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表演专业教育教学创新的重要性

2023-07-04 18:09蒋金洋张玉春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声乐表演教学思想

蒋金洋 张玉春

摘  要:高校声乐表演专业教学效果与学生具备的综合素养、专业素养成正比关系,通过创新教学实践培育优质人才,是高校优化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如何落实培养优秀人才的目标,成为高校教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文章通过高校声乐表演专业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及育人的策略,赋予学生勤奋求实的态度、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培养有胆略、有情怀的新型音乐人才。

关键词:声乐表演;教学思想;创新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1-0073-04

作者简介:蒋金洋(1998—),女,硕士在读,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为声乐演唱(美声);张玉春(1967—),女,学士,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声乐演唱与教学、声乐艺术发展史。

高校教育教学创新是一项综合性任务,是有效实施声乐教学、因材施教、培养高质量专业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声乐表演专业教育教学不能仅限于声乐教学本身,要熟知音乐文化和历史,培养学生自身的表演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拓展音乐研究以及和音乐相关的其他交叉学科知识。基于此,为了能更好地培养专业人才,探析声乐表演专业教育教学创新的重要性以及教学创新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声乐表演专业教育教学创新的重要性与意义

(一)助力学生强化声乐表演专业素养

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内容较多,涉及声乐演唱、器乐演奏、作曲、和声、音乐剧表演等方面,需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合作能力等专业素养。以往的声乐表演专业教学仅强调知识输出,忽视了学生专业素养的发展情况,通过教育教学创新,教师可以认识到学生强化专业素养的重要性,致力于培育学生的表演能力、歌唱能力等素养。实践证明,学生在表演、作曲等活动中更乐于同师生交流,能积极地提问、实践、创造,一起研究提升专业素养的办法,指引学生制订声乐表演专业素养发展计划,在此基础上弥补自身不足,夯实专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挖掘潜力,鞭策学生调整声乐表演形式,以优质文化为核,提升声乐表演水平,实现不断强化学生声乐表演专业素养的目标。

(二)有利于高校建成优质的教学队伍

高校若想提升声乐表演专业教育水平,离不开教师的努力付出,因为教育教学创新需教师了解更多的育人理论、教育政策、知识输出的手段等方面,因此教师能持续学习、拓宽视野,增强教育专业素养,达到构建优质教学队伍的目的。

教师是带领学生走进声乐表演艺术世界的“领路人”,教师的见解、审美、价值追求、人文素养均会影响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综合判断,部分教师因个人知识储备少、音乐鉴赏能力较弱、登台表演经验有限导致教学质量较差。

为了避免造成上述后果,高校声乐表演专业教师要积极创新,加强教育改革,在育人的道路上勇于开拓进取,在不断碰壁的过程中积累教育教学创新经验,在高校声乐表演专业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自身的缺陷,并找到教育专业素养发展的方向,更好地展现个人风采,用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继而建成优质的教学队伍,有效解决声乐表演专业教育问题,凸显高校声乐表演专业教育教学创新的重要性[1]。

(三)确保高校声乐教学能与时代乃至国际接轨

高校声乐表演专业教育教学创新的目标是立德树人,为了达成该目标,高校教师要了解学情、走近学生并关注学生,引领学生成长为被时代接纳、审美体系所接受的人才。不同时代的声乐表演审美标准存在区别,主要源于审美观的形成与科技、经济、教育、生态环境、政治等因素有关,尤其在音乐文化交融的新常态下,声乐表演审美体系发生着改变。这就需要教师重视教育教学创新,一方面尊重学生,从学生的视角着眼,把新时代的育人资源引入声乐表演课堂,另一方面优化审美观,把高校声乐表演专业教育教学创新与时代审美体系关联在一起,使学生能表演出、创作出被时代所认可的声乐作品。建设“双一流”高校是我国重大战略决策,其目的是增强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为国家达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培养优秀人才[2]。为了建成能与国际接轨的“双一流”高校,声乐表演专业教师应加强创新,通过创新引入国际先进教育思想、课程模式等内容,用国际一流教育标准嚴格要求自己,并为教育教学创新指明方向,继而提高高校声乐表演专业教育质量。

二、高校声乐表演专业教育教学创新的主要阻力

第一,高校声乐表演专业教育教学思想较为守旧,侧重知识输出,忽视潜力挖掘,教育范围过窄,育人内容缺乏趣味性、启发性与探究性,学生因被动学习而弱化了声乐思维的活性,很难主动地学习、内化、运用声乐知识;第二,声乐表演专业教育教学内容不够全面,存在知识性较强、综合性较弱的问题,教学内容对部分学生来讲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会在声乐表演教学活动中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第三,专业教育教学手段需要优化,一些教师在声乐表演指导的过程中极为强势,习惯用自己的意愿安排教学计划,学生在学习声乐表演知识与技能时极为依赖教师,这就很难提升学生的声乐表演专业素养;第四,教育教学评价方式欠佳,存在教评渠道过窄、功能弱化等问题。

