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23-07-04 04:57涂彩蓉谢焱石旷勇杨佳
高教学刊 2023年37期
关键词:资助育人实践与思考高校

涂彩蓉 谢焱石 旷勇 杨佳

摘  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特殊群体,传统的资助方式解决不了该群体的心理动态、生活、学习需要所呈现出来的普遍性、差异性和矛盾性。该文以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例,展开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新理念、新方法的思考与探索,推进资助育人工作新思路。解决困难学生所呈现出来的普遍性,有针对性地缓解出现的差异性和矛盾性,提升资助育人工作的成效。

关键词:高校;资助育人;思路与创新;实践与思考;探索与成效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S1-0052-04

Abstract: Students from poor famil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a special group, and traditional financial aid cannot solve the universality, difference and contradiction presented by the psychological dynamics, life and study needs of this group. This paper takes the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of the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as an example to start thinking and exploring the new theories and new methods of university funding education work and promote the new ideas of funding education work. The study is to solve the universality of students with difficulties, alleviate the differences and contradictions in a targeted way,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financial education.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unding and education; ideas and innovation; practice and thought; exploration and effectiveness

基金项目:南华大学校级项目“‘三全育人’格局中辅导员的功能定位及实现路径”(2019FDY12)

第一作者简介:涂彩蓉(1977-),女,漢族,湖南常德人,助教。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不仅是为社会输送更多的综合人才,还是综合性高级人才的培养、储备基地。国家的资助政策让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有书可读。根据相关统计,家庭贫困的学生人数在高校的比例为20%,特困生比例为8%。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中的特殊群体,是国家资助的重点对象。资助育人是高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大思政教育工作。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既关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也关乎为党为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更关乎着整个社会教育的公平,社会治安的稳定,其责任重大、意义深远。为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党的二十大提出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

2016年版的《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以下简称《简介》)明确了贫困学生享受资助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所要具备的条件、申请的程序。《简介》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上学三愁”变为“三不愁”,一是入学前不用愁,二是入学时不用愁,三是入学后不用愁。党和国家针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动态、生活、学习需求所呈现出来的差异性、发展性和矛盾性的特点,构成“三位一体”的育人资助格局。政府主导的奖、助、贷、减和补;学校、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广泛参与的奖、助等多元混合的资助架构,多维度的育人体系,对贫困学生的顺利完成学业起到了保障作用,为贫困学生搭建了圆梦的平台。高校建立起多渠道、多方面的资助体系,提升了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实效。

一  筑梦起航,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简介》为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插上了有力的双翅,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三愁”变为“三不愁”。党和国家依法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学生享有公平受教育权利的重要举措,是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稳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局中的一环。国家资助政策的有力支撑,是大思政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是资助育人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缓解了他们各方面的压力。

(一)  做好资助育人工作,深化“三全育人”服务于“两个一百年”

2020年国家脱贫攻坚全面收官后,“贫困”一词将会越来越少出现,高校资助工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现实性教育的一部分,直接关系到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依托国家、学校、校友搭建学院的资助平台,始终以“让党和国家满意,为党、为国育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将资助育人工作放在为党和国家育人的大格局中谋划推进,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地帮扶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家庭出现重大变故的学生,解决困难学生普遍性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缓解出现的差异性和矛盾性。在解决问题、缓解差异性和矛盾时深化“三全育人”工作成效,服务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二)  资助育人工作成效是对高校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检验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极度敏感又自卑,有的甚至将敏感与自卑深埋。他们渴望有真心的朋友,渴望改变家庭经济贫穷的现实,渴望学有所成改变自己的命运。为解决困难学生的普遍性,有针对性缓解出现的差异性和矛盾性,一直以来,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全面落实在校家庭困难学生的培养教育,一对一指导、引导、关怀贫困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帮助贫困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院依托学校资助网络大数据,搭建学院的资助育人工作架构,做好资助育人工作,形成多渠道、多维度资助体系,打造“资助覆盖面广、信息精准流畅”的助困网络,建立“授人以渔”的新资助模式,形成了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特色的资助体系,开创了资助育人有成效、覆盖面广、情感关怀浓和信息服务优的资助工作新局面。

