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芦苇荡

2023-07-06 09:34李茗烨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3年27期
关键词:芦苇荡芦花水墨画

李茗烨

秋日薄暮,斜阳西垂,湖边霞光辉映,几尾斑斓的鱼儿游过,漾起阵阵涟漪。晚风轻抚着这片芦苇荡,吹起了绒毛般轻盈的芦花,也吹动了我心中那片缱绻的美好。

(以精彩的景物描写开头,引出下文,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

每至夏末初秋,故乡芦苇荡的盛景便拉开了帷幕。湖水浅浅,芦苇深深,微风轻吻,清波浮动,芦花轻颤。花枝纤长,略显羸弱,花穗却格外繁茂,半青半黄间酝酿着无限秋色;层层叠叠的,宛若飞鸟的羽毛,风一吹,便张开了洁白的翅膀,似乎要畅游于天际。此时,芦花成了花的飞鸟,飞鸟成了鸟的芦花。

我曾在梦中无数次回望,望见老家门口的芦苇荡。

(着重描绘了记忆中的“芦苇荡”,为下文的内容做了铺垫。)

芦花盛开时,外婆牵着水牛沿着湖边走。风一吹,芦花便纷纷欢舞起来。草丛里,水牛安静地低下脑袋,外婆摸摸它的头,温和地笑了,年幼的我便也跟著她傻傻地笑。

我们沿着湖边继续往深处走,雾气蒙蒙,仿佛没有尽头,就像走进一首诗里,又像进入一幅画中。。一幅永恒的、爱的卷轴。

(在景物描写中加入“人”的活动,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且丰满。此刻,“人”的活动与芦苇荡的景色相得益彰,如一幅水墨画,景美,人更美。)

夏夜,临湖的院子静谧安详,清风携来婉转的鸟鸣与外婆讲故事的声音,还混杂着水草湿漉漉的气息,微微氤氲着。。“……人间既不能相见,唯有蓬莱仙山可以再见,然而蓬莱无路,只能靠青鸟传信……”(“外婆”的话与院中的景物相互映衬,在展现了独属于夏日的浪漫之余,也渲染出温馨宁静的乡村环境)我揉揉眼睛,倚在外婆宽厚而温暖的胸膛,倾听她怦怦的心跳。天地辽阔,睁眼是满天的星光,闭眼是璀璨的星河。

一年又一年过去,风依旧吹着,院子里却少了一个我。神话中,互相思念却不能相见的人们能靠青鸟传信,然而,为我和外婆传信的只有风。这风从故乡的那一端吹来,携着芦花的清香,吹来了外婆的笑颜。这风紧紧地拥住我,在我耳边呢喃。

(小作者把思绪拉回现实,在对比中呈现出“现在”与“过去”的不同,表达对外婆、对故乡浓浓的思念。)

有好几次,我隐约梦到那片芦苇荡中清澈的湖水,梦到湖心的芦苇静立,梦到飞扬的芦花,梦到久久盘旋于湖面的白鸥。原来,那片芦苇荡对我来说便象征着故乡。它已渗进我的皮肤,流入我的血液,与我不可分离。

(借抽象的“梦”表达真实的“思”,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每一只船总要有一个码头,每一只雀儿得有一个巢。”家乡的山水草木,皆似外婆温柔的絮语,如一首浑然天成的诗,浸透了我悠悠的乡愁。

原来,那片芦苇荡是我心灵的一座港湾,是我想要栖息却再也飞不回的温暖巢穴。

(结尾引用沈从文《边城》里的一句话,对作文主题进行升华,字里行间体现出小作者对外婆、对故乡深深的思念,读来令人动容。

【湖南长沙市怡海中学,指导老师:刘旭】

作者自评

在旧照片中看到芦苇荡,很多回忆便纷至沓来。记忆里,芦苇总是幕布似的铺满家乡的岁月。

在我眼中,“芦苇”一直是一个充满温馨回忆且有温度的词,轻轻一碰,便仿佛能看到故乡的场景、外婆的笑靥,牵引出我的惆怅与思念。

同学互评

刘楚天同学:长短句的使用让全文弥漫着盎然的诗意,足见小作者的写作功底很强。回忆类的习作很容易打动人心,小作者以“芦苇”为线索贯串全文,回忆了自己的外婆,回忆了自己的故乡,充分展现其内心涌动的愁思。

李璐瑶同学:习作中的引用手法值得我们借鉴。文中第一处引用给习作添加了神话独有的缥缈气息,有一种淡淡的浪漫;第二处对沈从文《边城》的引用则将迷蒙的幻境打破,把我们拉回现实,这种时空转换上的处理让我惊叹。

教师总评

习作如一首思乡诗,诗意款款又情真意切,有以下几点值得同学们借鉴:

1.语言清丽脱俗,富有诗意。小作者文字功底扎实,善于营造氛围,文中对景物的描写,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清雅悠远,而“水墨画”中氤氲的情思又厚重深沉。在这样的氛围下,宁静雅致的乡村流淌着浓浓的诗意,细腻而有张力。

2.反复点题,情感真挚。真实且富有感染力的细节往往让人感同身受。小作者回忆过去,精心挑选与外婆在一起的画面,以自己对外婆深深的思念为引,反复点题,加之淡淡的笔墨,让我们感同身受。

3.选材另辟蹊径,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小作者善于选择素材,摒弃了常见的“月”“池塘”等常见意象,而是选择不常见的“芦苇”作为行文线索,令人耳目一新。

猜你喜欢
芦苇荡芦花水墨画
芦苇荡里的鸟儿
牡 丹 (水墨画)
芦花飞雪
中医药堂传奇 第五十三回 柳宝怡精修致和堂 阿庆嫂送药芦苇荡
“中国画”与“水墨画”——小议“水墨画”称谓在20世纪90年代的盛行
安静的水墨画
借一支芦花赞美祖国
水墨画与社会变革
芦花
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