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面屋

2023-07-06 00:41王生平
青年文学家 2023年7期
关键词:两口子李家对面

王生平

老龚和老李是某单位同事,两家又住对面屋。

老龚的老婆郝萍,和老李的老婆董芬,以前同在一家公司上班,也是同事。

老龚的儿子和老李的女儿,又同年同月生。你也许会问,怎么都巧到一块了?说句实在话,真的就有这么巧,信不信由你了。两家孩子,从小同上一所幼儿园,从读小学直到高中毕业,都是同学。老龚的儿子,是在北方最北的城市读大学。老李的女儿,是在南方最南端的城市读大学。大学毕业以后,两人好像商量好的,双双来到深圳,在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就职。

郝萍在菜市场买菜,碰到了董芬。郝萍说:“我们那口子单位的福利好,又是市里经济效益最好的企业……也不知俩孩子是怎么想的,放着眼前让人羡慕的好单位不进,非要选择远走他乡。”

董芬说:“听我家老李说,现在不照顾子弟了,进单位要考。”

郝萍说:“我家老龚也这么说。这叫公平竞争。”

董芬说:“考就考,还怕俩孩子考不上?”

郝萍说:“我说,儿大由不得父和母。你猜我家老龚说什么?”

“他说什么?”董芬问。

郝萍说:“他说我是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平日里,同事闲扯,只要一谈到老龚、老李两家,就没有人不羡慕、不夸奖的。

老龚夫妇二人的祖籍都是东北,爱吃饺子。大多数时候,他们包的都是牛肉馅饺子。每次包饺子,下锅煮好后,郝萍就会端上一大碗冒着热气的饺子送到对面屋老李家。

这不,正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两只脚刚跨进老李家的门,董芬立马接了过来,说:“嫂子,我家的冰箱里还有两袋在超市买的速冻饺子,还没煮吃呢。”说完,换了个碗装饺子,把碗还给郝萍。

郝萍说:“超市里买的速冻饺子,哪儿赶得上我包的饺子好吃。我不是跟你说过,别到超市里买饺子了,你们家的饺子我包了!”

郝萍的真诚,让董芬很是感动。

老李的老家是农村的。过去,乡下亲戚来,总是索取,董芬给这给那的。现在,乡下亲戚来,总是回报她。老李望着这一堆堆的东西,就有些发愁了,他对董芬说:“家里都快要开商铺了”。

董芬白了他一眼说:“不晓得送对面屋亲家一些?”

老李说:“你这是咸吃萝卜淡操心,八字还没一撇呢!”

一天中午,郝萍又到老李家送饺子,老李不在家。郝萍就对董芬说:“两个孩子都老大不小,逼近三十岁了。催他们赶快结婚吧,我想抱孙子了!”

董芬说:“谁说不是……我也想抱外孙啊!”

近半个来月,老龚两口子发现,对面屋的老李很少来他们家同老龚下棋、喝茶、闲聊了。董芬见到他们两口子总是有意躲避,就是开门、锁门碰到了这一会儿工夫,那动作也是比平常麻溜利索得多。老龚两口子怎么想也想不明白,对面屋那两口子究竟为的是哪般。老龚对老婆郝萍说:“是不是我们说话不注意,哪句话‘噎到人家了?”

郝萍说:“前阵子,他们两口子又是送我们土鸡蛋,又是送糍粑……是不是我们包饺子的次数少了?要知道,那两口子也很爱吃饺子,就是苦于不会包。”

“叮咚—叮咚—”有人在按门铃。

郝萍打开门,董芬进了屋说:“乡下送来的土鸡蛋,我给你们拿来了一板儿(三十枚)。”郝萍接过董芬手里的鸡蛋说:“你送这送那的,让我们怎么好意思?”董芬换了鞋,毫不客气地坐到了沙发上,郝萍客气地给董芬倒了杯水。

董芬说:“这俩孩子,谈恋爱好像过家家似的。”

郝萍问:“怎么了?”

董芬说:“俩孩子分手了。”

“啊?我怎么不知道……”

“你不要担心。”董芬笑了笑说,“两人又和好了!”

这时,门被打开,老龚回来了。

几天后,郝萍掏钥匙正准备开门进家时,董芬恰巧从外面回来,郝萍就热情地同她打招呼,可她爱理不理,态度冰冷。

进屋后,郝萍把刚才的事告诉了老龚。老龚的手里捧着一张报纸,什么也没说。

郝萍说:“我现在就给儿子打电话,问问他和慧子的事进展如何。”

儿子在电话里说:“我和慧子原本定于‘五一结婚……前不久,我被提拔为公司技术总监,手头儿上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工作实在是忙不過来,想把婚事延迟至“十一”黄金周再办。慧子死活不干,说夜长梦多,怕我变心。我就说气话吓唬她,‘对我这么不信任,我们还有什么可言?大路朝天,我们各走一边吧……”

“儿呀,你可别胡来!”郝萍插了句话。

儿子又说:“今天,她想通了,表示支持我的工作,同意推迟结婚日期。”

听完儿子的话,郝萍喜不自禁,原来是这么回事。随即,她就把儿子打电话的内容,告诉了坐在沙发上看报纸的老龚。

老龚放下手中的报纸,端起茶杯,吹了吹漂浮着的茶叶末子,喝了一口,眉欢眼笑。

猜你喜欢
两口子李家对面
“称霸”试衣间
那老两口子
李家正 釉·画
数到一万捉迷藏
爱看热闹
时钟是弯成一圈的尺子
大声
大声
葛优两口子
各坐在哪一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