(三)  资助育人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动实践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心是明白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途径与方法是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机械工程学院党委、行政部门始终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围绕关注、关心、爱护和服务学生,在关心、帮助中教育、引导学生这一重心,将爱国、爱校、爱人和自爱情怀融入贯穿资助育人工作的全过程,着力提高经济贫困家庭学生的理想信念、思维能力、道德品质、情感和文化素养;拓展视野,帮助其树立自信意识,鼓励他们励志自强;让他们心有所想,心有所属、行之有依;着力培养贫困学生的爱国情怀、爱校情怀,让贫困学生认识到国家政策对他们的帮助;培养、引导受助学生心存感恩,形成爱心传递的接力棒,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树立受助学生榜样力量,通过宣传贫困学生励志自强自立的先进事迹、先进个人典型,以及受助学生现身说法,引导贫困学子向上向善,培养贫困学生知恩、感恩意识,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贫困学生的抗挫能力、抗压能力,让学生成长为优秀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  以创新的工作理念、工作思路提升资助育人成效

“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承诺,推动了资助育人工作体系、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并推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方式、方法工作思路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国家新资助政策体系《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已颁布实施,同时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党中央从制度上基本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上学问题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了教育结构,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一)  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的手段,树立“精准资助”的工作理念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和教育培养工作关系到学生本人,也关系其家庭,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是高难度工作,需精、细、准。认定工作的结果直接关系着资助工作公平公正的开展、质量精准高效提升的大问题。近几年来,机械工程学院依托学校资助中心平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手段和思维,准确了解掌握困难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思想动态情况、学习生活情况,确定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个性化资助方案。如学院的小A同学,因父亲发生突发意外去世,母亲受到打击病倒,家庭经济由小康之家直接进入特困家庭經济之列,小A也由开朗自信转为阴沉抑郁甚至到了要退学的地步。学院根据小A的具体情况,安排专人进行心理辅导,作出适合的帮扶方案。经过学院的精准帮扶,小A办理了助学贷款,走上了勤工助学岗位,并申请了临时困难补助。在学院的精准、细心、耐心的帮扶下,曾经阳光开朗的小A又回来了。走出困境的小A,笑容回来了,即将完成学业的他已经签了工作,只待走上工作岗位。小B同学因家境贫寒、父母生病,无力支撑其在校的一切生活开支,申请退学。学院得知小B的具体情况后,立即制订有效的帮扶方案,充分利用校、院的资助平台帮助小B,解决了小B的经济压力,缓解了小B的生活、学业压力,助其顺利完成学业,使其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并带着感恩之心快乐上岗。

(二)  依托学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和实践基地,强化“授人以渔”工作理念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句俗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是早当家的孩子,他们普遍的压力来自家庭经济的不富裕,日常生活、学业成了他们的压力源泉。“授以鱼”的无偿资助形式虽然能够缓解贫困学生一时的生活所需,但也让部分贫困学生及学生所在的家庭产生了依赖心理,形成等、靠、要的心理;这种“授以鱼”资助方式,不能更好地解决受助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自我封闭、能力欠缺、成长意识弱化和缺乏感恩之心等问题。对于受助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舒缓,“授鱼”不如“授渔”。学院针对这样的普遍现象,有针对性地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计“授渔”资助方案。通过提供勤工助学岗位、与学院的优质就业基地协作搭建就业实习平台、提供有偿助学金等方式,帮助、鼓励他们励志、自力更生,在受助、自助的过程中锤炼意志、提升素质、增长才干、增强抗压抗挫能力。同时,针对假期留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制订合适的帮扶方案,开放合适的勤工助学岗位,举办校外兼职能力培训,提升同学们的工作能力,提高同学们识别受骗的能力。不定期地组织贫困学生参加兼职培训,有针对性地强化防骗意识,为之提供有效的兼职信息,既保证了招聘信息的真实有效,也最大程度保证了学生的校外兼职安全。学院依托校内、外勤工助学实践基地和校内勤工助学岗位,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兼职岗位,有效强化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立自助能力,既培养了贫困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又有效提升贫困生的综合素质,受助自助结合,发挥贫困学生“授以渔”资助方式的作用。

