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有效预习策略研究

2023-07-04 12:36左文静
求知导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有效预习实验探究初中物理

摘 要:物理实验探究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品质,同时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积极创新的科学态度,帮助学生养成大胆设想、严谨求证的思维习惯,使其在实验探究中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实验预习能帮助学生在课前扫清障碍,衔接新旧知识,提高认知水平,为其后续实验探究奠定基础。文章围绕初中物理实验预习的理论分析、实施要求,结合具体内容,对初中物理实验有效预习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有效预习;教学策略;教学方式

作者简介:左文静(1992—),女,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育才学校初中部。

课前实验预习是让学生提前了解实验内容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预习,能提前找到自己在认知、理解等方面的盲点,并对实验形成初步的认识。因此,如何布置课前实验预习任务是关键。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并且部分学生在没有经历实验过程前,容易受主观意识影响,盲目预习,无法获得正确的实验结论。对此,教师需要进行探索分析,围绕预习什么、如何安排预习等问题设计实验预习任务。

一、物理实验预习理论分析

传统的“先教后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要求,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通常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学方式固化,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实验课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通常是自己演示操作一遍并讲解,或让学生结合教材实验步骤、教师讲解的内容和提出的问题来验证实验结论的正确性,这样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所以,教师要积极调整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实验预习,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时间和空间,锻炼学生的自主分析和理解能力,并在课堂上集中解决学生课前预习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要科学分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改变教学策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课时较少,而初中学生思维灵活、个性较强,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很难把控上课时间,常常出现拖堂、教学进度慢、完不成教学任务等问题。这就导致一些教师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会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把握好课前实验预习环节,有效实施实验预习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将新旧知识衔接起来,引导学生迁移知识,深入探索初中物理知识,以此推动初中物理实验预习的有效实施。

二、初中物理实验预习实施要求

(一)提前布置预习任务,把握好预习量

按照初中物理学科规划的课时数,教师想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好预习,是很难完成的任务。所以,教师应将预习任务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后的碎片时间,了解基础知识点,解决基本实验问题,并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针对性强化,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的量不宜过多。初中物理实验课的探究内容有限,布置预习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预习重点,如果预习任务量过多,学生就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使预习效果大打折扣。例如,教师可布置五道预习题,每道预习题字数控制在二十字左右;同时,在后续的分组实验探究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将整个班级的学生划分为五个实验学习小组,并随机给每个学习小组分配一个问题,让各小组学生就此开展合作学习[1]。

(二)尊重个体差异,分层次设置预习问题

教师在设置预习问题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既要照顾基础薄弱的学生,又要满足优秀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分层教学法,立足教材,设置分层的实验预习任务,以此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应设置能够直接通过课本找到问题答案的预习题目,让这部分学生可以获得成就感,建立学习自信;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应设置思维扩展型题目,以锻炼学生的思维[2]。比如,在布置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三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这一课的预习任务时,教师可以采用生活教育策略,结合日常生活事例说明理论并分层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设计如下:什么是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如何判断物体具有能量?运动的物体有能量吗?能否解释原因?能否找出具体生活事例来证明?前三个问题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答案,是为基础薄弱学生设计的预习题目;而后两个问题是在前面概念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延伸出来的,需要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深入思考才能得出答案,能满足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的思维成长需求。又如,在布置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这一课的预习作业时,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理解物质变化存在的三种形态:气态、液态与固态,并了解物质固态与液态之间的转化关系;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应提高问题探究难度,要求学生掌握熔化曲線、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并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这样分层次地设计契合学生基础的预习任务,更符合学生的学情特点和认知规律,能确保学生预习的有效性。

(三)包含大部分知识点,明确预习重难点和疑点

教师设计的预习任务要涉及新课大部分的知识点,以使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能对课程内容形成较全面的认识。对于认知水平有限的学生来说,其很难透彻理解新课所有知识,因此,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要让其着重记录自己存疑的知识点,包括复杂的公式推导、物理含义、物理变化规律、不明晰的实验现象等,标明重点、难点与疑点,这样在正式的实验探究教学中,教师便能有侧重地讲解问题,让学生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学习[3]。比如,在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这一课的课前预习中,部分学生对摩擦力与哪些因素相关这一问题存在疑惑,这时他们便可以在预习中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实验现象,并记录好自己的实验猜想,如摩擦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所受拉力、接触面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因素相关,然后等到课堂实验探究时与教师或同学讨论。