三、高校声乐表演专业教育教学创新的策略

(一)创新教学思想

首先,在高校声乐表演专业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实施五育并举思想。教师为了能让学生深度理解声乐艺术作品的内涵,需积极拓宽学生的视野,助其了解声乐作品有关历史背景、作家生平等方面,使学生提升人文素养,在健全的人格驱动下找到诠释声乐艺术作品的立足点,实现基于德育提升学生声乐表演水平的目标。劳动是学生回归社会、观察客观事物、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享受美好生活的关键,教师需鼓励学生参与劳动,使之在劳动中发现自己的价值,用辛勤的双手拥抱幸福生活,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塑造正确的劳动观,还为学生收集整理声乐表演所需素材提供了有利条件。声乐表演效果与学生的审美追求有关,基于此教师需在声乐表演教学中加强美育,引导学生从曲式结构、调性调式、歌词、配器等角度出发赏析声乐艺术作品,解决“美在哪儿”“怎样诠释美”等问题,使学生能在声乐表演中有良好的表现。声乐表演综合性较强,学生需留意自己与舞台的关系,还需融入音乐世界,使用眼神、肢体动作等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就需要教师注重智育,确保学生肢体协调,还能在表演的过程中灵活使用专业技艺[3]。

其次,在高校声乐表演专业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实施知行合一思想。为了解决学生仅学习理论知识却不会使用所学知识的问题,教师要在课上加强知行合一,创建实践情境,做到学用并举,打造理实一体化的声乐表演课堂,推行“项目布置-合作探究-成果分享-深度学习-总结升华”的教育教学体系。第一,为了避免学生在声乐表演课堂上过于被动并出现学习效率较低的情况,教师要事先利用微课说明学生需学习的技能、理解的知识及完成的实践任务,其中实践任务为学生自学、合作、探究的项目,通过浏览微课学生能了解知行合一的主要内容,明确“知”与“行”的方向;第二,在课上以组为单位,展开项目式学习实践活动,各组成员围绕声乐表演知识、技能加强探究,期间鼓励学生质疑、假设、分析与实证,用高阶思维解决“知”“行”难题,共享学习硕果,基于支架教育理论提升声乐表演专业教育水平;第三,以组为单位,分享项目式学习实践成果,在此环节增强学生的思辨意识,指引学生批判与质疑,以各组未能达成统一的学习成果为支点,驱动各组讨论,在讨论中逐步地消除矛盾;第四,指引学生立足声乐表演课堂深度学习,以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相关的问题为支点,确保深度学习结果能转变为学生演唱、作曲、合作表演的动力;第五,教师在学生说明学习收获的基础上要总结升华,重申要点、难点、重点、盲点,指引学生从专业知识中获取对个人心理健康、“三观”塑造、职业规划等方面有益的养分[4]。

(二)创新教学内容

首先,高校声乐表演专业教师要在课程中引入思政内容,达到基于课程思政创新教学内容的目的,增强思政的贯穿性与渗透性以及声乐表演专业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其次,教师要从“三全育人”的方向出发创新教学内容,一方面全过程、全员、全方位的统称运用声乐表演专业教学内容,拓宽教学内容选取的渠道,另一方面为其他学科教师携手开发声乐课程提供条件;教师还要以学生专业发展、职业规划为导向,引入具有前沿性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了解国内外的声乐表演舞台,接受先进表演思想的熏染,树立声乐艺术文化交融意识,还能用开阔的胸襟与眼界拓展学习、全面进步。

高校声乐表演专业创新教学内容的关键点有以下几个:一是彰显本校特色,引入课程体系中的内容应能被学生所接受,同时凸显本校培育声乐表演专业人才的优势,以免出现教学内容庞杂、冗余且与本校教学目标、教育追求、人才培育计划不符的消极现象;二是渗透专业素养,创新型教学内容需对学生演唱、吹奏、表演等专业素养发展能带来积极的影响,确保学生在赏析乐曲、技能训练、合作表演时有收获;三是具有综合性,涉及艺术、历史、文学、政治等方面,满足学生理解能力、审美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发展需求;四是依据学情、新时代声乐表演发展趋势、师资条件筛选教学内容,增强声乐表演专业教育教学的生本性、时代性与实效性。

(三)创新教学手段

高校声乐表演专业教育教学创新需教师从“我说你听”的育人框架中走出来,打破“教师为主”的教学旧态,探索学生大胆参与、积极表达、勇于创新、高效学习的新出路,实现专业知识多角度输出及多举措培育优质人才的目标。教师可运用“以赛促学”的教学手段,以学校为单位,定期组织声乐表演竞赛,根据本校专业设置竞赛项目,如器乐演奏、乐曲创编、合唱、流行歌曲演唱等,教师在此前提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学生所选项目、专业素养、学习需求为出发点,加强赛前指导,坚持以赛促教,学生为了能在竞赛中有良好的表现,会积极学习、主动提问、勤加练习,解决学生在学习声乐表演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极为被动的问题,学生还能在竞赛的指引下设计个性化的专业发展方案,这利于教师提供“一对一”的教育服务,进而优化学生学习感受,提高学习效率,助力学生在竞赛中持续增强声乐表演专业素养[5]。

