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侄儿

2023-07-06 03:44冯连伟
青年文学家 2023年7期
关键词:冯氏传家侄儿

冯连伟

小侄儿不小。按辈分我是叔,他是小侄儿,但我们两人相差不了几岁。之所以让我这个当叔的为他大书一笔,是因为他在经商这个领域小有成就。

严格说起来,我们冯氏家族祖辈传承的家训是“宽厚德隆,耕读传家”,他能走出一条经商的路子,且小有名气,也算个例。

在我们的村子的村东,仅存的为先人叔尼所立的墓碑上记载:

据冯氏世居后樊母村。传闻元季避难海东,明初,宪谕边,海东民於兹,我冯氏率西归。尚记先茔地址,因符土重逢,即村西北隅祖林也。

解读墓碑上的记载:冯鹤峻老祖来自连云港云台山,而不是山西大槐树。冯氏先人元朝避难于海东,明朝初期根据政府的强令又西归,重新落户于此。

我们所在的村叫樊母村。六百年前,老祖冯鹤峻从连云港云台山内迁落户到沭河岸畔,而这个村是有历史的。

相传,我的故乡始建于秦汉时期,因被封武阳候的汉朝大将樊哙的母亲在此居住,故取名樊母村。清朝同治年间,当时的族长因村北有土丘如船坞,而更名为坊坞村。当然,还有一个说法,因为村子坐落于沭河干道,旧时河水量大,存在船运业,便于修造船只的作坊与船坞,故名坊坞村。

从我的老祖开始算起,历经六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冯氏家族已经繁衍到了第二十世后人,近百户人家,二百多口人。

冯氏的家训是“宽厚德隆,耕读传家”。自明初迁居以来,二十世子孙中,清朝出过秀才,第十八代孙冯连旗从军官至沈阳警备区政委,第十八代孙中有中国建设银行青岛市分行行长、中国建设银行巡视组副组长、高级专员冯涛……他们应该是“耕读传家”的典范。

回望冯氏族人,真正算得上生意人的,我的父亲勉强算一个。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我的爷爷奶奶在我的父亲两三岁的时候相继去世,我的父亲和我的大伯、姑姑,他们兄妹三人都是我的老奶奶拉扯大的。

我的亲大伯,也就是我的小侄儿的亲爷爷,是父辈中有学问的人,还会算账,这也得益于冯家传下来的优先选送长支中的长子进学堂识字。我记事的时候,我的大伯就相当于冯家的族长了,是一位对我影响极深,且一直激励着我的长辈。让我终生难忘的是,大伯对我们兄弟的学习格外重视。大伯的二儿子,也就是我的小侄儿的父亲当时是村里四个初中毕业生之一;我的大哥上学后,大伯就让他的二儿子好好辅导大哥;我高考前夕,大伯重病也不准家人告诉我。如今,大伯去世三十多年了,了解他的乡亲们还是赞不绝口:这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善良人,是个有大胸怀的人。

我的父亲曾是个小杂货商,先是推着小推车走进了汤河供销社,后又随着国家新政,回村成了一名农民,当起了“牛倌”。再后来,父亲又推起独轮车,手拿一杆秤和一个布包摆起了水果摊。父亲的一生,也算是小生意人了。

我的小侄儿是冯氏的第十九世孙,他是在“宽厚德隆,耕读传家”的家训中,在爷爷辈和父辈的熏陶中一天天长大的。到了他这一代,冯家终于出了这么一个小有成就的商人,也是唯一的一名商人。

小侄儿的乳名叫“小五”,尽管他现在已是过不惑、奔天命的年纪,可无论是他在跟前,还是给我打电话,我还是习惯喊他的乳名。之所以他的乳名叫“小五”,是因为他出生的时候上面已经有了四个哥哥,他也就被叫作“小五”了。

其实,我的小侄儿比我没小几岁,我是冯家第十八世孙中最小的一个,小侄儿是第十九世孙中最小的一个。他的父亲是我们村的大队会计,十分热心肠。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除了上学、干农活儿,其他的时间我都在二哥家,因为我和这些侄子们非常合得来,虽然有辈分之别,但交往起来毫无障碍。而且,我说的话他们都很愿意听。

小侄儿的兄妹多,学业上受各种条件所限,读书上都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到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后,小侄儿对他的父母软磨硬泡,总算凑够了学费,到城里的驾校学了半年,并顺利地考取了驾驶证。从此,小侄儿把开车这门技艺当成了进城的敲门砖,二十年前从农村走进了城市。

