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123”工程充分发挥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

2023-07-06 11:36吴莹
少先队活动 2023年6期
关键词:海淀学区中关村

吴莹

近年来,海淀学区少工委在学区“聚享”理念指导下,携手社区少工委积极统筹区域各资源单位,实施“123”工程,即建立—个队群、搭建两个平台、推进三类校外基地实践活动。

一、建立一個队群统筹社会资源

海淀学区少先队统筹社区、社会资源单位,为少先队社会化工作提供多方服务。迄今为止,已由最初的7家校外教育基地,发展为拥有新东方教育集团、海淀法院、海淀检察院、海淀医院、海淀妇幼保健院、中关村自主创新展示中心、海淀公共安全馆、海淀公园、北京市地震局、海淀环卫中心、中关村图书大厦、海淀区图书馆、中关村创业博物馆、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北京银行、海淀青少活动中心、海淀区特教中心等17家校外教育基地,为海淀学区开启少先队社会化发展新模式注入力量。

这个队群统领学区所属中小学校、社区街道少工委,以及校外实践基地,做到统一安排实践基地活动、规范活动制度、及时评价反馈。目前,已建立具有“聚享”功能的资源服务体系。

二、搭建共享课程和专题研究两个平台

“聚享”课程是学区与各实践基地资源单位设计的类似于选修课的菜单。“海淀学区聚享课程”依据学校少先队活动发展需要设计课程,给予区域资源支持,各社会实践资源单位每年按照学校时间进行课程供给。例如每周六学区少工委都会组织队员走进海淀公园开展绿色护林志愿服务课程,每年12月4日宪法日会在海淀法院开展法治课程宣讲,以及海淀医院专家定期开设视力保护和抗疫防疫课程等,从而开辟了合作推进、共享共赢的平台。

学区少工委努力开展校外基地的专题研究,由专家指导、科研领路、协同校内外辅导员完成了北京少先队课题“少先队校外实践基地的开发与课程研究”。长达一万字的研究报告,包括了开展实践基地资源和少先队员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海淀学区少先队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研究、少先队实践基地活动及其育人效果的行动研究三项研究内容;通过大量的实例说明实践基地深度对接学校、拓展外部环境、结合鲜活的社会资源能有效促进少先队活动课程的深入发展;用大量数据表明发挥学区整合优势,以队员体验为出发点提供丰富的少先队校外基地能帮助学校少先队适应社会化要求,实现全方位育人。

三、开展三类校外实践基地活动成效显著

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劳动实践基地、科技实践基地三类校外基地实践活动成果显著,助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引领工作到位。中关村图书大厦作为社会普及阅读工程的资源单位,携手海淀学区少工委开创了“红领巾学堂”,组织“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赓续红色基因”主题教育活动。基地邀请作家,以导读的形式开展革命题材故事讲析、读后感分享活动。近年来,海淀学区少工委线上线下向区域14000名少先队员推出了31期线上课程、20余期线下专家讲座,收到少先队员的学习感受千余篇,加深他们对我国红色历史的认知,更坚定跟党走做新时代好队员的决心。

劳动实践基地体验丰富。海淀公园作为曾经的皇家园林,拥有非常珍贵的京西稻田资源,每年5月和10月开展的京西稻种植与收割活动意义非凡。队员们脚穿插秧靴,头戴遮阳草帽亲手尝试,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体验着一颗京西稻种子的春播、夏长、秋收、冬藏过程。校外辅导员让孩子们体验扎稻草人、做草编等民俗,为传承京西文化贡献力量。几年来,该实践基地使区域少先队员一万余人深受教益。

科技实践基地筑梦未来。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位于中关村核心区,是国内首家“互联网+教育”产业专业园区。中心打造基础服务、创新创业、融资助飞三大服务平台。队员们参观“育见未来”展厅、了解一体化的创新创业孵化链条、体验录课室的先进设备、现场体验模拟自动驾驶等。队员们兴奋地说:“先进技术改变生活,我们看到了未来成长发展的方向!”

这样的实例不胜枚举,多年来,发挥首都北京的资源优势,海淀学区实践活动基地遍布四方,受益群体达到学区少先队员的80%。在学区少工委和社区少工委的领导下,这是一条促进少先队员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海淀学区中关村
海淀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海淀青少年们,欢迎回家!”
停课不停学 海淀青少展风采
加强乡镇学区建设 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
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学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