,其预后相对良好。虽然最终确诊还是要依赖于病理及免疫组化,但其影像学特征对该肿瘤的初步诊断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且能够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因此,本病例报告将结合其临床病理结果对UCOGCP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总结。

1 病史摘要

患者女,58岁,发现上腹部包块2月余,腹软,右侧腹部可触及直径约4 cm包块,质韧,轻微压痛,边界不清,活动度可,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

影像学表现(见图1):CT平扫胰头区见一大小约4.9 cm×5.2 cm类圆形囊实性肿块,其内密度不均,见斑点状钙化影,病灶实性部分CT值约84 HU,增强扫描呈中度强化,CT值约115 HU,延迟期病灶实性部分强化程度稍低于正常胰腺实质,病灶境界欠清,与邻近十二指肠降部分界不清。MRI平扫T2WI序列示胰腺头部见一混杂信号肿块影,病灶外周为环形低信号,内部见多发形态不一高信号及低信号影;T1WI序列肿块以稍低信号为主,其内见小片状稍高信号;DWI图像(b值 =500 s/ mm2)及ADC图病灶均呈不均匀稍高信号。此外,还可见胆管和远侧胰管扩张。增强MRI扫描示胰头区病灶边缘见环形强化,实性部分呈轻中度强化,病灶内见分隔样强化。

图1 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胰腺未分化癌的影像学特征

手术及病理所见: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见腹腔内无腹水,肝脏、腹膜无黄染,右上腹胰头部与结肠肝区、胃窦部、大网膜、肠系膜上静脉粘连,大网膜、壁腹膜、脏腹膜、肠系膜均未见结节。病理大体所见:胰腺组织,约5.0 cm×3.5 cm×3.0 cm,胆总管直径约8 cm,胰腺切开,切面实性、出血、坏死(部分)。光镜所见:单核肿瘤细胞异形,深染,间质中散在大量多核巨细胞。

2 讨论

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OGC)的肿瘤总体特征是间质中存在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可见于全身各个部位,胰腺是伴OGC的上皮性肿瘤最常见的发生部位。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胰腺未分化癌(UCOGCP)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胰腺外分泌肿瘤,约占胰腺外分泌肿瘤的1%[1]。1954年最早报道为胰腺罕见癌,有学者建议将这类罕见肿瘤归类为类似骨巨细胞瘤的胰腺癌[2]。既往文献对此肿瘤分型不一,2010年WHO胰腺组织学分类中将其伴OGC的胰腺未分化癌列为胰腺导管腺癌的一种亚型,以存在破骨细胞样巨细胞为特征。单纯的胰腺未分化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伴有OGC的未分化癌较不伴有OGC的未分化癌恶性程度稍低,不易发生转移,其预后相对良好。

UCOGCP发病年龄范围较大,但以中老年人居多[3],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偶尔以腹痛、腹胀、黄疸、体重减轻等原因就诊。本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腹部包块就诊。通过阅读文献,大多数肿瘤标志物水平在正常参考范围,部分患者CA19-9水平略升高。大体病理标本肿瘤多呈囊实性,由少部分实性成分和多房囊性的出血性坏死成分组成。镜下检查该肿瘤除了由破骨样多核巨细胞和单核细胞组成外,还可见局部含铁血黄素沉着或出血[4]。

文献对该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报道较少,通过复习文献,UCOGCP的体积多较大,80%肿瘤直径大于5 cm,可能和肿瘤生长快、恶性程度相对较低、临床症状出现晚有关。CT平扫表现为混杂密度的囊实性肿块,合并出血时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实性为主者呈等密度、稍低密度,边界清楚,钙化少见。王梦晨等[4]认为由于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具有破坏红细胞的特性,因此该类细胞集中区容易发生出血,且出血、钙化被认为是UCOGCP常见的影像学表现。此外,该肿瘤亦有不同的强化特点,本例患者增强扫描边缘可见包膜样强化,实性部分及分隔强化,且多为持续性强化,动脉期强化程度略低于正常胰腺实质强化程度,与李艳菊等[5]的报道一致。该肿瘤的MR特征根据出血的不同时相可表现各异,T2WI呈周边低信号、中央见分隔及多房囊性成分的高信号;T1WI以低信号为主,同时可伴有不规则稍高信号影;DWI及ADC序列肿瘤呈不均匀稍高信号,部分区域轻度扩散受限。此外,胰头的肿块可引起胆管及远端主胰管的扩增。根据该肿瘤的病理特点,本病例肿瘤的实性成分表现为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肿瘤的囊变、坏死区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出血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含铁血黄素沉积表现为T1WI、T2WI低信号区;而肿瘤周缘的纤维包膜表现为低信号且环形延迟强化。Fukukura等[6]对7例UCOGCP患者研究发现,所有肿瘤细胞均伴有OCG和含铁血黄素沉积,推测瘤内大量的含铁血黄素沉积是导致T2WI、DWI信号减低的原因。本例病灶除了具有上述常见的影像特点外,病灶内点状钙化,这是既往文献很少报道的。

鉴别诊断如下,①非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肿瘤多呈外生性生长,且易出血、囊变,钙化多见,一般不引起胰管扩张,属于富血供肿瘤。②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体积较大,内部合并出血、钙化,可见包膜,无胰管、胆管扩张,增强后延迟强化,无周围侵犯。③胰腺导管腺癌: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呈浸润性生长,伴胰管截断和远侧胰管扩张、胰腺萎缩,边界模糊,乏血供肿瘤,其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胰腺实质强化程度。④胰腺腺泡细胞癌:可伴有甲胎蛋白升高,肿瘤多呈分叶状生长,可伴有囊变、钙化、出血等,增强扫描常表现为延迟强化[7-10]。

综上所述,UCOGCP影像特征复杂多变,术前明确诊断十分困难。通过文献病例和本病例的学习,当胰腺内发现囊实性肿块伴有远端的胰管扩张,肿块体积较大,周围侵犯不明显,且肿块内伴囊变、出血,增强检查动脉期肿块呈环形强化、实性部分中度强化,延迟期呈持续强化,应当考虑该肿瘤的可能。虽然该肿瘤影像特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其最终确诊还是要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手术仍然是UCOGCP的首选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胰管骨细胞实性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从胰管改变谈胰腺疾病的诊断
胰管扩张的临床原因及影像学特征
调节破骨细胞功能的相关信号分子的研究进展
骨细胞在正畸牙移动骨重塑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实性结节的价值
骨细胞网络结构对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影响
高频宽带超声在学龄前儿童胰腺主胰管显示中的应用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4例临床诊治分析
机械力对骨细胞诱导破骨细胞分化作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