(三)  服务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探索“发展型”工作理念

高校是国家高级优秀人才的培养、储备基地和输送站,是国家人才的重要枢纽。在学校的“双一流”建设进程中,要引导、教育贫困学生成长为一流的人才,以“保障、稳固性”的资助育人工作理念、方式解决不了当今时代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出的更高的要求。突破传统的资助育人方式和方法,探索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新模式,推动“发展型、创新型”的资助育人工作模式、方法、理念,是我国社会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规律,是大势所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资助育人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思维的转变,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提升资助育人“发展、创新型”工作理念的前提,是推动资助工作高质量开展的保障。

机械工程学院通过学业、职业规划,参与科研课题、社会实践、心理辅导、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等方式,着力提高本院学生成长发展的综合能力、思维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综合能力。机械工程学院党委、行政部门秉承“服务教学、关爱师生”的主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申请参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科研项目立项和专利申请等进行有偿资助;鼓励学生多参与各类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对家庭经济贫困学生中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建立单独的帮扶方案,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提升专业课程基础水平;对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家庭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的经济收入特别低的毕业贷款学生,帮助其偿还助学贷款本息,并对残疾学生引导、帮助建立自信,使其顺利就业。学院本着让学生“放下包袱”的宗旨,让学生轻装上阵,以更好的姿态迈向社会、服务社会。学院将受助与自助结合,优化资助体系,创新育人方法,推动“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新模式。

(四)  经济与精神帮扶相结合,强化情感关怀的育人工作新理念

机械工程学院以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为基础,依托学校资助中心平台结合学院实际,根据学院校友资助的条件要求,相继出台学院的资助政策、方案和办法,并在困难学生的精神帮扶方面主动探索、创新帮扶工作模式和方法。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外在表现主要体现在脆弱、敏感、自卑,性格内向且不善或不敢与人交流,或者性格乖张和叛逆,或者乖巧、温和。机械工程学院准确地把握困难学生的性格、心理特点及生活所需,从情感关怀入手,有针对性地建立一对一的帮扶方案,充分利用倾听、共情的方式,以及朋辈辅导的方法,帮助、引导困难学生建立自信,增强其安全感、幸福感、归属感和使命感。一对一的心灵帮扶,朋辈的倾听与暖心,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亲人的关怀。心与心的交流,真情的关爱,得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欢迎与信任,受助同学的情感认知与自助意识得到显著提升。

机械工程学院深入实施学校资助中心的爱心工程,开展“搭建一个好平台”“深谈一次贴心话”“提供一批好岗位”“同赏一轮中秋月”“发放一件御寒衣”“送上一张返乡票”“共进一顿年夜饭”“树立一批好典型”。在推动落实好爱心工程上面,学院辅导员每学期与每一名重点关注对象多次深谈,全面了解他们的困难情况和生活状况,介绍最新的资助政策和资助措施,鼓励他们自强自立、学有所成,秉承感恩之心,报效社会。学院每年中秋节开展的困难学生慰问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寒冬送上的御寒衣,让学生感觉到温暖;为外省的贫困学子买上一张回家的车票,让贫困学子深受感动。学院搭建起的“三全一体”“七个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援助体系,让困难学生就业不用愁;同时在假期开展的“辅导员家访”活动,了解学生及家长的心声,助贫困学生圆梦,让学生家长放心。

