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时代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探索

2023-07-07 08:38刘诗君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文旅融合公共图书馆

刘诗君

摘 要:文旅融合已成为文化和旅游发展的主流趋势,研学旅行服務是新时期公共图书馆自我转型、扩展服务职能的重要切入点之一。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和专业优势能在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和服务中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使青少年群体终身受益。文章介绍了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开展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原则与目标,从主题与内容确定、课程过程管理、课后效果评价三方面给出了课程具体设计方法。

关键词:文旅融合;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3)05-0027-03

早在2016年,教育部联合多部门明确指出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其后,学校和教育部门开始重视对研学旅行的研究,并尝试开发对应课程[1]。2018年4月,国家挂牌成立文化和旅游部,标志着文旅融合进入快速发展期。2019年,教育部更是将“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纳入高等教育专业目录,加强对该行业人才的培养和输出,研学旅行逐步进入社会视野[2]。2021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突出强调要推动研学旅游的质量提升和服务创新,民众的文旅融合观念进一步深入[3]。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的主阵地,有责任和义务在扩展教育职能、传承优良文化和满足人民高层次精神需求方面有所作为。《研学旅行服务规范》(LB/T054—2016)及后期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文件均要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线路应包含公共图书馆,且馆方应提供研学所需的协同服务,上述变化对公共图书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也是其转型的良好契机和切入点。

1 公共图书馆与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1.1 研学旅行

基于已有文献可知,研学旅行应被划分为新型服务。研学旅行是指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它将研究学习与旅行体验相结合,旨在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增长阅历,研学旅行具有鲜明的组织性、集体性、体验性和实践性。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再次强调:教师应结合学生身心特征精心组织、设计和策划活动课程,不断提升课外实践水平[4]。2020年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面向新时代中小学生开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评价[5]。近年来,教育观念的实质性转变有效推动了研学旅行的发展,研学旅行也成为中小学生提升认知水平、拓展社会视野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

1.2 公共图书馆与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2021年中国科协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的通知》指出,社会教育基地应向家长和学生免费开放,在节假日组织开展教育类活动,并组织专家开发研学旅行课程[6]。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的主阵地,应发挥自身的资源、专业和服务优势,设计和开发研学课程,将校内课堂与校外实践有效衔接,引导中小学生进入社会教育基地,促进文旅融合深度发展。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在学界尚无明确界定,部分学者将其定义为公共图书馆根据已有研学旅行的规范和既定目的,以自身的空间、资源等为依托,自主开发和实施研学旅行课程的服务。公共图书馆应遵照《课程设计与评价》开展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即按照中学生课程内外各要素和成分之间的联系和教育的目的与要求,制订对应的课程计划、标准,并编制相关教材,体现课程的系统性、计划性和科学性[7]。就公共图书馆而言,进行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在于发挥自身资源、专业和服务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拓展学生视野。

1.3 公共图书馆进行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动力机制

文旅融合时代,公共图书馆进行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动力主要来自政策、需求、理念三个维度。政策对公共图书馆服务行为具有直接导向和驱动作用。自2016年以来,以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为主的各部门通过多种渠道引导和促进研学旅行的发展,明确了公共图书馆在研学旅行中的角色和职能,这是公共图书馆参与研学旅行服务的原动力。教育需求是公共图书馆进行研学课程设计的直接动力,随着社会对研学旅行的认可和参与,研学旅行已经成为市场热点且规模空前,发展前景良好。《2021~2022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指出:我国研学旅行市场潜在消费群体超2亿人,产值超千亿元,与营利性机构不同,公共图书馆开展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服务具有公益性、均等性,且资源和专业优势突出[8]。理念更新是公共图书馆进行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内在动力,公共图书馆必须转变固有思维,将“思变、求新”作为转型发展的利器,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树立“图书馆+”理念,发挥现代图书馆知识中心、交流中心的作用,创新服务模式。

2 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原则与课程目标

2.1 设计原则

公共图书馆进行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应充分考虑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实践需求,坚持教育性原则、体验性原则和阅读推广原则。教育性原则要求研学旅行课程应坚持旅行与学习相结合,研学旅行的主要目的是教育,研学旅行课程应有效指导学生在旅行中学习知识,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空间。体验性原则强调研学旅行应引导学生认识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在沉浸式的动态环境中接受教育,使学生主动亲近自然、动手实践、综合运用、自主思考。阅读推广原则是指引导学生在相关的图书馆实践中培养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热爱阅读。

