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者,血色美人也

2023-07-06 03:44雒漓江
青年文学家 2023年7期
关键词:崔护倾城桃花

雒漓江

王玉艳是广饶有名的才女作家,能歌善舞,赋诗作词。其散文《桃花一枝倾城开》用饱满、斑斓的笔墨把花的海洋点缀,把花的世界涂抹,写得精彩动人,意境浪漫开阔,使人沉浸在花的怀抱。玉艳用自己炽烈的情感与花对话,饱览花的鲜丽和清香。品读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犹如品尝一杯琼浆玉液,令人陶醉,使人达到欣赏的饱和点,并得到精神的洗礼;又如徜徉在花的海洋,在明丽的阳光照射下恣意释放斑斓多彩的生命欢歌。肆意欣赏花的面貌,展示花的标韵,流云花的风骨,飞红花的风采,唤醒人们热爱生活、向往自然,并享受自然的情趣,愉悦人们的灵魂。作品鼓励大家放怀自然,追逐梦想,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全篇从文笔到格调都彰显着不凡的气韵,每逢拜读玉艳的作品,都有新的亮点和新的感受。作品情感饱满、炽烈、真挚、细腻,用真情写出来的文章是富有魅力和风格的,起码不会显露得苍白无力。语言的丰盈和锤炼是写好文章的关键,也是驾驭文章的重要节点。除了篇章的构思,就是语言的运用,也反映了一个作家的水准。历史常识和典故的揉捏运用更增添了文章的光彩,同时,也是深化主题的颜料。这一点王玉艳做到了。

细细拜读《桃花一枝倾城开》,又勾起了我的一系列深层思考。桃花一枝,历朝历代,年年盛开,随着人们心境的变化,决定了人们欣赏桃花的心情。穿越千年,桃花依然盛开。唐代诗人写桃花的很多,如李白的“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贺的“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刘禹锡的“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杜甫的“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王维的“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等等。宋代诗人也有不少写桃花的诗篇,刘次庄的“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徐照的“一树桃花发,桃花即是君”,李复的“红尘拂面人来看,只有灵云放眼开”,等等,不一而足!较早写桃花的作品,是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及附诗,陶公赞美了桃花的艳丽缤纷,歌颂春天来时的清丽景光,虚构了一个脱离社会现实的“世外桃源”,为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作参照物,来抨击社会现实。但桃花与社会联系,更有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也有披露封建士大夫、文人消極颓废心境的作品。如《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桃花行》,悲情忧伤,闷闷不乐,面对盛开的桃花潸然泪下,道出了命运的哀音。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是写桃花命运的名篇,也可说是最大的桃花悲情结局。侯朝宗的桃花运也由此唱衰剧终,李香君的爱情梦境由此幻灭破绝,一代复社领袖的政治命运也因此画上了句号,以“儿女浓情一笔销,桃花扇底送南朝,扯碎扯碎一条条,再一番鲜血满扇开红桃”而终结。文中提到的崔护的桃花诗令人感慨缺憾,偶遇美女而不得,心绪怅然若失。息夫人更悲凄,道出了一代皇后的悲剧。杨贵妃的桃花皇后梦也没走多远,终因“安史之乱”落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长恨歌》。每首诗的背后都诠释着一个鲜活的凄美绝恋的故事。玉艳在文中阐述得很深刻、很独到。

《桃花一枝倾城开》把春天“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景致写活了,高度赞美了桃花缤纷多姿的浓艳稔色,以浓墨重彩表现了桃花的娇丽、妖娆。同时,警示人们警惕桃花运带来的“劫难”,给人们以深刻的反思。桃花虽美,但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帝王将相因桃花美色带来的灾难和厄运已不是个例。

桃花者,血色美人也;寄言立身者,慎防桃花劫。

猜你喜欢
崔护倾城桃花
题都城南庄
题都城南庄
倾城
桃花琐话
清明,又见桃花红
人面桃花
桃花纷飞,曾许你一眼万年
桃花千朵惹蒹葭
微微一笑很倾城
不如不遇倾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