三  打开思路,创新局面,继续深入推进资助育人工作

传统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模式、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不足。如有些学生对经济、物质资助产生了受助依赖心理,还有些受助学生缺乏感恩之心,产生国家应该帮助的心理等突出问题。为了能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提升资助育人工作成效,必须打开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新格局,继续深入推进资助育人工作新方法、新模式。

(一)  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提高资助育人工作成效

一方面,将资助育人工作提升为“一把手”工程的高度。强化“学校、资助中心、学院、班级”四级联动的资助育人机制;设立专款专项管理体系,着力形成协调顺畅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资助育人工作新格局。另一方面,建立简洁、科学、行之有效的资助工作评价体系。充分利用国家互联网大数据,精准定位资助对象,规范、简化资助对象评定程序,提升资助领导、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的同时提升物质激励。

(二)  结合解决贫困学生的需要问题,积极探索资助育人新模式

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需结合如何解决贫困学生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心理动态、生活和学习需要所呈现出来的普遍性、差异性和矛盾性的问题,以解决问题为原则,利用资助的手段提升育人的成效。依托国家家庭经济贫困学生大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认定和相关事宜的精准定位展开资助工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学习便利,建立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线上线下结合的课程资源;有针对性地设计帮扶方案,提升贫困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创业就业能力;提升贫困学生思想、专业综合素质;发挥基金会、企业、校友等各方面力量,拓宽资助帮扶渠道。将现金与物质资助、课题项目资助与精神资助帮扶相结合,服务高校人才培养,强化育人成效,提升育人目标。加强资助育人工作理论研究,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理论优势和实践优势,准确把握新形势下资助育人工作新模式,推动资助育人工作精准、高质量开展,构建资助育人工作新格局。

(三)  强化正面引导,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立自强、勤劳奋进品格的培养,增强贫困学生自助信心

准确掌握特殊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与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友励志奖学金的靶向作用;挖掘宣传受助学生的典型事迹,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邀请优秀的受助学生现身说法,强化典型示范效应;鼓励受助学生参与相关资助育人项目,提高学生自助、助人的意识;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依托大学生心理测试大数据,发挥心理健康课的教育疏导功能,帮助困难学生消除心理困惑,缓解心理压力,引导困难学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为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建立乐园,学院的圆梦驿站成长辅导室是特殊群体学生的成长圆梦之地,是他们的精神乐园;强化受助学生的诚信、感恩之心,提升貧困家庭学生勤劳奋进、诚信、感恩意识。机械工程学院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魅力,开展主题活动、主题班会,发挥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志愿者和各地优秀校友的引导作用。目前,学院的受助学生群体积极参与学院建设,创业立项,服务自己,服务师生。贫困毕业生就业率达100%,违约率1.51%左右,贷款毕业生还款无一人逾期,还款率达到100%。学院贫困生自助、诚信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 杨英.新形势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9(7):172-173.

[2] 杨振斌.做好新形势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8(5):17-20.

[3] 张远航.高校资助育人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8(6):106-109.

[4] 李义波.新时代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体系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4):68-70.

[5] 黄建美,邹树梁.高校资助育人创新视角:构建多维资助模式的路径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2(4):81-85.

[6] 李玲.构建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学生干部选拔培养考核的新机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32(9):84-85,87.

[7] 刘月,刘超.浅谈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工作能力的培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14):134-135.

[8] 陈露.浅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J].亚太教育,2015(20):17-18.

[9] 瞿彦剑,张清政.谈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J].怀化学院学报,2008(10):126-128.

[10] 黄凯.基于资助育人工作的高校思政教育策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8):174-175.

[11] 袁万国.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精准化资助育人工作思考[J].国际公关,2022(16):158-160.

[12] 张佳.教育公平视野下的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体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4):247-248.

[13] 季超,王玲.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1):101,100.

猜你喜欢
资助育人实践与思考高校
“自主展评”课堂不容忽视的四个之“最”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汾阳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培养初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