教师可运用“校政企一体化”的教学手段,在政府部门所颁布的教育政策指引下制订人才培育方案,强调绩效考核、多元投入、形成合力的重要性,确保教师能成为“三全育人”的主体之一,并能在合作培养声乐表演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守住“责任渠”。在教育政策的引领下加强校企合作,为學生争取录音、参与合唱、登台表演、组建乐队等机会,有效使用校外的力量加强教育教学,在行业精英的助力下建成“双师型”课堂,弥补高校教师登台表演经验较少的缺陷,为学生了解与掌握一些实用的声乐表演技巧给予支持。“校政企一体化”教学需各方承担责任:第一,高校应肩负筛选优质合作育人对象的责任,还需负责制订专业教育教学计划、明确目标、设计活动、拟定合约,其目的是充分运用校外资源,包括政策资源、剧场资源、表演等资源;第二,地方政府部门肩负着监督的责任,要通过监督净化“三全育人”的环境,加大政策、法规的约束力度,为企业、高校携手育人扫清障碍,同时提出育人要求,确保高校人才为地方声乐表演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第三,企业要在携手育人的过程中依据合约履行职责,为学生提供表演、实习等机会,还要帮助高校解决赛事操办、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声乐表演所需设备配置等问题,把声乐表演前沿信息带到课堂上,增强高校声乐表演专业教育教学内容的创新性。

(四)创新教评方式

第一,针对高校声乐表演专业教评理念进行创新,将驱动学生全方位进步视为教评的目标,使教师不再仅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关注学生道德修养、心理状态、思想观念、学习态度等方面,解决评价笼统、范围过窄的问题;第二,针对教评方式进行创新,例如高校在组织开展声乐表演竞赛活动时,可利用社媒直播,亦可将学生的声乐作品上传至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目的是邀请网友参与评价,扩宽评价范围,丰富评价手段,在此基础上指引学生强自信、补短板,并能锻炼胆量,为其更好地完成声乐表演任务积攒勇气、强化技能;第四,针对教评体系进行创新,基于“三全育人”借用“外力”增强评价的专业性,高校可从关注学生心理状态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心理健康评价体系,邀请心理专家、心理医生参与评价,利用沙盘游戏、线上访谈、心理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使之能意识到心理素质对声乐表演所带来的影响,用更加专业的办法解决学生自卑、胆怯、焦虑等心理问题,确保学生能从容地站在舞台上,用强大的内心接受失败、迎接挫折、挑战自己,继而有效优化学生的声乐表演专业素养;第五,针对教评语言进行创新,为了使教学评价更具感染力与实效性,教师可恰当地运用一些年轻态的语言,少用专业术语,加强激励评价,使学生能在教师的评价指引下减轻压力、增强信心、挖掘潜能[6]。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声乐表演专业教育教学创新具有助力学生强化声乐表演专业素养、利于高校建成优质的教学队伍、声乐教学能与时代乃至国际接轨、助推声乐艺术本土化发展的重要性。

高校需树立教育教学创新意识,将教育思想、教学手段、育人内容、教学评价视为创新的着力点,使声乐表演专业教师能高效地完成教育指导任务,基于“三全育人”整合利用专业教育资源,拓宽人才成长渠道,继而提高高校声乐表演专业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齐颖. 高校声乐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优化策略研究[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2,43(07):130-133.

[2] 张真. 综合师范类大学声乐表演专业教学实践环节探索[J]. 戏剧之家,2022(20):169-171.

[3] 郭磊. 高校声乐表演专业歌剧实践与教学[J]. 普洱学院学报,2021,37(04):132-133.

[4] 魏琳琳.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声乐表演教学策略探析[J]. 艺术评鉴,2021(09):131-133.

[5] 卢国文,刘旭光. 高校声乐教育改革路径探索——以中国传媒大学声乐表演专业教学为例[J]. 歌唱艺术,2020(05):30-35.

[6] 陈进. 新形势下高等艺术院校声乐表演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问题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9,6(34):34-35+48.

(责任编辑:石子静)

猜你喜欢
声乐表演教学思想
谈声乐表演艺术中情感表达与技巧运用的完美结合
基于小学数学教学思想的优化探析
“建构主义”视域下高校快乐体育教学特征的解读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思想的革新
当前高校声乐表演专业学生舞台表现力缺失现状与对策探讨
声乐表演艺术中二度创作的重要性分析
声乐表演前的案前准备工作研究
中职机械制图中三视图的教学对策研究
试论实现英语教学“学习增值”的策略
课堂教学与管理工作措施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