2.2 课程目标

目前,公共图书馆虽已认识到开展研学旅行服务具有巨大发展空间,但对于如何准确把握研学旅行服务的目标仍存在较多疑问。公共图书馆不仅应利用自身馆藏资源为不同学段学生提供知识和实践服务,还应充分利用建筑、典故等资源使学生体验文化。具体而言,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课程应围绕“对接校本课程”“提升综合素养”“深化文旅融合”的目标进行[9]。“对接校本课程”要求公共图书馆将自身馆藏与历史、地理等学科相结合,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2022年2月,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文物资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的通知》,明确鼓励公共图书馆通过社会实践推动红色教育与校本课程融合[10]。“提升综合素养”要求公共图书馆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应以“立德树人”为中心,让学生在研学过程中感受祖国的伟大成就,坚定对“四个自信”的认同感,形成正确的三观,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文旅融合”要求公共图书馆的课程设计按照《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战略要求,将文化与旅游元素充分呈现,提升馆藏空间和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文旅融合深度发展。

3 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过程

3.1 研學课程主题与内容确定

根据《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中小学阶段应以“乡情”为主、初中阶段应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应以“省情、国情”为主。公共图书馆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特点分层设计研学主题,填充内容,形成课程体系,其中小学注重自然欣赏、初中注重人文体验、高中注重社会现象[11]。对应学段的实践内容应按照《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在活动过程中遵循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整体性、连续性原则,强化学生的自主组织和管理能力,使其获得综合发展[12]。现阶段,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中主题确定与内容选取,一般按照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等理论与《研学旅行服务规范》进行如下划分。详见表1。

3.2 研学旅行课程过程管理

研学主题与课程内容确定后,图书馆应将整个研学课程按照前、中、后三个阶段进行管理,力求学生能在每个环节都有收获,并将公共图书馆服务嵌入其中。在开展行前课程时,图书馆应组织学生了解对应的基础知识,如引导学生了解本次研学旅行的内容,强调行程中的安全问题。公共图书馆可发挥自身的资源与服务优势,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资源参考,以便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学课程,或通过科普的形式给予学生旅行安全提示,指导学生进行紧急避险演练。在研学课程实施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好学向上的心理,促使其形成良好的价值观。课程结束后,教师应收集全体学生的反馈意见,梳理行程、展示成果,引导学生总结和发表感想,鼓励学生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根据自身体验对课程提出优化建议。

3.3 研学旅行课后效果评价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应符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在课程实施后评价是否实现了课程目标、培养了学生哪些行为、对学生有何影响等,以此确保促进学生成长。本研究认为,研学旅行评价体系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化,即对研学旅行课程效果的评价应包含学生、教师、家长等主体,听取多方反馈意见。二是评价内容细致化,即多元主体对课程的多维度评价。学生主体包含知识收获评价、能力成长评价、价值观养成评价,教师主体包含学生适应性评价、学生参与度评价、应急情况评价,学校主体包含人员安排、安全保障等评价,图书馆主体包含服务满意度、效能发挥等评价。三是评价方法多样化,灵活使用包含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等在内的多种评价方法,确保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4 结语

在大力推进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应发挥自身的资源、专业和服务优势,率先进行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探索,准确定位自身在其中的价值与发力点,主动调整服务模式,助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学紧密结合。此外,公共图书馆应在深化服务的同时敏锐捕捉学校教育对研学旅行服务的新需求,逐步深化课程设计,优化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解天龙.具身认知视角下图书馆研学旅行活动研究:以“文字之美”为例[J].图书情报导刊,2022(7):14-20.

[2] 高雁,郝敏,曾粤亮.小学生用户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需求及满意度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22(12):48-58.

[3] 宋建玮.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探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2(2):40-46.

[4] 张毅宏.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的研学服务初探[J].河西学院学报,2022(1):123-128.

[5] 宋建玮.基于AISAS模型的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路径与策略研究[J].图书情报导刊,2021(12):1-6.

[6] 叶建金.文旅融合时代高校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12):92-99.

[7] 张佳.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少儿研学旅行服务的思考:以无锡市图书馆为例[J].河北科技图苑,2021(6):24-27.

[8] 韦冬.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创新模式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21(9):29-34.

[9] 王雪超,姚雪梅.面向“十四五”的公共图书馆研学基地建设构架研究[J].图书馆学刊,2021(6):45-50.

[10] 李晓君.公共图书馆青少年研学旅行服务探究:以“赣图悦读研学营”为例[J].图书馆研究,2021(3):62-69.

[11] 袁逸,袁艳.文旅融合时代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的供给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1(4):101-103.

[12] 刘景会.文旅融合时代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模式与路径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1(1):38-43.

(编校:周雪芹)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文旅融合公共图书馆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