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雌激素在心血管领域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2023-07-04 14:22王禹萌寿鑫甜薛栋华范宗静崔杰段梦遥吴旸李冬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3期
关键词:异黄酮可视化心血管

王禹萌,寿鑫甜,薛栋华,范宗静,崔杰,段梦遥,吴旸,李冬

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PE)是一类天然的非甾体类化合物,在人参、三七、葛根、丹参等中草药中广泛存在,可与雌激素受体(ER)结合,继而发挥类雌激素作用。许多研究表明[1],雌激素可以改善线粒体功能、减少氧化应激、减少纤维化、刺激血管生成和血管舒张,从而发挥心脏保护作用,但长期大量使用可增加乳腺癌等妇科肿瘤的风险[2]。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以大豆异黄酮、染料木素、葛根素、槲皮素、人参皂苷等为代表的植物雌激素对心血管有积极影响。近年来,关于植物雌激素的研究逐步深入,医学证据不断积累,其在心血管疾病上的优势不断突显。本文将使用CiteSpace软件对植物雌激素在心血管领域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探索其目前的研究热点及未来的研究趋势,旨在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在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SCC)数据库中检索文献,检索在2021年4月22日当天内完成。检索策略:(heart OR*cardi* OR "blood pressure" OR hypertension OR coronary OR hyperlipidemia OR atherosclerosis)AND(phytoestrogen OR isoflavone)。索引:SCI-EXPANDED,CCR-EXPANDED,IC;时间跨度:所有年份。仅纳入ariticle和review,排除其他类型的文献。

1.2 数据处理及分析以纯文本的格式导出检索文献的全记录与引用的参考文献,同时以“download_***”命名。运用CiteSpace V(版本5.7 R5,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3]软件依次对国家、机构、作者、学科领域、共被引文献、关键词、聚类、突发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出可视化图谱,综合频次、中心性分析植物雌激素在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研究过程、现状、热点及趋势。共现图由代表国家、机构、作者和关键字等元素的节点组成,以及代表合著关系和共现关系的节点之间的链接中心性是用来衡量元素重要性的指标。如果中心度大于0.1,则认为该元素相对重要,用紫色环表示。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共检索出1078篇文献,其中文章(855)、综述(193)、会议摘要(21)、编辑材料(3)、信件(5)、会议论文集(34)、抢先体验(5)、预订本(4)、翻印(1)。排除其他类型的文献,选择文章和综述,共计1048篇。

2.2 对国家、机构、作者的分析1048篇文献由个74国家(地区)、1329个机构、5207例作者完成。对国家、机构进行可视化分析(图1~2)。按照频次排名前10的国家与机构列于表1。美国、中国、日本等为发文量最多的国家,美国、英国、意大利为中心性较高的国家,提示这些国家与其他国家合作密切。中国医学科学院、英国雷丁大学、意大利墨西拿大学等为发文较多的机构,美国匹兹堡大学、英国东英吉利亚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为中心性较高的机构,这些机构与其他机构存在合作关系。

表1 按频次排名前10名的国家与机构列表

图1 PE在心血管领域研究国家的共现图谱(N=74,E=289)

图2 PE在心血管领域研究机构的共现图谱(N=1329,E=2837)

对作者进行分析,按照频次排名前10位的作者列于表2。中国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东省食品、营养与健康重点实验室的陈裕明与意大利墨西拿大学医学院临床与实验医学与药理学系的ALESSANDRA BITTO并列第一,各发表了10篇文献,美国洛马琳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的Mark Messina、意大利墨西拿大学药理研究所的Squadrito Francesco与Altavilla Domenica、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农业与生命科学学院人类营养、食品和运动系的Dongming Liu、美国夏威夷的癌症研究中心的Adrian A Franke并列第二,各发表了8篇文献。图3可示,同个机构的作者合作较为密切,而不同国家不同机构的作者合作开展得较少。

表2 按频次排名前10名的作者列表

图3 PE在心血管领域研究作者的共现图谱(N=5207,E=16 682)

2.3 对学科领域的分析1048篇文献主要涉及88个领域(图4)。主要涉及饮食与营养学、药理学、食品科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化学、内分泌学与代谢、药物化学、心血管系统和心脏病学、妇产科等学科。由此可见,PE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涉及多学科及交叉学科,内容多元,形式多样。

图4 学科领域的共现图谱(N=88,E=351)

2.4 对共被引文献的分析1048篇文献共引用了2890篇文献,按照频次排名前10位的共被引文献列于表3。其中位列第一的是“Soy protein,isoflavones,and cardiovascular health-An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cience advisory for professionals from the nutrition committee”,为大豆异黄酮对心血管健康影响的研究,出自Circulation杂志。此外,前10篇内有2篇出自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杂志,2篇出自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杂志,2篇出自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杂志。还有3篇分别出自Atherosclerosis、The Journal of nutrition、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杂志。