农村人进城,那份艰辛又怎是语言所能描述的呢?每当听城市主题曲《单行道》总是引起我的共鸣:

三年前陌生的地方,

他乡也变成了故乡,

我的小愿望已变了模样,

十平方米的房将疲惫安放,

还嘲笑着自己戒不掉这地方。

现实的重量又怎么抵抗,

这条单行道上有没有答案,

想起最初梦想舍不下这地方。

小侄儿进城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在一家行政執法单位找了一份开车的工作。那时,到城里找个工作还是很难的。对我的小侄儿来说,尽管一个月只有几百元的工资,仅够解决自己的温饱,但毕竟是进城工作了,回到家乡,跟左邻右舍的乡亲们介绍起自己,也是有底气的。所以,他对这个工作岗位是非常珍惜的。

有一件事让我至今难忘。记得十几年前,一天大清早,我还没上班,小侄儿和他的四哥急急地敲开了我家的门。开门一看两个侄子的脸色,我就知道他们碰上了“塌天大祸”,等他们一张口,果不其然。原来,头天晚上,小侄儿在一个路边店门前吃饭,等吃完饭出来却发现车没了。当时,他开了一辆昌河面包车,当时这类车,大约七万块钱一辆。

找了一夜没找到,小侄儿面临着丢车、赔偿、丢工作的艰难处境,走投无路的小侄儿只能来找我这个当叔叔的想办法。

我们当时商量的意见是,一是报警,二是要报告单位。记得,当时小侄儿对我说:“只要能保住工作,我们倾家荡产再赔偿单位一辆新车也行啊!”

其实,进城干了三四年,每月几百元的工资,又能剩下多少积蓄呢?赔车的钱又从哪里来呢?但当时想保住这份工作的愿望,对小侄儿来说是那么强烈。

现在,小侄儿的家里拥有好几辆豪华轿车,但我想当年丢车的经历他依然会铭心刻骨,终生难忘。他和我的四侄儿硬是找到了那辆被盗的车辆,并协助警方抓获了盗车贼,这份执着也是他能在经商路上小有所成的原因之一吧!

小侄儿工作上的事对我和我的爱人汇报得比较多,高兴的事要汇报,碰上难事也是找我们诉说求援。我和我的爱人也秉持着他做好了少表扬,做错了一定批评的原则。所以,小侄儿在我这里听到的表扬话少一些,听到“忆苦思甜”“冯氏家训”更多一些。能听进批评意见的人,是有一定胸怀和志向的。于是,有了进城历练六七年的经历,十五年前,怀抱干一番事业梦想的小侄儿就“闯关东”去了。

据我的老奶奶闯关东一百多年后,我的小侄儿再次踏上闯关东的路。到了内蒙古的乌兰察布后,小侄儿从事地产开发,算是一名地产开发商吧。虽然异地创业颇多艰辛,但我的侄子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小侄儿还多次邀请我和我的爱人去乌兰察布游玩,飞机票报销,到了那里可以随处游览,但我们一直没有成行。不过,我们还是品尝到了乌兰察布的羊肉,我的爱人也穿上了价格不菲的皮草。

其实,我为小侄儿写上几笔的动因还源自他的孝心。去年冬天,有一天,小侄儿打电话找我,让我看看他参评临沂市河东区“十大孝星”的事迹材料,想让我帮忙润色一下。材料是他自己写的,谈不上有多浓的文采,但他做的那些事还是感动了我—他不仅孝敬父母,还为村里做公益,安装路灯、监控等。

百善孝为先,这是古人衡量一个人的道德的重要尺度,以孝治国也就成了历朝历代君王们的执政宝典。现在,小侄儿在经商上也小有成就,是冯氏后人中经商最成功的。在乡亲们的眼里,也是从农村走出去又不忘反哺乡亲的“乡贤”。而他致富不忘根本的做法,也是对冯氏家训最好的传承。

猜你喜欢
冯氏传家侄儿
粤西出土唐许夫人及冯氏墓志相关史事考略
紧箍咒
德国学校不鼓励学生“见义勇为”
武汉大学冯氏捐藏馆藏品展
河洛康家富贵传家的奥秘
忠厚传家 诗书继世*——常熟南张书种家族
破案赚酒
破案赚酒
以诚传家 继往开来——BOSIC四川站综述之二
传家,发现世界家具史里的高贵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