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龙坪的青石板

2023-07-06 00:41田宗乾
青年文学家 2023年7期
关键词:青石板木屋石板

田宗乾

龙坪,一个拥有三百年历史的古村落,带着期待与向往,我再次踏上了这片美丽而又古老的土地。

对于花坪镇花坪村龙坪屯我并不陌生。多年前在花坪工作时,去岜木、立坪下队回来,无论是步行还是乘车大都行经龙坪。那时,从镇里通往龙坪的路一半是泥路一半是砂石路,路面坑坑洼洼,雨天穿着运动鞋走这段路,鞋上、裤腿到处沾满泥,人也变成了泥人。如果是乘车,不平的路面会让车一跳三尺高,摇摇晃晃,不到一半的路程肚子就被抖得咕噜咕噜直叫了。

不过,龙坪的美景倒是深深吸引了我。整个村落被茂密的树林包裹着,这里的树绿油油、直挺挺的,走在树下,全身的疲憊瞬时消失得无影无踪。蜿蜒的藤蔓,有的从这棵树伸向那棵树,有的从根部绕至树冠,放眼望去,很难分清是树缠藤还是藤缠树。农家屋顶升起的袅袅炊烟,在风的吹拂下,向四处飘散,勾起了我的思乡愁绪。山很精致,绿树、野花、村落,将整个喀斯特地貌装点得多姿多彩。

多年以后再到龙坪,感觉变化实在是太大了。政府投入资金加强环境整治、排污系统、路灯亮化、村屯绿化等建设,着力打造古村落旅游路线,建设登山步道等,为旅游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宽敞的水泥硬化路代替了砂石路,原来的教学楼装修得古香古色,教学楼前面的操场全部进行硬化,可容纳二十多辆车。

我们绕寨子走了一圈儿又一圈儿,发现这里的房屋始终保留着三百多年前的建筑风格,细数了一下,全寨共有大大小小四十来幢木屋。这个古木屋建筑群,吸引了不少学者、专家、摄影爱好者和自驾游客。这群古木屋最奇特之处是,每幢古屋全用杉木料,有一层和两层的。木屋结构全用木榫头,不用一颗金属钉铆。房屋与房屋之间错落有致,布局合理,美观大方。

最让我感到奇特的还是这里的青石板。据这里的老人介绍,龙坪共有曾、郑、胡、杨四姓,全为汉族,因地形所限,全寨的房屋大都建在青石板上。这些独特的石板地基,厚实、坚硬,可预防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加上石板又可防潮,通风透气好,冬暖夏凉,即使在炎热的夏夜,在屋内睡觉仍要盖被子。

老人还说,这些青石板,有的像瓦片一样,下雨的时候,山上的溪水就顺着石板往下流,溅起一片片水花。在那个缺水的年代,每到下雨,村民就会用水桶接石板上的水挑回家洗衣服、喂牲畜。秋季稻谷收割后,村民还在平整的青石板上晒稻谷,阳光猛烈,石板沥水快,不出一天就晒干了,用碓舂米煮成饭后,吃起来特别香。

就是这片青石板,几百年来,他们一直这样住着,直到今天,未建房的裸露出来的青石板仍有五六处。

走在龙坪的青石板上,我想到了一首诗:“青石板没有记忆,打湿,蒙垢。静静地躺着,路人走过,罅隙中尘埃成了泥土,泥土生苔,诉说着雨水的岁和月。”诗人笔下的青石板,恬静、悠长、唯美。龙坪的青石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静静地躺着,我觉得就是一首歌,它歌唱生活,赞叹世间美好。它更像一幅年代久远的水墨画,让人觉得淡定而又朴实。

沿着青石板路,慢慢地走,忽见一只公鸡在柿子树下觅食,双爪忽左忽右、忽前忽后不停地刨着树叶和泥土,找到食物便迫不及待地往嘴里送,时不时鸣叫几声,一副优哉游哉的样子。柿子树上,挂满了又大又红的柿子,让人直流口水。不知谁家的大黑狗懒洋洋地躺在石板上晒太阳,望着主人摇着尾巴,耳朵扑扇扑扇的,只等主人唤进屋或丢下一块骨头。小猫待在狗的旁边,用双脚不停打着“太极拳”,狗厌烦了猫的行径,一溜烟儿跑了。再往前走,只见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晒太阳,颇有兴致地聊着天儿,厢房旁边堆放着整齐的干柴。主人的房前屋后长满了竹林和芭蕉树,地头儿水柜里的水清幽幽,竹林、木房映照在水面上,俨然一幅古朴的立体画。

我想,当年的农家孩子一定经常在青石板上玩游戏吧,累了、困了一定会在这上面美美地睡上一觉,而后,又翻开课本做练习、朗读课文,认认真真地完成一天的作业,抑或踏着青石板遥望大山,盼望着有朝一日能走出大山,走向外面的世界。而这些青石板,见证着岁月的变迁,见证着龙坪古村落的变化。它就这样一直静静地守护着大山,守护着身边的人,就这样躺在尘封的岁月里。

淡淡的烟,淡淡的景,淡淡的人。青色的瓦,青色的路,青色的梦。这些青石板,经历了千百年的风吹雨打,也不知有多少人慢慢地走着、走着,也许轻轻一碰,就会抖落一地的故事吧!

猜你喜欢
青石板木屋石板
万能木屋
石板街
会飞的木屋
俄“木屋之城”前途未卜
木屋
父爱伴我行
比刹那更永恒的
千年红檬 诗意石板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石板镇见闻
云图青石板
神奇的石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