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博物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档案信息共享的思考

2023-07-06 20:55潘彬彬沈利成
档案与建设 2023年4期
关键词:藏品普查器材

潘彬彬 沈利成

2012年至2016年,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全国各省市陆续完成了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相关工作。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科学评价了国有可移动文物资源在各地域、各行业的分布及价值状况,建立起严格的可移动文物登录备案机制,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文物保护体系,促进了以博物馆为主体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可移动文物藏品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笔者曾任职于南京市普查办,主要参与了该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资料收集、整理、建档和备案等工作。在全面、系统、科学、规范地建立南京地区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档案的过程中,笔者深刻认识到博物馆作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工作主体,不仅拥有内涵丰富的普查档案信息,更应积极推动普查档案信息的内外共享,借助技术平台实现普查档案资源社会化的互联互通,进一步开展馆内馆际甚至跨行业式的业务交流与合作。对博物馆而言,可移动文物普查档案信息共享是开展文物藏品档案社会化利用的具体实践,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文物藏品档案治理能力,还拓展文物藏品档案活化路径,提升了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 博物馆可移动文物普查档案信息共享的阐释

在我国,博物馆占据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主体地位,以文物藏品及其档案为运营管理的基础,必须树立文物藏品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先进理念,在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博物馆档案信息共享的对象范畴、相关内容、广度深度不同。广义的博物馆档案信息共享面向社会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不同受众群体;狭义的博物馆档案信息共享是指博物馆档案信息在馆内馆际、同一行业内实现共享。无论全社会的档案信息共享或是馆际、行业内的档案信息共享,必然涉及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制度、人力资源、运营资金、设备器材、文化产品及公共服务等各方面的宝贵信息资源。博物馆面向社会提供的文化产品及服务是其最主要的档案信息内容。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普查,实现可移动文物普查档案信息共享有利于促使博物馆在馆际、行业内外共享过程中延伸基本功能,充分体现博物馆的公益性质。特别是进入“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档案信息共享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更加凸显。

二、 博物馆可移动文物普查档案门类概述

博物馆可移动文物普查档案是专业档案,是博物馆在普查业务中形成的档案集合体,可分为博物馆文物藏品档案、普查流程档案、普查设备器材档案等多个门类。

1. 文物藏品档案

文物藏品档案是自然界、人类历史信息的积淀,它直接反映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对象,也是博物馆最为重要的档案载体。文物藏品档案是文博工作者对文物藏品的基本信息、影像信息以及管理信息进行的全面、系统、准确记录。文物藏品基本信息包含账目上的总登记号、类别划分、专业名称、历史年代、品相质地、件套数据、称重数据、尺寸数据、等级情况、来源地点、完残状况、入藏时间等;影像信息是对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代码、藏品账目总登记号、藏品拍摄图片类型、藏品拍摄图片顺序号等一系列要素所做的记录;管理信息则是对文物藏品的基本概况、认定信息、出入库信息、修复信息、展示信息、著录信息的记录。对于那些来源于考古发掘或传世途径的文物藏品,须记录好发掘整理、流传、收藏者、征集流程等信息。

2. 普查流程档案

普查工作是一个全国范围的系统性工作,各地博物馆要在严格遵行普查工作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流程规范,形成适合自身的执行方案,并做好对各个工作环节的档案管理。尤其是加强重要工作项目和关键工作节点的建档备案工作,形成普查流程档案,并妥善留存。普查流程档案涵盖机构设置、队伍组建、机构建设、经费保障、业务培训、宣传传播等各方面,包括文件、表格、报告等多种形式。该档案应实行专人管理,多人备份,确保信息安全。

3. 设备器材档案

对博物馆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具有重要价值、与普查设备器材密切相关的各种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称为普查设备器材档案。记载博物馆设备器材、辅助陈列品、部分办公用品信息的档案归属于设备器材档案范畴。博物馆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离不开设备器材档案,博物馆若能利用好普查设备器材档案,可以提升设备器材在博物馆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中的利用率,这是博物馆开展普查设备器材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和价值体现。博物馆对设备器材档案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可以使文物普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众所周知,博物馆开展文物藏品业务与管理工作总离不开设备器材的辅助支撑,如采集文物影像信息时不能缺少数码相机、背景纸、专业灯具等摄影器材,采集文物基本信息时离不开电子秤、电脑等设备,因此,博物馆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过程中应建立普查设备器材账册体系登记、沟通、核对清查机制,使之成为可移动文物普查档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 博物馆可移动文物普查档案信息共享意义

1. 实现文物藏品管理精细化專业化

博物馆在总体摸清家底、建立文物藏品档案的基础上,通过普查档案信息共享,有利于实现文物藏品精细化专业化的管理,建立长远的文化保护利用发展规划。博物馆作为文物藏品保护、管理与利用的主体,在普查过程中全面掌握本馆所有文物藏品的规模、类型、保护、利用等信息内容。而文物主管部门以及其他宣传、党史、档案等机构通过普查档案信息共享,掌握了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文物藏品保护管理情况,涵盖国有收藏单位,文物藏品质地、类别、地域以及行业分布等各类信息,为地区内文物保护经费投入、文物发展规划、文旅融合建设等提供档案依据。以可移动革命文物为例,近年来,部分省市相继公布了多批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甚至一些红色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如南京还进一步制定了地方性法规《南京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条例》。