三、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分析初中物理实验有效预习的策略

本文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第十章《浮力》以及九年级第二十章《电与磁》这三个章节内容的预习为例,从以下三个层面分析物理教学实验有效预习的策略。

(一)以实验教学内容为基础,设计课前预习问题

对于教材中的实验内容,教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预习,但前提是要设计好预习问题。以《压强》这一章第四节《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的关系》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实验预习问题:(1)流体的概念是什么?在课外自主尝试进行“硬币跳高”实验,思考如何让硬币“跳”到最高点?思考应使用什么力使硬币向上“跳”?结合问题开展实验探究,仔细阅读教材中“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一小节的内容,进行综合思考。(2)结合课本内容,试猜想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并通过实验验证猜想的正确性。(3)閱读教材中的“想想做做”,按照课本要求,仿照图片制作机翼模型,思考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了解相关原理,并利用现有材料亲手制作飞机模型,与同学比一比谁的飞机飞得更高。结合课前预习题的设计和学生完成预习的情况,教师还可以开展模拟实验教学。比如,在教学《压强》这一章第三节《大气压强》的内容时,教师可通过趣味实验引出新课内容。首先,教师提前准备两个盛满水的瓶子,并向学生说道:“其中一个瓶子已经被施了魔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接着,教师将两个瓶子瓶口向下,依次打开瓶盖,但被施了“魔法”的瓶子中的水并没有流出,结合这个有趣的物理现象,教师顺势引出大气压强实验的内容。最后,教师再解释相关原理:被施加了“魔法”的瓶子的瓶盖里放置了一块透明的塑胶片,瓶子被打开后,塑胶片因为大气压强的作用阻挡了瓶内的水流出。

(二)引入生活教育素材,进行课前预习探究

根据《浮力》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结合生活教育素材,设计三个阶段的课前预习任务。首先,教师可采用问题驱动法,向学生提出“你了解过浮力吗?”“气体是否有浮力?”“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等问题,让学生结合生活经历,运用具体事例说明。其次,教师可结合教材的“想想做做”,让学生探究和思考以下问题:(1)利用身边的材料,如橡皮泥、黄泥、纸等,制作小船和货物,思考如何使制作的小船装载更多的货物,并猜想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相关。(2)尝试将空水瓶压入水中,亲身感受浮力的变化,并观察和记录水面的高度有何变化,以此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相关。最后,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物理概念以图像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回想自己曾经坐飞机或者游泳的生活经历,思考飞机飞行、人游泳时浮在水面这些现象是否与浮力有关,促使学生发散思维,进一步探究浮力现象。教师设计课前预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探究,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上课时只需要花很少的时间点拨学生就可以进入本课的主题,带领学生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相关因素,从而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三)依托信息技术,构建物理实验翻转课堂

教师发挥网络实时沟通和信息共享的优势,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课前预习动态、预习效果,加强师生的沟通和交流。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预习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不同的在线预习模块内容。如在预习任务完成度模块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设计两个层次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基础和能力水平,选择相应的模块内容。基础薄弱的学生的预习题量为两道,其既可以自主预习,独立完成相应任务,也可以与同学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实验预习任务。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预习题量为六道,并且其只能自主探究完成任务。这样的差异化设计,既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和薄弱项,进而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比如,在学习九年级第二十章《电与磁》的知识时,因为多数学生在平常生活中很少见到发电机,在预习时难以理解发电机的原理和发电过程,并且在课堂学习中也难以在有限时间内完全听懂教师讲解的内容,所以他们会对这部分抽象的知识产生困惑。对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构建物理翻转课堂,搜集有关发电机发电过程的视频,并加上发电机运作过程的讲解、图示分析以及相应的练习题,在课前分享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视频资料和发电机工作原理图解来预习[4]。

结语

综上所述,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实验预习至关重要,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消化大部分基础知识和学习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围绕自身短板进行针对性学习。本文结合相关教学案例,从三个层面探讨了初中物理实验有效预习的策略。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从预习量、学习层次划分、标明重难点和疑点等方面探究实验预习题设计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吴敦华.巧预习  让探究更有温度: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有效预习的策略达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14):68-69.

[2]况苗苗.课前预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21.

[3]蔡乌样.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有效预习的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0(12):43-44.

[4]韩顺顺.微信小程序在初中物理实验翻转课堂中的应用[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20.

猜你喜欢
有效预习实验探究初中物理
“实验探究”与“微观认知”的巧妙结合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浅析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初中语文预习教学策略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