表3 按频次排名前10名的共被引文献列表

2.5 对关键词、聚类、突现词的分析共分析得到384个关键词,图5为关键词共现图谱,表5为按照频次排名前20的关键词。大豆异黄酮、金雀异黄素、绝经后女性、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血压、离体、双盲、氧化应激、新陈代谢等为重要的关键词。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图6),Modularity Q=0.3253>0.3,Silhouette:S=0.3253>0.5证明聚类结构显著、结果准确合理可信度高。共有16个聚类。其中最大的聚类为凋亡,包括了38个关键词;第二大类是木脂素,包含了37个关键词;紧跟其后的是大豆苷元和雌激素受体,各包含了32个关键词。此外,还有葛根素、氧化应激、绝经期、动脉粥样硬化等聚类。最后,我们对突现词进行了分析,图7显示前25名突现词的信息。低密度脂蛋白、血脂、激素替代疗法、内皮功能、心血管风险、葛根素、代谢综合征、NFκB、炎症、凋亡、多酚、胰岛素抵抗等为突现词。其中近5年的突现词有炎症、凋亡、多酚、胰岛素抵抗、健康,提示这可能是该领域的研究前沿。

图5 PE在心血管领域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N=384,E=3345)

图6 PE在心血管领域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分析图谱

图7 PE在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突现词分析

3 讨论

植物雌激素可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已证实其对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中有积极影响[4-6]。许多研究表明,含有PE的中药或其组成的方剂同样具有类雌激素样的心脏保护作用,如含有三七、葛根、仙茅、淫羊藿等药物的二仙汤加减可辅助改善绝经后的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缺血表现;也能增强去卵巢大鼠心肌的抗氧化能力,降低钙超载,补充大鼠体内雌激素水平,改善心肌功能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7,8]。说明PE在心血管疾病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对PE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并获得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学科趋势及前沿。

对国家、机构、作者进行可视化分析,可获得目前该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合作研究的情况。目前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国家除中国外大多是北美洲、欧洲、东亚的发达国家,表明发展中国家起步较晚。我国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山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成为该领域颇具生产力的机构。对作者进行分析,同一个机构的各个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较为密切。如以意大利墨西拿大学的ALESSANDRA BITTO、DOMENICA ALTAVILLA、FRANCESCO SQUADRITO、HERBERT MARINI为代表,其团队在该领域发表了较多的研究成果,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植物雌激素染料木素对绝经后女性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以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为主要研究方式。此外,我国中山大学的陈裕明团队研究了大豆异黄酮对我国女性血脂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Dongmin Liu团队则研究了染料木素对高血压调控的具体机制,美国洛马琳达大学Mark Messina团队着重研究了含有植物雌激素的大豆食品对乳腺癌患者冠心病风险的影响。

对共被引文献的分析可以获取该领域最核心的高质量文献。列表中(表3)排名靠前的共被引文献均是大豆及异黄酮成分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3篇文献报道了其对内皮功能的影响。Francene的研究表明[9],食用含有异黄酮成分的大豆蛋白可以改善血管反应性并降低内皮功能障碍和炎症的生化指标;Squadrito的研究证明[10,11],染料木素可升高血浆一氧化氮浓度,降低内皮素-1水平,改善绝经后健康女性的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作用,且这种作用与雌激素疗法的效果没有显著差别。3篇文献报道了其对血脂的影响。其中1项研究表明[12],不同浓度的异黄酮均可适度降低血脂、高半胱氨酸和血压,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另外两项研究则持相反意见[13,14]。而Sacks的研究则是对包括以上在内的多个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系统评价综述[15],这篇文献被多次引用,位于共被引文献的榜首,在该领域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此外,还有一项RCT报道了雌激素对健康绝经后妇女的和孕激素的风险和益处,结果显示雌激素的使用增加了乳腺癌、中风患病的风险[16]。

对关键词、聚类的可视化分析可以得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学科前沿。关于植物雌激素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集中在以下几方面:①目前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依然集中在大豆异黄酮、染料木素、葛根素等黄酮类PE,木脂素类PE同样受到了强烈关注。②研究者们重点关注PE在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过度肥胖等疾病中的作用,及对心血管风险的影响,绝经期女性则是最受关注的人群。③PE抗心血管疾病的具体机制也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PE在抗细胞凋亡[17]、抗氧化应激[18]、抗炎症[19]、减少内皮功能损伤[20]等方面优势突显,雌激素受体通路是研究最多的信号通路。④目前的研究类型以离体实验、随机双盲临床研究、Meta分析为主。对突现词的分析可使我们快速掌握学科的研究前沿。突现词提示未来的研究趋势可能集中在以下方面:①PE对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代谢综合征的影响;②PE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③PE对以NFκB为代表的炎症信号通路的调控;④对PE副作用的研究;⑤对新发现的PE的报道。

4 结论

本研究通过在WoS数据库中搜索PE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使用CiteSpace软件对其可视化分析,来自多个国家、多个机构、多个学科的学者均对该领域有较高的关注,分析得到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未来的研究趋势,该研究结果可为相关研究者提供思路和依据。此外,未来仍需更多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及系统评价来探索PE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猜你喜欢
异黄酮可视化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LC-MS测定黑豆中异黄酮和花色苷的含量
HPLC法同时测定天山岩黄芪中4 种异黄酮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