2. 推动文博界与其他行业交流合作

博物馆可移动文物普查档案信息共享改变了以往可移动文物深藏于库房不为人知的情况,让文物活起来。而且在共享过程中不仅能够推动馆际双边、多边合作交流,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本系统内的文博资源,也逐步形成向其他行业服务的整体优势。以文博界与教育界开展的交流合作为例,博物馆拥有的各类资源尤其是可移动文物藏品档案资源已成为现代教育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教育体系的特殊资源,特别是“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博物馆社教与学校教育结合提供了契机。在博物馆可移动文物普查档案信息共享实现后,各类学校可以通过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和统一数据库调阅教育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文物藏品档案信息,继而与博物馆联合策划一批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适应学生不同身心特点的展览展示、科普活动,设计研发与学校课堂教育“同频道”的博物馆产品及服务。不仅文博界与教育界共享普查档案信息,文博界与其他行业的普查信息共享模式也有待持续创新,如在文创设计、动漫产业等领域,博物馆文物普查档案信息跨行业共享作用将会充分展现,如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取材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可移动文物王希孟的作品《千里江山图》,还有甘肃博物馆的《马踏飞燕》系列文创等。以文物藏品档案信息为研发要素的文博文创产业必将开创光辉的前景。

3. 促进普查档案信息共享平台构建

为了实现可移动文物普查档案的信息共享,必然要求博物馆构建普查档案信息共享平台,这是博物馆档案工作应对时代变革、创新服务发展的顺应潮流之举。博物馆运用当代信息化、网络化技术成果和手段构建文物普查档案信息共享平台,让普查档案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观众,展现其生命力,使之“活”起来,让观众通过普查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学习更多知识,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建档备案是构建普查档案信息共享平台的根本前提,而构建普查档案信息共享平台是普查建档备案工作的内在要求,其不仅促进了普查档案的整合与利用,丰富和发展了普查档案的社会化服务内容,亦对彰显普查档案在内的博物馆各类档案价值、满足档案信息化的时代要求提供了范例。

四、 博物馆可移动文物普查档案信息共享内容

1. 文物藏品档案信息共享

博物馆文物藏品档案信息共享是通过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建设的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实现的,该平台具有动态、开放的特点。以博物馆为主体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其文物藏品专职管理部门能登录平台开展填写、完善、申报文物藏品信息等相关工作,博物馆其他内设职能部门(如研究部、展陈部、社教部、文创部等)在得到文物藏品专职管理部门授权的前提下,亦可借助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查阅博物馆文物藏品数字化档案信息,并以平台共享的文物藏品档案信息为依托开展各自的业务活动。博物馆在先期实现文物藏品档案信息对内共享的基础上,继而构建面向观众的文物普查档案信息社会化共享平台,持续充实和完善博物馆文物普查档案的社会化服务内容。

2. 普查流程档案信息共享

2012—2016年开展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是面向各类国有单位所收藏保管的国有可移动文物,除了国有博物馆之外,还有其他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以及高等院校等。博物馆特别是国有博物馆,作为可移动文物的专业收藏机构,从总体上来看,藏品数量丰富、硬件设施完备、专业人员密集,其形成普查流程档案具有全面性、专业性,可以为其他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机构提供参考。在此之外,非国有博物馆和民间收藏者非常值得重视,他们的藏品基本都为可移动文物。尤其是近年来非国有博物馆数量迅速增长,根据国家文物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非国有博物馆数量占据全国博物馆数量的三分之一。但非国有博物馆和民间收藏者都面临着专业知识缺乏的问题,普查流程档案共享可以为其藏品建档备案规范化管理提供经验和借鉴,有效提升可移动文物藏品规范化管理水平。

3. 设备器材档案信息共享

在南京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中,博物馆普查设备器材档案信息实现了共享,促进了博物馆之间的合作与共赢。隶属于南京市级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往往拥有基数较大的文物藏品,显而易见,依靠自身有限的普查设备器材进行“单兵作战”,其普查工作效率无疑会大打折扣。若通过追加采购普查设备器材的办法解决困难,亦须严格履行逐级申报和审批流程,且易造成资源浪费。而博物馆之间普查设备器材档案信息的共享,有助于实现普查工作科学、合理、高效的目标。以南京市博物馆为例,该馆拥有8万多件/套的文物藏品。南京市博物总馆内设部门综合业务部在文物普查设备器材档案信息共享的基础上,统一调拨、优化配置博物总馆下辖分馆的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三脚架等设備器材,集中投入到南京市博物馆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中,彰显了普查设备器材档案信息共享优势。

五、 博物馆可移动文物普查档案信息共享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

博物馆等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开展的可移动文物普查档案信息共享,对于提高社会服务效能、促进业内外交流合作大有裨益,是具有前瞻性的档案业务工作。但在推进共享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有观念意识问题,部分博物馆由于缺乏研究或者出于文物保护的目的,在信息共享过程中实施比较被动的政策,未建立清晰明确的共享路径,甚至还通过收费等形式人为设置共享障碍。其次,在普查过程中由于时间紧等原因,仍然存在信息不精确、图片不清晰等问题,特别是一些纸质文物档案,有的只有表面信息,缺乏内页具体文字信息。第三,还有具体技术问题,可移动文物数量众多,其产生的档案信息数据巨大,必须有相应的技术支撑并长期进行维护,才能实现共享目的。

从档案工作的视角出发,要充分认识到博物馆可移动文物普查档案信息共享是博物馆职能的体现,要树立大局观念,改变敝帚自珍的狭隘意识,为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博物馆可移动文物利用和研究提供切实的渠道和路径。在开展入库藏品信息采集、登录、审核等工作时,将做好以往可移动文物信息档案的查漏补缺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加以重视。不仅要注意引进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还须高度重视网络安全的维护、信息数据安全性保护、信息账户权限的限制、浏览检索病毒的防范等一系列技术环节,为普查档案信息共享提供可靠保障。

猜你喜欢
藏品普查器材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谭礼藏品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最贵的器材多少钱 Damian Demolder
罗妍妍藏品欣赏
关于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的思考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